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一鳴媚

    如果讓我給三個人綜合評價打分的話,那麼武則天是八十分,孝莊七十分,慈禧三十分。請聽我打分理由:

    一、武則天。作為中國歷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則天的存在給女權主義者打了一針強心劑,在古代重男輕女十分嚴重的唐朝,武則天能憑藉自己的才能打出一片天地,成為國家的主宰實在難能可貴。就憑她女皇帝的身份,本來她可以得一百分。可惜人無完人,武則天曾留無字碑給後人評價,那我今天姑且大膽一評:

    武則天的政治才幹是毋庸置疑的,我至今記得歷史書上說武則天統治有“貞觀遺風”。她在位期間削弱貴族權力,任用正直有才幹的人,例如狄仁傑,姚崇等,狄仁傑就是電視裡經常演的那個神探,他立勸武則天立李顯為太子,培植和舉薦忠於大唐的功臣,成為大唐社稷光復的重要支柱;她還首創了科舉制度,知人善任;她鼓勵農業生產,州縣荒地開墾並有餘糧的,州縣官長可得升遷;在她統治期間,政策穩當,兵略妥善,文化復興,百姓富裕,經濟進一步發展。

    值得一提的是當年駱賓王發《討武氏檄》罵武則天“穢亂春宮”、“狐媚偏能惑主”、“殺姊屠兄、弒君鴆母”,隨便一條罪狀都能讓人羞憤自盡。可武則天看過後,被駱賓王慷慨激昂和驚世文采所感染,感慨自己丟了一個宰相之才。可見武則天還是很惜才的。

    當然,駱賓王在文中說她“殺姊屠兄,弒君鴆母”也不是空穴來風。武則天在位期間的確殺了不少人,其中不乏她的兒子、孫子,明清思想家王夫之評價她“鬼神之所不容,臣民之所共怨”;除此之外,武則天為世人所詬病的就是她有“面首三千”,所以駱賓王罵她“穢亂春宮”其實也沒罵錯。

    二、孝莊太后。孝莊太后在歷史上也是一位傳奇的女性,她之所以比武則天得分低,並不是她沒有治國之才,而是她沒有真正做過皇帝。孝莊太后先後經歷了崇德、順治、康熙三位皇帝親政時期,說來,論政治手腕,孝莊未必會輸給武則天。

    孝莊太后最大的功績應該是培養輔佐了順治、康熙兩位君主。康熙帝一生敬重孝莊太后不是沒有原因的,孝莊一直以帝王的標準嚴格要求訓練他,教育他要“寬裕慈仁,溫良恭敬”,甚至連一舉一動都要“儼然端坐,中規中矩”。他繼位時僅八歲,當時大臣鰲拜專權,根本沒把少主放在眼裡,如果不是有孝莊在旁周全,康熙帝沒那麼容易除掉鰲拜;康熙帝與孝莊太后幾番斟酌,終於下定決心,果斷執行削番政策,平定三藩之亂。 康熙晚年還在懷念自己的祖母孝莊太后:“設無祖母太皇太后斷不能致有今日成立”。

    據歷史記載,孝莊太后一生節儉,平定三藩之亂時,把宮廷節省的銀兩捐出犒賞出征士兵。每逢荒年,總是把宮中積蓄拿出來賑災,全力配合支援兒孫事業。

    她唯一落下口實的大概是當年下嫁多爾袞一事,到底當年真相如何,我們而今已無從得知。但當年順治帝痛恨多爾袞人盡皆知,恨到多爾袞死後多年扔要挖出來鞭屍,可見孝莊與多爾袞一事絕不是後世胡編亂造。

    三、慈禧太后。原則上說,這位太后是不可能與前兩位相提並論的,人武則天和孝莊是女中豪傑,而她雖然也是太后,卻頂了個禍國妖姬的名號。我們在這裡真實的說,清朝滅亡是歷史潮流大勢所趨,就算不是慈禧掌權,就算當年戊戌變法成功,國家變成君主立憲制,清朝依然會滅亡,所以把亡國的罪過加在慈禧身上其實是有點冤枉她了,但慈禧的確加速了清朝滅亡這是不爭事實,我們愛看看她都做了什麼:

    生活極盡奢靡。甲午戰爭爆發,慈禧太后堅持舉辦自己六十大壽,挪用北洋水師幾百萬兩軍費。為自己制辦繡緞龍袍、亭臺樓閣、金輦轎輿,修繕紫禁城,求佛求福花費黃金白銀不計其數。所以,軍餉不夠,大概甲午戰爭失敗的原因之一吧。

    發動戊戌政變,囚禁了光緒帝,斬殺了戊戌六君子。據傳,慈禧擔心她死後光緒帝報復,在她死前一天毒死了光緒帝。

    八國聯軍侵華時慈禧倉皇出逃,途中還不忘數次絞殺義和團以討外國人歡心。後來照例簽了一系列喪權辱國的條約,這還不算,她說了一句讓後人噁心了幾百年的話“量中華之物力,結與國之歡心”,我至今仍然忘不了當時歷史老師因激憤而漲紅的臉!

  • 2 # 榆岡

    武則天、孝莊、慈禧三人,原本都已是皇太后。已經是,當世女子能到達的頂峰了。她們都屬於能力出眾,巾幗不讓鬚眉的型別;皆且能玩弄權術,於股掌之間。但三人選擇的道路,卻有天壤之別。

    走的最遠的,武則天

    在唐高宗,還沒有死的時候,武則天就已經參與政事,且獨斷專行。享受過權利,給她帶來的快樂。高宗死後,就更不願意,被新皇帝搶走她的權力,哪怕新皇帝是她的兒子。在三個人中武則天應該是,最冷血的人。什麼虎毒不食子,不適用於武則天。可謂神擋殺神,佛擋殺佛。在權力爭奪的道路上,走的最遠。

    皇太后的楷模,孝莊

    孝莊皇太后,一生與四個厲害的男人密不可分,第一位是她的丈夫皇太極。第二位是他的小叔子多爾袞,第三位是她的兒子,愛新覺羅.福臨(順治),第四位是她的孫子,愛新覺羅.玄燁(康熙)。孝莊在太平年月,基本不管政事。每每危急之時,又能成為定海神針。一切盡在,她老人家的掌控之中。而且一生中,扶持兩位幼主順利登基。可謂是愛新覺羅家族,娶的最成功的媳婦。

    捨不得放權,慈禧老佛爺

    慈禧太后,功績沒有前面兩位大,但對權力的追逐的慾望,一點也不比她們兩少。慈禧老佛爺,雖然迷戀權力,卻也沒有稱帝之心。像極了,有些大家庭裡,當家的老祖母。由於自己過於強勢,到了兒孫該掌權時,依然捨不得放手,讓兒孫難以出頭。還因自己的婦人之仁,讓家道日衰。

    綜合來看,對於武則天,孝莊和慈禧這三位了不起的女人。還是孝莊最值得稱道,屬於典型賢妻良母型,丈夫去世後,一心只為兒孫著想,也符合我們中國人,相夫教子的傳統美德。所以如果要發起,最美皇太后投票的話,我義無反顧的投孝莊皇太后。不是因為她的長相,而是因為她的心性。

  • 3 # 有趣的話嘮哥

    武則天憑著姿色和聰慧成功上位,當然了,其中也用了一些手段,否則在李唐後宮是難以立足的。她是中國史上第一個女皇帝,可以說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誰當這個皇帝不重要,重要的是讓別人信服,你有能力穩定局勢,更有能力讓天下太平,百姓安康。

    慈禧是讀過書的人,她善於耍點小手段,比如唱曲給皇帝聽,再加上年輕時有些姿色,把咸豐帝迷得團團轉,後來皇帝去世,她把持朝政,成了中國實際掌權人,只是不得人心,喜歡鋪張浪費,過生日挪用北洋水師的軍費,導致武器無法購買出現問題,讓北洋水師在中日甲午戰爭中戰敗,清王朝走向衰亡,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 4 # 你好龍灣

    武則天是中國古代歷史上第一個女姓皇帝,也是唯一一個女姓皇帝,她顛覆了中國古代女姓不能做帝王這一傳統倫理觀念。武則天是一個非常有心計和心機,非常擅長於權謀,又非常熱衷於權力的女人。在唐太宗李世民病入膏肓之時,身為李世民才人的武則天就憑藉美貌貼上了太子李治。在李治登基後,武則天又用她的堅韌不拔精神和心計、心機,擠身於皇宮。進入宮中後不滿足於做一般的嬪妃,使用種種權謀打壓迫害王皇后和蕭淑妃,最後坐上了皇后的寶座。

    武則天在奪取了夢寐以求的皇后的尊位之後仍然未滿足她的慾望,她並未安心於做好統領後宮的工作,而不斷地膨脹她的權力慾望,不時地覬覦皇帝的權力。也正是由於唐高宗李治身體虛弱和性格柔弱,在唐高宗的後期武則天染指了很大一部分皇帝的權力,而且還有模有樣。武則天嚐到了最高權力的甜頭,為了長期壟斷最高權力,她嚴酷地打擊阻礙她壟斷最高權力的一切勢力,包括李治早先立的太子和她自己的兩個兒子。

    公元683年唐高宗李治去世,武則天可以放開手腳行使最高權力了。她的三兒子唐中宗李顯、小兒子唐睿宗李旦雖先後短期執政,但是都是作為母后的傀儡,且先後遭到武則天的罷斥。公元690年武則天正式將唐朝改為武周,做了中國歷史上唯一一個女皇帝。武則天在皇帝任上15年,她動用各種嚴酷的手段,打壓迫害反對她的各種勢力,不斷鞏固她的統治地位,許多手法都是令後世所不齒的。但是實事求是的說,在武則天在位時期還是實施了大量的有益的改革舉措,社會是安定的,百姓生活是富足的,國力是強盛的。因此說武則天在中國歷史上是一位譭譽參半的帝王。

    孝莊太后是清太宗皇太極的妃子,因為她的兒子福臨在皇太極去世後繼位為帝,她成為了順治朝的皇太后,到後來她的孫子玄燁又繼位為帝,她又成為康熙朝的太皇太后,她是清朝歷史上乃至於中國歷史上一位傑出的女姓政治家。孝莊太后之所以傑出偉大,在於她撫育了清朝兩代幼帝,而且後來都成了一代英主。順治帝和康熙帝繼位時都處於幼年,做為皇太后和太皇太后的孝莊太后位置尊貴,但是她謹遵先帝遺命和大清祖制,只擔負起少帝的生活起居和教育的職責,不過問朝政,不干預攝政王和輔政大臣們的工作,但是在關鍵時刻又能拿出決斷意見。她比垂簾聽政的慈禧太后要令後人們尊敬不知多少倍。

    慈禧太后是清文宗咸豐帝的妃子,她也是因親兒子載淳繼位為帝而成為皇太后,後來又親自選擇幼侄載湉為帝,繼續以皇太后的身份垂簾聽政,執掌大清朝政。慈禧太后的身份地位與孝莊太后很相似,都撫育了兩代帝王,但是後世人對她二人的評價卻大相徑庭,主要緣於慈禧太后的做法完全不同於孝莊太后,她也是一個心計很強、權力慾旺盛的女人,這一點她又頗相似於武則天,但是慈禧太后又沒有武則天的政治頭腦和心胸,所以慈禧太后雖執掌大清朝政48年,可以說慈禧太后應為大清朝的覆亡負主要的責任。

  • 5 # 昱林

    首先,她們處於不同的時期,處理事情的風格也不一樣,這都影響了她們的最終結局。

    政治背景的不同

    武則天是處於盛唐時期,這個時期民風開放,對待女性也比較寬容。武則天的丈夫唐高宗李治身體比較虛弱,這給武則天帶來了能參與政事的機會。加上武則天對權利的野心,覺得自己治理國家,處理政務並不亞於男兒,這也是她在一步一步走上女帝的必然因素。

    孝莊太后是處於清朝初期,這個時候初初建立清朝。她的丈夫皇太極是清朝的第一位皇帝,是一位知人善任,明斷果決的好皇帝。其次,孝莊太后雖然足智多謀,但是她並沒有對權利追逐的野心。當然,她也沒有像武則天那樣得天獨厚的條件,如果有,相信不比武則天差。

    慈禧太后是處於清朝晚期,他的丈夫咸豐帝體弱多病,在當時內憂外患的情況下變得越來越懈怠,於是乎咸豐帝就開始口授讓慈禧來批閱奏摺。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慈禧也因此有了接觸朝政的機會。這說明什麼,這說明媳婦比夫婿精明強幹的大權都易手嘍。咸豐死後,慈禧開始進行垂簾聽政,從此,開始了她的輝煌之路。

    處理事情的風格

    武則天是有對權利的強烈慾望的。在後宮中成為宮斗的勝利者,可謂是不擇手段。有一段是她為將王皇后拉下皇后寶座不惜殺死幼女嫁禍給王皇后的事情,從這件事情便可見一斑。她親手殺死的可是她的親生女兒,只是為了將她的敵人剷除掉。由此可見,武則天的殘忍冷酷,心狠手辣。她成為皇后之後並不滿足,她在為成為帝王做著一步步的準備。除了她本身對權利的慾望,可能致使她走上帝王之路最大的原由就是袁天罡為武則天相出了她能君臨天下。

    孝莊太后給人的印象完全就是母儀天下的典範,她才能卓越又慈愛穩重。對待丈夫,可以做他的賢內助,對兒子是慈母胸懷,可能她的兒子對她的誤解比較深,兩母子的關係並不是很好。

    慈禧太后對權利也很看重,但是她做為母親還是有母親柔軟的一面。她雖然不是皇帝,可是卻握有實質性的權利,皇帝於他不過是個傀儡,除了沒有掛上皇帝的名號外,與真正的皇帝並無太大的差別。

    對國家的政治貢獻

    武則天在位期間,政治清明。她重視科舉,在軍事方面也穩定了和邊疆的關係,經濟上也是重視農業、商業,有了長足的發展。可以說,在她治理期間,國家是相對安定的,且有“政啟開元,治宏貞觀”之美稱。

    孝莊太后輔佐了兩位帝王,在她的輔佐下,創造了康乾盛世。

    慈禧太后處於動盪的時期,在她意識到不能墨守成規的時候,選擇了推行洋務運動,興辦女學,廢科舉,辦學堂,派人去留學,首次提出君主立憲制,嚴禁鴉片等,可以說她的一系列舉措,是推動了中國歷史的發展,是非常積極的。

    總結

    武則天雖然手段狠辣,但是為君她能知人善任,也有治國的能力,是一位傑出的女政治家。可能是長期處理國家大事的壓力,又或者喪夫之後情感的缺失,武則天的晚年生活春色滿園,比較豐富,這無疑是對她的人生畫板上不雅的一面。後期,武則天又將她的帝位歸還於李唐後人,迴歸了母親和妻子的角色。

    孝莊太后符合了我對女性的所有幻想,是我心中的完美女神。聰穎智慧,穩重大氣,賢良淑德,正是由於她的輔佐,她對子孫的出眾教育,才使得清朝步入鼎盛時期。

    慈禧太后雖然導致了亡國,使中國經歷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的苦難,可作為一個女性,能在動盪不安的年代能夠做出一些有益於國家的改變也是非常重要的。當然她的很多做法也為人所不齒,她簽定了一系列不平等條約,扼殺掉戊戌變法,囚禁了光緒,還殺了珍妃,狼狽出逃,實在是沒眼看。也正是由於這段歷史,我們走出了封建社會的時代,步入了共和國時期,實現了民主自由。

  • 6 # 回眸史海展望未來

    武則天:經天緯地、智略過人、一代女皇

    武則天是一個天生的政治家,在唐太宗時期沒有得寵,就把目光轉向儲君李治,李治登基後,她使用手腕一步步晉升,被立為皇后。

    唐高宗李治性格孱弱,身體也不好,經常有病,武則天協助處理軍國大事,逐漸掌握實權,李治駕崩後,其子繼位,她擔心兒子控制不了朝局,自立為帝,成為中國歷史上空前絕後的女皇帝。

    武則天稱帝后,整頓吏治,任用賢能,上承“貞觀之治”,下啟“開元盛世”,保持了國家穩定,經濟繁榮,晚年也立李顯為太子,歸政李唐,保證了政權的平穩。

    生平受爭議較大的事件有任用酷吏、寵幸男寵、不近人情誅殺皇孫及孫女等,故留下無字碑,功過任後人評說。

    孝莊太后:不戀權位,輔佐兩代幼主

    孝莊太后原名布木布泰,姓博爾濟吉特氏,蒙古科爾沁部貝勒寨桑之女,嫁給努爾哈赤之子皇太極,皇太極稱帝后被封莊妃。皇太極腦溢血暴死後,她運用才智,使兒子福臨從多爾袞與豪格的競爭中漁翁得利,繼承皇位,是為順治皇帝,又以靈活的手段,抑制多爾袞的野心,保障了兒子順利親政。

    順治去世後,8歲的康熙繼位,孝莊太后有足夠的聲望與才能垂簾聽政,但她並沒有,而是著力培養康熙。輔政大臣鰲拜專權,孝莊太后悄悄關照性急的孫子,要他隱忍一切,同時不露痕跡地佈置,以摔跤的少年擒拿鰲拜,奪回權力。三潘之亂,孝莊太后拿出宮中積蓄,全力支援康熙。

    孝莊太后才能卓越,不戀權位,是一位賢德的太后,也是一位出色的政治家。

    慈禧太后:貪戀權位、窮奢極欲

    慈禧太后是咸豐皇帝的后妃,咸豐皇帝駕崩,唯一的兒子、也就是慈禧的兒子同治皇帝繼位,慈禧太后聯合慈安太后、恭親王奕訢發動辛酉政變,誅顧命八大臣,奪取政權,垂簾聽政。同治皇帝崩逝,選擇侄子4歲的愛新覺羅·載湉繼咸豐大統,年號光緒,再度垂簾聽政。

    光緒皇帝親政後慈禧又訓政數年,在訓政結束後,朝內一切用人行政,仍出其手。光緒帝發起維新變法,慈禧等人發動戊戌政變,拘禁光緒皇帝,再度訓政,一直到死都掌控權力,可見她權欲之強。在她主政時期,中日甲午戰爭輸給日本;1900年,八國聯軍攻入北京,簽訂了很多喪權辱國的條約。

    慈禧太后個人生活也非常奢靡,60大壽時,修建頤和園工程,不惜挪用海軍軍費。為自己修建的陵寢在建築與裝飾上都要求超過正宮皇后慈安,體現了她無限膨脹的自大心理與無法遏制的貪慾。

    總結:武則天、孝莊太后和慈禧太后三人比較,武則天是智略過人的一代女皇,孝莊太后是德才兼備的一代賢后,慈禧太后是貪戀權位、窮奢極欲的負面典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5歲女兒好幾次從幼兒園回來告訴家長班裡同學說她和**同學結婚了,家長應該怎麼回覆並積極引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