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簡運書生

    呂布和陳宮,項羽和范增,有點像,但終究呂布不是項羽,陳宮也不是范增。如果呂布能夠聽從陳宮的建議,自保應該沒有問題,但要一統天下基本沒戲。

    呂布勇猛無敵,但短於韜略。陳宮有才,卻不是王佐之才。做一方諸侯沒問題,一統天下還早的很。

  • 2 # 小龍女5505

    三國演義中第一猛將呂布即使聽了謀士陳宮之言,也不可能擊敗群雄、一統天下,但能成為一方霸主,至少不會過早敗亡,最終為曹操縊殺白門樓。

  • 3 # 鄧眼看世界

    從武藝上講,呂布在三國裡數第一猛將,所向無敵,就是不愛聽別人的話,德行上呂布最差。張飛罵他三姓家奴實在不為過,這樣反覆無常的人,誰敢收留,所以只能單挑,但是又不讓人駕馭,很難成就一番大業。不知道陳宮為什麼要輔助這樣的人,陳宮首先要實現自己的抱負和理想,選擇這樣的人是陳宮的最大失敗。

    張遼,呂布被滅之後投降曹操,五子良將之首,能力不容置疑,身經百戰,更在公元215年,與李典,樂進以較少兵馬駐守合肥城。而面對孫權10萬大軍,竟是以寡敵眾,令孫權無功而返,甚至幾乎擒拿孫權,威震逍遙律。高順,雖然沒有有張遼那麼輝煌的戰績,但其練兵之能在當時是數一數二的,後人對高順的評價極高,剛正不阿,忠心不二!而其所帶領“陷陣營”所將七百餘兵,號為千人,鎧甲、鬥具皆精練齊整,攻無不克,戰無不勝,所謂陷陣之志,有死無生。

    呂布的戰力不可為不強,在他的戰爭中,基本上沒有吃過敗仗,不愧是三國第一高手。但是匹夫之勇放在一城一遇上尚可,但是到了國家戰爭級別的,只有炮灰或捎帶手的事。像曹睿時期對孫吳、對劉蜀的戰爭中,動不動就是幾十萬人,這哪是一個徐州城能夠負擔起的,況且徐州城還處於中原腹地這麼重要的位置,離天子腳下還這麼近。這當然還不是主要原因,畢竟呂布能夠聽從陳宮的話,還能招賢納士,不斷積聚力量擴大地盤。最重要的是家族原因。

    呂布他沒有進取精神,沒有長遠的職業規劃,既不像曹操那樣知道“挾天子以令諸侯”,也不像劉備那樣“漢賊不兩立,王業不偏安”,它屬於走一步看一步,今朝有酒今朝醉的人,和你我都一樣,當然,他的武藝遠在你我之上罷了。所以,呂布就算對陳宮言聽計從,也就能在徐州割據一方,割據的時間長點罷了,更沒有一統天下的可能性。

  • 4 # 橫掃牛鬼蛇神

    這個問題很刁鑽,我來回答一下。

    我認為不能,不管呂布聽不聽陳宮的話,都不能統一天下,這跟當時的社會環境已經呂布自身都有關係。

    首先,呂布是當時人人都知道的三姓家奴,先反丁原,投靠了董卓,然後又因為貂蟬而殺了董卓,這在當時是很讓人詬病的,不過這在呂布自己當主公時不存在了,因為自己給自己做主。可呂布也是個有勇無謀之人,自身水平不行,只有匹夫之勇,這在東漢末年很難生存,一個人畢竟不能成事,俗話說得好,雙拳難敵四手,一個人再勇猛,畢竟不能打遍天下。並且呂布也沒大志,從他的所作所為,先和袁術結親家,可在別人略施小計的時候,就又反悔了。在徐州,佔了劉備的城池,還想殺劉備,可別人一說,又不動手了。這種毫無主見之人,怎麼可能有統一天下之心?他根本就沒這個心思,只想佔山為王,貪圖享樂,怎麼可能在當時一統天下。

    再一個,當時群雄逐鹿,曹操,劉備,孫策,袁紹,袁術,所有人都比他有智謀,收下智謀之士趨之若鶩,呂布一介白丁,根本沒有人追隨他,當時講究個師出有名,呂布哪個都不佔,只有一個陳宮,就算多才智,他在東漢末年也沒有經天緯地之才,如何能把一個心無大志,出身微末的呂布捧上統一天下之路?

    所以,我認為,即便呂布聽從陳宮建議,他也沒辦法在東漢末年那個,講究出身,人才井噴的年代脫穎而出。

  • 5 # 小編虎哥

    不可能一統天下,只會敗的更快!

    呂布這樣的主公,豈能從根本上使陳宮折服呢?他只不過恰好撞入兗州境內,正處於無家可歸的狀態。曹操征討徐州帶走了大量的軍馬,陳宮正好利用呂布來擊敗曹操。因為呂布雖然勇猛,卻是政治上的白痴,相比韜略滿腹的曹操來說,搞定武夫呂布要容易得多。——只可惜呂布敗了,迫使陳宮跟隨呂布逃入了徐州。而且正史中陳宮也並非真心輔佐呂布。

    陳宮在呂布麾下幾乎沒有主動獻過計謀,反而任憑陳登等人左右呂布。據史料記載,他只勸過呂布兩次;第一次是曹操遊說呂布歸順朝廷,呂布有些動搖,他勸呂布速戰速決,不能聽信曹操;第二次是下邳被圍,陳宮勸其建立掎角之勢;除此之外,即便呂布打算與仲氏皇帝袁術聯姻,陳宮也沒有作出任何的表態。——顯然他只是怕呂布真的歸順曹操,或者被曹操擊敗,自己被仇人曹操俘虜,所以才獻了兩計。

    陳宮不但沒有輔佐呂布,反而時刻不忘取締呂布的想法。當年河內郝萌造反,趁夜攻入呂布的大營,險些將睡夢中的呂布殺死。呂布光著腳丫,裸露著身體,帶著妻子從廁所爬牆,才逃了一條性命。後來高順領兵攻打郝萌,在郝萌部將曹性的配合下,遂將郝萌繩之以法。當呂布問同謀者是誰的時候,曹性當堂供出了陳宮。

    綜上所述!曹操、呂布彷彿是陳宮的兩顆棋子,迎曹操只不過為了保住兗州,迎呂布只不過為了擊敗曹操。雖然被迫跟呂布逃到了徐州,但他仍然不甘心做呂布的屬下,攛掇郝萌想要取締呂布。因此!如果呂布對陳宮言聽計從,他勢必會敗得更

    快,亡得更慘。

  • 6 # 西餐劉顯琨

    不可能的。

    呂布本身是為將之才,但絕對沒有治國之智,更沒有窺視天下的韜略。

    單從這“方天畫戟,專捅義父”的操作來看,本身呂布就有很大的人格缺陷。胸無大志,意氣用事,容易陶醉於別人的奉承與賄賂裡。

    名不正言不順的立身,秀才遇到兵的無奈,加上群雄並起,生不逢時。即使呂布暫時聽陳宮的,立住了腳。就這兩個人綁在一起,也難在亂世里長久爭霸。

    日後也會重演失敗的那一幕,這是兩個人,人格里註定的結局。

  • 7 # 嘉嘉1240

    英戰呂布的故事深入人心,劉備、關羽、張飛個都是狠角色,尤其是關羽和張飛,武力值爆表,是三國前十的人物,但是三個人聯起手來,呂布竟然招架得住,還全身而退,可見呂布的武藝值之高,絕對是三國時期的第一猛將。而陳宮呢,有膽有謀,先是放曹而後又背曹投靠呂布,給曹操來了招釜底抽薪,讓曹操苦不堪言。雖然最終的結果是兩人雙雙被曹操所擒,但如果呂布能夠知人善任,用好陳宮的智謀,還有張遼的將才以及高順的勇猛,結果會不會不同呢,會不會擊敗曹操,反而爭霸天下呢?

    雖然歷史沒有如果,但是以後人對他們的瞭解來看。呂布這個人,空有一身勇武,實際上並沒有統兵和理政的才能,他先跟丁原,又跟董卓,充其量都是個貼身侍衛,最後殺了董卓,也算是成了一方諸侯,有點家底,但由於他並不擅長行軍打仗,而且還不懂得知人善任,性情反覆多疑,很快就敗光了家底,死在曹操手下。講他不擅長用兵,從一件戰例可以看出來,他的用兵能力與曹操相比,簡直有云泥之別。有一回,呂布率兵進攻曹操,曹操手下計程車兵都去收割小麥了,

    只有一些老弱病殘和婦孺留在城裡,但是曹操不慌不忙,他令婦孺留在城裡守城,率領著一千老弱病殘出城迎戰,當然不是正面迎戰,而是在靠近山林的地方排兵佈陣,呂布瞧曹操神閒氣定的樣子,料曹操必定在旁邊的密林裡埋伏了精兵,因此不敢進攻,被嚇退了。到了第二天,想想沒有接仗就被嚇跑了,有點憋屈,於是又領兵來戰,這一回曹操去收麥子計程車兵已經全部回營了,曹操故技重施,再次率領老弱病殘在密林旁邊佈陣,但是不同於昨日的是,這一回密林之中確實埋伏了精兵,呂布衝上去就被埋伏的精兵給包圍,吃了一場大敗仗。

    那陳宮呢,陳宮這個人是有點智謀,但是他看不清楚天下大勢,沒有大局觀,這和荀彧、諸葛亮是有天差地別的,而擅長出詭計的賈詡也比陳宮更加狡詐,所以陳宮並沒有王佐之才,這從他投靠了呂布也能看出來,不是一家人,不進一扇門,兩個人能走到一起,本來就說明誰也沒比誰高明,所以他沒法給呂布出什麼高招,呂布也不會對他言聽計從。

    至於張遼和高順,張遼不僅武藝高強,而且還有帥才,是曹操五子良將之一,他並不被呂布重用,因為以呂布的氣量,根本容不下麾下有這樣的超世之才,所以張遼註定無法在呂布手下大顯神威。而高順呢,他也是十分武勇,他訓練的陷陣營堪稱三國第一精銳步兵,可能由於佩服呂布的武藝,因而對呂布忠心耿耿,即使呂布對他不是百分之百信任,他也無怨無悔地跟隨著,可謂忠勇,但跟錯了人,一片愚忠也無濟於事。

    透過這番分析,可以知道,即使呂布肯聽陳宮的話,以二人的才能,在那個英才輩出的三國亂世之中,也未必能夠脫穎而出,戰勝其他諸侯。也許能夠偏安一方,做一洲之牧,至於爭霸天下,那是絕不可能匹敵曹操、劉備等真正的亂世英雄。

  • 8 # 打電話搖人兒

    回答提問,我認為是不能的。在群雄並起的年代不是一文一武就能統一天下的,呂布有勇無謀,陳宮雖說多謀但是在將星雲集的三國時代也不算是頂級謀士。把呂布失敗的原因單純歸結於不聽陳宮的話是不對的。

  • 9 # 歷史的書蟲

    這個問題問的有點大。我認為即便呂布對陳宮言聽計從,呂布也不可能統一天下。呂布自身根本沒有開國帝王所具備的綜合素質。首先,呂布目光短淺,缺少政治素養,沒有長遠規劃,小富即安。其次,呂布根據地太小,綜合勢力太差,根本不具備與其他如曹魏孫吳集團爭霸的實力。再次,手下人才稀缺,謀士只有陳宮,大將更是除了自己以外別無他人。

    陳宮,著名謀士,曾短暫跟隨曹操,後投呂布。我們假設,呂布百分百聽從陳宮的建議,那麼呂布可以多擴充套件一下地盤,多活幾年。按人水平對歷史程序的影響程度說,陳宮算是對歷史程序有點點影響的人物,呂布比陳宮差一檔次。兩個人的結合最好的結果不過是在歷史的長河中多翻騰一會,更何況,陳宮之策,呂布充其量採納其十之一二。所以,這個問題把呂布想的太牛了。再厲害的弓箭刀槍,也不過是一工具而已,關鍵看拿在誰的手裡。

    所以,即便呂布對陳宮言聽計從,呂布也不可能統一天下。

  • 10 # 小哲哲說歷史

    我覺得即使呂布聽了陳宮的話,他也不可能會取得天下的。

    天下並不是那麼好取得,東漢末年,天下群雄並起,有能力的諸侯有何止是一個兩個。袁紹等二檔次的英雄都不知道幾何,更不論,曹操,劉備,孫權等一檔次的英雄了。他們自身水平遠比呂布來得高暫且不論,就算是拼手底下人的足智多謀,陳宮也不見得比得過,諸葛亮,周瑜,郭嘉,龐統等人。

    再進而言之,奪得天下除了人和外還要看天時和地理。

    天時來說,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劉備儀仗著皇叔身份,這些都是名正言順的可以爭奪天下明目。而呂布本身名聲就不好,三姓家奴的名頭不是說洗刷就能洗刷得掉的。他這個臭名昭著的樣子,估計天下有才能的人看見他都要繞道而走了。

    地理來說,曹操雄據北方,劉備有川蜀天險,孫權有江東赤壁的天然屏障,而呂布所處一個無所依靠,人家用個水攻之計便將他土崩瓦解。

    所以綜上所述,呂布就算聽了陳宮的話也沒有可能性奪得天下。

  • 11 # 小統帥

    不可能,呂布和陳宮的能力都不足。或許可以成為一方諸侯,就是活的時間可能久一點,但是統一天下,基本沒有可能性。

  • 12 # 一朵跳躍的浪花

    呂布和陳宮,相愛相殺。至於呂布聽陳宮的話,能不能統一天下,這個話題如果具備了以下三個條件,我認為是可以的。

    第一個條件:呂布具備劉備的知人善用,用人不疑,疑人不用。

    呂布很多疑,從殺害董卓、佔據徐州以後發生的很多事情就可以看出來這一點。如果呂布不能破除多疑的本性,失敗是不可避免的,因為在東漢末年,軍閥割據,稍一不小心就變成了別人的魚肉。呂布只有改變性格才能夠成功。

    第二個條件:呂布能夠把不好的名聲改變了,可能成功。

    呂布是有名的三姓家奴,當一旦被冠上這個名字,在當時漢朝士大夫階層就被貼上了不可信的標籤,不值得追隨。如果呂布能夠把這個標籤去掉,接受陳宮的建議,那麼呂布在當時是可以與其他幾家掰掰手腕的。

    第三個條件:經營徐州,充分相信陳宮,積聚力量。

    呂布手下的張遼、高順等都是難得的猛將,徐州在陶謙的經營下很富有,要錢有錢,要人有人,如果呂布能夠經營徐州幾年,廣泛的求賢,利用其他國家戰亂的局面,還真有可能統一天下。

    當然。呂布,豎子也,不具備成大事的條件,只能被殺了,還賠上了一個陳宮。

  • 13 # 鋼蛋兒VLOG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盡。三國是個英雄輩出的年代。一呂二趙三典韋,四關五馬六張飛。呂布是排名第一的。呂布是個武將,並不是謀士。所以我個人覺的,呂布是個有勇無謀之輩。而且呂布也非常自負,他自己沒有那麼大的才學又聽不進去別人說的話,陳宮在三國裡也是挺有才學的謀事。但他即便渾身是才,奈何呂布不聽他的。就算呂布能聽陳宮的話。不見得呂布就能統一天下。呂布這人自私自利,心胸狹窄,難成大事呂布是個典型的見小利而忘大義小人。董卓派人給呂布送去金銀,就把自己的義父殺了。後又為了貂蟬。又把董卓給殺了。呂布就是個反覆無常的小人。就算諸葛亮幫他忙。他也不可能成事。自以為是又不聽謀士的。就算成功有再大的才學。你不不聽。陳宮也是白費力氣。所以我個人覺得呂布不能統一天下。

  • 14 # 巨龍騰飛八方來朝

    毫無疑問根本不可能!呂布頂多算個將才,論運籌帷幄他不如曹操!論治國理政他也不如曹操!論運營管理朝廷體系他直接就是個小白!然而以上幾點是一個明君必備技能!呂布只有一個屬性點那就是殺殺殺!

  • 15 # 美麗永州

    東漢末年,董卓被殺後,朝野動盪不安,地方勢力割據稱雄,具體來說:孫堅孫策起江左,袁紹袁術興河梁,劉焉父子據巴蜀,劉表軍旅屯荊襄;張燕張魯霸南鄭,馬騰韓遂守西涼;陶謙張繡公孫瓚,各逞雄才佔一方。呂布雖然名氣較大,但實力不強,即使他能夠聽得進陳宮的話,估計也很難統一天下,只是延續被滅的時間而已。這和蜀國很相似吧,蜀國後期雖有諸葛亮輔佐劉禪,但還是不會改變被滅亡的命運。具體原因有以下幾個方面:

    沒有政治智慧

    作為東漢末年名將,漢末群雄之一,呂布本也有資本和當時群雄逐鹿中原,爭奪天下,奈何呂布僅是將才,沒有大智大勇,雖勇冠三軍,舉世難逢敵手,但匹夫之勇,終不能等上大雅之堂,倘若面對幾萬人、幾十萬萬的鏖戰,個人戰力再強也有力氣用盡的時候。

    他沒有進取精神,沒有長遠的職業規劃,既不能像曹操那樣知道“挾天子以令諸侯”,擴大自己的政治影響,也不能像劉備那樣“漢賊不兩立,王業不偏安”,有著自己的政治主張。他屬於走一步看一步,今朝有酒今朝醉的人,和普通沒有多大的區別。這一切,註定了呂布的將來走的不會太遠。

    沒有道德底線

    呂布原為丁原部將,被唆使殺害丁原歸附董卓,與董卓誓為父子,後又被司徒王允唆使誅殺董卓。旋即被董卓舊部李傕等擊敗,依附袁紹,又被袁紹猜忌,依附張楊。後有依附劉備,卻乘劉備與袁術作戰時襲取了徐州,與劉備時而和好,時而相互攻伐。正是因為沒有道德底線,奉行“有奶便是娘”的實用哲學,導致沒有人敢用他,甚至部下也時常“反水”,因為呂布常常乘部下外出作戰之機,和部下的妻妾等人亂搞關係。

    沒有底線不講道義的人很難得到別人的幫助和長久的友誼,終其一生,呂布除了張邈外,沒有一個鐵桿盟友,以致在被曹操有意招降的時候,最後被劉備一句話就送了性命。

    多疑寡斷善變

    呂布為人疑心重,心中沒有主見,常常因為別人的唆使或者挑撥就改變了主意。前有董卓唆使殺害丁原,中有王允挑撥他和董卓關係。後有嫁女袁術兒子被挑撥斷了盟友關係。

    下邳之戰,呂布原本想聽從陳宮兩面互補之建議,與曹操血戰到底。但他妻子卻說:“陳宮與高順一向不和,將軍一出城,陳宮與高順必然不能同心協力地守城。萬一出現什麼問題,將軍要在哪裡立腳!而且曹操對待陳宮猶如父母對待懷抱中的幼兒,陳宮還捨棄曹操來投靠我們;你待陳宮並未超過曹操,就把全城交給他,拋別妻兒家小,孤軍遠出。如若有變,我難道能再做你的妻子嗎?”呂布就打消那個計劃,終致失敗被殺。

    軍隊管理無方

    一是賢能不分。高順、張遼是其手下最有本事的將領,特別是高順,為人正直,軍紀嚴厲,所所帶的部隊紀律嚴明,作戰勇敢,能一敵百。但由於為人正直,經常勸諫呂布,導致呂布不喜,反而將軍隊交給自己的親戚魏續。二是軍紀敗壞。呂布軍隊所到之處,不是擾民,就是殺人劫財,毫無紀律,呂布自己也和部下妻妾有染,致使部隊管理不嚴,作風散漫,主將雖勇,卻免不了敗亡的命運。

    從上述種種分析來看,即使呂布重用謀士陳宮,事事依從陳宮,也改變不了他政治上短視、為人講實用、無政治道義的缺點,如果聽從陳宮建議,估計也能夠打下不少地盤,擴張不少勢力 或許也可以和劉備、孫權一樣成為一方雄主,但是逐鹿中原,爭奪天下,還是與他無緣,最多像劉禪一樣,苟延殘喘,延續被滅的時間而已。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當一個女人天天把離婚掛嘴上了說明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