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歷史檔案館

    鬼子的表現沒什麼好說的,他們不怕死。最精彩的是日軍的戰術。

    雙方指揮官

    鬼子Boss慄林忠道,1891.7.7-1945.3.26。日本109師團長,日本陸軍大將。因作為硫黃島戰役的日本指揮官而知名。比較倒黴!

    美帝Boss 尼米茲(Chester William Nimitz,1885年2月24日—1966年2月20日),出生於美國德克薩斯州弗雷德裡克斯堡,美國海軍名將、十大五星上將之一,二戰時任太平洋戰區的盟軍總司令。

    主角介紹完畢,正片開始。

    1944年4月因為駐地失火引咎辭職,慄林忠道,從滿洲調到硫黃島,轉任第109師團長負責島上的防禦。當時日本國力虧空,慄林僅 率一個臨時拼湊的陸軍師團,一共兩萬餘人防守22平方公里的硫黃島。

    硫磺島島小人少,但是地形複雜,溝壑縱橫,懸崖峭壁,易守難攻,只有20平方公里。雖是彈丸之地,但卻處於戰略要塞,它正處於東京與美軍所佔領的塞班島之間,美軍想要攻入東京,就必須拿下硫磺島先,在硫磺島之前,慄林忠道,知道這次戰爭肯定會敗北,戰前美國軍隊佔據絕對優勢的海、陸、空立體火力。參加作戰的地面部隊為第5兩棲軍,下轄海軍陸戰隊第3、4、5師,共約7萬人,參戰登陸艦艇約500艘,軍艦約400艘,飛機約2000架!硫磺島之前,日本軍隊在塞班島等重大戰役中已經被擊潰!美軍參謀部估計約為五天拿下硫磺島!

    而且美國太平洋戰區指揮官尼米茲為減少傷亡登陸前已在硫磺島反覆轟炸。

    看看鬼子的戰術,因此,慄林忠道動員了一批優秀的工兵,以折缽山為核心陣地,以兩個機場為主要防禦地帶,在適宜登陸的東西海灘則是以永備發射點和堅固支撐點為骨幹的防禦陣地,複雜版2.0地道戰!

    蝗軍的防禦工事多以地下坑道陣地為主,混凝土工事與天然巖洞有機結合,並有交通壕相互連線。炮兵陣地建成半地下式提高在猛烈轟擊下生存能力。折缽山幾乎被掏空,築有的坑道達九層之多。日軍的火力點隱蔽。

    然後針對美軍的作戰特點,慄林在海灘縱深埋設了大量地雷,機槍、迫擊炮、反坦克炮構成綿密火力網。

    登陸作戰。

    由於,日軍很多工事都建地下,軍艦無法射擊到的巖洞中,幾乎無法前進軍只能依靠士兵用炸藥包和“火焰噴射器”,一步一步向前推進,逐一消滅巖洞中的日軍,美軍進攻時常用炸藥炸或者是灌毒氣後再灌汽油,再點燃!有時甚至出動推土機將洞口封閉,因此進展極為緩慢,而迎接美軍無數地雷和坑道的冷槍,以及最瘋狂的進攻。(鬼子的槍法很準)

    第一天,美軍已有7個步兵團、6個炮兵營和2個坦克營共約三萬人陸續投入戰鬥,全天有966人陣亡,1858人負傷,傷亡總數約佔登陸總人數的11%。目前戰況而言,還不算太糟糕,因為以後的戰鬥將更為艱難。看過血戰剛鋸嶺嗎?

    (噴火器打擊效果十分慘烈)

    原本美國計劃5天就攻下這個彈丸小島,但在慄林忠道的指揮下,日軍整整堅守了36天。當時日軍沒有補給、沒有增援、沒有海空軍的配合,甚至食物也差不多已經吃完了;日軍在飢餓中,啃樹皮,喝海水喝尿連有腐蝕性的硫磺水都喝,就是不肯投降。夜晚,美軍害怕日軍發動大規模夜襲,海面上的軍艦幾乎不間斷地向島上發射照明彈,將黑夜照得如同白晝。

    慄林忠道在硫磺島戰役提出了放棄日本軍隊的傳統戰術就是萬歲衝鋒〈簡稱自殺〉。簡而言之,一改日軍在戰爭初期的死拼戰術,規定了近距射擊、分兵機動防禦、誘伏等戰術,嚴禁萬歲衝鋒,號召每一個士兵至少要殺死十個美軍。並且針對美軍展開游擊戰,地道戰,麻雀戰等戰術。慄林忠道他在中國戰場上呆了這麼久,對日本軍隊遭受這一戰略的痛楚有深刻的體會,慄林忠道被迫利用這一經驗與硫磺島的美軍打交道,這是可以理解的。用坑道戰術,給美軍造成重大傷亡!苦心經營下,美軍與日軍戰鬥已經成為不折不扣的消耗戰,雖然美軍傷亡慘重,同樣日軍也一樣!硫磺島,充滿硫磺味的高溫熱氣,沒有水源(硫磺島是無淡水的),沒有醫藥,當然還有傷員等於死人。

    血戰剛鋸嶺

    陸戰三師二十一團在海空火力的大力支援下,由工程車,坦克開道,推進730米,拔除了日軍近800個碉堡,日軍隨即發動了一次逆襲,二十一團猝不及防,一度被迫後退,隨後在艦炮支援下拼死反擊,才將陣地鞏固。很快美軍就發現,隨著逐漸升高的地形,美軍終於到了折缽山,構築了密如蟻穴的地堡和縱橫交錯的坑道網,憑藉著這些工事抵抗是越來越頑強。美軍21團損失過半,面對如此慘重的傷亡,美軍將作為預備隊的陸戰三師師部和陸戰第九團、野戰第十二團送上島,投入戰鬥。在日軍發射點、坑道、地堡和巖洞工事組成的防線前,推進極為緩慢,簡直像蝸牛爬行。全天,只有右翼前進了約300米,左翼和中間幾乎毫無進展。日軍幾乎將整座山掏空,修築有數以千計形如蜂窩一樣密集的火力點,尤其是山頂的觀察哨,居高臨下俯瞰整個東海岸,能準確指引、校正縱深炮火的射擊,當天,美軍傷亡總數已達6000人,其中陣亡2800人!經六天血戰,陸戰五師二十八團由哈羅得.希勒中尉率領的40人組成的小分隊,終於攻上了折缽山山頂,升起了一面美國國旗。儘管折缽山上,仍有近千日軍憑藉著坑道和巖洞工事在拼死抵抗。四小時後,希勒計程車兵又插起了一面更大的星條旗,美聯社記者喬.羅森塔爾將插旗時的情景拍攝下來,這張照片隨即廣為流傳,成為勝利的象徵。

    3月26日凌晨,粟林負傷後切腹自殺!美軍於當天八時宣佈硫磺島戰役結束,但殘餘日軍的戰鬥一直持續到四月底。!

    1945年3月26日中午12時15分,硫磺島結束

    日軍

    硫磺島戰役,日軍守備部隊陣亡22305人,被俘1083人,共計23388人。日軍其他損失為飛機90餘架,潛艇三艘。

    美軍

    美軍從1945年2月19日至1945年3月26日,陣亡6821人(其中陸戰隊陣亡5324人),傷21865人,傷亡共計28686人。

    對比

    美日雙方傷亡比為1.23:1。嗯,日軍沒啥好說的,美軍絕對是真猛,絕對不是我們想象中的少爺軍,面對日軍地下機槍堡壘,美軍炸藥包,噴火器前仆後繼,美軍怕苦,絕對不怕死。

  • 2 # 西餐劉顯琨

    硫磺島,太平洋戰爭中,唯一一次美軍傷亡大於日本的奪島戰。

    日軍將領慄林忠道,是太平洋戰爭裡少有的,提出後撤堅守戰術,與持久戰的將領。利用硫磺島複雜的地下坑道與掩體,設定了持久的火力網與游擊戰陣地。

    而在慄林忠道“以一殺十”的指導思想下,日本一反常態,不被容許進行攤頭阻擊與萬歲衝鋒,只是躲藏起來,進行遊擊戰,消耗戰。

    而硫磺島上的兩萬日軍確實打的非常頑強。即使在缺乏淡水,食物的環境裡,他們的戰鬥毅力驚人,很多並不是職業軍人,只是一些二十歲不到的少年兵。

    兩萬人堅守孤島,與美軍周旋一個月,兩萬多日軍,只有一千多人生還。而美軍居然比日軍多了6000多的傷亡。

    如果拋開戰爭本身的正義來說,他們確實是執行力,毅力極強計程車兵。

  • 3 # lm愛國者

    硫磺島位於西太平洋的日本火山群島,距東京1080千米,面積20㎞²,由日本管轄。在太平洋戰爭爆發初期,因日軍處於攻勢階段,硫磺島只是作為日本南太平洋空中航線的補給站,只有20架戰機和1500名海軍駐紮在這裡。

    到1944年時,日軍已經進入完全防禦階段,硫磺島處於日本“絕對國防圈”中最為突出的一個部分。可以說,美國打下硫磺島,對於下一步進攻日本具有極大的震懾性。

    為此,日本不斷調集精銳部隊到硫磺島,準備抵擋美軍的攻擊,到硫磺島戰役爆發前,島上守軍人數即已增加到大約2.6萬人,這些被派遣到島上的部隊,絕對是日軍中作戰經驗較為豐富的精銳部隊。

    日本人是一個善於修築工事的國家。硫磺島是一個火山島,日軍利用島上鬆軟的土質與天然的洞穴修築了大量工事,包括包括永久性防禦工事、火炮偽裝、地道等,把這個島形成一個固若金湯的防禦要塞。

    可以說,美國事先有點大意,並未把這個只有4英里長的小島放在眼裡。而日本早就嚴陣以待,日軍制定的作戰方針是“美軍半渡而擊之”,在美軍登陸之前,不暴露任何火力,一直等到美軍進入內地五百米,再展開進攻,打美軍一個措手不及。

    因此,當美軍對硫磺島進行了多輪轟炸後,開始派遣部隊登島,第一次登陸就遭到日軍猛烈攻擊,美軍付出很大的犧牲才登陸成功。

    然而真正的較量才剛剛開始,日軍隱伏在事先構築好的防禦工事內,即使美軍大量實用火焰噴射器,也是寸步難行,當時美國很多人士都建議美軍實用毒氣彈。

    可以說,硫磺島戰役讓美軍嚐到了日本陸軍防禦的厲害,也讓其知道,亞洲戰場並不是那麼好打!

    日軍守將慄林忠道讓日軍吃盡苦頭

    守衛硫磺島的日軍指揮官是慄林忠道,系日本109師團師團長,日本陸軍中將。慄林忠道1923年畢業於陸軍大學第35期,1927年至1931年,先後兩次出使美洲,任駐美國及加拿大武官,曾在哈佛大學學習,研究美國軍事,是日本陸軍中少有的熟悉美軍特點的高階將領。在硫磺島戰役中,他作出如下針對性部署:

    一是調整防禦策略。慄林深知美軍的技術優勢,因此到任後力排眾議, 決定放棄灘頭陣地,以縱深防禦為主,灘頭防禦為輔,以折缽山為核心陣地進行防禦。並每天在島上巡視,親自督促施工。戰後被俘的日本兵竟然每個人都聲稱看到過他們的最高指揮官,讓美軍十分的驚訝 。

    在2.6萬守軍中,還有7000人的海軍守備部隊。由於海、陸軍歷來勢不兩立,海軍不同意慄林放棄灘頭陣地的做法,慄林採取折中方案,海軍守灘頭,陸軍在折缽山和原山實施縱深防禦。

    在近一年的時間裡,他日軍將整個折缽山掏空,築有9層坑道,炮兵陣地大都建成半地下式,儘管射界受到一定的影響,但大大提高了在猛烈炮火下的生存能力。實戰證明慄林放棄灘頭陣地的做法是英明的,因為在美軍的第一輪炮擊中,海灘上的7000海軍官兵,就被消滅殆盡,而陸軍安然無恙。

    二是利用美軍戰術規律儲存自己。慄林知道,擁有優勢火力的美軍,歷來十分依賴和迷信炮火和炸彈的作用,經常是炮兵轟完步兵衝,步兵衝完炮兵轟。所以慄林命令部隊:敵人狂轟濫炸時,我們鑽地道;敵人步兵出擊時,我們阻擊。實際上,日軍這種“鑽地道”的打法,也是被美軍逼出來的。美軍每天的狂轟濫炸讓守軍懂得:有效的儲存自己才能更好的消滅敵人,而美軍離開炮火是不太會戰鬥的,只會待在原地呼叫炮火,致使部隊有時一整天僅推進了4米。

    三是嚴禁死拼戰術,強調以一換十。近戰、夜戰是日軍的強項。拼刺刀更是日軍的王牌。但這些擅長的技戰術慄林現在基本不用,而改為運用近距離射擊、分兵機動防禦、誘伏等戰術,嚴禁自殺式衝鋒、集團式突擊,號召每個士兵至少要殺死十個美軍。

    慄林的戰略戰術收到奇效:美軍原計劃5天結束的硫磺島戰役,最終打了36天,第一批上島的兩個師傷亡慘重,第4師傷亡50%,第5師傷亡75%,不得不在戰役進行到第4天時,就動用了戰役預備隊。戰後連對手都對慄林中將稱讚不已,被美軍譽為日軍二戰中最優秀的將領。

    日本士兵視死如歸,更使美軍寸步難行

    實際上,在硫磺島殘酷爭奪戰中,防禦工事只是日本軍人視死如歸的一種外在表現形式,真正使得日本能夠在昏暗的防禦工事中堅持下來的,還是臭名昭著的武士道精神。正是在所謂的“武士道精神”麻痺作用下,才使許許多多的日本人表現出了視死如歸、勇於犧牲的大無畏精神。

    在這場一個多月的奪島戰爭中,美國傷亡將近三萬人(陣亡6821人,負傷21865人)。而日軍的傷亡資料就有點不敢讓人相信了,在總計2.6萬人的日軍中,戰死的人數達到2.5萬人,只有不足一千人被俘虜。

    而在稍後的沖繩島戰役中,24萬美軍對戰10萬日軍,日軍最後只有七千人被俘,其餘全部戰死。

    這個比例是相當可怕的,在日軍中,很少有受傷的或者投降的,大多數軍人都頑抗到底了。晚期的日軍尚且如此,早中期的日軍更令人恐怖了。

    難怪在中國戰場的平型關大捷後,八路軍指揮官曾有些不解的說:“戰後只見戰場上敵人屍體遍野,卻抓不到一個活的。”在1937年之後的全面抗戰過程中,中國軍人累計俘獲的日軍人數也不足萬人。

    美軍是在1945年3月26日宣佈獲得硫磺島戰役勝利的,然而有誰知道,就在宣佈訊息當天的落日時分,守島日軍明明知道敗局已定,最高指揮官慄林依然率領三百多名日軍對美軍發起最後一次死亡衝鋒,造成美軍53人死亡,119人受傷。

    令人敬佩的是,死亡衝鋒前,這位十天前才被授於大將軍銜的慄林釋出了最後一道命令:不要將我的屍體交給美軍!慄林最終在身負重任後,因流血過多而死,被一個參謀長就地掩埋。然而實際上,島上殘餘的日軍一直堅持戰鬥到四月底。

    硫磺島戰役的慘勝,讓美國人領教了日本人的歷害。在太平洋戰爭之前,高傲的美國人總是輕視日本軍人,就算在珍珠港被日本人狠狠咬了一口時,也沒太把日本人當回事;當然他們更看不起中國軍人。從硫磺島到沖繩島,日本的窮兇極惡與負隅頑抗或許會讓美國人明白一個道理:日本人不好打,中國在抗日戰場上的浴血奮戰是令人尊敬的,他們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所作的貢獻也是巨大的。

  • 4 # 陽光先生阿文

    從戰役結果看日軍守島部隊戰力

    還記得《硫磺島來信》嗎?大多數人是透過這部電影瞭解到硫磺島戰役的。

    硫磺島戰役,日軍守備部隊陣亡22,703人,被俘1,083人,共計23,786人。日軍其他損失為飛機90餘架,潛艇三艘。

    美軍從1945年2月19日至1945年3月26日,陣亡6821人(其中陸戰隊陣亡5324人),傷21865人,傷亡共計28686人。美日雙方傷亡比為1.23:1

    美軍為攻佔硫磺島所付出的人員傷亡比日軍還多,這在太平洋戰爭中是極其少見的,日軍在失去海空支援,又沒有增援補給的情況下,以地面部隊憑藉堅固而隱蔽的工事,採取正確的戰術,進行了頑強的抵抗,使美軍原計劃五天攻佔的彈丸小島,足足打了三十六天,並付出了慘重的人員傷亡。

    坑道作戰經典戰例

    不得不提,1942年,抗日戰爭滇西緬北戰役的松山戰役。 日軍對於工事構築,火網編成,側防配置及工事偽裝及其到位。日軍利用地形,有計劃的編成陣地,利用高大木材,構築堅固工事。使各個據點具備獨立作戰能力。其強固程度,相當於鋼筋水泥之永久工事。(本人在高中時曾買到《松山的鬼》專門寫松山防禦戰的書)

    戰役結果:全殲日軍駐軍步兵第113聯隊(拉勐守備隊),日軍1340人,國軍2萬,打了95天。建立土木工事的是原守備隊長松井秀治大佐。留守指揮的是野炮兵第56聯隊第3大隊隊長金光惠次郎少佐。

    這個113聯隊的亮點,由來自九州福岡計程車兵許多出身礦工組成,他們用兩年時間幾乎挖空了整座松山,地下交通網路四通八達,如同大型蟻巢。其龐大複雜的程度使日本人也承認:“就連我們自己人,能走遍所有松山陣地的人也寥寥無幾。在《我的團長我的團》裡有描述,裡面虛擬的竹內應該不是土木工程的,沒查到松井秀治大佐學過。

    為什麼提松山戰役呢?依靠坑道地下永久工事防禦,在日軍1942年已經能熟練運用了,而不僅僅是在1945年的硫磺島戰役才有,所以在硫磺島之前很有必要說下松山戰役。

    (松山戰役指揮官宋希濂將軍)

    抗美援朝上甘嶺戰役,是不是想到了上甘嶺志願軍呢?志願軍傷亡1.15萬,美韓軍傷亡2.5萬。透過這次戰役顯示了坑道在敵優勢火力下進行防禦作戰的巨大作用,使志願軍取得了依託坑道進行防禦的初步經驗。

    硫磺島戰役前日軍守島部隊編成概要

    ※ 常備守島部隊不足2000人。

    ※ 日軍本土精銳第9聯隊4000人。

    ※ 第1混成旅則由陸軍增援和守島部隊組成一共是10000人。

    ※ 第9重炮聯隊隨後跟日本海軍陸戰隊編成第2混成旅13000人。

    ※ 海軍在島上部署將近八千人。

    老番號

    ※ 145聯隊2700人由6師團的留守人員於43年再召集後編成,去過南京的南九州老兵。

    ※ 戰車26聯隊則是正兒八經的關東軍。

    慄林忠道縱深防禦部署

    慄林忠道日本陸軍大學同期第二名的成績畢業,二戰前還曾經在美國擔任過大使館武官,對於美軍的作戰方式十分的瞭解,防禦戰術特點如下:

    ※ 採取了近距離射擊、分兵機動防禦、誘伏等有效戰術,並嚴禁自殺衝鋒。

    ※ 憑藉折缽山和元山山地的有利地形,依託堅固的工事,實施縱深防禦。

    ※ 建成18,000米的地下通道,連線所有的地下工事,以縱深防禦為主,灘頭防禦為輔,海軍守備部隊沿海灘構築永久工事。

    ※ 削減了灘頭部分的火力部署,憑藉備發射點和堅固支撐點,進行前沿防禦;陸軍主力則集中在折缽山和元山地區,實施縱深防。

    ※ 炮兵陣地也大都建成半地下式,儘管犧牲了射界,卻大大提高了在猛烈轟擊下生存的能力。

    ※ 海灘前沿地帶埋設了大量地雷,機槍、迫擊炮、反坦克炮構成綿密火力網,所有武器的配置與射擊目標都進行過精確計算。

    ※ 借鑑塞班島日軍反登陸戰3天內損失3萬人的戰例,對美軍搶灘採取不抵抗戰術。

    綜上所述,僅在戰役防禦的兵力和火力的配置、及縱深防禦的戰術指導思想上已無可挑剔,再加上守軍必死的決心(如硫磺島失守本土將處於轟戰機轟炸範圍),和基層指揮官有條不紊的協同火力支撐,交叉射界綿密火力網終究造成了美軍的巨大傷亡。

  • 5 # Lihongjiu99

    硫黃島戰役是歷史上非常著名的一場戰役。是太平洋戰場上最為激烈的戰鬥之一。

    硫黃島戰役的日本指揮官是慄林忠道,1891年7月7日生於日本長野,出身武士世家。學習成績非常優異,被導師推薦進了陸軍士官學校,並以當年第二名的成績畢業。後來為駐美的武官, 是個美國通。

    1940年起,慄林曾擔任過騎兵第2旅團旅團長、騎兵第1旅團旅團長、第23軍參謀長、近衛第2師團師團長、小笠原兵團長、第109師團長。1944年從中國東北調到硫黃島,負責島上的防禦。

    慄林 率一個臨時拼湊的陸軍軍團,一共兩萬餘人防守22平方公里的硫黃島。他深知美軍的技術優勢,因此到任後力排眾議, 決定放棄灘頭陣地,準備打持久戰,並 每天在島上巡迴檢視,戰後被俘的日本兵竟然每個人都聲稱看到過他們的最高指揮官。與之對抗的美國海軍陸戰隊人數是島上日本人的3.5倍, 且裝備具有壓倒性優勢。 美軍當時以為五天就可以把小島拿下的,結果美海軍、空軍與地面部隊協同作戰,海陸空三位一體的全方位打擊,依然打了一個多月才拿下, 這也是唯一的一次美軍傷亡比日軍多的戰鬥。 戰後連對手都對慄林中將稱讚不已,被美軍譽為日軍二戰中最優秀的將領。

    慄林由於做過駐美的武官,對美國的軍隊部屬、裝備、作戰方式方法等等了如指掌,正是因為這個原因才給美軍帶來了重大傷亡。他給士兵制定下的原則是不允許自殺,那種死法雖然很“光榮”,但無法達到以一擊十的目標。防守幾倍於己的兵力,只能採用被動的機動防禦。早在工事修建之初,慄林就想到了戰鬥的慘烈狀況,屯兵坑道竟然挖到10米深,而坑道的數量更是達到了1000條之多。為了實現機動防禦的戰術目標,交通戰壕修建了6000米,堡壘的頂部以1.3米的鋼筋混凝土澆築,火炮同樣被坑道藏在了地下,並且隨時可以攻擊,還能自由移動提供火力支援,火炮堡壘的澆築方式與普通堡壘相同,但其厚度達到了1.8米。

    這樣的優勢火力輸出碉堡,有明有暗,數量為300個左右,美空軍無法偵查,即便是炮艦的火力也無法有效覆蓋。日軍不能只是值守一個點,而是隨著美軍的挺進路線而作相應的調整防禦,充分將日軍的防禦力體現出來,犬牙交錯式的誘殺戰術得以充分的貫徹。慄林還充分考慮到了外援補給被阻斷的情況,為節省每一顆子彈,他要求士兵儘量做到在最短距離內給與敵軍最精確最致命的打擊,減少彈藥損耗。事實也正是這樣,日軍運輸機和潛艇的補給到戰鬥結束也沒有到位,而美國的海空封鎖則非常到位。在實力、裝備等等遜於美軍的情況下,慄林沒有采用海軍的作戰建議,而是提出了重縱深而輕灘頭的作戰部署,部署上唯一的錯誤是為了補給的需要,修建的機場破壞了整體防禦的結構。而在美軍強大火力封鎖下,這個防禦上的短板或者可以稱之為無奈之舉,造成了無論飛機還是艦艇都無法靠近硫磺島。

    美軍初期最大的失誤是沒有掌握對戰鬥非常重要的一個因素,那就是灘頭的砂質問題。慄林不死守灘頭第一個目的是考慮戰鬥的永續性和殘酷性,所以不能將士兵暴露在灘頭,激戰尚未開始可能就會出現大規模減員,這種損失是守島日軍無法承受的。第二個目的就是利用鬆軟的沙灘和穩固的工事,給敵人前行造成困難的同時,也使得自己的防禦壓力減低,利用地勢,給予敵人最猛烈的打擊。開戰後美軍履帶車投送到最前方,一落地直接就陷入沙灘,造成艦隻上過來的登陸艇受阻。陸戰隊的坦克被陷,陸戰隊的移動“屏障”報廢,揹著幾十公斤的裝備、武器彈藥,每走一步都算是勝利, 好不容易爬到了火山灰層,迎接他們的是早已經埋伏好的,短距離的精準打擊。坦克兵們看見戰友們成片的倒下,自己卻有心無力,在這砂質鬆軟的海灘上,無論快慢,哪怕挪動一米都非常不容易。

    硫磺島戰役,日軍做為守方因地制宜,策略得當,依靠地勢和戰法給美軍帶來重大傷亡。而美軍在開戰前就比較輕敵,不單5天沒有拿下硫磺島,反而深陷日軍設下的戰爭“泥沼”。 美軍火力迅猛,但缺少起碼的應變能力,在日軍的防守下顯得束手無策,一切都是以基礎戰力去填補,損失慘重也就不足為奇了。戰役後期,慄林知道自己沒有獲勝的可能,只是儘自己的能力消耗美軍有生力量而已。最後時刻,在慄林周圍的日軍還有三百多人,突圍肯定是不可能了,只能進行最後的“榮譽”衝鋒,他們把自己的軍銜卸下,冒著美軍的炮火前進,慄林先是受了重傷,後在人攙扶下繼續前進,最終失血過多而死。

    在硫黃島戰役中,日軍的單位戰鬥力與美軍不相上下,但日軍的作戰人數只有兩萬多人,而美軍有十萬,並且武器裝備也佔優,雙方實力相差懸殊,日軍的失敗是情理之中的事情。日軍是必須要守衛硫磺島的,即使不能獲勝,也要讓美軍付出慘痛代價,這樣可以延緩美軍戰略上的進展。

    如何評價硫磺島戰役中的日軍?慄林指揮的硫磺島防禦戰是個奇蹟,在沒有補給、沒有外援、沒有海空軍配合,甚至連乾淨的水最後都沒有了,還能堅持這麼久,這股狠勁兒,已經超出了常人能夠忍受的極限。當時有評論:日軍的頑強抵抗精神讓世界都感到振奮。敬重敵人,不是賣國。正視敵人,才能正視自己。

  • 6 # 雜文帆談

    日軍在單位戰鬥力和美軍差不多的情況下,僅用兩萬之眾對抗美軍十萬人,是無奈的舉動,失敗當然也是理所應當。

    從戰略角度,日本必須守衛硫磺島。即使不能取勝,也讓美軍付出慘痛代價,並延緩了美軍的進展。如果,日軍早日任命指揮官,美軍將面臨更加困難的局面。 美軍此役的指揮官斯普魯恩斯、米切爾、特納和史密斯都是在太平洋戰爭中驍勇善戰的名將,跨洋作戰,能夠組織10萬的兵力,體現了其軍隊良好的組織性和紀律性。而且在後勤保障上體現了其強大的國力。

    透過該次戰役,看到美軍的戰爭決心,面對重大戰略利益,可以承擔巨大傷亡,並沒有退卻。

  • 7 # 笑傲江狐

    以下是美軍陸戰第4坦克營在硫磺島戰役後對日軍反坦克戰術的評價,此文作於1945年4月18日。

    1,雷場的使用很廣泛而且非常有效。這些雷場會安設在所有坦克前往日軍工事的道路上,且被反坦克炮和自動武器覆蓋,因此掃雷非常困難。雷往往都埋得很深很難發現,很多時候先頭坦克穿越雷場時沒有引爆地雷,跟在後面的坦克卻把地雷引爆了。很多雷場埋有埋藏較淺的“標尺雷”,在標尺雷下埋著150-1250磅重的航空炸彈。標尺雷會先爆炸摧毀坦克的履帶,在它爆炸的同時它會引爆航空炸彈把坦克整個摧毀。一種比普通地雷大的陶雷也廣泛運用,這種雷非常難探測,而且有足夠的威力摧毀一輛坦克的懸架系統。還有一種刺雷,但它的效果不佳,因為它們很容易被探測到。

    2,日軍的反坦克炮主要是47毫米型,有時候也遇到過大口徑的。反坦克炮都被安設得很好,而且火力很有效。47毫米炮能很容易穿透除了坦克正面和炮塔外的裝甲。炮位一般都被很好地建造和隱蔽,有很好的射擊區和備用射擊區。很多炮都有備用陣地,有時候還有多個,這使敵人能迅速轉移火炮,導致我們已經確定的火力點到第二天已經空無一人,而我們的坦克卻被先前沒有發現的火炮攻擊。日軍的47毫米炮手的紀律相當嚴明,極少會濫射。日軍有47毫米炮的中型坦克也被埋在地下作為反坦克炮使用。

    3,日軍使用了很有效的小型炸藥包以取代磁性反坦克雷。日軍會使用炸藥包衝向被遺棄的坦克,如果炸藥包被放在了坦克上,它能夠穿透所有裝甲。

    4,鋼筋混凝土和木塊,日軍將它們塞進坦克的突出架置和自動閉鎖中,配合47毫米炮和炸藥包攻擊。

    該營在登島時有721名官兵,整個戰役中戰鬥傷亡122人(其中迫擊炮和火炮導致的佔79人)。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抄毛筆字,一定要抄正楷嗎?正楷一定是的基礎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