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4“謝爾曼”坦克主要有4個型號,M4A1、A2、A3從1941年末開始生產,M4A4從1942年初開始生產。從名字上看,M4A1至A4似乎是逐步改良的,其實不然,各型的主要區別就是發動機生產廠家的不同。其中M4A2為柴油機,其餘各型為汽油機。M4A1為鑄造車體,其餘為焊接車體。M4A2主要用於出口和裝備海軍陸戰隊。
T-34/76主要有5個型號,T-34/76M40從1940年末開始生產。1941年4月,裝備F-34火炮的T-34/76M41(41年型,或稱T-34/76A)投產。1942年初,蘇聯西部工業區東遷後立足未穩,為了保證坦克產量,簡化型T-34/76M41/42(T-34/76B,42年早期型)投產。之後的T-34/76M42(T-34/76C,42年型)和T-34/76M43(T-34/76D,43年型)質量有所恢復。
1. 火力:
M4裝備M3型75毫米L/40主炮一門,在100米距離上可以擊穿85毫米裝甲,在500米距離上可以擊穿78毫米裝甲,在1000米距離上可以擊穿70毫米裝甲,1000米以上基本沒有威力。
T-34/76裝備F-34型76.2毫米L/41主炮一門,在100米距離上可以擊穿88毫米裝甲,在500米距離上可以擊穿77毫米裝甲,在1000米距離上可以擊穿68毫米裝甲,1000米以上同樣沒有威力,而且沒有準性。
注:以上所說的裝甲厚度,已經摺算到0度傾角。
從上面的資料可以分析出,在穿甲能力上,M4和T-34/76不分伯仲。M4裝備了高低穩定器(實戰中單向穩定器的作用不大,二戰坦克還不能在運動中瞄準),且炮塔轉速較快,而T-34/76的雙人炮塔使得車長兼裝填手壓力過大。
其實從蘇德戰場和北非戰場的坦克對戰戰例分析,不管是M4還是T-34/76都只能對付德國的III號坦克,以及早期的IV號坦克。在IV號坦克換裝長管火炮,並加強防護之後,M4和T-34/76就不容易對付IV號了。更不用說虎式和豹式,虎式坦克可以在1500米外打穿M4和T-34/76的正面裝甲,但是M4和T-34/76必須在100米的距離上才能打穿虎式的側裝甲。
可以得出結論:M4在火力上稍優於T-34/76,但優勢不大。
2. 防護:
M4謝爾曼坦克正面裝甲厚51毫米,有56度傾角(相當於65毫米)。側面則是38毫米垂直裝甲。炮塔正面裝甲厚76.2毫米。
T-34/76車身裝甲厚度都是45毫米,但是正面裝甲有32度的傾角,側面也有49度。炮塔是鑄造而成的六角型,正面裝甲厚度60毫米,側面也是45毫米,車身的傾角一直延伸到炮塔。45毫米厚32度斜角的正面裝甲,防護能力相當於90毫米,而49度斜角的側面裝甲也相當於54毫米。
無論怎麼比較,M4的裝甲都遠遜於T-34/76。加之謝爾曼坦克大多裝備汽油發動機,而且非常容易起火爆炸,這個弊病使其獲得了“朗森打火機”的綽號。而且M4的車身非常高,達到2.74米,後來的改進型達到3.2米,簡直就是招搖過市,非常容易被擊中。加之其薄弱的裝甲,所以曾經有豹式坦克一炮貫穿兩輛謝爾曼坦克的戰例,也有炮彈穿透房屋磚牆擊毀謝爾曼坦克的戰例。
所以,結論是:T-34/76的防護能力遠遠超過M4。
3. 機動性:
M4的最高公路/越野速度為38至42千米/時,最大公路/越野行程160千米。爬坡度為31度,過牆高度為0.61米,越壕寬度為2.3米,涉水深度為0.91米。
T-34/76的最高公路速度為54千米/時,最大越野速度為40千米/時,最大公路行程448千米,最大越野行程380千米。爬坡度為35度,過牆高度為0.73-0.85米,越壕寬度為2.5-3米,涉水深度為1.1-1.4米。
無論速度還是行程,T-34/76都超過M4。透過性方面,30-31噸的M4顯然比不過26-28噸的,裝有寬履帶的T-34/76。
所以結論是:T-34/76的機動性大大優於M-4。
4. 產量:
M4謝爾曼坦克生產工藝簡單,導致產量驚人,在二戰中一共生產了49000多輛。
T-34系列坦克極易生產,1941年6月22日蘇德戰爭爆發時,蘇軍擁有各型T-34坦克1225輛;到1942年底,T-34的生產數量已經達到24700輛。從1940年到1945年,蘇聯一共生產了53000輛T-34(包括改進型T-34/85)。
所以說,在產量上,M4和T-34/76差不多,都易於生產,靠數量取勝。
綜合比較,T-34/76的效能要超過M4。
M4“謝爾曼”坦克主要有4個型號,M4A1、A2、A3從1941年末開始生產,M4A4從1942年初開始生產。從名字上看,M4A1至A4似乎是逐步改良的,其實不然,各型的主要區別就是發動機生產廠家的不同。其中M4A2為柴油機,其餘各型為汽油機。M4A1為鑄造車體,其餘為焊接車體。M4A2主要用於出口和裝備海軍陸戰隊。
T-34/76主要有5個型號,T-34/76M40從1940年末開始生產。1941年4月,裝備F-34火炮的T-34/76M41(41年型,或稱T-34/76A)投產。1942年初,蘇聯西部工業區東遷後立足未穩,為了保證坦克產量,簡化型T-34/76M41/42(T-34/76B,42年早期型)投產。之後的T-34/76M42(T-34/76C,42年型)和T-34/76M43(T-34/76D,43年型)質量有所恢復。
1. 火力:
M4裝備M3型75毫米L/40主炮一門,在100米距離上可以擊穿85毫米裝甲,在500米距離上可以擊穿78毫米裝甲,在1000米距離上可以擊穿70毫米裝甲,1000米以上基本沒有威力。
T-34/76裝備F-34型76.2毫米L/41主炮一門,在100米距離上可以擊穿88毫米裝甲,在500米距離上可以擊穿77毫米裝甲,在1000米距離上可以擊穿68毫米裝甲,1000米以上同樣沒有威力,而且沒有準性。
注:以上所說的裝甲厚度,已經摺算到0度傾角。
從上面的資料可以分析出,在穿甲能力上,M4和T-34/76不分伯仲。M4裝備了高低穩定器(實戰中單向穩定器的作用不大,二戰坦克還不能在運動中瞄準),且炮塔轉速較快,而T-34/76的雙人炮塔使得車長兼裝填手壓力過大。
其實從蘇德戰場和北非戰場的坦克對戰戰例分析,不管是M4還是T-34/76都只能對付德國的III號坦克,以及早期的IV號坦克。在IV號坦克換裝長管火炮,並加強防護之後,M4和T-34/76就不容易對付IV號了。更不用說虎式和豹式,虎式坦克可以在1500米外打穿M4和T-34/76的正面裝甲,但是M4和T-34/76必須在100米的距離上才能打穿虎式的側裝甲。
可以得出結論:M4在火力上稍優於T-34/76,但優勢不大。
2. 防護:
M4謝爾曼坦克正面裝甲厚51毫米,有56度傾角(相當於65毫米)。側面則是38毫米垂直裝甲。炮塔正面裝甲厚76.2毫米。
T-34/76車身裝甲厚度都是45毫米,但是正面裝甲有32度的傾角,側面也有49度。炮塔是鑄造而成的六角型,正面裝甲厚度60毫米,側面也是45毫米,車身的傾角一直延伸到炮塔。45毫米厚32度斜角的正面裝甲,防護能力相當於90毫米,而49度斜角的側面裝甲也相當於54毫米。
無論怎麼比較,M4的裝甲都遠遜於T-34/76。加之謝爾曼坦克大多裝備汽油發動機,而且非常容易起火爆炸,這個弊病使其獲得了“朗森打火機”的綽號。而且M4的車身非常高,達到2.74米,後來的改進型達到3.2米,簡直就是招搖過市,非常容易被擊中。加之其薄弱的裝甲,所以曾經有豹式坦克一炮貫穿兩輛謝爾曼坦克的戰例,也有炮彈穿透房屋磚牆擊毀謝爾曼坦克的戰例。
所以,結論是:T-34/76的防護能力遠遠超過M4。
3. 機動性:
M4的最高公路/越野速度為38至42千米/時,最大公路/越野行程160千米。爬坡度為31度,過牆高度為0.61米,越壕寬度為2.3米,涉水深度為0.91米。
T-34/76的最高公路速度為54千米/時,最大越野速度為40千米/時,最大公路行程448千米,最大越野行程380千米。爬坡度為35度,過牆高度為0.73-0.85米,越壕寬度為2.5-3米,涉水深度為1.1-1.4米。
無論速度還是行程,T-34/76都超過M4。透過性方面,30-31噸的M4顯然比不過26-28噸的,裝有寬履帶的T-34/76。
所以結論是:T-34/76的機動性大大優於M-4。
4. 產量:
M4謝爾曼坦克生產工藝簡單,導致產量驚人,在二戰中一共生產了49000多輛。
T-34系列坦克極易生產,1941年6月22日蘇德戰爭爆發時,蘇軍擁有各型T-34坦克1225輛;到1942年底,T-34的生產數量已經達到24700輛。從1940年到1945年,蘇聯一共生產了53000輛T-34(包括改進型T-34/85)。
所以說,在產量上,M4和T-34/76差不多,都易於生產,靠數量取勝。
綜合比較,T-34/76的效能要超過M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