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隔夜的粥

    東羅馬絕沒有作壁上觀,她一直在努力幫助西羅馬,而且是竭盡全力。

    西部帝國霍諾留被西哥特人阿拉里克的軍隊壓迫時,他的拉文納首都缺乏軍隊,譁變頻發,是東部帝國派遣幾千名士兵提供支援;

    霍諾留死後,權臣約翰篡位,局勢動盪,是東部帝國派兵保護瓦倫提尼安三世母子登上皇位;瓦倫提尼安三世被殺後,西部帝國混亂無常,東部帝國幫助馬約裡安重建軍隊,馬約裡安被權臣裡西墨襲殺後,東部不僅以斷交反對裡西墨的專擅,而且隨後以實力支援安特尼烏斯登位。

    在安特尼烏斯登位後,東羅馬傾盡國庫打造了強大的海軍,幫助西羅馬收復迦太基和阿非利加,結果功敗垂成。這場戰爭對東羅馬的財政損失直到阿斯納塔休斯時期才恢復。不久,安特尼烏斯被裡西墨殺害,東羅馬與西羅馬斷交。

    裡西墨死後,東羅馬支援尼波斯稱帝,但被義大利實力派軍人奧列斯特趕走。隨後奧列斯特立自己的兒子羅慕路斯稱帝,但法蘭克人和高盧的羅馬總督埃及狄烏斯只承認尼波斯的權威。

    奧列斯特被奧多亞克殺死後,羅慕路斯被廢,西羅馬無帝。東羅馬之諾皇帝無奈接受了這一事實。

  • 2 # 唐島漁夫

    下面由我,來回答一下這個問題。

    簡單來講,西羅馬有了亡國危險的時候,東羅馬一直在不遺餘力地救援。

    下面詳細來講講,如下,

    (1)東西羅馬,本來就是親兄弟分家的產物。

    公元395年,狄奧多西一世駕崩,他手下的帝國被一分為二。

    定都於新羅馬的東羅馬帝國,分給了十八歲的長子阿卡迪烏斯(Flavius Arcadius Augustus);首都仍舊在舊都羅馬城的西羅馬帝國,分給了年僅十一歲的次子霍諾里烏斯(Flavius Honorius Augustus)。

    此次分裂之後,帝國就再也沒有統一。

    此後的東西兩羅馬,以及他們年輕的小主人,各自走向了完全不同的命運。

    (2)匈人進入歐洲,日耳曼蠻族入侵西羅馬,東羅馬略次救援

    西羅馬遇險的時候,東羅馬總是衝在前面,至少也是出錢出槍。而且相比西羅馬的病入膏肓,東羅馬好在能夠在新羅馬拒險而守,只要能夠騰出手來的時候,順便拉兄弟一把也確實應該責無旁貸。

    a)公元410年,羅馬淪陷,西羅馬帝國遷都拉文納,西哥特人跑到義大利半島胡作非為,東羅馬派出了勤王部隊,保衛拉文納;

    b)公元452年,匈人帝國首領阿提拉殺入波河平原,東羅馬第一時間派出部隊來到作戰一線。後來,教皇臨危受命面見阿提拉,阿提拉退兵;

    (3)東羅馬援助西羅馬的標誌性事件——卡本海戰

    公元468年,東西兩羅馬終於同時做好了戰爭準備。兩兄弟在征服汪達爾這件事情上達成了共識,雙方準備傾其所有,一戰而再定地中海。

    於是,三國兩方,會戰於卡本半島這個地方。

    當時的情況是正逢初夏,地中海東風勁吹,所以東西羅馬的聯合艦隊為防止提前被風吹上陸地,就把艦隊拋錨停泊在了卡本半島以西洋麵上。汪達爾王國如臨大敵,與東西羅馬代表開始了艱苦的談判,豈料五天之後,東風突然變成西北風,提前出海的汪達爾艦隊從西方和北方掩殺過來。由於風向轉為上風,汪達爾人採取了火攻的方式,而由於西北風大作,羅馬艦隊被風吹到了卡本半島的西部灘頭,無法動彈。這樣一把火下來,羅馬艦隊的全部家當,被燒了個精光。

    這是一場妥妥的山寨版赤壁之戰。

    兩大帝國聯手的最後一次大會戰,居然以這樣一種戲劇的方式結尾。

    後來的事情,我們就知道了。

    公元476年,西羅馬帝國滅亡。繼承羅馬帝國正統的,只剩下了東羅馬帝國。

    總而言之,

    東西羅馬創立的初衷,就是互為左右手來進行軍事佈防。

    而且西羅馬帝國末期,日耳曼蠻族入侵,東羅馬一直在拼死救援。

  • 3 # 找意義

    西羅馬的倒塌其實是一個過程, 以公元476年蠻族首領奧多亞塞罷免了最後一個西羅馬皇帝羅慕路斯為標誌。這個羅慕路斯與羅馬城建城神話的兩兄弟之一同名,真是歷史冥冥之中的巧合。

    西方歷史認為公元395年狄奧多西死後,羅馬帝國分裂成東西兩個帝國,其實是這是根據事後發展的情況倒推出來的,特別受吉本的<羅馬帝國衰亡史>影響很大。但人家狄奧多西皇帝完全沒有想過要分裂帝國,只是延續從三世紀末由戴克裡先開始的四頭政治形式,可以理解成兩個超大行省或者東西戰區負責人。因為羅馬帝國邊界實在太大,地中海成了羅馬帝國內海,蠻族從各個方向入侵,情況已經非常危險,不得不進行分頭統治。在當時並沒有東西羅馬的說法,即使所謂西羅馬滅亡後,東羅馬也是自稱羅馬帝國,以解放西羅馬舊土為已任,查士丁尼一世甚至一度恢復了義大利的東哥特王國,汪達爾王國,西班牙沿海等土地。

    早在西羅馬滅亡前的百年前,東西羅馬氣質早已非常不同,主體民族,語言,宗教都有很大區別,這裡重點說下經濟。

    3世紀西羅地區奴隸制經濟全面崩潰,東羅地區發展起來了一種新型的隸農生產形式,農業經濟較為穩定。同時東羅馬地處東西方商業貿易的關鍵節點,拜占庭,亞歷山大和安條克都是超級強大的貿易城市,換句話說也就是非常非常非常有錢。所以東西分治前很久,3世紀前羅馬上層人士紛紛“移民“到東方,戴克裡先皇帝大部分時間就生活在東方,君士坦丁大帝興建君士坦丁堡(原為拜占庭),都不是偶然的,都是因為東羅地區早就相對有比較安定的生產生活環境。

    西羅馬帝國逐漸倒塌的過程中,東羅雖然伸出了了那麼一些些援手,但基本上是坐視不理的甚至推波助瀾的狀態。

    雖然有一些援手比如在安特尼烏斯登位後,支援海軍試圖幫助西羅馬收復迦太基和阿非利加。但是東羅跟匈人籤互不侵犯條約,基本上是說"你們向西打吧,我不攔著啊"。西羅的芝諾皇甚至拉攏東哥特人首領狄奧多里克,代表帝國皇帝帶隊伍去義大利平息西哥特人反叛,簡直就是禍水東引。

    當然公平地說,東羅自己也是內憂外患。首先也有自己的蠻族問題要解決,東方有強大的波斯薩珊王朝,內部芝諾皇帝和巴西利斯庫斯正在內鬥得不可開交,也只能稱得上是自身勉強逃過一劫而已。

    有趣的是講到東西羅馬分裂以及西羅馬的滅亡的時候,西方學者經常會比較中華文明的歷史程序。

    一是說西羅馬的滅亡間接來自於中華文明的強大

    中國在差不多的時候也飽受蠻族的侵襲,但兩漢持續打擊匈奴,留下了“匈奴未滅,何以家為““犯我強漢者,雖遠必誅“的強音。匈奴被壓縮了在中國北方和中亞的生存空間,一邊經過各種複雜的分裂和演化,一邊繼續向西推進,又壓縮了日耳曼蠻族的生存空間,日耳曼蠻族不得已進入羅馬帝國,又經過非常複雜的歷史過程,導致西羅馬帝國滅亡。

    二是公元4-6世紀,中華文明也經歷了一個大亂世,但仍然重新統一

    君士坦丁死前約30年,中國北方也遭受到北方草原民族的進攻,公元304年左右匈奴貴族劉淵于山西建立漢趙,五胡十六國開始,西羅馬帝國滅亡的時候,中國正值南北朝。但隨後西方文明和中華文明走向了完成不同的道路,中國到了589年隋重新統一,史上的入侵者們都被 同化,文明的火種薪火相傳,千年不絕,而歐洲再也沒有統一,這個值得另外再單獨一篇討論。

    <全球通史>的作者斯塔夫理阿諾斯認為正是因為西羅馬被蠻族徵明後古典羅馬文明消失殆盡,為中世紀後新技術革命掃清障礙,所謂不破不立,導致了近現代歐洲的強大。

    也許這就是歷史令人著迷之處吧,偶然中的必然,必然中的偶然,幾千年環環相扣,給人啟示,又絕不重複。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歐陽克的叔叔是五絕之一為什麼歐陽克還要跟楊康混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