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書評人焦梧

    嚴歌苓的書還是很有文學性的,她的《穗子》《愛犬顆韌》短篇小說集,我都讀過。能從文字中感受到一種女孩的青春。她早期的文學作品主要建立在自己青春時期的經歷上,例如《穗子》,《愛犬顆韌》和《芳華》等都是以過去自己部隊文工團的經歷作為創作背景。而如同《天浴》、《媽閣是座城》這樣的作品來說,文字少了青春的活力,卻多了對於社會生活以及人生深刻的思考。尤其《天浴》中老金在女知青去世後的開槍自殺,與他親眼目睹女知青為了返城而出賣肉體給場部領導人的經歷最令人動容。時代的變化也一直貫穿在她的文字當中。

  • 2 # 軫念信箱

    雖然嚴歌苓的小說作品質量波動很大(早期的短篇很好,中後期的一些長篇小說顯得有點草率),但是仍可算是可讀性和內容深度都上乘。她的文學作品,取材特別豐富,這來源於她本人人生履歷的富足:成長於wenge期間,文工團生涯,又是華人移民,締結跨國婚姻,又隨著外交官丈夫前往非洲任職……她不從事寫作,真是浪費了。她的年輕時代在國內就係統地學習寫作,後來在美國進修編寫劇本,這樣的專業訓練,加之語言天賦強,所以她的作品讀起來有著非常令人愉悅的節奏感,特別是中短篇小說,通常是寥寥幾行就使開篇擺脫平淡,臻入緊張感,起承轉合,突然一下子擊打到你的心口裡去,又溫柔地治癒你。讀完她的《倒淌河》(講的是漢族工程師援藏期間被一個藏族女子倒追,分分合合,一段有些性感又很虐的經歷),我的冷汗熱汗都流了一腦門,只是半本書的厚度、一個小中篇而已啊。她的文學作品裡面傳達一種特定年代獨有的疼痛感,以及女性對於愛情的擁抱和割捨,這兩大主題通常密不可分。《穗子》寫的是一系列相關的部隊大院的故事,關於女人的故事,集體與個人,愛情與自由,其核心是:女人在那個年代要發展自我意識,是要付出代價的——可能讓女人領悟愛情的本來面目,繼而失去愛情,可能是徹悟之下對生活的叛逃,也可能是洞察生活的真相併且接受它。嚴歌苓的小說,非常適合女性讀者來閱讀,在這過程中,好像在和自己對話一樣。古今中外,普天之下的女人,面臨的問題和困境,幾乎都是相似的……如果想要擁抱愛,就免不了經歷與愛具來的疼痛。然而,治癒疼痛的,最終也只有愛。她特別善於抓住一些細微的、一晃而過的心理情境,並給予特寫。《少女小漁》的最後,小漁的那個自私功利的男友在窗外狂按汽車喇叭,而和小漁假結婚的白人老頭,在屋子裡犯著病,小漁顯然於心不忍,可是她必須要走了……這一霎那,新生活和將死的生活的分成兩支路,女人的純善、愛情的若有若無、華人移民的尷尬處境……統統在這一刻撕裂,爆發。整部小說,就是為這華彩的結尾做鋪墊的。

  • 3 # 西流月

    本人只讀過嚴歌苓的巜陸犯焉識》,感覺其文學水平乏善可陳。從人物塑造到思想主題都很模糊,文學功底欠佳。至於她的很多作品被拍成電影,這和文學價值關係不大,說明不了什麼問題。

  • 4 # 趙如才

    嚴歌苓的寫作,應該說已經成了一個"嚴歌苓現象"。她的創作,一是面寬,二是量大,三是能抓住熱點,四是寫女姓生活比較多。這使她與別的作家拉開比較大的距離。

    為什麼會造成這種現象呢?

    第一,她寫的東西跟社會需要相吻合。她反思文革的作品很多,她寫部隊的作品不少。

    第二丶她的取材特別多樣化。第三,她的想象力豐富,幾乎任何一個素材,到了她手裡,都會成為一個好作品。

    第四,她的經歷豐富而多彩,這樣的生活特別適合當作家。

    第五,她的視野比較寬,可以從中西兩方面同時觀照文學。

    第六,她曾進行過專門的寫作訓練。

    第七,她的作品多以女姓為主角,也更能打動女人的心。

    第八,她對社會生活和人生有比較深刻的思考。

    她的作品也有缺憾:

    一是過分強調數量,造成質量不夠穩定。

    二羅想象與誇張的分寸還把握得不夠準確。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有些故事中的惡魔和鬼怪害怕暴露自己的姓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