首頁>Club>
為什麼到現在還總是突然想起媽媽對我哥偏心,然後就忍不住淚如雨下,心在抽搐地疼
6
回覆列表
  • 1 # 在路上走著跑著

    我知道父母恩情大於天,可是每當我想起從小到大的經歷,還是會忍不住心痛忍不住流淚。如果我的媽媽也想對我哥那樣那麼疼愛我,我該多幸福啊,或許我的性格我的心理狀態都會不一樣,我現在也不會那麼沒有安全感容易焦慮敏感。我對我的幼年、童年和少年階段,好像最大的感受就是恐懼,我爸對我媽的暴力,我媽對我哥的偏心。每次看到我媽受傷,我都覺得難過擔心痛苦,每次看到我媽對我哥是那樣好,我都不解和委屈。小時候,我想著好好學習成績比我哥好,我媽就會也多疼我,至少就能對跟我哥一樣了,可是印象裡每次成績出來的那天,我開心地告訴我媽,她都是冷冷淡淡,而我哥不管成績如何,她都是溫柔可親。我爸媽打架時,看著我媽受那些傷,我也站在我媽這邊,可是她都是抱著我哥哭,對我卻冷眼白眼,我也是小孩子呀,我也心疼她啊,我當時真是不懂她為什麼要對我冷暴力,他倆吵架了,沒一個人搭理我,我爸睡著不吭聲,我媽就牽著我哥。還記得我小學住院嗎?其實我心裡都記得。那時候我經常覺得喘不過氣來,覺得自己像要死了,上課時也覺得不出氣,每天好害怕,小心翼翼跟我媽說過幾次,她每次好凶,衝我說怎麼這麼多事就不管我了,還翻我白眼。直到終於有一天,鄰居在我家跟我媽聊天,我實在沒忍住,吐了出來,她帶我去城關醫院檢查。從我記事,我媽一直給我的印象就是對我冷暴力,我一直不明白到底為什麼,就因為我是女孩重男輕女?或者我並不是她親生的?有時想想她從小到大對我的付出,下著雨帶我去問王剛怎麼做題目,高中時半夜我餓了起床給我做飯,我又覺得她應該是關心我的。可是為什麼對我很少有好臉色呢?那個時候我還小,聽我媽說了很多她拉扯我哥的事,我很羨慕,我想如果我是第一個孩子是男孩,我媽會不會對我親一點呢。以前吃飯從來只問我哥想吃什麼,哪怕問我一次也行啊。那個時候最怕一家出去玩,因為我媽從來都是跟我哥有說有笑,我就像多餘的尾巴在後面跟著小心翼翼,動輒衝我。我哥同學去家裡她熱情招待,我卻不敢喊同學到家裡,即使鼓舞勇氣求我媽好多次,她也生氣說我找她麻煩。我以前以為我哥上大學了,我媽就能像對我哥那樣對我了,可是還是那樣,我崩潰了我高三時老摔東西,我不懂我媽這什麼要重男輕女,我是不是她親生女的嗎?做不到一碗水端平還要生下我。我對我媽很心疼,可是我心裡卻一直都很痛,在家住了十幾年,我現在仍可以非常冷靜的說,那個家給我的更多的是委屈壓抑。我常告訴自己,不管我媽是否偏心,只要是疼我就行了,就算不像疼我哥那樣也行,畢竟把我養活這麼大了。可是腦袋總是不自覺想起童年少年的種種,每個人走到現在的每一步都和成長經歷,性格,心理有關,我那麼沒有安全感,那麼不知道保護自己,那麼敏感,其實跟我的成長經歷有很大關係。現在長大了,我有意識的分析自己失敗的原因,知道去儘量調節自己想著改變自己,想著看書看醫生扭轉自己的心理狀態。我以為我好了,可總是忽然回想起,緊接著就淚如雨下,心像抽搐一樣。那些陰影真的揮之不去。我有時覺得自己真的是個多餘的,可是又勸自己既然人還活著就忍一忍不去回憶這些痛苦吧。這幾年每次小心跟我媽說起這些,她都哭天喊地,說我要把她氣死了,前年說起這個,我哭了,她就發瘋似的說給我跪下,我怎麼可能是想她跪下呢,我真的只想好好平靜地和她聊聊,只想知道為什麼記憶裡她一直對我冷暴力不耐煩,可看著她哭天喊地,我又不忍再說了,又想著算了還是不說了吧,她為什麼就不能和我平心靜氣說說呢。我心裡的疑問一直沒有解開,童年的經歷真的會影響人一生,我心疼我媽,覺得她為這個家付出了太多,過得太苦,我希望細節母親能幸福健康。可是我也不解也痛苦啊,我就是想知道為什麼,這種矛盾的心情隨著年齡的增長越來越強烈。

  • 2 # 這個主持人是醫生

    你記住,世界上沒有哪個媽媽對自己的孩子真的壞,你或許認知出了點問題,或者經過對比你有了這樣的想法。你的這個陰性不管對與錯,不要去想了,你現在該孝順孝順,該對媽媽好就去做。你會從現在的媽媽的一切中得到慰籍,慢慢也就忘了以往的不快!

  • 3 # 筆下花開

    如果你是母親,你現在有三個孩子,你也做不到“一碗水端平”。家庭裡總是這樣:大的讓著小的,強的照顧弱的,女兒讓著兒子,父母都疼最小的。懂事的讓著無理的,脾氣好的讓著脾氣暴的,富裕的讓著貧窮的,能幹的遷就偷懶的。處理好家庭成員之間的關係,是一門學問,是父母的責任。原則是:家是講情的地方,不是講理的地方!

  • 4 # 湯大兜

    看到你寫的文字,我知道你很痛苦,也能明白你的心情,對父母是愛和恨交織著,你恨他們為什麼重男輕女,為什麼不給你和哥哥一樣的愛,但是他們又把你養大了,中國自古以來就是講究孝道,父母之恩大於天,你想恨而不能恨,想愛而無法愛,所以你在兩者之間分裂,痛苦,糾結。

    人們常說幸運的人一生都被童年治癒,而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癒童年,可是擁有什麼樣的父母和家庭並不是我們能選擇的,這一切似乎都是上天安排的,我們只能承受它,它會伴隨我們一生,但是它只代表我們人生某個階段的不幸,後半生的幸福你可以自己做主。

    第一,我們必須面對這件事實,敢於承認它和接受它,不要逃避和隱藏,而且一般家庭不幸和缺愛的孩子,性格是有些缺陷的,可能會非常敏感和孤僻,人際交流也會有些障礙,有時候你可以大膽地說出來,和好朋友說你自己有哪些問題,自己的痛苦,她們也會理解你,有時候說出來比憋著好受,而且也說明你釋然了。在她們的陪伴和支援下,我想你也能更有安全感。

    第二,我也看到你嘗試和你媽媽溝通,想要解開這麼多年的心結,都說孩子們一直在等著父母的“對不起”,而父母卻在等著孩子的“謝謝”,其實你認為你這麼多年受了委屈,而他們意識不到自己是傷害你的人,這種重男輕女的思想已經成為他們的潛意識了,其實他們對這個家也付出了很多,我們不能因為他們沒有意識到的事情去責備他們。如果無法改變別人,那就只能改變自己,你唯一能做的就是從過去中走出來,不要一直活在過去的陰影裡,不要沉湎於過去,人生是不斷的往前走的,你應該對未來充滿希望,去擁抱未來,去好好把握以後的人生。

    第三,讓自己的生活充實起來,多交朋友,多和朋友一起溝通交流,和他們一起去旅遊,多看看這個生活中美好的一面,愛情和友情一定程度上可以彌補缺失的家庭之愛。多看看書,書是人們精神食量,可以充實你的思想,也能開闊你的視野。也可以養一隻貓或者狗,這些寵物有心靈療愈的作用,許多精神空虛或者心靈創傷的人,心理醫生會建議他們養一些寵物,在你和它們朝夕相處中,內心也會慢慢變得柔軟,也能收穫它們對你不離不棄的愛。學會被愛,也學會怎麼愛人。

    第四,如果透過自己的努力始終無法走出來,而且心理問題越來越嚴重,一定要及時去看心理醫生,獲取專業的治療。

  • 5 # 快樂凡凡

    內心脆弱,思維固化是走不出原生家庭陰影的根源。

    換一個角度看問題,不管什麼原因母親偏心哥哥這個事都已經發生了,你再心痛也不可能改變這個事實。

    生命對每個人都是寶貴的。與其把寶貴的生命全部浪費在一個不可能改變的事實上面,何不放下怨恨,去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呢?

    生而為人,不管命運如何安排,每個人都有創造更好地生活的權力和潛能,放下執念,全力以赴地為自己創造更好的明天而努力吧。

  • 6 # 文字長廊

    每一個人的童年時期都是與眾不同的,因為我們都生在不同的家庭。

    或許,大多數人的童年簡單而快樂的回憶,值得回憶。

    但是也有有些人,因為各種原因可能產生了,某些不太愉快的回憶而影響了自己一生,甚至會產生心裡陰影。

    首先,你或許大度一點,看開一些事情。

    十個指頭伸出來有長短了,一隻手手心肉厚,手背肉薄。

    母親生了我們就不欠我們任何東西了。

    父母的心其實是多數情況下是公平的。

    偏心弱小地,哥哥姐姐反過來應該照顧弟弟妹妹,一家人互相關愛。相親相愛。

    媽媽偏心的是你的哥哥,你也應該愛哥哥。哥哥得到的愛多一點。他也反過來會愛護你的。

    再說,任總不能一直沉浸在過去的痛苦中。

    過去是不能重新來一遍的,即便父母那時候有錯,時光慢慢地也撫慰你的內心。

    有機會給母親傾訴心裡話的想法,也可以和朋友聊天傾訴,時間久了傷害會慢慢淡去。

  • 7 # 夏日薔V薇

    這問題曾經是我從童年甚至到中年一直苦惱的問題,不過我現在終於走出來了。

    我突然發現我換個思路想問題,不再糾結這個問題,它就不再對你構成傷害了。

    我不得不相信,原生家庭對於一個孩子的幼年成長,以至於一輩子的性格形成,都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這也是很多人在原生家庭所受的傷,需要用一輩子去治癒的原因。

    從小生在農村,那個年代物質貧乏的可憐,家裡兄弟姊妹共四個,上邊有大我五歲的姐,有大我三歲的哥,下邊有個小我一歲的妹妹,我就是中間排行老三的那個,也正所謂姥姥不親,舅舅不愛的中間那個孩子。

    農村的家庭,說不重男輕女那是不現實的,父母做的不那麼明顯已經很不錯了,所以從小我就夾在中間,上邊有哥,下邊有一個僅差一歲的妹妹,父母經常的潛臺詞是,你是姐姐,就不能讓著妹妹點啊,因此時時渴望被父母關注,被父母寵愛成了小小的我的一個最大願望,但每每都會是失望的,父母忙於家裡的農活,哪有心情去關注每個孩子內心敏感而脆弱的小心靈,所以孩子會在那樣的環境中慢慢長大,形成自己的獨特性格特點,過早的懂事,獨立,成熟,會早早的思考很多本不該那個年齡段孩子思考的事情。

    記憶中,一家六口人圍坐在炕上一個小桌子吃飯,我和妹妹常常因為誰挨著母親坐,晚上睡覺誰和母親一個被窩而爭搶吵鬧,但結局總會因為我是大她一歲的姐姐而被父母訓斥,說我不懂事,總和妹妹爭搶,最後我總是那個被批評捱罵的孩子,心裡的失望落差現在想起來仍然很酸楚。總覺得父母不愛自己,甚至想過自己是不是他們親生的。

    關愛得不到,倔強的我,又多麼盼望父母多看我幾眼,多誇我幾句,渴望被愛。因此從我記事起,就知道哥姐妹學習不好,父母沒少操心,經常被老師找去訓話,沒有面子,我因此早早就立下目標,一定要在學習上加倍努力,不讓父母操心,給她們爭面子,證明給他們看,一定要在學習上超過他們三個,也可能特殊的成長環境,諸多的因素,給了我很好的命運開始,我從小到大,學習就沒讓父母操過心,每次拿回去的都是獎勵證書,開家長會時得到的是老師的表揚,也只有那時父母親才會為我感到驕傲,記憶中也只有在那一刻,感覺父母才知道我是存在的,我內心是滿足的,驕傲的。

    但平時在家庭裡,父母還是那樣,因為文化程度低,沒有什麼好的教育方式,從來不會因為我學習成績好而過多表揚我,因此也時時和他們慪氣,養成了性格倔強,不會討好父母的性格,很少得到父母的誇獎。

    這樣的記憶,這樣的成長經歷,一直伴我考上大學,順利走上工作崗位,在工作上從來沒有讓父母操心,自立,獨立,遇事有主見,堅強,成了我從小到大的最大標籤。

    妹妹由於在我從小到大的一直庇護下,性格仍然是天真的,也很羨慕她那樣的無憂無慮性格,直到現在她仍然是我的忠實小跟班,遇事會找我拿主意,明明是相差一歲,但我們心智上的成熟度遠遠像差了十歲。

    後來成家立業,父母也老了,遇到委屈的事仍然會和父母辯駁,想起那些童年我認為的扎心記憶,覺得很委屈,覺得缺乏愛,渴望愛,可父母哪能理解,完全不懂我要的是僅僅是一份父母的寵愛,屬於我的那份不被搶走的獨有的愛。這份心傷一直伴隨我走了很多年,無法釋懷。覺得內心時時有個黑洞需要被填補,永遠是空白的。

    後來看了很多電視劇,看了很多心理書籍,企圖給自己童年的殘缺心靈找到一個溫暖的家,和自己和解,和父母和解。

    漸漸的隨著年齡的增加,我逐漸釋懷了,不再那樣想問題了,也不再去過高的要求父母給予我的那份愛能有多少,漸漸理解了父母的不容易,那樣貧困的年代,只顧拼命幹活掙錢,填飽每個孩子的肚子,哪有多少精力去感知每個孩子的內心有多脆弱,心靈會不會受到傷害。

    多年之後,每每想起這些事,每每和父母,妹妹提到這些藏在我內心深處的感受,她們仍然不能理解,覺得怎麼那麼小的年紀會有這樣的感受,不能理解,可是我的的確確就這樣的長大了。

    一直長到現在。後來透過我的自身努力考上了理想大學,父母供我讀了書,脫離了農村的環境,徹底改變了我的命運,讓我有了屬於自己的工作,事業,家庭,做任何事都不怕苦,不服輸,這一切都要感謝我的家庭,我的父母,我的排行老三這樣的諸多因素。沒有這些,也許我還會一直生活在農村的某個角落過著平庸的務農的小日子。

    生活沒有如果,一切都是命運的安排,感謝命運,感謝父母給予我的一切,沒有這樣的環境,就沒有我的今天。

    所以透過我的親身經歷,我想告訴你,不必在意這些,你只有不斷提高自己,用自己的不懈努力,證明給自己看,給父母看。只要你足夠優秀,父母自然會對你刮目相看。相信每個父母對孩子的愛都是一樣的。

  • 8 # 豐裕生態家庭農莊

    其實,父母對子女的愛一般來說是無私的,公平的。不過父母偏心的現象也是存在的。為什麼會出現這種狀況?都是親生的,父母為什麼會偏心?根本原因是什麼?

    具體來說,父母偏心來自於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子女認知方面出現問題,兒提時由於父母沒有及時或者全部滿足滿足你個人需求與慾望,你的心裡無法平衡,總愛與其他兄弟姐妹做各種不合理的比較,從而產生認知方面的錯覺:認為父母偏心。

    第二、由於受傳統觀念影響,一些父母有重男輕女思想,因此對待家庭子女呈現不一樣的態度,對男孩格外看重,對女孩不怎麼對付。

    第三、由於子女個性方面的因素,一些子女嘴巴甜夠乖巧,懂事,往往能獲得父母更多的關注與關愛。

    第四、因為遭遇特殊情況與事故事件,父母為了照顧當事人的情緒,在物質和精神方面會給予更多的便利與鼓勵,幫助孩子恢復體能、樹立信心以應對以後的學習和生活中的各種困難。所以在以後的日子裡會父母會更多的關注關心關愛他(她)。在其他孩子的眼中,就成為一種偏心。

    第五、其他原因。比如孩子讀書努力,成績好,大有發展前途,所以父母會看好他(她),在物質滿足與精神層面給予更多的實惠以獎勵。希望透過這些獎勵來鼓勵鞭策幫助他(她)早日成就夢,為全家贏得榮耀。而對其他調皮搗蛋的、學習不認真的孩子則要求嚴,規矩多一些。從孩子的視角看,覺得父母偏心了。

    俗話說“崽女都是父母的心頭肉。”說明子女在父母心中的地位,說明父母對子女的愛已到達了什麼樣的程度。

    根據你個人所述,父母偏心的理念在你心中根深蒂固,這對你以後與父母,哥哥和睦相處會帶來極大不利。那麼該如何改變這種心態呢?

    首先要端正自己的思想,感恩父母。父母生我養我一二十年,從呱呱墜地起,一把屎一把尿手把手把我們長大:喂牛奶、洗尿片、逗我們笑、生病看醫生、教我們走路、教我們說話,教我們認字、畫畫、做遊戲、背唐詩……他們用他們有限的時間、精力和資源,為我們的成長付出艱辛努力:上班、打工、創業、做生意!他們不辭辛勞的用雙肩扛著一個家,慢慢前行:從幼兒園、小學、初中、高中、大學……我們無時無刻都在花父母的血汗錢!沒有父母,我們不能出生,沒有父母,我們無法成長,沒有父母,就沒有我們的今天。我們今天的這一切都是父母給的!所以要知恩感恩報恩。

    其次,對父母要有包容之心。父母所處的環境時代有很大侷限性,父母的認知與思想觀念是他們成長過程中耳濡目染而成的,有歷史侷限性和時代侷限性,我們要理解父母,我們要諒解父母的過錯或者疏忽,過去的事已經過去,糾結沒有意義,糾結於事無補,只會徒增傷感。原諒他們吧,如果他們真的有你所說的那麼偏心,這是他們人生的侷限性使然!

    俗話說“子不嫌母醜,狗不嫌家貧。”母親再偏心,她也是你的母親。

    最後,你要多與父母溝通,多與父母交流,常回家看看,聊聊。關心父母的生活起居,關愛父母的健康與情感。用愛感化父母,用愛溫暖家。

    當你為人父為人母的時候,你就知道父母的難處,當你老了需要人陪著說話的時候,你就會知道孩子最大的孝順不是他(她)有多出息,而是他(她)能抽時間多陪陪他們聊聊天說說話。

    總結:“可憐天下父母心!”請你相信你的母親一定是愛你的,只是你還沒有真真切切體會到。相信有一天,你就明白了!

    那麼讓時間來證明一切吧!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途勝時尚版跟逍客豪華版怎麼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