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歷史上的孫策與同時代的其它軍閥頭領相較如何?(比曹操,劉備,劉表,袁紹等) 如果孫策未亡,江東的命運會改變嗎?
13
回覆列表
  • 1 # 遊遊蜉蝣

    三國時期的孫策,能力一般,謀事慢人一拍。

    公元200年,曹操與袁紹打仗。孫策想出兵偷襲許昌,未出兵,就被吳郡太守許貢手下門人刺傷而死,年僅26歲。幸虧其弟孫權聰慧有謀,助孫策打了不少勝仗。孫策臨終前把官印授予了孫權。而孫權年幼在朝廷中勢單力孤。幸得周瑜和張昭輔助,穩住局面。從而才形成三足鼎立之勢的利好局面。

  • 2 # 渴茗茶人

    唐代白居易先生的一首詩寫的很、非常生動!

    贈君一法決狐疑、不用鑽龜與祝蓍,試玉要燒三日滿、辨材更需七年時,周公況懼流言日、王莾謙恭未篡時,向使當初身便死、一生真偽復誰知!孫策是將才,能衝鋒陷陣、不是帥才!所以才有:生子當效孫仲謀!個人觀點、請方家賜教!

  • 3 # 樓蘭都護

    孫策能力很強,可以說是一代英才。

    他爹孫堅也是一個人才,可惜輕敵被劉表手下黃祖射殺,可以說孫堅給孫策留下的是個爛攤子,或者說沒攤子。

    首先,孫堅是袁術的部下,孫堅舊部都在袁術手裡。

    其次,孫堅死時,孫策才十七歲,如果換做現在,還在上高中,這麼大點孩子,憑什麼開創江東。

    史書稱“孫策為人,美姿顏,好笑語,性闊達聽受,善於用人。是以士民見者,莫不盡心,樂為致死”(《三國志·孫策傳》)。

    孫策能夠打下一片基業,為以後孫權登基稱帝打下紮實的基礎,與他個人的能力是分不開的。

    三國遊戲裡,孫策武力值很高,和甘寧差不多。

    一個人武力再高,在千軍萬馬中,個人的力量是很小的。從某種程度上說,孫策能夠佔據江東,跟他禮賢下士,善於用人是分不開的。

    孫策僅僅用了幾年時間,便從一無所有,到拿下會稽、吳郡、丹陽、豫章、廬江、廬陵六郡八十一州,招攬了大批人才,文有張昭、張竑、虞翻、陸績。武有太史慈、甘寧、凌操、程普、韓當,還有周喻這位統師型人才,為日後江東開國奠定了根基。

    其實,江東的第三任統治者孫權並沒有開拓什麼疆土,合肥打了那麼多年,沒什麼進展,有一次連自己都差點搭進去,一個荊州就搞了那麼年。

    孫策是一個難得的人才,但他的缺點也很明顯,過於輕率武斷,以致英年早逝,也真讓人惋惜。

    如果和曹操,劉備,劉表,袁紹對比的話,首先,跟曹操肯定比不了,曹操打下的地盤最多,招攬的人才也最多,協天子以令諸候,握有法理上的正統。

    而且曹操不光武略很強,文才也很高啊,他們父子三人在文學上開創了一個時代,這點孫策也不行。

    比劉備也差一點,劉備雖是皇族後裔,可他也是白手起家,帶著關、張二人,轉戰大半個中國,跨度之大,距離之遠,也比孫策強。劉備全是異地創業,其困難程度,比孫策要難多了。

    比劉表強,劉表空有荊州這麼大個地方,毫無進取之心,沒有什麼做為。

    比袁紹也要強一點,雖兵馬不如袁紹,但個人能力比袁紹強多了。

    袁家四世三公,門生故吏遍天下,袁紹登高一呼,天下紛紛響應,袁紹奇取四州之地,比孫策容易多了。

    如果孫策未亡,江東的命運也不會有太大變化。

    首先,曹操南下,江東靠一己之力還也是擋不住,還需要和劉備聯盟。曹操被打敗,孫策也不會背盟去打劉備,劉備取益州,天下還是三足鼎力之勢。

  • 4 # Y路程

    小霸王——孫策,其一生都在征戰中,僅僅用了十多年就統一了江東。很可惜的是得罪了很多士族,因此被仇家殺害,死的很早。若是孫策不死的話,三國被他統一也說不定。

    首先是孫策的個人實力,因為他的父親孫堅從他小的時候就一直在外打仗,因此孫策對於用兵及政治是十分了解的,在這上面的成就可想而知。並且有孫堅這樣一個勇猛過人的父親,孫策的個人武力值自然也是十分的高超,咱們從他小霸王的稱號就能夠看出來。

    在其父親意外身亡後,為了保護自己和家人,投靠了袁術。袁術這個人十分中庸,個人能力和野心無法讓孫策發展自己的個人實力。因此固步自守不是孫策的風格,後來孫策用父親孫堅搶來的玉璽,交給袁術,換取了自由,並帶走了父親的舊部將領,韓當、周泰、黃蓋的當世名將。

    所有孫策在用人方面是十分厲害的,當世孫策用了十多年就統一了江東六郡,這不僅僅是他個人的努力,他身邊這些文臣武將也功不可沒,例如周瑜、張昭、韓當、周泰、黃蓋等。憑藉著自己的人格魅力和父親留下的舊部,吸引了一大批的江東才俊。正是這些人的幫助才讓他統一了江東。

    因此啊,孫策不死統一三國也未可知,各位看官您們說呢?

  • 5 # 伴君讀史

    孫策孫堅長子,孫權長兄,東漢江東軍閥,三國時期吳國奠基者之一!孫策十七歲隨父出征,死時二十六歲,不到十年間,平定江東六郡,為吳國打下基業!一孫策禮賢下士尊重人才,善於知人用人!孫策在江東擁有“小霸王”項羽美名,在百姓心中威信很高,許多名士慕名而來,周瑜和魯肅,離開袁術,投奔他,他和周瑜年齡相仿,結拜為異姓兄弟!後周瑜在赤壁之戰擊敗曹操!孫策抓獲太史慈,任他為中郎將,當時他自己不過是個折衝校慰,代理將軍,給太史慈極大權力,後來太史慈不負所望,收復了劉繇舊部!為吳國培養了大批將領,呂蒙,周瑜,淩統,凌操等等!二孫策政治態度鮮明!早年拜江都名士張紘,虛心求教,父親去逝後他希望統領父親舊部,平定江東,做一個朝庭外番!臣服朝庭,得到張紘的支援,投靠袁術後,袁術對他欣賞,但袁術為人反覆無常,言而無信,後期袁術想稱帝,孫策離開了他,自己開創一番事業。三孫策是爭戰奇才!孫策帶兵,軍紀嚴明,對百姓秋毫無犯得到擁護,在攻佔下邳相管融時,腿受箭傷,假傳傷重致死,軍隊潰散,卻用假兵誘敵,暗中埋伏,大敗敵軍!攻戰會稽之時,江中做戰,久攻不下,暗中點燃火把,聲東擊西,迷惑敵軍,以為主力撤退,取得勝利!在和劉勳作戰時,寫書信勸說對方,幫助他襲擊海昏,劉勳信以為真,主力進攻海昏縣城,孫策帶兵奇襲劉勳大本營,劉勳急忙回來緩助,卻被半路伏兵偷襲!

    孫策英年早逝,曹操是亂世之英雄,治世能臣,消滅袁紹,袁術劉表,非常強悍,劉備善於收買人心,軍事能力不強!劉表不會用人,氣量狹小。袁紹是紈絝子弟,剛愎自用,目中無人!

  • 6 # 茗心

    獨戰東南地,人稱小霸王。運籌如虎踞,決策似鷹揚。威鎮三江靖,名聞四海香。臨終遺大事,專意屬周郎。

    ——羅貫中

    僅就能力方面,能夠運籌帷幄、決策千里,堪與項羽媲美的“小霸王”孫策顯然能力是非凡的,絕不亞於曹操、劉備等人。

    知人善用

    兩晉南北朝時期陳壽曾評價說:“策,為人美姿顏,好笑語,性闊達聽受,善於用人。是以世民見者,莫不盡心,樂為致死。”

    作為三國時期吳國政權的奠基者,孫策在用人方面絲毫不遜色於曹操、劉備,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他看人很準,而且敢用人,也會用人,這是非常優秀的領導才能。孫權的班底相當一部分是孫策留給他的。

    納周瑜、呂蒙、魯肅

    孫策年少既已成名,十幾歲時便在居住地壽縣廣交社會名仕。舒縣人周瑜就是慕孫策之名,特趕往壽縣拜見孫策,成了孫策孫權日後最得力和倚重的臂膀。而魯肅雖然真正的效力者是孫權,但卻是孫策時期,周瑜引薦來的,可以說沒有孫策就沒有周瑜,沒有周瑜就沒有魯肅。

    呂蒙十幾歲就跟隨姐夫鄧當投效孫策。在鄧當死後,呂蒙年紀輕輕就接任別部司馬繼續統領鄧當部署。後來孫權慧眼識珠,把呂蒙提拔為自己的心腹嫡系。

    也就是說孫權的四位都督(周瑜、呂蒙、魯肅和陸遜)中有三位是孫策留給他的。

    招呂範、張昭、張紘、虞翻

    早在屈附於袁術時期,呂範便成了孫策的得力干將,後來平江東,更是給予孫策極大的幫助,成為東吳頂級重臣。孫權甚至將其比作東漢開國功臣雲臺二十八將中排名第二的吳漢。

    江東二張張昭、張紘是周瑜引薦的,孫策親自上門拜訪招攬的兩位名仕。後來,張紘被孫策派往朝中作內應,對東吳政權的擴大與鞏固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而張昭是孫策臨終託孤的物件之一,他與周瑜是孫權政權一武一文兩大臂膀。

    虞翻原是會稽太守王朗部下功曹,孫策擊敗王朗後,仍任命他為功曹,逐漸成長為東吳一大重臣。

    攬一眾大將

    孫策打敗揚州刺史劉繇後,曾活捉劉繇的一員猛將太史慈。他深信太史慈是一位誠實守信、且充滿正義之人,於是當即放了他,太史慈果不負孫策所望,帶一部分劉繇舊部歸附了孫策。

    東吳十二虎臣中的四員蔣欽、周泰、陳武、董襲等都是投奔孫策而來的猛將,還有凌操、賀齊。這些一等一的將帥之才都對東吳政權的確立與鞏固做出了非凡的貢獻。

    軍事才能

    陳壽評價孫策,“英氣傑濟,猛銳冠世,覽其取異,志陵中夏。”這是包括軍事能力和戰略眼光的評價。

    孫堅死時孫策才十六歲,袁術扣留了孫堅的舊部,孫策帶著自己組織的幾百人馬,不得已投奔袁術,以便討要父親的舊部,無奈袁術言行不一,直到孫策申請平江東的時候,才勉強給了他一千兵馬。靠著這一千多兵馬,孫策邊向前線進發邊不斷地發展壯大隊伍,先後擊走了袁術的老大難對手劉繇,大敗許貢後,又擊潰王朗,致使王朗投降。後因勸說袁術不要僭越稱帝,未果,趁機與袁術決裂,並同時攻打劉表替父報仇。就這樣僅僅用了三四年時間,孫策就平定了江東大部,佔據了吳郡、會稽郡、丹陽郡、廬江郡和豫章郡,基本上控制了揚州地區,為孫吳立國奠定了基礎。孫策不僅是當時幾大政權中發展最快的一個,也是最年輕的一個,直到一統江東的時候僅僅二十六歲。

    在戰略戰術上,孫策因個性原因很善於玩小計謀,常常以小消耗換來大收益,舉幾個例子:其一是打笮融的時候,看到人家防禦堅固,於是就詐死,從而誘敵深入一舉將其擊潰;還有一次是假裝議和,騙來敵方勇士嚴與並當場殺死,導致嚴白虎軍隊嚇破膽,不戰自潰;再有一次就是與王朗對陣,因對方地利和城備佔優勢,他一時攻不下,於是明裡放假訊息做假象唬人,其實分軍小隊繞到背後出其不意直接攻城……像這種以小計謀博取大勝利的例子,在孫策是常有的事。

    政治影響

    規劃藍圖

    孫堅被殺後,孫策舉家遷往江都。後數次到揚州拜訪名仕張紘,把自己決計立足江東的策劃展示給張紘,得到了張紘的認同。該策劃在張紘的補充與完善下,成了孫策政權建立和發展的既定策略。

    決裂袁術

    建安二年,袁術僭越稱帝,孫策趁機與其決裂,脫離了袁術的管控。另一方面攻打劉表為父報仇,從而實現了“荊、揚”可一的既定策略。建安三年,孫策向漢庭獻禮,得到漢庭的認可,被封為吳侯。

    奠定基業

    孫策樂觀開朗,又善於用人,得到了兵士和百姓的擁戴,很多人都願意為他效死。他的軍隊紀律嚴明,所到之處得到百姓的一致歡迎。因而當他一統江東之後,他的政權就已經相當穩固,為之後的孫權坐擁東南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何焯:伯符以勇銳摧破劉繇王朗,然能系屬士民,修其政理,遂創霸業。

    張佩綸:伯符與公瑾實創江東,其意亦欲取荊州襲許都。使天老其才,以與公瑾戮力中原,天下事未可知也。

    孫策其人及能力是當時有目共睹的,也得到了後世很高的評價。按張佩綸的說法,如若天老其才,一統中原也未必不可。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新人寫網文月入三千可能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