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四君子湯

    這確實是個大工程,首先既然要改版,個人認為可以適當修訂下中醫內科學,去糟粕,純精華。納入傷寒論的話,個人覺得很不錯的建議,但是納入之後,需要誰來講呢?這是個大問題。即使沒有幾個老師可以講解,但是可以讓學生背誦啊,這也是一種進步。一口吃不成個胖子,先慢慢培養一批會背的,然後畢業進臨床實踐摸索,許多年以後這其中以後可能出現大家的機率是不是就大點啦!

    總之復興中醫藥事業需要一步一步走,需要幾代人共同努力,作為中醫人,不忘初心,努力加油!

  • 2 # 鬼大將軍

    傷寒論寶貴的不僅僅是方子,

    更是隱藏在條文中的“正邪出入機制”,

    傷寒論講了三件事,

    1:正邪出入。

    2:人體三陰三陽分類。

    3:在上面兩個情況下,如何用藥組方來控制正邪出入。

    古來大作者,只有張志聰。

    真的把傷寒論學明白的,根本不會認可方證對應,都是可以自己組方的。

    金匱就是教你怎麼學明白傷寒論之後再靈活組方的。

  • 3 # 北京中醫藥中醫院主任

    如果【中醫內科學】大改版,把【傷寒論】的經方都納入,而原來的時方也保留,會怎麼樣?

    如果真的都混合在一起,肯定讓後世學者學無頭緒;

    中醫內科學是中醫內科臨床糸的精典,其內容本來很豐富,結合了中醫內科臨床上各種症狀解釋,讓學員易於學懂,如果在加入傷寒論內的各類經方,會讓學員很吃力,因傷寒論內的經方內容,有不同於中醫內科學的內容,傷寒論的辯證辯經比中醫內科學深奧。兩本著作分開學有助於學員易懂;易記憶。

    中醫內科學要加入傷寒論經方,大改版,還不如張仲景寫的【醫宗金鑑】;因醫宗金鑑是,傷寒論,傷寒雜病論,和金匱要略三著合一的重要書籍!是張仲景用了大量的精力寫出了幾萬字精典著作!該著作讀懂了,對中醫內外科臨床有著重要指導作用;

    中醫內科學是在一九五四年新改版,由上海書局教科組新編輯出版,新改版對中醫學者學起來更易掌握中醫內科臨床糸的基本症狀,辯易記憶。

    所以中醫內科學不能把傷寒論內的經方,改版一塊寫進中醫內科學,是不正規的改版,對學員學習中醫內科是有難度的。中醫師陸文武

  • 4 # 瓜蛋666

    我感覺這個問題提的很好 傷寒論 按說是應該寫入內科學 但是對初入醫門的學生 難度會高很多 同時也要 弄明白現在中醫內科 跟傷寒論的關係

    傷寒論 以傷寒作為專門論述 是因為傷寒 跟普通內科病有很大的區別 傷寒是外感病 以表為本 屬於逆傳 現在中醫內科基本上都是以臟腑論為基礎 以臟腑為根本 病屬正傳 故應該先學習正傳 然後再學逆傳 就不費事了

  • 5 # 中醫蘇義傑

    明明有傷寒這門課何必這麼瞎改,而且中醫內科也不是除了傷寒就是溫病。建議先看看中醫內科所有方劑的出處吧。傷寒體系不是唯一,不過據我所知有很多學校竟然缺中醫眼科五官科等這些實用的科目的教育,這個應該加上,當今負擔最重的三個科室,骨傷眼科牙科,都需要中醫的方劑去給老百姓省錢。而不是鑽進經方跟時方的鬥爭裡。我覺得最有用的不是內科,而是婦科兒科面板科之類的,先從小病入手,你要學的中醫不是撕逼的那種而是讓老百姓舒服的好麼。

  • 6 # 尋道探源眼前黑

    光改中醫內科不行,中醫教學大改,以黃帝內經為主線,各家學說解黃帝內經,先理主線,形成整體觀,再理支絡,各家學說細化分支形成各系學說,這樣才能形成整體與區域性的關係,這樣才能做到提剛攜領,消除門派偏見,既然已參考西醫分法,再互相對照,取同存異,共同發展,既然中醫是中華文化的一種表現,也要吸收巫醫及道醫的同源之處,才能提升中醫的理論高度,還原中醫道的本質,說了這些,難啊,有幾人願意做吃力不討好的事呢?

  • 7 # 力君醫道

    內經、傷寒等經典,只是將中醫從症狀到辯證到方藥系統化,形成辨證施治理法方藥的雛形,後世的延伸發展,中醫體系所涵蓋的理論和證治,已經遠超其本來範疇。傷寒的有效方藥,可以融進內科學,但不必單列傷寒六經辯證作為內科學的核心內容。

    中醫體系必須以臨床如內科學為先導,改革與適應現代科學接軌的體系,這才是中醫的希望。是往前走還是往後看,是決定中醫前途的一個重大的節點。

    經典名著,應該只作為科研專案或者必修的基礎課之一。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女人,不要和報復心很重的男人結婚”你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