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9
回覆列表
  • 1 # 章子建

    19世紀法國的一種社會思潮,也是一種文學藝術思潮。法國現實主義文學藝術起於新古典主義、浪漫主義之後,既指藝術的創作方法,也指藝術的寫實手法。“現實”一詞出於拉丁文,意謂真實、實在。一般說來,現實主義是指那種“如實”描繪現實可觸世界的藝術形式,有時又稱“寫實主義”。

    現實主義在題材上拋棄了新古典主義的神話傳說與古代英雄人物、浪漫主義的中世紀傳奇、異國情調和不切實際的幻想,把眼光指向現實生活,拓展了藝術創作的題材範圍。

    在藝術表現上,它重視自然美和真實美,以追求寫實手法為特點,如實地描繪大自然和反映現實生活,倡導對社會生活的評價,對普通人生活的關切,對大自然的親切描繪。

    現實主義始於19世紀30至40年代的巴比松畫派,得名於19世紀50年代的庫爾貝畫展,以客觀性和典型性為基本特徵,法國的現實主義迅速影響到荷蘭、英國、德國、比利時、奧地利、義大利、俄國、美國等國。從繪畫史著眼,寫實主義還“派生出了印象主義和自然主義,間接影響了象徵主義,直接發展成世紀末思潮和超現實主義,是西方現代藝術觀念和諸形式流派的總源頭”。

    現實主義是現代主義的原本,是建立在人對客觀事物的認知的基礎之上的,對客觀事物的提煉加工。現實主義更忠實於表現事物本體,而現代主義更多的是對事物的提煉。現實主義是事物的再現,而現代主義賦予了事物更多的個人情感色彩和符號象徵意義。不論現實主義還是現代主義都是表現社會群體情感,併發出自己的吶喊。都具有濃重的人性表達意向。

    後現代主義和現代主義不同的是,從無所顧忌地表達個性,變成冷酷的無個性;而且把原型大大地改變和誇張了,以至拋棄了原先的內容。因此,應該說,後現代主義在本質上是現代主義的繼續與發展。

    西方後現代主義雖然有與現代主義背道而馳的一面,但細加考察,它們的唯心主義和形而上學的理論、違反藝術規律的實踐,從根本上來說,是和前期的思潮和流派是相通的,實質上是把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前人們已經熟知的觀念重新加以選擇和估價,使其一部分在新的歷史條件下重新發展。

    就文學而言

    (1))它們都受到非理性主義哲學的影響,但是具體的哲學基礎並不相同。現代主義文學是在叔本華唯意志哲學、柏格森的生命哲學、尼采的權力意志論和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學等哲學思想和現代心理學研究成果的影響下產生的,後現代主義則直接受到了存在主義哲學、現象學和後結構主義等哲學思想的影響。所以,現代主義文學更多地關注人的內心世界,尤其是非理性的精神活動,開掘人的無意識領域;而後現代主義文學則將關切的目光投向了個體的存在境遇,包括了人的精神層面和無意識領域,但更加突出人存在的荒誕感,表現出更加徹底的懷疑主義和虛無主義,雖然表現極端,但其本質具有更為濃厚的人文關懷精神。

    (2)文學的文化精神不同。現代主義反叛傳統,常常立足於對資本主義文化和庸俗趣味的厭棄,雖然顛覆了傳統的理性精神,但是試圖以超功利的藝術來拯救墮落的道德與文化,帶有強烈的精英意識。後現代主義文學也反叛傳統,但它是在消費社會中發展起來的,其積極地理解了大眾文化的意義和作用,從強調差異性和多義性的角度出發,在普通大眾中找到了反叛權威和精英的立場與方法,以娛樂化的方式進行寫作,打通藝術與生活的隔閡,消解來自任何方面包括語言的權威與統治,表現出更加徹底的否定精神,也劃清了與現代主義文學的界限。

    (3)在藝術形式和美學追求上,現代主義文學和後現代主義文學都表現出拋棄傳統、大膽創新的特徵,但後現代主義更加激進。後現代主義打破了精英文學和大眾文學的界限,重視讀者閱讀作用在文字意義生成方面的積極性,運用各種新的表現方法,破壞敘事常規,消解文字的確定性意義,使文字呈現出開放性、多義性和歧義性特徵,讓文學創作活動呈現出由作者向讀者延伸的趨勢。

  • 2 # 待曉兒

    現代主義文學是現代主義思潮在文學當中的反映,現代主義思潮包含很多方面,繪畫、建築等等都有,文學只是其中的一個分支。

    而現代主義文學和後現代主義文學都屬於現代主義,只不過是因為後現代主義的傾向性有了一些細微變化,為了和之前的文學區分開來,所以就又叫了一個“後現代主義”。

    要了解現代主義,就要知其源流發展

    現代主義是伴隨著資產階級在西方社會上逐漸佔據主導地位,社會發生深刻變革之後的一種文學思潮,與其之前的各項思潮只不過是資產階級在社會上話語權的深淺不同,本質並無差別。

    現代主義盛行之前,文學上流行的依次為古典主義、浪漫主義和現實主義。

    古典主義是資本主義剛剛在西方的封建社會里興起,但勢力不大,隨時有覆滅之危,所以不得不和封建王權、宗教妥協,讚揚中央集權,強調剋制私慾。

    但是,古典主義雖然尊重王權,但只是讚揚賢明君主,這是大前提;剋制私慾,只是剋制那些不重要的或者不合理的慾望,這是本質。

    隨著資產階級力量的壯大,足以和封建勢力相抗衡的時候,浪漫主義就取代了盛行近兩個世紀的古典主義。

    浪漫主義配合著資產階級的社會運動,歌頌英雄,為未來的社會規劃藍圖,在人心中種下新社會的美好景象。

    但是,隨著西方社會里資產階級的逐漸掌權,之前所規劃的藍圖沒有出現,反倒是有了一些新的社會問題,比如社會不公、黑暗等等,所以浪漫主義分化為“積極”和消極兩種,並且最終都匯入了現實主義。

    現實主義又稱批判現實主義,主要是揭露社會弊病,抨擊社會黑暗,不再像之前浪漫主義那般歌頌英雄,而是注重悲劇的力量。

    但是,社會的發展由經濟基礎所決定,不是文學思潮可以撼動的,現實主義持續批判,至今仍未停止,但有一批作家從中分化了出來。

    現代主義和現實主義就像兩條相交的直線,交叉點就在於對於社會現實的不滿,之後兩者因為傾向不同,各自分道揚鑣。

    現代主義不再過分關注社會的整體面貌,而是關注在社會中掙扎的小人物們內心的活動。

    他們不去直接表示社會上的各種問題,而是著重講述社會上的那些問題給生活在其中的人帶來了多大的困擾,使得人性發生了扭曲、變形,甚至出現了幻想、破滅、虛無、荒誕等等特徵。

    這種描寫方式使得讀者對於社會弊病的感觀更為明顯,因為和自身息息相關。

    而現代主義不僅僅運用固有文體的內容表達來闡釋觀念,更是將語言、心理、格式等等要素調動起來,形成了各種流派,甚至一些非常讓人難以理解的藝術形式。

    典型的就是結構主義和解構主義,但主要流行在文學批評領域裡,即如何來看待文學文字的問題。

    比如羅蘭·巴特等人的作品裡就是如此,運用索緒爾“語言學”並將其帶入文學文字的分析之中,強行將語言的“能指”和“所指”分割開來,將言語和語言區分開來。

    簡單來說就是,他們認為文學文字聯合起來所表述的內容不能代表文學作品的內容,真正表達含義的是構成這篇作品中一個個字元的排列組合與規律。

    這樣的內容一般人是理解不了的,也是無需理解的。

    現代主義和後現代主義文學也是一個大類,包含眾多分支

    不同於之前的文學思潮,現代主義更像是一個萬花筒,沒有一個佔據主導地位的形式,內部派別林立,互相爭鋒。

    這些流派很多,我們只撿幾個比較重要的來說:

    首先就是“象徵主義”。

    這是現代主義思潮裡出現最早、影響最大的一個流派。

    這一流派反對之前所有文學裡那些直白的抒情和表達,認為真正的文學內涵應該隱藏在一系列“意象”之中,透過暗示來傳遞給讀者。

    所以大量運用隱喻、象徵、暗示、聯想等等手法,甚至連語言的“音韻”規律都利用起來。

    這樣的作品在詩歌當中很常見,比如艾略特的《荒原》。

    其次是“意識流”。

    “意識流”顧名思義,就是主要描述人的意識流動,藉以剖析人的精神世界。

    他們認為現實世界是虛幻的,並不能表達人內心的所思所想,所以真正要挖掘讀者內心,向其傳遞資訊,就必須要去刻畫精神世界,所以裡面的時間往往是混亂的。

    人們以為過去了很久,但其實只不過是一瞬間而已。比如《尤利西斯》。

    他們認為這些內容不受人主觀控住,所以是真實可信的抽象現實反映,這才是文學應該表現的內容。

    最後還有“荒誕派”。

    “荒誕派”的大名隨著《等待戈多》的走紅而名聲大造,這一流派顯著的特徵就是“荒誕”,讓人們不知道在講述什麼東西,彷彿一切都是看不完整的碎片,真實,但無理。

    這一流派的人認為,這才是生活的本質,日復一日地進行著這些無意義的事情。

    除此之外,現代主義還有一些如“黑色幽默”、“未來主義”、“魔幻主義”、“存在主義”等等流派,其內部的雜亂是之前的文學思潮中所沒有的。

    如今的一些現代主義和後現代主義多是歧路,沒有實際價值

    現代主義也好,後現代主義也好,這樣的作品再當今時代裡越來越多,有一些貨真價值,但更多的是畫虎類犬。

    所以就出現了很多那些我們讀都讀不懂的文學作品。這裡說的讀不懂不是因為內容的深奧,而是強行設定閱讀障礙。

    比如寫“意識流”的作品,想到什麼字就寫什麼字,不管是否成邏輯語序,甚至不加任何標點,以獨特的形式做噱頭。

    再比如,故意用一些非常淺顯的語句來創作,比如詩歌中只有幾個字:“白,很白,非常白”等等這樣的作品,以譁眾取寵的方式來博取眼球。

    一旦出現不同的意見,那就是讀者沒有讀懂,不能深刻地理解社會和作品。

    這樣的說法核“皇帝的新衣”沒有區別,都屬於“耍無賴”式的胡攪蠻纏。

    真正的作品不是讓人讀不懂,而是讓人有多種解釋,並且有切身的體會

    現代主義和後現代主義的作品名篇很多人都讀過,可能並不知道這些作品也屬於這一範疇,比如說塞萬提斯的《堂吉訶德》、海明威的《老人與海》、魯迅的《傷逝》、馬爾克斯的《百年孤獨》等等。

    這些作品之所以成為經典,是因為它們本身是有價值的。

    相對於當下的很多作品來說,尤其是現代詩歌領域裡,充斥著大量的“偽現代主義”和“偽後現代主義”作品,所以會讓人感覺很多這一流派的內容讀起來不知所云。

    因為這些作品本來就沒有什麼內容,讀者又怎麼能從中得到什麼呢?

    未來在黑夜隱匿,於此靜待曉光。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二十三歲了,剛剛畢業,感覺現在自己一事無成,心中很著急卻沒辦法,人是不是都是這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