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李自成的手下劉宗敏不僅搶了陳圓圓,還打了吳三桂的老爸吳襄,扣押了吳家上下。吳三桂引清軍入關,會不會主要因為吳襄捱打,和吳家被扣呢?你怎麼看
15
回覆列表
  • 1 # 祖佬爺

    當時已在投降路上,告示也貼了,讓民眾迎新主!走半路聽聞有變,又返回山海關備戰!

    自已家室被佔,父親被囚,充分說明新朝不重視,他降了,不過添一囚人!

    他成了囚人,手下心腹也前途未卜,生死在闖王一念之間!

    至於區區一妾。。。。吳三桂想要什麼樣的女子沒有?

  • 2 # 鄧眼看世界

    據史料記載,吳三桂在進京途中,遇到他爹吳襄的一個小姬和一僕人同騎一匹馬狂奔。二人對吳三桂謊稱他爹已被抓,一家人都被殺了,就他們兩個逃了出來。實際上,這兩人私通已久,趁亂盜取財物然後出逃。也有史料記載,吳三桂聽說其父吳襄被李自成抓起來,索餉20萬兩,陳圓圓被劉宗敏搶走等等之類。史料中說法很多,到底是因為什麼已經很難確定。最為人熟知的就是吳三桂為了陳圓圓一怒就反了。

    衝冠一怒為紅顏,聽起來像是蠻能打動人心的愛情故事,其實,很多人認為吳三桂衝冠一怒的說法,只不過是其掩飾其投降滿清真相的遮羞布而已。吳梅村的詩一針見血地指出了真相:“全家白骨成灰土,一代紅妝照漢青?”為了陳圓圓這個高階姬,吳三桂竟然置父母等一眾直系親屬(當時家眷都在京師)的生命於不顧,陳圓圓在他心中的分量真的有那麼重嗎?

    你或許會說,當年吳三桂才32歲,正是年輕氣盛的時候,為了顏面也有可能。這種說法完全不靠譜,就算是現代人到了這個年紀,還要氣盛到連爹媽都不管的地步是可能的嗎?更不要說古代人早熟,而且還是闖蕩江湖十數年,位高權重的平西伯吳三桂了。

    在吳三桂這種人眼中,父母家眷的安全或許能讓他有所顧忌,而被迫投降李自成。但若要說為了連妻都不是,而是妾的陳圓圓,那是一萬個不可能。在他心中最看重的實際上還是自己的安全和權勢、地位,連父母家眷都得靠邊站。這絕不是胡說,而是後來的事實證明如此。

    為何要再次拒絕歸順李自成呢?因為他可能一直疑心李自成是誆騙他的,半路反出就是這個原因。在李自成進軍山海關的途中,他已經和清廷勾結上了,有了靠山,正是為了給多爾袞的大軍爭取時間,他派人和李自成虛與委蛇拖延時間。

    實際上,吳三桂還有更大的野心,就是想效仿李淵,向多爾袞借兵,事成之後以財物和割地作為酬謝。只不過他不是李淵,也沒玩過多爾袞。山海關之戰初期,多爾袞不急出手,只是像黃雀一樣在一旁看著吳三桂和大順軍互掐。第一次對決,被大順軍幹翻的吳三桂再也沒有討價還價的資本了,只能被迫剃髮稱臣,跪求多爾袞出手相助。

    後來為清朝玩命地追殺大順軍和南明勢力,被封王后的吳三桂有了更多的美妾,陳圓圓被打入冷宮,只好出家了。從這可以看出,陳圓圓對吳三桂來說絕對是可有可無的存在。

    總之,吳三桂衝冠一怒為紅顏的說法是最不可能的,他投降滿清充當帶路黨的根本原因,就是他野心太大,想稱王稱霸當皇帝而引狼入室,結果被狼咬了。

  • 3 # 家在蘇州河畔

    應該都不是。明末時期,東林黨的胡鬧,黨同伐異,早就傷了邊疆將士的心,吳三桂如果僅為私人恩冤,他的成就不會有以後那麼大,天啟年末期,魏九千歲當道還有錢可抗滿州,崇禎朝,雖然說是正人君子當道,要錢除了加徵各種名目的餉,稅外,首輔換個一個又一個,十七年換了五十多個,最後還敗亡。你看看,吳三桂作為一個守邊大將,能沒有自己的想法嗎?李自成,就是現在宣傳的好,當時的情況就像現在美國總統能同暴動黑東西首領握手嗎?所以三桂的一怒絕對不會為了女人和父母,只是為了他自己。

  • 4 # 品茗讀史

    導語

    吳三桂放棄歸順李自成大順政權,選擇投降清軍,主要是因為李自成大順政權嚴重侵犯了以吳三桂為首的官僚士紳階層的切身利益。

    吳三桂等明朝官僚是準備歸順李自成的

    在李自成大順軍進入北京,推翻了明朝的統治以後,以吳三桂為首的明朝遼東軍團已經決定歸順李自成。原因很簡單:他們效忠的大明王朝已經覆亡了,中國歷史上朝代更替也是很正常的事。

    在以北京為中心的京畿地區,明朝的官僚集團的大多數人,也是作了同樣的選擇。大家都明白:明朝的腐朽統治早已無藥可救,新王朝取而代之,這是遲早的事情。

    因此,明朝的官僚士紳階層都認為李自成大順政權取代明朝是順理成章、自然而然的正常情況。而按照歷史上朝代更替的慣例,大順政權要統治天下,自然是應該納賢招士,重用投奔而來的前朝官員,確保他們的利益不受侵害的。

    然而,李自成大順政權卻是一個例外!

    李自成大順政權的作為傷害了明朝官僚集團

    大順政權採取的“不納糧、不徵稅”的政策,號召了民心,壯大了自己的隊伍;可是,在建立了大順政權之後,這個政策依舊在繼續執行。因此,大順政權的一切財政支出,就必須沿襲以前流動作戰時的慣常做法:追繳官僚士紳的財產。

    由於大順政權在北京的財政危機,大順軍就大規模地進行“追贓助餉”。大順政權有組織地把明朝官僚逮捕起來,逼迫他們把自己的財產貢獻出來。

    大順政權的將士大都窮苦農民出身,他們與明朝官僚有著不可調和的階級矛盾;所以,在執行“追贓助餉”的政策過程中,大順軍下手極狠,對明朝官員們拷掠毆打,甚至於許多明朝官員死於大順軍的嚴刑拷打之下。

    而吳三桂的家就在北京。不可避免地遭到大順軍的侵犯。他的父親吳襄被抓起來拷打,家產被大順軍抄掠而去。據說,大順軍二號人物劉宗敏還掠走了吳三桂的愛妾陳圓圓。

    大順軍在北京施行的“追贓助餉”政策,嚴重地挫傷了投降大順政權的明朝官僚的積極性,影響極其惡劣。

    同時,在執行這一政策的過程中,大順軍嚴明的軍紀不復存在,他們開始私自擄掠,逐漸禍害到了京城普通百姓的身上。於是,眾口相傳,大順軍的名聲越來越壞。導致社會各階層都認為大順政權畢竟是“流賊”,終究是坐不了天下的。

    就這樣,大順政權因為“追贓助餉”,嚴重地侵犯了以吳三桂為代表的明朝官僚士紳階層的切身利益,使吳三桂們大失所望,從而徹底打消了歸順大順政權、成為新朝新貴的念頭,轉而決定反對大順政權,與大順軍決一死戰。

    結語

    吳三桂並不是因為愛妾陳圓圓被奪、父親被打,才反抗李自成大順政權的。他之所以“衝冠一怒”,引領清軍入關,主要是李自成大順政權侵犯了吳三桂所在的明朝官僚士紳階級的利益,導致明朝官僚士紳階級與李自成大順政權成為了不共戴天的仇敵。

  • 5 # 南宮外史

    吳三桂是一個投敵賣國的投機分子,投靠滿清是為了他自己的高官厚祿。

    吳三桂的父親吳襄曾任錦州總兵,當時明朝對守邊將領非常嚴厲,與滿清作戰失敗往往會被殺頭。吳襄就耳聞目睹了在廣寧之戰中失利後,遼東經略熊廷弼被傳首九邊,遼東巡撫王化貞下獄而死。後吳襄率軍援助祖大壽,臨陣脫逃,被免職。可見其父吳襄並非是精忠報國之人。

    崇禎十四年(1641年),吳三桂擔任寧遠團練總兵,他的舅舅祖大壽在這一年兵敗投降滿清。1642年吳三桂的頂頭上司薊遼總督洪承疇也兵敗被俘,兩個月後也投降了滿清。

    1643年,吳三桂主動給在盛京的舅舅祖大壽一封信,祖大壽將來信轉交給了皇太極,皇太極給吳三桂回信說:"爾遣使遺爾舅祖總兵書,朕已洞悉。將軍之心,猶豫未決。朕恐將軍失次機會,殊可惜耳。"這說明,吳三桂已經開始動搖,雖然沒有降清,但是在給自己摸索降清的後路。

    1644年,李自成起義軍包圍京師,崇禎詔徵天下兵勤王,三月五日加封吳三桂為平西伯,命吳三桂火速領兵入衛北京。 三月十九日吳三桂率軍到達山海關,繼而率兵西進京畿。二十二日吳三桂兵至玉田(今河北省唐山市)一帶時,京師陷落,崇禎自縊。

    明朝的滅亡使吳三桂失去倚靠,為了尋找新主,此後一個多月,吳三桂在各種政治勢力間進行投機活動。

    這是吳三桂的處境是兩面受敵,對內不敵李自成,對外難擋滿清多爾袞。

    李自成曾多次招降吳三桂,但他再三猶豫。李自成拘禁了吳三桂的父親吳襄及全家,以招降吳三桂,其中應該包括吳三桂的愛妾陳圓圓。

    有史書記載,這時陳圓圓被李自成大將劉宗敏霸佔,這可能不是事實。因為李自成既然要招降吳三桂,怎麼能不保護好吳襄的家人呢?即使劉宗敏霸佔陳圓圓也應該是在吳三桂投降滿清、誘殺起義軍之後,李自成一氣之下,殺了吳襄及其全家,這時候,劉宗敏留下了陳圓圓。這應該是史書記載的指令碼。

    李自成親自率領六萬軍隊東征,直奔山海關。

    這時,吳三桂一面答應投降起義軍,一方面又與多爾袞取得聯絡,作為後援,妄圖聯清擊李。

    李自成識破吳三桂的詭計後,與吳三桂開戰,吳三桂失利後,在多爾袞的逼迫下答應投降滿清,要求多爾袞救援。多爾袞將計就計,趁李自成與吳三桂談判之機,突然襲擊,擊潰李自成。李自成率殘兵逃回北京,在北京稱帝,這才怒殺吳三桂家大小34口。陳圓圓大概這時被劉宗敏霸佔。

    滿清軍入關後,攻入北京,多爾袞把順治帝及朝廷由東北的盛京遷都至北京,定都北京後,封吳三桂為平西王。

    隨後,吳三桂協助清朝,先後滅掉李自成、張獻忠等部起義軍,帥軍南下,鎮守雲貴。

    由上述事實可見,吳三桂就是一個投機分子,在國家危亡之際,考慮的只是他自己的前途,甚至連他的父親及一家30多口的性命都不顧,足見他的性格殘忍。

  • 6 # 無氣倒被人欺

    吳三桂衝冠一怒為紅顏?想多了吧.作為一個梟雄吳三桂格局不至於這麼小。現在不是說找到吳三桂後人所住的村子,就是陳圓圓跟吳三桂的後人。要是真的話,陳圓圓在北京城破的時候應該是呆在寧遠。

    吳三桂會投奔後金,是他在後金與李自成之間權衡的結果。李自成進北京城後的所作所為讓吳三桂認為李自成壓根就不是塊坐天下的料,為了關寧集團的利益,轉身投了後金!

  • 7 # 吳建彬

    吳三桂何許人也?一代奸雄也!豈能受制於老爹和女人?吳三桂引清軍入關,完全是為了自己心中所謂的“恢復大明,建不朽之功”

    吳三桂是今遼寧綏中(或錦州)人。 將門世家,自幼習武,善於騎射。父 吳襄,生母不詳,後吳襄續絃,娶了遼西的望族、名將祖大壽的妹妹為妻。吳、祖兩家的聯姻,使吳襄、吳三桂父子找到了堅強的靠山。

    吳三桂在父親吳襄和舅舅祖大壽等的教誨和影響下,既學文,又學武,不到二十歲就考中武舉,從此跟隨父親吳襄和舅舅祖大壽,開始他的軍旅生涯。

    俗話說“亂世出英雄”:吳三桂20歲任遊擊;23歲任參將;26歲任副將;27歲任總兵,此時的吳三桂已成為大明王朝鎮守一方的軍事大員。

    公元1643年春天,31歲的吳三桂奉命入關抗擊清軍,為儲存實力,吳三桂有意放慢腳步。因行動遲緩,清軍早已撤退,雖無功於明王朝,但吳三桂受到崇禎皇帝的隆重接待,給予極高的禮遇。崇禎帝親自在武英殿宴請前來進京勤王的吳三桂等將領,賜吳三桂尚方寶劍。一時,吳三桂紅極一時,成了炙手可熱的風雲人物。

    時間飛快地進入到公元1644年,李自成的大順軍一路過關斬將,氣勢洶洶地向北京殺來,明王朝已岌岌可危。崇禎皇帝孤注一擲,便把賭注押在了關外擁有重兵的吳三桂身上。加封吳三桂為平西伯,命吳三桂火速領兵入衛北京。當吳三桂兵至玉田(今屬河北省唐山市)一帶,北京城已陷落,崇禎皇帝自縊的訊息傳來,吳三桂停止進軍,陷入彷徨和激烈的思想鬥爭之中。此後一個多月,吳三桂開始在各種政治勢力間進行投機活動,尋找最大的利益點。

    大順是“賊”!投降他,勢必受到封建衛道士的謾罵。大清是“夷”,投降他,勢必遭到封建士大夫的鄙夷。而正在吳三桂腳踩兩隻船、模稜兩可、朝三暮四時,傳來了父親吳襄受罪、愛妾陳圓圓受辱的訊息,吳三桂選擇了準備聯合大清剿滅李自成的觀點。但這個觀點嚴重違背了當時的時局,更是非常的天真爛漫。此時,大清王朝的執政者乃是攝政王多爾袞。多爾袞何許人也?連後世所謂的“十全老人”乾隆皇帝都佩服的五體投地,給其下了一個“定國開基,成一統之業,厥功最著”評語。

    吳三桂的如意算盤徹底是被打亂了。多爾袞早就替吳三桂把好了脈,開好了藥方。利用吳三桂“掃清闖賊、獻賊,恢復大明,建功立業”的“小九九”,認真“聯合”著吳三桂共同作戰。當大順軍、大西軍相繼被“聯軍”打的滿地找牙、抱頭逃竄時,已早接受大清“平西王”封號的吳三桂被調回了關外,回到自己的老家,“出鎮錦州”。

    對於清政府的這種安排,吳三桂不是傻子,早也瞭然於心。從此以後,他再也不提什麼“復君父之仇”,而是望風轉舵,稱崇禎帝為“故主”,反覆表白自己“矢忠新朝”了。

    “矢忠新朝”的吳三桂終於有機會開始付諸行動了。公元1647年,當清朝不得不又調吳三桂進關,這時的吳三桂為了表示自己清朝的忠誠,使出吃奶的勁,先賣力地剿殺西北地區的抗清義軍餘部。後入川猛攻張獻忠大西軍餘部,先後平定重慶、成都等兩川重鎮。吳三桂兵鋒所指之處,毫不留情,殘酷屠城。對一些起兵抗清的朱明後裔,他再也不心慈手軟,不遺餘力地斬盡殺絕。

    公元1657年,吳三桂又南征雲貴,攻打南明最後一個政權——永曆帝政權。在吳三桂窮追猛打下,桂王(永曆帝)朱由榔被吳三桂俘獲,吳三桂晉升親王。

    公元1662年6月1日,永曆帝朱由榔父子及眷屬25人在昆明篦子坡被吳三桂用弓弦勒死,朱由榔終年40歲。其身亡處的篦子坡被後人改名為逼死坡。

    實事求是的說:吳三桂乞求清攻打李自成,打的是“ 復君父之仇”的旗號。他在降清之初,還擁有一支由自己獨立統率的部隊。他仍幻想著“恢復大明,建不朽之功”。他與明朝殘餘勢力藕斷絲連,對南京福王政權,甚至表示:“不忍一矢相加遺”。而大清的多爾袞也只是對他外示優寵,記憶體疑忌,在政治上對其嚴加防範,在軍事上,也只是利用他對李自成起義軍的仇恨,使其率軍攻打大順和大西政權。

    當他變得無用時,清王朝也站穩了腳跟,開始以“削藩”的旗號收拾他了,最終降而復叛的吳三桂,身敗名裂,被天下笑。

  • 8 # 支攴

    當時的明朝遺民因思念明朝而遷怒吳三桂,實際上小瞧了吳三桂。

    一碼歸一碼,吳三桂從根本上講還是想忠於明朝,博個君臣恩遇、精忠報國的美名。無奈,明朝已病入膏肓,爛泥實在扶不上牆。

    逢亂世擁重兵,你想讓他沒有想法都不可能。現實問題是,明朝的軍制,軍隊靠錢餉支撐,錢餉靠朝廷。

    現在,朝廷沒了,幾萬的青壯和數十萬的家眷等米下鍋,你讓這支軍隊的統帥吳三桂作何選擇?解散?投靠亂賊?顯然不會是好的選擇!

    精明強幹的吳三桂選擇了一條在當時屬上策的選擇:既保持軍隊的獨立又擁有明朗的前途,投靠已經呈現出漢化的滿清,為數萬子弟和數十萬家眷提供萬全的出路。

    吳三桂最大的敗筆是逼死、殺死永曆帝,這使他從此走上萬劫不復的不歸路。他永遠不可能再指望以復興明朝來為自己正名!

  • 9 # 禾與谷

    慟哭六軍俱縞素,衝冠一怒為紅顏。在我國曆史上,衝冠一怒為紅顏的人有不少。像春秋時期,息國國君息侯因蔡哀侯調戲其妻,怒而求助楚文王抓了蔡哀侯,結果楚文王也看上了息夫人,滅了息國。東漢末年的呂布,為了貂蟬,怒殺乾爹董卓。諸如此類種種,難怪一句話說“紅顏禍水”。

    明末清初的吳三桂也被認為是為紅顏怒的傑出代表人物。1644年,明朝滅亡後,吳三桂本已投降李自成的大順朝,奉命趕赴京師朝拜新主子的途中,聽說愛妾秦淮八豔之一的陳圓圓被李自成的大將劉宗敏所奪,一怒之下返回遼西,攻擊鎮守山海關的守將唐通,奪下山海關,轉而投降清朝,引清軍入關。

    據史料記載,吳三桂在進京途中,遇到他爹吳襄的一個小姬和一僕人同騎一匹馬狂奔。二人對吳三桂謊稱他爹已被抓,一家人都被殺了,就他們兩個逃了出來。實際上,這兩人私通已久,趁亂盜取財物然後出逃。也有史料記載,吳三桂聽說其父吳襄被李自成抓起來,索餉20萬兩,陳圓圓被劉宗敏搶走等等之類。史料中說法很多,到底是因為什麼已經很難確定。最為人熟知的就是吳三桂為了陳圓圓一怒就反了。

    衝冠一怒為紅顏,聽起來像是蠻能打動人心的愛情故事,其實,很多人認為吳三桂衝冠一怒的說法,只不過是其掩飾其投降滿清真相的遮羞布而已。吳梅村的詩一針見血地指出了真相:“全家白骨成灰土,一代紅妝照漢青?”為了陳圓圓這個高階姬,吳三桂竟然置父母等一眾直系親屬(當時家眷都在京師)的生命於不顧,陳圓圓在他心中的分量真的有那麼重嗎?

  • 10 # 寄暇學宮

    囚禁對手的父母妻兒來要挾,是一種屢見不鮮的手段。至於其效果,那就是因人而異了。

    有些人為了大義不為所動,哪怕老父被擺在了火鼎之旁,劉邦就是採用的這個策略。

    有些人則是屁顛地跑去。徐庶的母親被曹操所擒獲,徐庶隨即擺別劉備前往曹營。

    更多的人則是採用虛與委蛇,吳三桂就是採用了這個策略。

    在面對李自成圍攻京城的時候,那些大臣文人豪紳們,合夥把崇禎掛在了歪脖子樹上。

    等到李自成攻破京城之後,便開始重新尋找出路。由於沒有其它的選擇,在唸完“臨危一死報君王”之後,全都選擇了投降李自成的大順。

    吳三桂由於所處的位置,就多了不少的選擇。吳三桂在接到李自成的勸降之後,一邊虛與委蛇,一邊在各方勢力之間進行權衡。

    在李自成的不斷施壓之下,吳三桂也經過權衡利弊,最終決定投向李自成的大順。

    就在吳三桂決定了向大順投降的時候,吳三桂接到了兩個情報:

    一個是大順到處搜刮錢財,很多官員豪紳都被抓,其父吳襄也因此遭到了嚴刑拷打。

    另一個就是劉宗敏把吳三桂的愛妾陳圓圓給霸佔了。

    在得到了這兩個情報之後,吳三桂立刻大怒,直接就大張旗鼓地與李自成開始對抗。

    吳襄是吳三桂的父親,這個就不必去做過多的解釋。

    陳圓圓雖然只是吳三桂的一個小妾,但好歹也是吳三桂出了高額彩禮買回來的。怎麼說也是吳三桂的財產吧。

    吳三桂衝冠一怒,到底是因為父親被打,還是因為愛妾被霸佔?

    “殺父之仇、奪妻之恨”不共戴天,陳圓圓只是一個妾,並不是吳三桂的妻室。恐怕更多的還是因為父親被打、財產被奪吧。

    真得就這麼一重原因嗎?吳三桂從這件事兒的背後看出了一些端倪。

    一般來說囚禁對方父母來做要挾,最好的做法就是引而不發。

    這就像是有人張弓搭箭指著一個人。這支箭在沒有射出之前,始終會保持著對那個人的震懾力。

    可是這支箭一旦射出之後呢?不管命中與否,都不再具有任何的威懾力了。

    而在這個時候旁邊還站著第三個人,正在虎視眈眈地瞅著這兩個人。

    李自成也曾做過驛吏,怎麼連這點兒見識都沒有?

    這隻能說明一點兒,李自成的大順已經到了強弩之末了,終歸是難成大器。

    透過大順到處搜刮,就連吳三桂的父親都不能倖免。吳三桂此時前去歸降大順,最終還是會被大順奪走所有的一切。到了那時吳三桂只能是任人宰割,這才是吳三桂所最不能容忍的。

    【我喜歡以連續的眼光看待歷史上的節點。】

  • 11 # 葉飄刀

    因為他自己的利益,不看好李自成

    他衝冠一怒,是為了老爹,為了陳圓圓。

    那他背叛大明,投降李自成的時候又是為了誰呢?

    那他背叛滿清,起兵的時候,又是為了誰呢?

    說白了,他是看見了李自成在京城的作為,不看好李自成,於是為了自己的利益,選擇投靠滿清。

  • 12 # 梁城月

    手打不易,大家多多關注。

    俗話說衝冠一怒為紅顏,英雄難過美人關。但又有人說了“人之行,莫大於孝",要說這吳三桂大開關門放清兵入關到底是為情還是盡孝,咱們細細分說。

    充滿爭議的一生

    吳三桂,有著充滿爭議的一生。他的一生,反覆無常,卻如河海般波瀾壯闊。先大開山海關,助清奪天下,功高震主;後反清自立,自立藩旗,威震華夏。他不斷改寫歷史,最終自取滅亡,甚至揹負了漢奸的罵名,湮沒在歷史的長河中。吳三桂豐富多彩的人生翔實記錄,是波瀾壯闊的時代畫卷中炫目的一章。

    滿門抄斬大開山海關

    大明末年,吳三桂率領十萬精兵鎮守山海關,一時風光無數。然好景不長,大明氣數已盡,公元1644年,李自成的農民起義軍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很快就兵臨大明朝京師。吳三桂得到京師告急的急報,火速調集大軍回京助戰。

    但為時已晚,吳三桂正趕在半路上時,傳來了京師陷落的噩耗,李自成的反軍已經開始在城中燒殺擄掠,肆意妄為。更是將吳三桂的家室滿門抄斬。

    《明季北略》中記載:“自成入京,李宗敏系吳襄,索沅不得,拷掠酷甚。三桂聞之,益募兵七千。三月二十七日,將自成守邊兵二萬盡行砍殺,止餘三十二人,賊將負重傷逃歸,三桂遂居山海關。”

    這本書中,說的是李宗敏沒得到陳圓圓,對吳襄嚴刑拷打,導致吳三桂與李自成反目。而後李宗敏找到陳圓圓並對其侮辱,更是激怒了吳三桂。於是有了後世廣為流傳的吳三桂衝冠一怒為紅顏,投降大開山海關的結論。

    從這可以看出當今世上較為認可的是吳三桂為情才投的降,其父親只是起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我的觀點

    但是我對比持另外的觀點,吳三桂投降既不為情又不為父,二十為了自己的大業,重建大明朝!

    當時的吳三桂往南是自投羅網與李自成勢不兩立,向北是多爾袞虎視眈眈,進退兩難。吳三桂迫不得已,只能效仿越王勾踐,先投降於清,再臥薪嚐膽,厚積薄發反清復明。

    結果,這條路越走越遠,一走就是二十年。二十年後,吳三桂大旗一舉,就有了聯合鄭經等藩王反清復明,史稱三番之亂的壯舉。結果,二十年臥薪嚐膽,換來的仍是失望。

    綜上,我認為雖然主流觀點是為情所降,但我更認可吳三桂是為了大明霸業得以永續才投的降。

  • 13 # 藍淚笛歪說雜史

    碼字不易,願君珍惜

    圓圓曲

    鼎湖當日棄人間,破敵收京下玉關。

    慟哭六軍俱縞素,衝冠一怒為紅顏。

    紅顏流落非吾戀,逆賊天亡自荒宴。

    電掃黃巾定黑山,哭罷君親再相見。

    吳三桂(1612年6月8日—1678年10月2日),字長伯,一字月所,明朝遼東廣寧前屯衛中後所(今遼寧綏中)人,祖籍南直隸高郵(今江蘇省高郵市)。

    衝冠一怒為紅顏

    公元1644年,李自成的大順軍攻佔北京城,崇禎皇帝朱由檢在煤山上吊,意味著有著二百多年曆史明朝滅亡。但是這並不是結束,因為歷史年輪還在轉動!

    在李自成的大順軍準備進攻北京城時,崇禎皇帝發出勤王令,號召各地部隊將領趕到北京救主,猶如十幾年前的北京保衛戰一樣,但是這次李自成沒有給各地的勤王義師機會,一鼓作氣把北京城給打了下來,逼得崇禎自殺殉國。皇帝沒了,讓正急急匆匆趕來的義師沒了目標,這其中就有從山海關趕來的吳三桂。他不僅僅為了救駕,更重要的是一家老小還在北京城裡待著呢!後來聽說老爹被打,更重要的是愛妾被搶了,自己的頭上一片青青的草原,一怒之下投降滿清,打開了山海關的城門。但是真的是這樣嗎?

    其實吳三桂沒有那麼痴情

    李自成的軍隊佔據北京城後,對遠在山海關的吳三桂很是重視,不僅把他的老爹吳襄從牢裡放出來,而且讓吳襄親自寫信勸降吳三桂,本來一切都水到渠成,有著老爺子的親筆信,已經無法忠君的吳三桂也可以作為一個孝子。但是李自成的軍隊一系列的做法徹底傷了吳三桂的心。

    “兵馬未動糧草先行”,攻佔了北京城的農民軍需要軍餉啊,但是都是窮苦人家出身不可能去找城裡的老百姓去要,那些曾在崇禎皇帝要求募捐時哭窮的大明官員成了他們的目標。當初崇禎皇帝心善,籌了20萬兩白銀就心滿意足了,但是這些窮苦出身的農民軍們可不管不顧,一頓鞭子抽下去,7000萬兩白銀出來了,這其中就有他吳三桂的家產,遠在山海關的吳三桂一看,好傢伙,如果我投降過去還不把我榨乾了。更重要的是我投降後他們一群泥腿子真的能把我當哥們?我看他們這是窮瘋了!這時一個訊息傳來了,愛妾陳圓圓被搶走了,說痴情總比說貪財強,藉此機會把前來議和的農民軍給幹掉,不和你李自成玩了!

    上賊船容易,下賊船難

    李自成也不是好惹的,你說不投降就不投降,把我當什麼了,親率大軍,押著吳三桂的老爹吳襄去討伐吳三桂。面對來勢洶洶的大順軍,吳三桂沒辦法只好求救早已投降滿清的舅舅祖大壽,透過舅舅向當時的攝政王多爾袞借兵,而多爾袞收到吳三桂書信後,立刻復書,再次以清朝一貫對吳三桂的招降態度表示:“今伯若率眾來歸,必封以故土,晉為藩王,一則國仇得報,一則身家可保,世世子孫長享福貴,如河山之永也。”

    當李自成的農民軍被吳三桂的軍隊趕出北京後,明朝的那些遺老遺少們本以為大明又要復辟了,滿心歡喜的迎接平西伯,但看到多爾袞領著幼帝福臨趕赴紫禁城時,才發現當初的平西伯已成平西王!在隨後的滿清統治者大肆宣傳已成平西王的吳三桂,讓他這個上了船的人再也下不了船。

  • 14 # 執筆灬寫史

    吳三桂衝冠一怒既不是為了陳圓圓,也不是為了他父親,而是想要將自身與手下將士的利益最大化,這才是他的真正面目。

    吳三桂一直是歷史上頗有爭議的人物,有些人認為他是不折不扣的賣國賊,因為他在明朝危急存亡的關頭投靠了敵人滿清;也有人認為他是有血有肉的真男兒,衝冠一怒只因小妾陳圓圓被搶。

    然而實際上衝冠一怒為紅顏只不過是後世之人美化人性的一種手段,吳三桂本身並不會因為兒女情長自縛手腳,甚至就將他的父親被扣押都無法讓他行為受到掣肘,唯有利益才是他所作所為的根本性指南。

    公元1644年,自封為“闖王”的李自成打敗孫傳庭,率領大順軍隊攻入北京城,自知迴天無力的崇禎皇帝選擇在景山自盡。

    此時天下主要有三股勢力。西邊是剛剛攻入北京城逼得崇禎自殺的大順起義軍;東邊是一直對中原虎視眈眈並且騷亂邊境多年的滿清軍隊;而平西伯、遼東總兵吳三桂代表關寧集團駐紮在山海關,可以說他就是滿清大軍能否成功入關的關鍵人物。

    大順政權和滿清集團中高瞻遠矚的戰略家都意識到吳三桂的重要性。對於大順政權來說,如何能夠爭取到吳三桂的支援,就可以將兵鋒一直延伸到山海關外,憑藉中原地區強大的恢復能力,徹底打敗滿清集團穩固中原只是時間問題。

    而對於滿清集團來說,要是吳三桂能夠歸心,滿清軍隊不但能夠趁勢進入關內輕而易舉地打敗軍隊戰鬥極為不堪的大順軍,還能夠將關寧集團作為一把威懾利刃,大大減少明朝本地勢力和百姓的抵制與反抗。

    一時間吳三桂成為兩大勢力眼中的“香餑餑”。不過李自成近水樓臺先得月先下手為強,攻佔北京城以後,他派遣部將唐通給予吳三桂四萬兩銀兩,以犒賞關寧軍隊。

    本來吳三桂和李自成根本利益沒有衝突,雙方很可能因為四萬兩銀兩達成合作關係,只是李自成目光短淺,雙方還沒有開始合作他就打算卸磨殺驢,不但逮捕了吳三桂的父親吳襄勒索敲詐二十萬兩,甚至還直接搶走了吳三桂最寵愛的小妾陳圓圓,這讓吳三桂憤怒不已。

    反觀滿清集團,他們拉攏吳三桂時開出的條件就優厚的多。當時滿清攝政王多爾袞親口向吳三桂承諾道:如果吳三桂能夠率領關寧鐵騎投降,那他們允許事成之後割讓一塊領土讓吳三桂稱王。

    這種誘惑對吳三桂乃至整個關寧集團來說都是無比致命的。要知道,吳三桂在抗擊滿清集團守護明朝的戰役中立下無數戰功,可是因為崇禎皇帝性格多疑,他才堪堪被封為平西伯,即便如此他還時常受到皇帝的猜忌,這讓他既憤怒又無奈。

    絕大多數武將的人生目標無非就是憑藉赫赫戰功被封官受爵,如果多爾袞的的承諾有效,那以吳三桂為首的關寧集團不但能夠實現理想抱負,甚至還能更進一步,其中的誘惑力可想而知。

    雙方拉攏吳三桂兩種截然不同的手段是他選擇投靠滿清集團最主要的原因。

    李自成號稱擁有百萬大軍,收下猛將謀士如雲,然而實際其中摻雜了無數的水分,所以後來吳三桂向滿清集團借兵以後幾乎是以碾壓之勢打敗他。

    而且李自成目光短文,又想馬兒跑,又想馬兒不吃草,一面想要得到吳三桂的幫助與支援,一邊又扣押強佔他的家人,並且還就此敲詐勒索。看到這些吳三桂明白,哪怕幫助李自成穩定局勢自己也無法得到太多的利益,甚至很可能葬送與此。

    但是滿清集團就一樣的,他們給出的承諾不但十分有人,並且有很大的可能成為現實。因為他們是外在勢力,想要入侵中原地區就必須找到一個有能力的代理人,從內部瓦解明朝人民的抵抗,卸磨殺驢對於他們來說得不償失。

    所以,權衡利弊之下,吳三桂最終還是選擇是投靠滿清集團。當然這不僅僅是他一個人的決定,更是整個關寧集團絕大部分人的意志,良禽擇木而棲,既然跟著李自成前途一片渺茫,那為了獲得更大的利益他們自然更願意向滿清集團靠攏。

    綜上所述,吳三桂選擇投靠滿清集團,既不是為了自己的父親,也不是為了所謂的小妾,而是追求更大的利益,“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說的就是這種情況。衝冠一怒為紅顏只不過是民間人士單方面的臆測罷了。

  • 15 # 歷史江湖

    吳三桂先降闖後降清,清朝善待明朝舊臣的策略起到關鍵作用,陳圓圓和父親吳襄只是外在誘因而已。

    吳三桂早年也曾是一個熱血男兒。他出身於一個軍旅世家,父親吳襄、舅舅祖大壽,都在遼東地區擔任總兵官。在明清戰爭中,吳三桂長期與清軍作戰,表現英勇,屢立戰功,名震遼東,連對手皇太極都知道他的大名。

    明朝末年,隨著明朝陷入內憂外患的層層交織中,大局日壞,覆滅之勢不可避免。吳三桂漸漸對明朝也喪失了信心。加之他的父親吳襄多次臨陣脫逃、避戰保命,舅父祖大壽幾乎整個家族都投降清朝,這些都不可避免地對吳三桂產生很大的消極影響,使得他逐漸蛻變為一個視個人利益高於國家利益的軍閥。

    1644年,吳三桂困守山海關,關外是清軍虎視眈眈,關內是李闖王大兵壓境。吳三桂必須做出自己一生中最重要的抉擇。當然,抉擇的唯一標準之一,是如何使得他此後的利益最大化,如何使得他他能常保富貴。

    經過一番斟酌考量,吳三桂最終選擇了投降清朝。我們不妨設身處地替吳三桂分析一下當時的局勢。

    關外的清朝,雖然是吳三桂多年的老對手,雙方曾經在戰場上刀兵相見,殺得你死我活。但清朝當時正處於崛起上升期,急需各類人才,前明的降將降臣,幾乎都得到皇太極的重用與封賞。

    撫順降將李成芳娶了努爾哈赤的孫女,被封為撫順額駙,皮島三降將孔有德、耿仲明、尚可喜都被封王,吳三桂的舅父祖大壽被封為漢軍正黃旗總兵,個個高官厚祿。

    而兩相對比,李自成在對待明朝舊臣方面,則令人失望。李自成攻入京城後,縱容部將劉宗敏等人,大肆對前明舊臣進行“拷掠追贓”,大批明朝文臣武將被嚴刑拷打,逼迫交出全部家財充公,明朝遺老遺少怨聲載道,李自成此舉大失人心。

    正是基於以上考慮,吳三桂選擇了投靠清朝,清朝善待明朝舊臣的策略起到了關鍵作用。吳三桂認定清朝能給予他穩定的前程富貴,遠比李自成要靠譜得多,因此最終做出如此決定。

    但吳三桂的本質畢竟是一個極度自私、唯利是圖的軍閥,註定他與清朝的夥伴關係不能長久維持下去。康熙年間,吳三桂再度起兵造反,掀起“三藩之亂”,讓清朝遭遇一次極為慘重的損失。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陳震和38號還有韓路他們三個是怎麼回事,誰來講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