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fat2000

    怎麼沒有。河北自古多慷慨豪傑之士,辛評、審配、逢紀、郭圖都挺忠的。樹倒猢猻散,大勢不可擋。蜀、吳亡國之際也是紛紛望風而降的。

  • 2 # 黃Sir講故事

    歷史由勝利者書寫,失敗的那方肯定有所貶低。換言之手下沒一幫很鐵的人也拿不下這麼打的地盤,公孫瓚這些也不是酒囊飯袋。武有顏良文丑,文有田豐郭圖都是忠義之士。

  • 3 # 追尋歷史足跡

    很高興回答你的提問,袁紹這個人好謀無決,見小利而忘命,幹大事而惜身,愛名利,從討伐董卓時,為了當盟主,不惜自己大量的錢和軍糧。而且獨斷專行,自大,不聽逆耳忠言,偏聽偏信,田豐的建言換來的是牢獄之災,聽信郭圖讒言殺掉田豐,執意讓高覽張合出兵導致被圍攻,最後投降,不懂得識人用人,郭嘉,許攸,趙雲都曾經投身袁紹帳下卻不得重用,反而是顏良文丑兩位肌肉發達頭腦簡單的人深得信任。而且猶豫不決,膽小多疑,立繼承人的事情一直猶豫。袁紹的性格特點大致分為以下4大點:

    袁紹的性格特點1、太過自負:

    本來可以挾天子以令諸侯,卻不屑這麼做,最後被曹操搶了去。

    袁紹的性格特點2、好謀無斷:

    喜歡分析出謀卻遲遲不敢決斷,這是他失敗的原因之一。

    袁紹的性格特點3、多疑:

    因為這點把手下重要謀士押入大牢,冷了人心。

    袁紹的性格特點4、目光短淺:

    從攜天子以令諸侯上還有最後的官渡之戰中都可以看出袁紹是和目光短淺的人。這導致了他最終的失敗。

    以上就是導致袁紹沒有大將的根本原因。

  • 4 # 漩渦鳴人yy

    袁紹手底下的將領,我大致的跟你說一下吧,分為三種!

    比較有影響力的就是其中的兩種。第三種,我先跟大家說一下,就是那中半路投靠過來的!也就是袁紹成為濟州之主以後,然後投靠過的這些人,這些人統稱為第三位,因為這些人上不了檯面,也影響不了袁紹的決策!同時這些人呢,也是牆頭草,風光哪吹往哪打的,所以這些人暫不做考慮,我們說一下袁紹手底下最重要的兩批人!

    第一批人就是袁紹在渤海當太守的時候就組建起來的老班底!這批人對袁紹那是死心塌地的,只要袁紹不犯大的失誤呢,這些人基本上就跟著袁紹一直走下去了,其中許攸就是其中一個。大家想想,許攸為什麼去投靠曹操,呃,當然這可能就是他自己人品的問題……

    不過話說回來,說到袁紹手底下另外一派,恐怕這個派系是讓大家一直覺得袁紹手底下沒有多少中心的人的真正原因!

    這個派系就是冀州派!袁紹在奪取冀州以後,由於是兵不血刃,所以就全盤接受了冀州的所有的文武兩班的派系!這一班派系裡面最著名的四個人沮授田豐,張合高覽!

    其中最讓人感覺頭疼的就是張郃高覽,為什麼?因為這兩個人在掙錢直接投降的曹操!也正是因為這兩個人,給大家一種感覺,你看袁少手底下的河北四庭柱,有兩個人都投降曹操了,是有兩個連開口說話都沒有,直接被關羽給宰了!說明袁紹手底下沒有多少是真心跟隨他的,那大家看一下沮授和田豐!

    沮授,當時在官渡之戰裡面!對曹操軍隊給俘虜了,然後呢,曹操想要勸降他,他死活不投降,最後自殺,跟著自己的主公一起走了!就是說田豐那就更別提了,人家是死諫,之後袁紹次他自己,他也自盡而亡!

    就這兩個人,你敢說他隊員少不忠心我,當時他可能是為了守住自己的名節,但是最起碼是人家願意去替袁紹去死!

    你還敢說袁紹手底下沒有對他忠心耿耿的人!

    袁紹手底下最能決定事情的兩大派系,有很多人都跟著袁紹一起去了,至於說那些投降的人的畢竟是少數,剩餘的大多數投降的那都是第三派,也就是牆頭草的那一派,這些人我們什麼時候會考慮過他們的投降到底是對於一個政權的忠心與否?

    其實袁紹這個人的個人能力還是有的,可對於他來講,這一生最大的不幸可能就是遇見了曹操!要不是曹老闆在官渡之戰裡面大顯神威,就天下的那種形式而言,除非周瑜能夠提前出山,否則有幾人能夠攔得住他?

  • 5 # 君山話史

    這個說法不對,袁紹麾下名將謀臣很多,其中不乏忠心之人。這裡我列舉兩人。

    第一,袁紹麾下最有謀略的沮授

    沮授是袁紹麾下最有謀略的謀臣,同時也是著名將領。

    沮授是個悲劇人物。

    首先,他對袁紹是很忠心的,屢屢提出奇謀妙策。在曹操迎天子前,沮授就建議袁紹應該挾天子以令諸侯,可惜袁紹不聽。在袁紹打算髮動對曹操的戰爭時,沮授是反對的,他提出應採取合法的政治手段與曹操鬥爭,同時用騷擾戰術以疲敵。可惜的是,袁紹聽不進去。

    其次,沮授的忠誠沒有得到回報。起初沮授的地位是很高的,他掛奮武將軍銜,職權是“監護諸將”。後來袁紹聽信讒言,認為沮授權力太大,難以約束,遂削了沮授的權。原本總管三軍,變為只領一軍,其餘兩軍分別由郭圖、淳于瓊統領。

    其三,官渡兵敗後,沮授被殺。

    在官渡之戰中,沮授向袁紹進獻不少良策,也未得采納。袁紹最終戰敗,沮授被曹操所俘。沮授與曹操有過交往,曹操愛惜他的才能,並沒殺他。沮授強調自己是被俘,而非投降。曹操勸他投降,他的答覆是:“叔父、母弟的性命,操在袁紹手中,你還是殺了我吧。”曹操沒殺,還赦免了他,推為貴賓。不久後,沮授試圖逃跑,最終被殺。

    沮授的悲劇就是投靠錯了人,他若是投靠曹操、劉備、孫權,定不會有這種結局。不過,他寧死不降,也算是對袁紹的忠誠了。

    第二,袁紹麾下最有骨氣的審配

    在袁紹的部將中,審配當屬最有骨氣的人。

    審配忠於袁氏政權,不僅在袁紹生前如此,在袁紹死後也如此。袁紹生前,想立幼子袁尚,在他去世後,辛評、郭圖等人卻想立長子袁譚。在這個時候,審配起到很大作用,他依袁紹之遺願,擁立袁尚。

    後來審配守鄴城,被曹操攻破,淪為俘虜。曹操知道審配為人忠義,並沒想殺他,而是問了一句不關痛癢的話:“那天我巡視部隊時,你怎麼放了那麼多箭。”審配答說:“我還恨太少。”曹操又說:“你效忠於袁氏,也不得不這樣做。”

    曹操並不想殺審配,而是希望他能投降。然而,審配並不屈服,他雖是戰俘,雖被綁得緊緊的,卻有錚錚傲骨。不得已之下,曹操只得下令處決審配。

    審配被到了刑場,他看到一個熟人,此人名叫張子謙。以前兩人有矛盾,審配大權獨攬,張子謙沒好日子過,就投奔曹操去了。如今,仇人相見,分外眼紅,張子謙譏笑道:“以前你很尊貴,今天比我如何?”審配罵道:“你就是個叛徒,我乃是忠臣,死便死,豈會羨慕你苟且偷生!”說完後,便對行刑者說:“我主公在北方,我要面北而死。”從容引頸就戮。

    比起其他冀州將領,審配算是有骨氣的人,他能踐行自己忠義的信念,也算是個硬漢子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分手後找過前任,或者被找過麼,大多是什麼心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