艦載雷達自二戰中首次應用以來,在實戰中發揮了極其重要的作用,發展到今天,艦載雷達已經成為水面艦艇最核心的裝備之一。目前,各主要海軍強國的艦載雷達的探測距離已達300公里以上,部分國家的大尺寸相控陣雷達的探測距離甚至可達500-600公里。理論上來說,如果多少戰艦在一定範圍內編隊航行,只需其中一艘戰艦開啟雷達即可滿足探測需求,但是,在執行作戰部署、巡航或者戰時,每一艘戰艦都會開啟雷達。
裝備新型“雙面盾”的下一代護衛艦效果圖
多艘戰艦共享資料可以透過資料鏈系統傳遞資訊,現代化的戰艦基本上都具有這個能力,平時演練或者執行其他常規任務時,多艘戰艦確實可以透過共享資料減少雷達開機數量、降低裝置損耗。
常規任務多艦編隊可以共享一部雷達的資料
此外還有一種作戰形式肯定會採用這種方式,比如1艘裝備大型艦載雷達的戰艦指引多艘其他小型戰艦/艇執行群體攻擊的行動時,必須由大型艦載雷達為其他小型戰艦提供戰場資料、目標資訊和武器導引,這也是典型雷達共享作戰形式。
大型戰艦可以透過資料鏈與其他小型戰艦共享資訊
對於多艘大型戰艦編隊的遠海戰備巡航、訓練甚至作戰的情況,一般情況下每一艘戰艦都會開啟雷達。一方面,多部雷達同時對於臨近空域搜尋可以大幅降低誤判、探測漏洞的可能性;另一方面由於每一部雷達的目標處理、跟蹤和導引能力都有上限,多部雷達開啟也可以儘量提升應對飽和攻擊、多批次作戰的能力;最後還有一點,雷達從開機到負荷執行,需要一定的時間,如果遇到緊急臨時開啟艦載雷達,有可能會錯失戰機,造成額外風險。
戰鬥部署下的艦艇編隊,一般艦載雷達都是開啟的
多艘戰艦共享一部雷達確實可以降低綜合能耗、裝置損耗和輻射訊號,但是,對於戰艦來說,保證最佳戰鬥力、達到最佳作戰效果才是首要目標。因此,只要不是特定環境或者特殊條件限制,戰艦的雷達都會開啟。
保證戰鬥力和作戰效果是首要目標!
艦載雷達自二戰中首次應用以來,在實戰中發揮了極其重要的作用,發展到今天,艦載雷達已經成為水面艦艇最核心的裝備之一。目前,各主要海軍強國的艦載雷達的探測距離已達300公里以上,部分國家的大尺寸相控陣雷達的探測距離甚至可達500-600公里。理論上來說,如果多少戰艦在一定範圍內編隊航行,只需其中一艘戰艦開啟雷達即可滿足探測需求,但是,在執行作戰部署、巡航或者戰時,每一艘戰艦都會開啟雷達。
裝備新型“雙面盾”的下一代護衛艦效果圖
多艘戰艦共享資料可以透過資料鏈系統傳遞資訊,現代化的戰艦基本上都具有這個能力,平時演練或者執行其他常規任務時,多艘戰艦確實可以透過共享資料減少雷達開機數量、降低裝置損耗。
常規任務多艦編隊可以共享一部雷達的資料
此外還有一種作戰形式肯定會採用這種方式,比如1艘裝備大型艦載雷達的戰艦指引多艘其他小型戰艦/艇執行群體攻擊的行動時,必須由大型艦載雷達為其他小型戰艦提供戰場資料、目標資訊和武器導引,這也是典型雷達共享作戰形式。
大型戰艦可以透過資料鏈與其他小型戰艦共享資訊
對於多艘大型戰艦編隊的遠海戰備巡航、訓練甚至作戰的情況,一般情況下每一艘戰艦都會開啟雷達。一方面,多部雷達同時對於臨近空域搜尋可以大幅降低誤判、探測漏洞的可能性;另一方面由於每一部雷達的目標處理、跟蹤和導引能力都有上限,多部雷達開啟也可以儘量提升應對飽和攻擊、多批次作戰的能力;最後還有一點,雷達從開機到負荷執行,需要一定的時間,如果遇到緊急臨時開啟艦載雷達,有可能會錯失戰機,造成額外風險。
戰鬥部署下的艦艇編隊,一般艦載雷達都是開啟的
多艘戰艦共享一部雷達確實可以降低綜合能耗、裝置損耗和輻射訊號,但是,對於戰艦來說,保證最佳戰鬥力、達到最佳作戰效果才是首要目標。因此,只要不是特定環境或者特殊條件限制,戰艦的雷達都會開啟。
保證戰鬥力和作戰效果是首要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