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紅色手電筒

    沒有希特勒,二戰中的德軍很難跳出一戰的格局,雖然已經有了坦克等裝備,但是如何使用還是一個比較大的問題。

    德軍在二戰之初之所以能夠橫掃西歐,主要是依靠的空軍和坦克部隊的配合,而德國坦克部隊和空軍的建設都是離不開希特勒的支援的。

    德國空軍的建設離不開希特勒親信戈林。

    空軍就不說了,戈林是希特勒的親信,在建設空軍的時候發揮了積極作用,希特勒對於空軍的事情基本上是言聽計從。

    德國坦克部隊的建設沒有希特勒是不可能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沒油強大的坦克部隊,德軍是不可能取得那麼多輝煌的戰績,從這個角度來說,希特勒造就了二戰的德軍。

    沒有希特勒這個伯樂,古德里安這匹千里馬也沒有發揮的空間。

    而德國坦克部隊的建設可以說是希特勒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古德里安當時進行的對於坦克部隊的建設和理論的探索是非常艱難的。世界上的軍隊中,保守勢力都是很強大的,英國、法國是這樣,德國也好不到哪去,古德里安本身脾氣也不好,容易得罪人,要不古德里安只能是用汽車加上木板裝做坦克,而當古德里安為希特勒展示了坦克部隊的快速行動和戰術演習以後,希特勒的那句“這就是我想要的”,重要的事情說三遍,希特勒可是真的說了三遍。這為古德里安和德國坦克部隊打開了快速發展的綠燈。可以說希特勒是古德里安這匹千里馬的伯樂。

    什麼都是希特勒的錯,這個是曼施坦因的重大發明。

    希特勒在二戰中的確是犯了不少的錯誤,但是德軍的將領犯的錯誤也少不到哪去,戰爭中希特勒把德軍的將領擠兌的很厲害,特別是容克貴族出身的將領,到了戰後,情況反了過來。

  • 2 # 武器前沿視角

    許多人認為是希特勒造就了德意志第三帝國,但我們遵循歷史唯物主義進行分析就會發現,並非英雄造時勢,實乃時勢造英雄。德國無論是走上法西斯主義道路抑或是發動二戰,很大程度上都是歷史的必然性,無論是希特勒還是別的什麼政客,根據一戰後凡爾賽格局的限制和三十年代全球性經濟危機的影響,幾乎都會不約而同的選擇軍國主義法西斯的道路。凡爾賽格局為德國套上了沉重的經濟負擔卻沒有打消德國的軍國主義潛力,被戰爭賠償壓得喘不過氣的德國人民對於英法等協約國帶有天然的仇恨性,很容易被煽動起針對英法等國的怒火,而三十年代經濟危機打擊了德國國內的壟斷資本主義,為希特勒等野心家上臺提供了渾水摸魚的條件。實際上英國也爆發了法西斯的銀衫軍運動,險些面臨法西斯化。而法西斯國家必須不斷的發動戰爭才能維持自身的存在,也因此,無論是誰上臺,只要凡爾賽體系和經濟危機存在,德國就會走上法西斯和發動戰爭的道路。而提及希特勒上臺對德軍戰鬥力和最終戰爭結果的影響。則不得不提及希特勒上臺後一系列明修棧道暗度陳倉發展軍事的行為,為繞開凡爾賽和約中規定德國不得擁有重機槍,德國將發明了人類歷史上第一種通用機槍,使用兩腳架和手持設計時是輕機槍,安裝在三腳架上時成為重機槍,為了繞開德國不得發展空軍的規定,一方面在國內大力發展飛行俱樂部培養民間飛行員,一方面為外國空軍提供援助,鍛鍊技戰術,凡爾賽和約限制了德國對於高射炮的發展,德國軍工廠就整體“援助”給瑞典,並繼續從事研發。最終當二戰爆發時,德國已經成為一支軍事實力雄厚技術水平先進的軍隊。但能否將以上都歸功於希特勒的領導呢?也不盡然,以上與其說是戰略不如說是陰謀詭計,其目的無非是躲避英法等國的監管,但即使換別的領導人上臺,只要走法西斯主義就不得不發展軍事擴充軍隊,可能別的領導人上臺會採取別的措施,甚至直接無視凡爾賽和約,慣於使用綏靖政策的英法可能不僅不會干涉,甚至可能更早的退縮,德國可以順勢擴大影響提前實現擴張。當然,也不排除提早的暴露實力引起英法等國警戒,趁德國發展未起對德國先發制人的削弱也未可知。總體上而言,希特勒暗度陳倉的軍事發展對於德國軍事實力的提升的作用或許並沒有想象中那麼重要。德國二戰中最重要的軍事力量便是德國國防軍,但這隻部隊與希特勒的聯絡並不很大,德國國防軍的前身是魏瑪共和國的防衛軍,再向前追溯是德意志第二帝國軍隊,是延續了整個神聖羅馬帝國,從條頓騎士團一路走來的隊伍,其軍官多為時代擁爵的容克貴族,在德國享有特殊的政治地位,在希特勒當選德國總理之前,國防軍在整體上是反對希特勒的,在二戰中,國防軍往往極少從事虐俘屠殺等反人類行徑,對比東亞戰場上慘無人道的日本侵略者,在歐洲戰場,尤其是西部戰線的德軍顯得紳士了許多。在德國宣佈投降後,德國國防軍第一時間方向武器,體面的走出戰壕結束了為希特勒的侵略計劃賣命的行為。總體上來說,德國國防軍與希特勒毫無關係,德國國防軍的戰鬥力來源於其一直以來的軍事傳統和自身實力。而在德國,確實有一隻絕對服從希特勒的武裝力量——武裝黨衛隊,又叫黨衛軍。黨衛軍是由希特勒一手建立的由最狂熱的分子所組成的武裝力量,但與其說他們是一支軍隊倒不如說是一群暴徒,在蘇德戰場上,黨衛軍慘無人道的屠殺著蘇聯百姓,其程度與日寇不相上下,而這樣一支力量,卻在蘇聯紅軍甚至僅僅是游擊隊的打擊下就倉皇逃竄,即使是裝備了坦克和飛機,其武器裝備帶來的優勢也會被堪稱糟透的軍事訓練和作戰紀律所抵消,到戰爭後期黨衛軍往往只能從事一些輔助作戰工作和治安肅正工作,難以從事正面作戰。或許如果沒有希特勒的黨衛軍,國防軍甚至可以更好的控制佔領區,以綏靖手段控制佔領區,實現更快的推進也未可知。總體上而言,如果沒有希特勒,德國也一定會發動二戰,但如果沒有希特勒,或許由復辟帝國的領導人所領導的德國能在二戰中堅持更長的時間,但由於戰爭的不正義性,德國依然會敗亡,但未必會再重現國家分裂人民被分隔得慘痛景象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男生喜歡小電影有錯嗎?請大家積極發言,討論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