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貓蛋狗蛋看世界
-
2 # 行者歸來
一興趣出自人的天性,而不是慾望。
人的行為有兩個驅動原力
一個是慾望,一個是天性。
慾望主要發自於人的本能。
天性則來自於個人和環境的感應,它反應了自體,也結合於環境(天)。
天和人有某種無法分離的統一,因這種統一,佛家講一花一世界,一葉一普提。道家講三生萬物。儒家講天人合一。科學講萬物結構。
而人的天性則體現了這種統一。
而興趣出自人的天性,是天性之一。
二天性和慾望的區別天性是人和環境(天)的相互作用,比如:
人對環境的感應記憶就產生了我們所說的知。
對所知統一的命名和辯別就產生了識。
人對環境感應並能予以恰當應對就產生了智。
在應對中顯現事物本原就產生了慧。
……
所以知識、智慧和興趣…這些正面價值都是天性洐生的。
天性體現了人的正面價值。
而慾望正相反,慾望是會膨脹的,慾令智昏。
興趣等天性可以帶給人以愉悅,這種愉悅是平和而舒暢的,表現為神清氣爽,口舌生津,身體健康,理性驅動,回味悠長,體現為建設性。
而慾望則是興奮難耐,血脈膨脹,心跳加速,前奏劇烈,事後索然,體現為破壞性。
人的品格和品質差異都體現在慾望和天性的程度上。
慾望是人的本能產物,它預設自體。立性,他和環境(天)的對話不到位,所以表現為對碰。
天性是人和環境自然聯接表現的性質。
有一句話,治大國若烹小鮮,意思是治理大國就象炒小魚,多炒一下就糊,久炒一會就散,其實處理慾望和天性也一樣,多了就是慾望,合適就是天性,做人難,成佛成道更難。
三慾望加天性就是人性。慾望是惡,天性是善,所以孟子講人性本善,沒有錯。荀子講,人性本惡,也沒有錯,看人的把握。
放下屠刀,立地成佛,所謂的屠刀就是慾望,慾望去除了,天性立現,佛性就是天性。
朱熹講存天理,滅人慾,也很對,人慾就是人的慾望,但天理和天性有區別,天理主張天對人絕對的主宰,天性則是不逆反環境之外,擁有所有自由權。因而發自天性的天真,可以爛漫。
人性社會是一種很進步的社會,但很多不足,畢竟爭鬥,戰爭和兩極分化,在人性背景下的任何制度和文化,都看上去不夠理想主義,這都根源於人性的善惡兩端,當進入了一種天性社會的層面,世界也就好了,在此之外,永遠談不上歷史制度的終結。
四興趣是很正面的東西慾望不是興趣的體現,人們也運用慾望的強動力達成一些目標,但並不表示慾望就可被接受,有一句話,出來混遲早要還的,就是指慾望基礎上的行為,慾望沒有最終的建設性,所以沒有正當性。
而興趣則很正面,在興趣的驅動下獲得成功,是很美好的。
-
3 # 王則純
興趣是人的思維感觀,如好吃的東西,好看衣服,美女,等都是感興趣的思維,所以慾望不是興趣的體現,是兩種根本不同的概念,
-
4 # 安吉娜愛跳舞
“慾望”可做褒義詞,也可做貶義詞,由此可見,該詞語就有正反不同的描述。興趣多數時候是褒義詞。屬性上是正面的多。
回覆列表
慾望是本能的展現而不是興趣,你和一個小女孩兒想去開房那肯定是本能,你喜歡一個什麼東西或者說你對吃感興趣,那也是因為你的本嗎?所有的東西都是因為本能的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