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候塞雷的歷史手札

    1、政治上:永徽之治

    唐太宗末年的遼東戰役使“貞觀之治”出現危機,李治登基後的永徽四年(653年),江浙一帶就爆發了陳碩真領導的農民起義,階級矛盾再次尖銳。李治及正式登基即下令:“罷遼東之役及諸土木之功”,登基之初,就把唐太宗時的三日一朝改為一日一朝,勤勉執政。即位之後,重用太宗舊臣李勣、長孫無忌、褚遂良。君臣上下蕭規曹隨,照太宗時法令執行,頗有貞觀之治之遺風。永徽二年九月,下令所佔百姓田宅還給百姓。

    2、軍事上

    (1)永徽元年(650年),高侃擒車鼻可汗,平定漠北。

    (2)永徽六年(655),高句麗與百濟聯軍攻新羅,新羅遣使乞援於唐,李治遂先後派兵出擊高句麗和百濟。至龍朔三年(663),唐大將劉仁軌大敗援助百濟的倭國軍於白江口,破百濟,其國王奔高句麗。總章元年(668),唐軍攻佔平壤,滅亡高句麗。

    (3)至顯慶二年(657),唐大將蘇定方等大破西突厥,沙缽羅奔石國(今烏茲別克首都塔什干一帶),被擒。西突厥亡。李治以其地分置昆陵、蒙池二都護府。次年,徙安西都護府於龜茲(今新疆庫車)。

    (4)唐代的版圖,以高宗時為最大,東起朝鮮半島,西臨鹹海(一說裡海),北包貝加爾湖,南至越南橫山,維持了32年。

    3、經濟上

    (1)李治統治期間,社會經濟持續發展,全國人口從貞觀二十二年(648年)的360萬戶,增加到永徽三年(652年)380萬戶。

    (2)雖存在這一系列問題,但李治的政府仍提出了控制物價的措施,並取得部分成功,它們後來繼續使用於整個唐朝。

    4、文化上

    (1)徽三年(652年),編成《唐律疏議》,這是中國現存最完整、最古老的一部典型的封建法典。它全面體現了中國古代法律制度的水平、風格和基本特徵,成為中華法系的代表性法典,對後世及當時周邊國家產生了極為深遠的影響。

    (2)李治另一個政績是重新建立科舉制度,並在他統治時期更多地透過科舉制起用官員。中舉和應試的人數開始迅速增多,科舉制的影響開始在最高一級官僚機構中表現出來。

    所以李治的治國能力可是不弱。

  • 2 # 艾末爾達

    唐高宗李治,小名“雉奴”,為李世民第九子,貞觀五年封晉王。其母為“千古賢后”長孫皇后。長孫氏三子四女。長子李承乾8歲就被立為太子,次子李泰,李治最小卻能最終繼承大統,絕對不是一件簡單的事。

    作為一個皇帝,李治是幸運的。因為他繼承了父親的輝煌偉業。同時又是不幸的,因為他前有父親的巨大身影,而後又有史上惟一的一個女皇帝-武則天,而且又因為武則天的關係,歷朝歷代對李治也頗有微言,甚至還有“昏懦之主”的評價,而真實的李治真是如此嗎?大家一起看看,李治的一生究竟都做了些什麼。

    一、開疆擴土

    1、永徽元年(650年)九月,高侃擊擒突厥車鼻可汗,高宗分置單于、瀚海二都護府,平定漠北

    2、滅西突厥。永徽二年(651年)正月,西突厥賀魯自立為沙缽略可汗。七月攻入庭州。李治派大將梁建方、程知節多位大將出兵西域。顯慶二年(657年),蘇定方等大破西突厥,沙缽羅逃至石國(今烏茲別克首都塔什干一帶)後被擒。大唐置昆陵、蒙池二都護府。次年,遷安西都護府於龜茲(今新疆庫車)。

    3、滅國高句麗、百濟。永徽六年(655年),高句麗與百濟聯軍攻新羅,新羅向大唐求援,李治在遼東設立九都督府,先後派兵出擊高句麗和百濟。龍朔三年(663年),劉仁軌大敗援助百濟的倭國軍於白江口,破百濟,其國王逃往高句麗。總章元年(668年)九月癸巳,李勣攻破高麗,拔平壤城,擒其王高藏及其大臣男建等以歸。境內皆降。以其地為安東都護府,分置四十二州。

    顯慶五年(660年),十一月戊戌朔,蘇定方以百濟國王扶余義慈、太子隆等五十八人獻俘於東都洛陽。

    高宗時大唐東起朝鮮半島,西臨鹹海(一說裡海),北包貝加爾湖,南至越南橫山,維持了32年。唐朝版圖達到極盛。

    二、內政外交

    1、永徽年間,全國人口從貞觀時期的不滿300萬戶到永徽三年(652)一下增加到380萬戶。永徽五年(654),糧食大面積豐收,洛州地區粟米每鬥兩錢半,粳米每鬥11個銅錢。其時邊陲安定,百姓阜安,使得天下大治,有貞觀之遺風,史稱“永徽之治”。

    2、顯慶二年(657年),頒佈《建東都詔》,稱洛陽“中茲宇宙,通賦貢於四方,交乎風雨,均朝宗於萬國”,於是改洛陽宮為東都,自此大唐王朝正式實行兩京制。

    3、殺伐果斷,懲治叛亂。永徽三年(652),太宗的女兒高陽公主與駙馬房遺愛(房玄齡之子)、巴陵公主的駙馬柴令武、高祖女兒丹陽公主的駙馬薛萬徹、高祖六子荊王元景等人對高宗即位心懷不滿,牢騷滿腹,他們勾結在一起,陰謀發動政變,共舉自稱有做皇帝徵兆的荊王元景為帝。事情敗露以後,高宗立即命長孫無忌負責調查,房遺愛聲稱太宗三子吳王恪是主謀。李治果斷下令:房遺愛、薛萬徹、柴令武等斬首,荊王元景、吳王恪、高陽公主、巴陵公主等自盡。同時,又有一大批人像侍中兼太子詹事宇文節、江夏王李道宗等被流貶嶺表,吳王恪之弟被廢為庶人、房遺愛之弟遭貶、薛萬徹之弟被流放,株連很廣。

    4、執政勤勉。登基之初,就把太宗時的三日一朝改為一日一朝。後期,只要身體條件允許,他都會親自處理國政,即使到了弘道元年(683)三月,也就是他臨死前的幾個月,仍然關注朝廷宰相的任職狀況,並罷免了欺凌舅家的宰相李義琰。

    5、封禪泰山。麟德二年(665年)十月率文武百官、扈從儀仗,從東都洛陽出發,前往泰山封禪,武則天則率內外命婦隨行。車乘連綿數百里,隨行的還有突厥、于闐、波斯、天竺、倭國、新羅、百濟、高句麗等國的首領和使節。

    6、《永徽律疏》。高宗委派長孫無忌等大臣修訂完成了著名的《唐律疏議》30卷,又稱《永徽律疏》。是中國現存最完整、最古老的一部典型的封建刑事法典,也是東亞最早的成文法之一。

    而高宗時期的執法狀況也是相當寬平公正的。有一次,大理寺卿唐臨向高宗報告說:監獄中在押的犯人只有50多個,其中有2人需要判死刑。這一犯罪率較低的情況與貞觀時期相比也是一脈相承的。

    7、頒行《唐本草》。高宗李治命令宰相組織名醫修訂了《唐本草》行世。雖然他身體狀況一直不佳,對於御醫的治療他都能夠積極配合,即使是在他的頭上扎針流血也不介意。他還而對於胡僧的長生藥從不迷信,他說:“果有不死之人,今皆安在?”因此李治對於長生之術的冷靜態度和對醫學的信任來說,比起其父李世民也要勝出一籌。

    8、太宗時期,波斯薩珊王朝被阿拉伯人入侵摧毀。波斯國王在貞觀十二年(638年)派使團向太宗求援。率領使團的國王之子卑路斯王子在長安定居,後在高宗時期,他成立了波斯人的流亡政府。高宗還允許他在長安建一座襖教寺廟。卑路斯復位失敗後,回到長安並死在那裡,大批波斯少數民族滯留在中國的京城。

    9、高宗時期,中國第一次與征服薩珊王國的阿拉伯人建立了聯絡。第四位哈里發奧斯曼派出的第一個阿拉伯使團在永徽二年(651年)向唐王朝貢獻方物。

    三、委政於武氏

    李治的一生無論功過,都不得不提武則天。上元元年(674年)八月,李治稱天皇,武則天稱天后。史稱“二聖臨朝”。

    李治把國事委託給武則天,一是由於他的身體狀況不佳,晚年“苦風眩頭重,目不能視”(類似今天的高血壓、高度近視眼之類的疾病),處理國政不能不有所依靠;二是由於武則天自身素質高,與他在政事處理上有很多的共同點。武則天“處事皆稱旨”是她能夠得到李治信任並委政於她的主要原因。

    而武則天做了皇后,可以“母儀天下”,也能夠得到很多的政治便利,皇后參與國政自然有其政治土壤,更何況大唐世風開放,女性參政的障礙相對較弱,武則天參政是出於李治的本人意願,所以與歷史上評價武則天是“專作威福”並不相同。

    從高宗上元元年(674)起,這樣一個帝后同尊、並稱“二聖”時代的開始,距高宗死後還約有十年。那麼,這樣的政治格局的確立,無疑是在高宗思維清晰之時。再者,高宗委託政事於武則天,雖然心甘情願,但也不是完全放任,他還常常會命令皇太子監國,代他處理國政,而不是完全地依賴武則天一個人。

    也正是因為李治,才有了武則天的上位,才有了史上唯一的—一代女皇武曌。可以說武則天創造奇蹟的前提就出自李治,也書寫了大唐直到玄宗李隆基的百年盛世。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老公—見到美女就走不動路,怎麼才能讓他不那麼好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