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雅雅的時光

    首先我們要了解隋朝建立前中國的歷史處於什麼時代,南北朝時期——南北朝又分為南朝和北朝。往下細分的話,南朝又分為宋、齊、梁、陳四個朝代,北朝又分為北魏、東魏、西魏、北齊、北周五個朝代,長達一百多年的南北對峙時期,可以說是中國歷史上最亂的時期。在南北朝時期之前是東晉五胡十六國,再往前是西晉,再再往前就是三國時期,從三國時期到南北朝時期的這段時間,長達三百六十餘年的兵荒亂世,統稱為魏晉南北朝時期。 在這之間,三十多個大小王朝興滅交替,北方塞外民族南下,佔領中原地區,將中原漢族趕至南方,直到楊堅的出現,建立隋朝,才使南北統一。 在那兵荒馬亂,命如草芥的歲月裡,有多少人能夠像現在的學生坐在明亮的教室裡安靜的學習,封建時代書籍大都在世家,而封建世家的子弟學業有成都投身於權利的紛爭那有空閒“寫日記”。寫史記的史記官記錄的資料又隨著王朝不斷地更迭慢慢的消失在歲月的長河中。

  • 2 # 滴滴滴嘟滴滴滴嘟

    秦始皇滅六國,武力統一天下,創立了空前龐大和統一的封建帝國—秦朝(前221—前206年),這是中國大一統的開始,然短命的秦朝歷三世而亡。

    歷經楚漢爭霸,劉邦建立漢帝國(前202—220年),漢代又分西漢和東漢兩個時期,西漢從前202年劉邦稱帝起到公元8年王莽代漢建立新朝止,共有14個皇帝。東漢從25年劉邦九世孫劉秀稱帝起到220年曹丕代漢結束,共有13個皇帝。因為劉邦定都長安在劉秀定都洛陽之西,故史稱西漢和東漢。

    東漢末年各地分割勢力混戰,最終形成了魏蜀吳三國並存的時期,史稱三國。三國以曹丕220年代漢建立魏國開始,魏國經5帝,從公元220年到265年;蜀國經2帝,公元221到263年;吳國經4帝,公元222到280年。

    晉武帝司馬炎在公元265年代魏建立晉朝,並透過兩次滅國之戰(滅蜀、滅吳),結束了三國鼎立的局面,是中國獲得了短期的統一。晉分西晉和東晉,西晉(公元265-316年),東晉(公元317年-420年)。

    其實從西晉惠帝司馬衷(史上最弱智皇帝,沒有之一)時期,相繼發生了楊駿專權、賈后干政和八王之亂,此時中華大地已經烽煙四起,西晉政權也喪失了他的實際統治力。在西晉滅亡東晉建立之初,在130多年的時間裡,南北方各民族統治者先後建立起許多獨立的國家,歷史上以其中的16個比較強盛的國家,而總稱16國(公元305年-439年)。(關注小編,閱讀作者關於16國的系列文章)16國有前涼,成,漢,前趙,後趙,冉魏,代,前燕,前秦,後秦,後燕,北燕,西燕,西秦,後涼,南涼,北涼,南燕,夏,翟魏,西涼等。

    東晉時期,出現了諸多強人,劉裕便是其中的佼佼者。劉裕於公元420年,代晉稱帝,建立宋朝,但是宋朝也只是偏安一隅的國家,無法統一全國。從東晉滅亡,逐漸形成了南北政權對峙的局面,史稱南北朝(公元420年-589年)。南北朝共有10個國家先後建立,分別是宋,南齊,梁,後梁,陳,北魏,東魏,北齊,西魏,北周。

    隋文帝楊堅原是北周的隋國公,公元581年取代北周稱帝,建立隋朝,公元599年南下滅陳,結束了字西晉末年二百多年的大分裂局面,再次統一了以黃河、長江流域為中心的中國。

    提問者所問的應該是十六國和南北朝時期的歷史,這段歷史並不少,只是太過煩亂,你方唱罷我登場,16國和南北朝共登基了149個皇帝,這段歷史若不好好梳理,的確會令人眼花繚亂。

  • 3 # 校史公

    隋朝建立之前的朝代,為什麼歷史書很少寫?題主所發問的應該是從漢末到隋唐建立這一段時期的歷史,在史書中很少見。從三國至隋的三百六十餘年間,這一段時期在我國的歷史學上有一個專門的稱呼叫做魏晉南北朝時期。這也是中國歷史上政權更迭最頻繁的時期。

    題主所說,這一段時期的歷史在史書中很少見,我們從以下幾個方面來簡單的剖析以下其中的緣由:

    第一點,上文提到,這一時期是中國歷史上政權更迭最頻繁的時期。從中我們可以知道,每一次的政權更迭免不了的就是流血,就是戰亂。在頻繁的戰亂之中朝不保夕的,哪有多餘的經歷來進行創作?再者動盪不安的局勢,也讓前人流傳下來的典籍焚燬在了戰亂之中,給予後世的留存就愈發的稀少。

    第二點,就是西晉末年的八王之亂,使得晉朝元氣大傷,導致諸民族紛紛內遷,造成的五胡亂華的局面。五胡亂華,不僅僅造成了大量百姓與世族開始南渡,也造成了中華文明的失序。造成了一部分的傳承毀滅,而胡風傳統又不被中原漢族所接受認可,以此也懶得去書寫。

    第三點,魏晉時期,隨著諸民族南下。中國傳統的儒家文化的發展受到了特別大的影響,這一時期玄學的興起,佛教的輸入,以及波斯、希臘文化的滲透。使得這一時期儒學的發展以及孔子的歷史地位都受到了一定的挑戰,所以更是受到儒家學子的敵視。

    面對根深蒂固的儒家思想,此時的佛教和興起的玄學漸漸地有了合流的趨勢,單打獨鬥不行,那就抱團二打一。於是,此時的儒家學者把主要的經歷放在了懟上,堅決的批判玄、道之學,抵制洗腦派的佛教。從從經濟、政治、思想、文化、倫理等方面維護儒家名教的形象,力圖恢復儒學的正統地位。

    因此,這一時期的儒家思想的發展,是比較激進戰鬥派的,和傳統的儒家仁義思想有點相悖,所以流傳下來的史料少之又少,實屬正常的吶,你認為呢?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說前輩伊能靜的才藝還不如後生王智王麗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