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右拾遺
-
2 # 餘地作文公式
這是因為寫人物的內容大致相同:寫寫外貌、寫寫性格特點……同學們都寫得千篇一律,老師一看都沒啥獨特之處,大家的分數都差不多,也都得不了什麼高分,只會給那些書寫好點的打高1分半分的。寫物的呢?記敘文中寫物的作文有動物、植物、物品、景物等,說明文中寫物的有建築物、文物、植物、物品、景物等。(同樣的植物、物品、景物等,即可以寫成記敘文也可以寫成說明文,這樣的體裁區別與寫法在《作文公式收藏版》有詳細的“公式”與講解)。而物的取材多種多樣,各有特色,寫起來也能更好地引用詩詞名句,寫出的內容也會新穎有文采,老師一看與眾不同,眼前一亮,自然就給高分了。
作文寫物比寫人更容易得高分,這是一個謬論!
小學階段主要寫記敘文為主。記敘文寫作兩個角度,寫人或者寫事,但是這兩者又不能截然分開,因為事靠人傳,人靠事支撐。
寫人物為什麼不容易得高分呢?就是因為寫人敘事太過平庸,因此不容易得高分。舉例:比如寫作文《讀書人的模樣》,這篇作文我們選擇民國著名學霸辜鴻銘。
發生在辜鴻銘身上的事情很多,那麼我們選擇哪些事情呢?
經過比較,我們選擇他“倒讀德文報紙”、“留小辮子”、“翻譯《論語》”這三件小事。
“倒讀德文報紙”故事簡介:
辜鴻銘有一次乘坐火車,看兩個德國青年對他有點不屑,於是拿起一張德文報紙倒著讀,這更引起了兩個德國年輕人嘲笑。
辜鴻銘朗聲把德文報紙上讀了出來,然後說:德文真的簡單,我根本不需要正拿著。
這就為人們勾勒出“腹有詩書氣自華”,知識還是一個人維護尊嚴最華麗的外衣。
“留小辮子”,他用兩句古詩“殘雪又有傲霜枝”,來自嘲自己。
他留著小辮子走在北大校園裡,常常引來學生的嘲笑,辜鴻銘辯解說:
“我雖然頭上有辮子,但是心裡沒有辮子,你們頭上雖沒有辮子,但是心裡有辮子!”
第三件:翻譯《論語》。
辜鴻銘近乎狂熱地愛著中華文 化,他在做張之洞幕僚時,曾經用20年時間研究中國傳統經典文化,越發熱愛中華文化。
他被北京大學蔡元培聘請為北大教授,他教學英文,但是他自編教材,就把《論語》翻譯成英文,然後帶著學生每天帶著節拍唱這本英文版的《論語》。
每一件事情記敘之後,稍微加一點議論,讓它緊扣文章的標題《讀書人的樣了》。
寫人物如何才能得到高分?從上面的例子,我們發現,寫人物不是不能得到高分,而是不得要領,那麼什麼樣的作文才能得到高分呢?
這就要選擇能夠造成強烈反差的人物和事件。人的閱讀心理,越是強烈反差的人物和事件,越能夠引起人閱讀興趣。
比如上例,辜鴻銘三件事都是有悖於常理,而讓人產生新奇感,才引起人注意,這樣的寫人作文在考場上又怎能不得高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