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那就投降輸一半

    許攸在官渡之戰期間投奔曹操,為曹操出謀劃策確實立了很大功勞。

    官渡之戰後許攸就居功自傲。

    別說是古代君臣制,就包括現在也一樣,比如和你一個辦公室的同事突然被提拔當領導了,你總是當眾叫他小名或直呼名字,一見到其他同事就對人家說“我們領導要是當初沒有我的幫助,他現在根本當不上領導”。人家領導對你能沒有意見嗎?更何況你還有一堆缺點被領導發現。

  • 2 # 白水傾城

    居功自傲,狂妄自大,仗著自己有功,不把曹操放在眼裡,如果你是曹操或者是帝王,你也一樣會殺他。話又說胡來,敵國破,謀臣亡,哪個開國之君殺功臣,都是這個原因,朱元璋除外

  • 3 # 毛毛聊歷史

    因為他太狂了,不但狂,還居功自傲,絲毫沒有一個手下人的覺悟,沒有把曹操放在眼裡,多次在眾人面前使曹老闆非常難堪,曹老闆非常不高興,曹老闆不爽就要給許攸送盒飯!

  • 4 # 小牛絮叨

    1、許攸的野心。許攸曾欲廢漢靈帝,立合肥侯為帝,失敗後,投靠了好友袁紹。

    2、許攸的不忠不義。在袁紹處感覺沒有得到重用,犯錯後又投奔了曹操,幫助曹操火燒了袁紹糧草。

    3、許攸的自持功高。對曹操態度不尊敬,總是揪住曹操的傷疤不放,還炫耀自己的功績。

  • 5 # 國內ERP專題

    曹操與袁紹在官渡對峙,曹操糧草不多了,雙方焦作,對袁紹有利

    袁紹的糧食後援非常充足,他完全有本錢和曹操這麼不痛不癢地耗下去。十月,名將淳于瓊奉袁紹之命,率一萬多弟兄押著糧草運往烏巢。烏巢位於袁軍大營北四十里,這次袁紹也學乖了,用重兵在後方護糧,他不信曹操還有本事再燒糧。

    許攸獻計,袁紹不採納

    現在的形勢對袁紹非常有利,曹操無糧,軍心已經出現渙散的苗頭。這次曹操北上,基本上是掏空家底陪袁紹玩的,許都空虛。河北名士許攸勸袁紹奇襲許都,抄了曹操的老巢,從而瓦解曹軍鬥志,可一舉解決曹操。可愚蠢的袁紹卻只想活捉曹操,他相信自己的實力足以讓曹操變成他的階下囚,不聽。

    個性十足的許攸見袁紹不足成大事,一怒之下,投降了曹操。許攸給曹操出的主意其實非常簡單——火燒袁軍前線屯糧中心烏巢,其實曹操未必就想不到襲燒烏巢,只是曹操不清楚袁軍在烏巢的守備情況,只知道袁軍有萬人守糧,他不敢貿然動手,萬一中了袁紹的埋伏怎麼辦。

    許攸一氣之下投曹操,出賣情報,讓曹操大勝

    許攸給曹操交了底——烏巢袁軍雖有萬人,但“屯軍無嚴備”,只要燒掉了烏巢,“不過三日,袁氏自敗也”。曹操現在已經走投無路了,只能冒險賭一場大的。曹操留下重兵守營,自率步騎兵五千人,打著袁軍的旗號,抄小道直奔烏巢。曹軍士兵每人都帶著柴草,準備到時放火用的。

    因為時間比較緊迫,曹軍抄到了烏巢,二話不說,直接放火燒糧,沖天的火光將預示著曹操光明的未來……袁軍屯糧主將淳于瓊雖然發現了曹軍,但為時已晚,再加上曹軍士氣正盛,五千曹軍居然圍著一萬袁軍死纏爛打。

    袁紹得到了曹軍奇襲烏巢的訊息,因為烏巢是袁軍的總後勤基地,按理說袁紹應該先救烏巢。可袁紹卻機械地運用“圍魏救趙”之計先劫曹軍本部,只派少數人馬去救淳于瓊,結果袁軍主力在曹軍本部面前狂攻不下,白白浪費了救援烏巢的絕對時機。

    烏巢軍糧被曹操一把火燒得乾乾淨淨,俗說話:手上有糧,心中不慌。袁軍聽說糧草被燒,鬥志全無,再加上河北名將張郃、高覽被迫在陣前投曹,導致袁軍計程車氣全盤崩潰。

    不過就當時的形勢來看,袁軍的主力並沒有受到損失,只要袁紹能迅速穩定軍心,未必不能和曹操決一勝負。但當形勢對袁紹不利時,他沒有選擇逆風飛翔,而是帶著八百親兵倉皇北逃。主帥陣前逃跑是對軍隊士氣的終極打擊,袁軍的最後一絲取勝希望被袁紹自己給澆滅了。

    許攸激怒了許褚,而遭殺身之禍

    官渡之戰勝利後,許攸卻開始不記得自己姓什麼了,到處牛逼哄哄的張揚。某日,許攸在冀州遇到許褚,又是一番自我吹捧,說官渡一戰的勝利是自己一人的功勞。許褚卻嚴辭反駁說,眾將士冒死奪得城池,怎麼會變成你許攸一個人的功勞?許攸聞言炎了,大罵許褚,許褚本一武將,脾氣沒那麼好,很生氣,後果很嚴重,就拔出劍來,將許攸給宰了。

    殺死了許攸之後,許褚到曹操那裡自首,曹操並沒有治罪於許褚,只是下令“深責許褚”並要求“厚葬許攸”。

    許攸之死原因分析

    曹操愛材,許褚殺掉曹操非常器重的謀士,而曹操居然沒治許褚死罪,而只是“深責”許褚。說明許攸已經得罪了曹操而自己還矇在鼓裡,曹操估計也非常生氣,又一時會想不出轍。而許褚也不是魯莽之輩,一般情況下不敢隨隨便便殺一個曹操身邊謀臣,也由此推斷,許褚很可能是提前已經得到了曹操的指示,有機會把許攸給做了。

    而許攸得罪曹操,最大的原由是他的狂妄。自恃是曹操的發小,客觀地講,曹操打贏官渡之戰許攸起了關鍵的作用,由此居功自傲,說起話來口無遮攔,毫無顧忌。大庭廣眾之下稱曹操為奸雄,直呼曹操:“阿瞞”,連劉備以及曹操的敵人,當面都稱曹操為:“孟德”,直呼名都是極不尊重,更何況是小名。只要長輩才能呼其名和小名。

    雖然公開場合,曹操對許攸還是非常客氣有禮,心底下估計一百個討厭飄過。

    許攸高估了自己的能力,官渡之戰,只不過是掌握了袁紹的情報和軟肋,把情報透露給了曹操而已,從計謀本身而言,有用,但沒有什麼難度,顯不出高明在哪,也高估自己在曹操心中的地位。

    常理,像許攸這樣有才能的人,對曹操而言是非常重要的,卻不僅對曹操而言,很多帝王都是一個樣,“才”雖然重要,只要涉及自己的尊嚴和利益的時候,也不是說不可捨棄。

    許攸雖然有些才能,但還不是頂尖得像郭嘉那樣的高人,而且還是一個刺頭,這樣的人曹操用得上的時。會用手段拉攏,但是用不上的時候卻也會一腳踢開。

    許攸對“主公”的“胸懷”和“仁義”抱有太多不切實際的幻想,顯然情商過低,沒有擺正自己的位置,也不明白人情世故,一而再地觸碰曹操的底線,曹操當然無法忍受。

    所以,許攸之死年似偶然,其實是必然。

    也許謀士荀彧對許攸的評價最為客觀 :許攸貪婪,但是沒有智慧。

  • 6 # 歷史吃瓜客

    首先,不說官渡大戰,袁紹死於公元202年,許攸死於公元204年,題主這個“剛剛”似乎太快了些。

    其次,曹操怎麼處死的許攸好像沒有史料記載詳細內容,大家都是根據許攸和曹操性格推定的。

  • 7 # 娛史精品屋

    許攸之死,歸納起來,原因有五:謀逆不忠,賣主求榮,貪婪成性,居功自傲,不識時務。

    一、謀逆不忠

    《三國志》記載,公元184年左右,許攸與冀州刺史王芬等人圖謀廢漢靈帝,立合肥侯,他還邀曹操參與,曹操不敢,計劃最終被人揭發以失敗告終。雖然曹操對漢獻帝也好不到哪去,但是不影響他對許攸是逆臣的看法。

    二、賣主求榮

    許攸是袁紹不採納自己的建議,才投奔曹操的,但是在多疑的曹操看來,你因為一個計謀沒被採納就背叛袁紹,會不會哪一天,以同樣方式背叛自己。因為曹操也不能保證許攸的每個計謀被採納啊。

    三、貪婪成性

    《三國志》記載:“紹謀臣許攸貪財,紹不能足,來奔,因說攻擊瓊等。”荀彧都知道:“許攸貪而不智”。許攸愛財,背袁投曹。計謀不被採納只是是直接誘因,但是心底還是貪慾做慫,是袁紹不能滿足他的貪慾,所以就背叛投向曹操了,這也是曹操不恥的。

    四、居功自傲

    居功自傲,是許攸兩個致命點之一。渡之戰後,許攸天天以自己一計定勝負炫耀功勞,貪得無厭,慾壑難填。對曹操說“某甲,卿不得我,不得冀州也”令曹操尷尬之極,時間長了,怎不讓曹操惱火。

    五、不識時務

    曹操與你是發小,你就可以不尊敬他了嗎?彼一時,次一時,此時,曹操已經掃平北方,成為一方霸主,正威風八面,別人對曹操畢恭畢敬,你一口一個“曹阿滿” ,居功自傲也就罷了,你對頂頭上司的起碼尊重還是要有啊。劉邦父親最終都學會了對劉邦尊敬,何況你只是曹操一普通發小,又算老幾。

    所以,許攸之死,一點不冤。功勞大,並沒有成為他的免死金牌。只能說他做事不錯,做人太差,不諳為官之道,不識時務。

  • 8 # 執筆灬寫史

    眾所周知,曹操是三國時期難得的梟雄。他求賢若渴又知人善用,無數能人志士有心甘情願地為他效力。除此之外他的帶兵打仗、掌控人心的能力亦是讓人欽佩不已,也正是因為這樣,曹操才能在東漢末年群雄割據中頭脫穎而出,一躍成為天下勢力最為強大的諸侯,甚至差一點就一統江山。

    決定曹操關鍵命運的戰役是官渡之戰,而這場戰役當中關鍵人物又是許攸,毫不誇張地說如果沒有許攸,曹操幾乎很難實現以少勝多的逆襲,大機率會因為糧草供給不足而潰敗,官渡之戰第一大功臣非許攸莫屬。

    可是為什麼曹操後來要將這樣的功臣處死呢?

    筆者認為這主要有兩方面的原因:

    一、許攸背叛袁紹的做法很難得到曹操認可

    小時候,許攸是曹操的發小,兩人關係很好,一起讀書,一起玩耍,一起做壞事,彼此知根知底,幾乎是穿著同一條褲子。

    長大以後,隨著思想的成熟他們的關係就淡漠了許多,因為許攸認為袁紹有著四世三公的背景,麾下兵多將廣,是個值得依靠的物件;而曹操只不過是宦官之後,根本無法和袁紹相媲美,所以許攸秉持著“良禽擇木而棲”的理念,果斷投靠袁紹從而站在曹操的對立面。

    雖然曹操知道趨利避害是人之常情,不過心裡對於許攸的評價還是低了幾分。

    而關於許攸後來背叛袁紹投靠曹操的原因主要有三種說法:

    一種說,許攸貪財袁紹卻不能滿足他的貪婪;

    另一種說,審配劫持了許攸的妻兒老小,許攸一怒之下選擇投靠曹操;

    還有一種說法是說,許攸建議袁紹抄小路前往許縣劫持天子,畢其功於一役,但是袁紹並沒有採納這個建議,見狀許攸既生氣又無奈,最後選擇投靠曹操。

    當然這三種說法都有一定的道理,我們可以結合起來看待。

    許攸轉投曹操以後主要做了兩個貢獻:

    一是將自己對於袁紹各地兵力分部狀況全盤托出,並且告訴烏巢是袁紹的糧庫,而那裡的兵力較為薄弱,建議曹操奇襲烏巢必能重創袁紹大軍。

    曹操當機立斷採納了許攸的方案,親自率領輕騎兵直奔烏巢,最後一把火燒光了袁紹所有的軍需物資和後勤裝置,此時曹操袁紹的攻守之勢已經逆轉,袁紹軍陣腳大亂,官渡之戰以袁紹大敗告終。

    二是向曹操獻策決漳河之水淹城。

    官渡之戰後,袁紹身體就突然惡化起來,沒過多久就病逝了,而他的兒子袁尚退守冀州,打算一直龜縮城內謀求自保。

    見狀許攸又建議曹操決漳河之水淹城。守城的審配聽聞這件事暗自嘲笑,認為曹操根本不可能做到這件事。只是沒想到幾天後曹操就名士兵挖出兩丈深的壕溝,然後引漳河水淹了冀州城。就這樣曹軍幾乎不費吹灰之力拿下了冀州城。

    從這裡我們不難看出,許攸對於曹操集團勢力的壯大作出了巨大的貢獻,然而他與曹操的關係並沒有表面上看上去的那麼好,因為他們之間能夠再度產生交集是因為利益的緣故,發小之情在利益面前顯得那麼微不足道,這如何讓曹操真心相待?

    最關鍵的是,許攸本來是侍奉袁紹的,為了利益他果斷背叛了對方轉而投靠曹操,這意味著如果有一天有人能給予他更大的利益,許攸同樣能夠突然背叛曹操,試問對於這種貪婪無底線的“功臣”曹操如何不提防?

    二、許攸倚仗功勞目中無人

    許攸被殺最主要的原因是居功自傲得意忘形,引來曹操的不滿。

    一次宴會上,許攸喝高了肆無忌憚地對曹操說道:“阿瞞啊,如果沒有我,你也不會得到冀州。”那種目中無人的口氣彷彿他是曹操的再生父母。聽到這話曹操心裡很不舒服,不過表面上還是裝作虛心接受的模樣。

    還有一次許攸帶著侍從從鄴城東門離開,一邊走他一邊對自己的手下炫耀道:“小的們,你們知道嗎?如果曹家沒有我,大概也沒有資格出入此門。”這件事情傳到曹操耳朵裡終於點燃了他內心的怒火,找個藉口將許攸殺了。

    《三國演義》中許攸是死於許褚的衝動魯莽,然而正史中他卻是被曹操所殺,對此《三國志•崔琰傳》記載道:

    “太祖性忌,有所不堪者,魯國孔融、南陽許攸、婁圭,皆以恃舊不虔見誅。”

    曹操固然求賢若渴知人善用,但內心中同樣有著善妒殘暴的一面。

    許攸作為臣子不但不遵守禮法在公開場合直呼謀主曹操的小名,還三番五次向他人炫耀自己的功勞,似乎自己就是曹操的天大恩人,試問這樣的人如何能不引起曹操的厭惡?

    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歷史上向韓信這樣立下天大功勞的開國大臣都沒有逃過劉邦的毒手,許攸無論是功績還是能力都不如韓信,他又憑什麼在曹操面前放肆呢?

    曾經有個名為楊修的臣子,他天資聰穎卻又恃才放曠,屢次挑釁曹操的威嚴,最後落了個身首異處的下場。許攸同樣如此,不懂得低調收斂,反而喜歡高調炫耀,被曹操處死也在情理之中。

    總而言之,許攸為曹操立下汗馬功勞最終卻被曹操無情處死,一切都是他咎由自取,古時候君臣之間有著明切的界限,臣子有再大的功勞也必須依託君王的賞識認可,倚仗功勞目中無人只會讓自己陷入萬劫不復的境地。

  • 9 # 鄉生

    許攸和楊修,都是同一路人,都不會有好下場,

    小許是自以為是,自恃清高,會把功勞當成終身養老金一樣,還在上級的面前,擺弄自已的無知,虎假狐威,這對於在戰事的年代,追求的是個人能力的人才,是格格不入的,不僅蓸操反感他,就連我們也是一樣反感許攸的,那種年代,卸磨殺驢是很正常的。

    其實說到小許,那個小楊的下場也是一樣的,雖然他總能猜透曹操的心,但若自知肚明,不輕言,那小楊肯定是曹操的心腹,只是小楊把他人的心,公佈於眾,這就像曹操親口向大家說心裡話一樣,男人是沒有閨蜜的,只有刀光下的血流成河。

  • 10 # 大王小娛樂

    眾所周知,官渡戰役對曹操來說是一場非常重要的戰役。正是這場戰爭打敗了袁軍的主力,奠定了他統一中國北部的基礎。在此之前,袁紹一直比曹操強大。為什麼曹操在官渡用少量的軍隊就能打敗五倍於它的敵人呢?主要原因是他的背叛。

    許攸,字子遠,年輕時與袁紹和曹操交過朋友。僅從友誼的角度來看,與許攸的感情可能比與袁紹的感情要好。公元184年,與刺史沛國周靖等人聯合起來,廢除,建立侯為帝。當時,他拉攏曹操,但曹操拒絕了。因為曹操知道,如果這種事情不成功,它就會變得仁慈,他不能把自己的生命交到一群不可靠的人手中。後來,王芬計劃利用漢靈帝北部之旅來阻止黑山竊賊派他的部隊,但這被揭露了。

    漢靈帝將王芬召入朝鮮,而王芬則因恐懼而自殺,而許攸則選擇逃跑。公元189年,許攸逃離董卓後,他叛逃到冀州的袁紹,成為袁紹的一名顧問。由於許攸與曹操關係良好,他敦促袁紹與該國結盟,但該國不同意。建安四年(公元199年),袁紹打敗白馬將軍公孫瓚,併吞幽州,成為四州的一個大軍閥。

    隨著更多的人和更多的錢,腰部自然變硬。建安五年,曹操與袁紹交戰時,許攸給袁紹出了個主意:“小夜曲,曹操,現在集中兵力對付我們。許都必守空虛,不如派一隊輕裝夜襲,或擒許都;佔領許都後,以天子之名討伐曹操,必擒曹操;雖其軍暫不敗,只要其精疲力盡,必敗矣。”

    但袁紹必須先抓住曹操,而不是聽從許攸的建議。不久,許攸一家因違法被留在鄴城的沈沛逮捕。許攸怒氣衝衝地逃往曹操。許攸瞭解曹操的情況後,開門見山地說:“你們的軍用食品能維持多久?”曹操害怕許攸來詢問軍隊的實際情況,所以他撒謊說他可以用一年。知道曹操在騙他,許攸問道:“怎麼會有這麼多?你還是告訴我真相吧!”曹操說:“它還能支撐半年。”

    看到曹操還在開玩笑,許攸說,“你想打敗袁紹嗎?如果你想,請告訴我真相。”曹操別無選擇,只能說:“這個月只夠吃。”許攸見曹操說的是實話,就對他說:“現在你既沒有援軍,也沒有糧食和草。可以說,這是生死攸關。袁軍的糧食儲存在烏的巢裡,雖然有士兵,但他們對它的防範不嚴。只要你派人去燒他們的食物和草,不出三天,袁軍就會被打敗。”

    曹操命令人們去檢查一下,烏的巢穴果然是袁軍的糧倉。建安九年,曹操佔領冀州,許攸認為他有很高的成就,所以他對曹操視而不見。每次我參加宴會,我都用他的綽號叫曹操,說:“沒有我,你得不到”。後來,當許攸離開鄴城東門時,他對周圍的人說:“沒有我,曹操一家就進不了這扇門。”當他的手下告訴曹操這件事時,曹操將他拘留,並最終下令處決他。可以看出,暴露領導人的傷疤絕對不是明智之舉。

  • 11 # 魔方歷史觀

    人太飄,就挨刀,許攸著實以自己為例,詮釋了這句話。

    官渡之戰,是對曹操影響非常大的戰役,這一戰奠定了曹操統一中國北方的基礎,也是這一戰,袁紹主力大軍被打的七零八落,退出了爭霸行列。而此戰的轉折點,就是曹操發起的奇襲烏巢,許攸在此處發揮的作用也是不可或缺的。

    許攸本身是跟著袁紹混的,但是袁紹確實讓許攸不爽,於是乎,許攸轉臉就投奔了曹操,而曹操也確實給許攸面子,在許攸找他的時候,曹操鞋都沒穿,就跑出去迎接許攸了。

    不及穿履,跣足出迎

    想想在袁紹那兒的遭遇,再看看曹操的重視,許攸恨不得對曹操肝腦塗地,立刻獻上了烏巢之計,推動了官渡之戰中,曹操的勝利。

    許攸的死,就是太飄

    按理來說,曹操這個人對於人才是很重視的,可謂是求賢若渴,可是為啥許攸會讓曹操心煩,而且最後許攸也因此招來了殺身之禍呢?

    說白了,就是許攸認不清自己的位置,自恃有功,飄的一塌糊塗。

    許攸和曹操早就認識,是故交,只是當時曹老闆還沒有那麼厲害,後來許攸投奔曹操之後,曹操已經是一方勢力之主,許攸投奔他,跟著曹操混,就是個員工,曹操是老闆。

    可是許攸呢,還沒有認清自己的位置,還認為可以跟以前一樣肆無忌憚,而且因為烏巢之事,許攸認為自己對曹操是有功的,動不動就拿這個說事。試想,曹操是老闆,許攸是員工,老闆怎麼會忍受一個員工這麼不把自己放在眼裡呢。

    曹操何許人也,他會忍這個,許攸的殺身之禍也就由此引發了。

  • 12 # 讀春秋思無忌

    許攸在官渡之戰立下大功,曹操並沒有立刻處死他,而是忍耐了兩年後才將他處死。

    那麼,許攸對於曹魏來說,功是幾何?過又是幾何呢?

    許攸其人

    如果翻開歷史,你會發現許攸並非普通的謀士。他為人比較張揚,也很有自己的想法。

    雖然,許攸他們的計劃最後落空了,但由此可見,許攸此人並非善茬。

    許攸從小與袁紹、曹操關係匪淺,常撮合他們聯盟,因此便有了袁紹為盟主、曹操為奮武將軍的伐董聯盟。當時,袁紹實力最為強大,許攸選擇依附袁紹,成為其麾下謀士。

    許攸倒戈

    10年後,天下早已沒有董卓,昔日盟友袁紹和曹操終於刀戈相向。

    彼時袁紹佔據整個河北地區,而曹操則佔據長江和黃河之間的東部平原。許攸,家眷全在冀州,在官渡之戰前,他並沒有叛變袁紹的理由。

    那麼,到底是什麼讓許攸決定臨陣倒戈呢?

    一、袁紹的剛愎自用

    當時,袁紹與曹操對峙於官渡,一條渠水使得雙方暫時陷入僵局,當然,他們並不是在緬懷項羽和劉邦的鴻溝之盟(渠水在秦朝末年叫鴻溝),而是在思考如何破局。

    這時,袁紹方的兩位謀士為他提供了兩條建議。

    沮授:袁軍兵多戰鬥力弱、物資充足,曹軍兵少戰鬥力強悍、糧草短缺,宜持久戰取勝。另外,增派兵力保護糧草安全。許攸:曹操傾巢出動,許都防守空虛,如派一支騎兵連夜突襲,則可攻陷許都。奉天子伐曹操,師出有名,曹操被動且腹背受敵,必敗無疑。

    兩位謀士對當時形勢可謂是洞察如微,如果袁紹採納其言,曹操將陷入困境。然而,袁紹自恃兵多糧廣,他想得更多的是,透過親手抓住曹操來顯擺自己的實力。於是,他對兩人的建議不屑一顧。眼看著戰機稍縱即逝,許攸由是心生怨恨。

    二、家人被捕

    當然,諫言被否在袁紹那裡似乎是家常便飯,田豐、沮授無一例外。許攸不會為了公事就臨陣叛逃。

    荀彧曾說過:許攸貪而不治,審配專而無謀,此數人者,勢不相容,必生內變

    原來,許攸貪婪過度,放縱家人,而審配專權,沒有謀略。他們雖同在袁紹麾下效力,卻早就是當面笑呵呵,背後戳一刀。

    此次,許攸從徵,而審配留守,恰好許攸家人犯法,審配當然不會放過這樣的好機會,立刻將他們下獄。而恰恰是審配在後院放的這把火,成為壓倒許攸的最後一根稻草。許攸因此惱羞成怒,連夜投奔曹操。

    許攸建功

    正如沮授所言,曹操當時已經陷入困境,不但前有強敵,後方還有劉備在潁川、汝南騷擾。更致命的是,大戰當前,後方民心不安,此時催徵軍糧更容易激起民變。因此,曹操不得不陷入長平之戰時趙國同樣的困境,僅憑著荀彧、荀攸的激勵在苦苦支撐。

    曹操此刻有兩種選擇,但是都難以執行。

    要麼借糧,而荊州劉表早已和袁紹暗通曲款,不出手偷襲就謝天謝地了,怎麼可能出手相救?其他諸侯則更樂意做壁上觀。因此,這條路不可行要麼速戰速決,如果袁軍糧草被銷燬,那麼袁紹優勢便不在,曹操就有機會反轉。關鍵,袁紹的糧草運輸計劃,他從何而知呢?

    這時,許攸及時出現,為其帶來了袁紹方的情報:袁軍糧草安放於故市、烏巢,且守備不嚴,如果出騎兵焚燬其糧草物資,那麼,不日,袁軍便將潰散。

    說實話,此時的許攸就如法正一樣,法正將劉備從困境中解救出去,而許攸同樣也帶著曹操走出了逆境。

    曹操當時確實非常感激許攸,聽聞他的到來,完全不顧自身形象,光著腳便跑了出去迎接他。然而,正是曹操的熱情,讓許攸一下子忘乎所以,從此居功自傲。

    許攸之死

    許攸始終是貪婪之人,他經常在大庭廣眾之下,對曹操說:“曹阿瞞,要不是我,你得不到冀州!

    也許,許攸是在不斷提醒曹操,不要忘記報答自己。然而,俗話說得好,言多必失,許攸的這番言論最終為自己招來了殺身之禍。

    其一、許攸賣主求榮,影響曹操團隊忠誠度建設。在曹操眼中,許攸仍不過是背信棄義的亂臣賊子,即使他功勞最大,曹操內心深處仍不恥這種行為。因為許攸可以為了一己之利出賣袁紹,將來形勢改變,同樣也能出賣曹操。許攸如果得到重用,對曹操隊伍建設並沒有什麼好處,相反,會影響將士們對自己的忠誠度。其二、許攸犯了職場大忌。曹操始終是老闆,許攸始終是員工,員工為老闆效力天經地義,只要老闆給予了相應的獎勵,這事兒就算到位了。哪裡有員工,敢天天在老闆面前抖功勞的呢?最聰明的做法莫過於荀彧,當曹操誇獎他時,荀彧總是微笑著說:“我不過說出了您的想法。”其三、許攸損害曹操形象。曹操雖然是許攸的發小,但是如今早已時過境遷,他現在已經是天下最大的一方諸侯,麾下謀臣良將眾多,威望也是曹操最看重的東西。而許攸開口閉口曹阿瞞,令曹操形象嚴重受損。許攸雖飽讀詩書,卻忘了曾許下“苟富貴,勿相忘”誓言的陳勝是如何殺了同鄉。結語:

    許攸,曹操的發小,曾挽救曹操於危難之間,為何會被曹操殺害?他並非招人嫉妒而死,而是死於自己的居功自傲,忘乎所以。

    關於許攸之死,你怎麼看?

  • 13 # 過去即歷史

    根據史料記載,許攸是死於自己的自大、恃才傲物,這與《三國演義》中塑造的許攸形象原則是一致的,但演義中的許攸與歷史上的許攸還是存在差距的。

    史料沒有明確說是許褚砍了許攸。

    在許攸早年就想玩把大的,參與廢立漢靈帝的密謀,後來事洩淘到袁紹帳下做了謀士。至於許攸為什麼在官渡之戰前叛袁降曹是有不同說法的。

    在裴注三國志中,裴松之引用《魏略》對許攸的描述:

    官渡之役,諫紹勿與太祖(曹操)相攻,語在紹傳。紹自以強盛,必欲極其兵勢。攸知不可為謀,乃亡詣太祖。

    裴注三國志中,許攸獻計袁紹的話,裴松之引用的《漢晉春秋》:

    許攸說紹曰:“公無與操相攻也。急分諸軍持之,而徑從他道迎天子,則事立濟矣。”紹不從,曰:“吾要當先圍取之。”攸怒。

    這裡是說許攸給袁紹獻計卻不被採納而遷怒於袁紹,意思好像是許攸降曹就是為了報復袁紹。那如果這樣說以後誰還敢用許攸做謀士,這不是自救墳墓嘛。

    但在《三國志》中,陳壽卻只是說許攸貪得無厭,才降曹的。

    冬十月,紹遣車運谷,使淳于瓊等五人將兵萬餘人送之,宿紹營北四十里。紹謀臣許攸貪財,紹不能足,來奔,因說公擊瓊等。左右疑之,荀攸、賈詡勸公。公乃留曹洪守,自將步騎五千人夜往,會明至。瓊等望見公兵少,出陳門外。公急擊之,瓊退保營,遂攻之。

    就此看來許攸叛袁降曹是因為太貪婪而袁紹又無法滿足他的緣故。不是什麼意見不被採納。

    在《三國志》的荀彧傳中,荀彧分析袁紹軍時,有過對許攸的分析:田豐剛而犯上,許攸貪而不治。而且荀彧準確預判出許攸會叛變。

    在曹操攻陷鄴城後,許攸自恃功高,屢屢對曹操不敬,還私下對人說,沒有他,曹操拿不下鄴城,這豈不是犯了大忌,說一次就完了,關鍵是許攸逢人就說,後被人告發給曹操,曹操遂下獄處死。根本沒有記載是許褚殺的許攸`。

    在裴注三國志中,裴松之引用《魏略》

    紹破走,及後得冀州,攸有功焉。攸自恃勳勞,時與太祖相戲,每在席,不自限齊,至呼太祖小字,曰:“某甲,卿不得我,不得冀州也。”太祖笑曰:“汝言是也。”然內嫌之。其後從行出鄴東門,顧謂左右曰:“此家非得我,則不得出入此門也。”人有白者,遂見收之。

    曹操明著殺許攸似乎不考慮殺人才的影響,因為許攸屢屢不敬曹操,最初許攸嘚瑟,曹操雖然內心是很不爽的“然內嫌之”。但還是笑著說了“汝言是也。”說明曹操在忍,可能就是出於人才不可輕殺的緣故。許攸不知收斂,逢人就說,最終作到了頭,被人告密給曹操,這時候人心中的那個天平已經向曹操傾斜,所以曹操“人有白者,遂見收之。”然後就沒了許攸的記載,應該是被曹操處死了。

    那再來看一下許褚有沒有可能直接砍了許攸?!在許褚傳中找不到類似的內容;但根據“褚性謹慎奉法,質重少言。”推測,許褚為人處事這麼謹慎,他是不會在沒有曹操明旨的情況下,就私自砍了許攸的。

    雖然《三國演義》沒有原本還原歷史上的許攸,但它基本沒有放飛自我,

  • 14 # 大馬哈魚12

    許攸在官渡之戰中,為曹操立了“功”,但是對於他的人生價值來說,比“賣主求榮”的背叛還要卑劣。

    因為家人的犯錯在先,為此心生不滿,一次,次的出謀劃策,搞死袁紹。這樣的人,曹操會留著他在身邊嗎?不殺他,他給別人出謀劃策,一樣會搞死我曹操的……。

    人貴有自知之明,如果許攸要是有這份心的話,退出遊戲,或許可以安度晚年生活無憂。

    可是他是一個居功自傲,得意忘形,在曹操勝利後,以為曹操會給自己什麼樣的封賞,卻不知兔死狗烹,鳥盡弓藏。袁紹剿滅之日,就是他死亡臨近之期。

    或許他的聰明才智已經知道了結局,可是身不由己。要不然,也不會說出“曹阿瞞,沒有我,你能得到冀州乎的話來。

  • 15 # 東方京川

    許攸管不住自己的嘴,在大眾人下不停的說曹操壞話,還揭曹操少年時的老底,一點也不給曹操面子,許儲看不過去了,就把許攸殺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小升初怎麼選學校及進入重點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