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安康大唐天下
-
2 # 段華為
多看多讀,從小方面入手。多看書,多看畫,多看電影。
也不知道你是指哪種藝術,因為藝術的範圍實在太大。不過,藝術也有相通性。
2、參加精選的藝術實踐活動,如音樂會、畫展、國際藝術節。
3、加入圈子影響你,多接近你崇拜的人。
先說審美。很多審美的東西就藏在這些東西里,你可以關注書裡對於景色和人物服飾的描寫,尤其是張愛玲,她對於服裝和景色的描寫簡直不是一般的出色,細膩瑣碎,在這裡瑣碎是個褒義詞。畫裡的顏色搭配,你看多了,心裡自會有一種感覺在的,這幅畫你喜不喜歡,基本就是一眼之見。還有畫的構圖,可以對映到建築上,建築物的結構也是個可以深看的地方,為什麼在這兒用曲線而不用直線,為什麼是筆直的而不是傾斜的,都有各自的道理和好處,看多了心裡都有了。電影看佈景和色調,人物的言談舉止、服裝,這些都是可以拆開來看的地方,很細很細的,你可以深究,會樂在其中。
再說修養。修養是不經意間慢慢就得到了。你去看書裡的人物和情節故事,你會看到世間百態,什麼好什麼不好,你喜歡什麼,你討厭什麼,你會分辨的。看書可以加深你說話的底蘊,你用的詞句,有種穩妥的美感,不張揚不外露,但就是很堅定的立在那兒,很有回味的感覺。修養從這兒就可以窺得一二了。看畫你得去了解這個畫家的成長背景和生平,就是了解了一段歷史,這些東西就是慢慢把人燻出來,你一張口就不一樣,聽得出來的。電影作用大致相同,在此不再贅述。
-
3 # 鏽鐵劍
對於普通大眾,多去美術館博物館看看就好了。租個講解器,聽聽講解員,博物館還會有一些免費講座,看多了,領悟也會更多,再認識些朋友相互切磋,提高會很快的
-
4 # 畫啦吧手繪
多看看一下大師的作品,,來開闊自己的眼界,,,還有審美的能力與觀點一般受到2部分影響;
1 種可以說是天性,誇張1點,就是天生的就對一些色彩和形狀有著特殊的感覺或者比較容易激發更多美好的聯想並能透過一定的技巧表達出來... ...
2 種就是通過後天的專業培訓或自己的努力,如掌握幾種繪畫或藝術類的的表現形式,相處的朋友接觸的人都是從事藝術類或相關的工作的,這樣對自己影響是比較大的(近朱者赤..)
要想提高自己對美好事物的鑑賞能力,可以透過一些練習來慢慢提高;
比較直接的是先學習素描、水粉打好一個觀察事物的基礎,然後再儘可能找到自己喜歡或者容易激發自己的一種藝術類表達形式, (如;舞蹈、攝影、油畫、雕塑、書法、器樂、聲樂、等等。)仔細加以學習,在學習的過程中自然也會接觸到相關的書籍或相關的人與物。
隨著時間與經驗的積累相信自己自然也會對“美好的”事物有了一定的看法與理解了。。。 。。。
學美術或從事這類行業的人,他們的審美觀常會透過言談舉止自然流露出來,但並不是每個從事藝術類工作的人都能得到大眾的認可(眾口難調),不同的生活環境和人文背景影響了每個人的審美觀。
直白點說;只有明白自己的“喜歡”與“不喜歡”的理由才能知道別人的看法是否能接受。。。 。。。
-
5 # 家駒手繪
一個人的美術審美素養的提高,涉及到自己相關的學習內容、方式和態度。個人觀點,分享交流。
首先,要加強有關美術理論基礎的學習,鑽研,並結合美術作品,認真對照進行理解,分析,從不同的角度領會作品透過畫面去表現現實也好,歷史也好的內含。梳理自己在日常中沒有注意到的一些細節。在學習中,糾正自己的誤讀和不正確的理解。並且要去閱讀一些美術史的基礎,掌握美術史的基本脈絡,透過閱讀美術史,自己對美術的理解會得到新的提升。史的力量,只有自己去認真讀過史後,才能體會到美術歷程是那樣的豐富,那樣的多了不起的作品,和這些作品的深刻。學習美術史可以讓自己站在一定的高度,在鑑賞美術作品過程中,從而讓自己的審美能力得到提高。
其次,自己可以透過多種形式和渠道接觸不同風格的美術作品,多角度,多層面去感受風格各異作品帶給自己的觸動,想象,體驗,審美隨著自己的廣泛接受各類美術作品給自己的滋養,自己的美術素養會一天比一天得到提升。如果條件允許,還可以多同畫家進行一些接觸,得到一些學習和了解,體驗到另一種感受。與此同時,還要在相關姐妹藝術裡投入學習時間。審美能力的提高,除了要直接學習鑑賞美術作品和閱讀一些優秀的藝術鑑賞書籍,要進一步去學習文學、一定的哲學思想等,在深度方面能夠進入新的境界。
所以,提高自己審美能力和藝術素養,都要圍繞學習來展開,只有多學習,多鑽研,儘可能閱讀廣泛,讓自己的情感陶冶在藝術作品中,個人的藝術素養進入新的境界,自己的審美能力得到全面提升。
-
6 # 寧秀和繪畫課堂
提高美術審美素養是美術教育的綜合體現,也是美術教育的成果。歷代畫家、美術教育家都重視美術素養的培養。當代已故著名畫家美術教育家吳冠中指出:"中國的美盲多於文盲,儘管很多人有很高的學識,但他是美盲,沒有欣賞美的能力。……美術的責任就是提高審美"。
那麼怎麼提高自己的美術審美素養呢?我們以美術中的繪畫為例,第一,透過名畫、畫論書本知識的學習來獲取關於審美素養的最一般,最基本的知識,也是最方便,最快捷的一種途徑。名畫、畫論書本知識是人類認識及實踐經驗的總結,有關美術審美的產生,發展的歷史,審美方面的研究成果,我們都可以從名畫、畫論書本中獲得,從中我們可以瞭解到,繪畫的美是人類社會實踐的產物,而隨著人類社會的發展,這種美的內容也日益豐富,美的外延日益擴大。人類的審美意識和審美觀念總是有其特有的歷史和時代背景,如我們透過欣賞唐代仕女畫時,就會了解到唐代對女人美的審美標準是以“胖為美"也會了解到畫家為什麼這樣畫的道理了。我們從畫中感受到,瞭解美術審美的本質,美的表現形態,人的審美心理,並獲取最初的審美感受,理解美和鑑賞美的能力,在繪畫實踐活動中創造美奠定堅實的基礎,並獲取更多美術審美知識的積累。
第二,在有一定的繪畫審美基本知識的基礎上,進行繪畫作品的欣賞和繪畫活動,從而加深自己對繪畫欣賞的知識的理解和運用。把獲取關於繪畫欣賞的知識,最根本的目的在於將其運用於日常的感受美、欣賞美、創造美的實踐中。這樣經常參加一些關於的美術方面的活動,來繪畫和欣賞美術作品,在此過程中結合書本上的美術美學知識,使名畫、畫論書本知識與實踐活動相互促進,把書本上的知識變成自己內心真正的體驗,這樣美術欣賞知識就活了。透過欣賞著名畫家的藝術作品,體會藝術形象的深刻藝術內涵,體會藝術家的創作情感的起因,更加深刻了解我們對美術欣賞的知識的理解,對美的熱愛之情,激發我們創造美的活動,提升美術審美知識實際運用在繪畫的能力。
第三,美術審美要與現實生活結合。認真觀察生活中的美的事物與醜的事物,美的現象與醜的現象,紛繁複雜的大千世界中,醜陋與美麗,總是伴生於伴隨我們,透過思考,來提高我們辨別是非的能力和審美能力,並自覺抵制和摒棄醜的事物對我們的侵蝕,從事積極的、健康的美的美術創作活動。用審美的心靈去創造美的世界。提高自己全面的美術審美素養。
-
7 # 是福寶哇
多看多練,看一些前人的優秀作品,瞭解大藝術家的生平,善於從別處取長補短,也可以跳出這個圈子去找靈感,美術審美素養其實有很強的個性,看個人喜歡怎麼表達
-
8 # 天津楊曉君
提高自己的美術審美素養,首先要多讀書,以此來擴充套件自己的知識面,如果有條件就走出去,到大自然中汲取營養,多觀察生活中的點點滴滴,多欣賞旁門的藝術,比如表演、各種展覽等來提高自己的視覺能力,還有就是能夠常常反思自己的不足,以前人的經驗來提升自己的思維水平。
-
9 # 石頭哥藝術畫
如何提高自己的美術審美素養?首先我們要搞懂什麼是美術審美素養。審美素養指人所具備的審美經驗、審美情趣、審美能力、審美理想等各種因素的總和。審美素養既體現為對美的接收和欣賞的能力,又轉化為對審美文化的鑑別能力和審美文化的創造能力。我們搞懂它的基本意思,才能具體的往這個方面去執行。
一、要提高自己的美術審美素養,最重要的一點是激發自己的美術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一種特殊的意識傾向,是激發學習動機的重要動力。興趣作為一各自覺的動機,是智慧和靈感活動的起點,是對所從事活動有所創造的重要條件。學習興趣的培養是逐步形成的,不可能一下就有的。可以透過如範畫、參觀、欣賞、甚至故事、遊戲、音樂等方式引導自己增強形象的感受能力與想象能力,從此來激發自己學習美術的興趣。
二、要提高自己的美術審美素養,第二步我們要做的就是觀察能力的培養,這也是是重要一環。
雕塑家羅丹說:“生活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對於美術學科來說,觀察能力的培養尤為重要。觀察可以隨時隨地進行,啟發、用眼、耳、手、鼻等去感受、發現周圍事物形狀、大小、顏色等變化,並由此激發好奇心,刺激其從事繪畫表現的意欲。
從下面的圖片中您觀察到了什麼,首先看到的是一些石頭,那又是什麼樣的石頭,這是就要用眼、耳、手、鼻等去感受、發現周圍事物形狀、大小、顏色等變化。感覺到有仙鶴在雲霧繚繞的仙境中漫天飛舞,用以去感受親臨仙境中感覺,是不是有一種思緒已經跟著它走了……。這就是觀察能力。
三、要提高學生的美術審美素養,創造能力的培養最為關鍵。
實踐性強是美術的重要特點,豐富多彩的實踐活動是創作的源泉,新奇的想法來源於實踐,創造思維的萌發,更取決於頭腦中接觸過的、熟悉的事物,多感才能多知。創造力是人人都有的,只有將蘊藏在自己身上的寶貴資源,積極開發,才能培養真正具有創造性的人才。這些都 是我近期畫的,就是要動手去實踐。實踐的結果不重要,重要的是實踐過程中自己所得到的創造能力。
綜上所述,美術審美素養的提高的途徑是多方面的、多渠道的、綜合性的,就象大江需要眾多的支流來彙集一樣,也就是說,知識在於積累。對美術興趣的激發,觀察能力的增強,審美能力的提高,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是緊密聯絡在一起的,同時對個性的形成與發展起到一定的積極意義。
-
10 # 墨千巡
提高自己的審美素養首先要知道什麼是美!馬克思說美是本質力量的物件化。馬克思的觀點闡述創造美和審美者之間的關係。其實我們每個人對美都有自己的認識,當大家共同認為美就形成了共識!但形成了共識就真得美嗎?比如黃賓虹老先生的山水作品開始大多數人認為是不美的,覺得黑乎乎的一片,並不美!可後來又有很多人認為是美的!那麼作品沒變,為什麼產生了截然不同的兩種看法呢?這個問題值得反思。在孩子眼裡棒棒糖是美的,在飢餓的人眼裡麵包是美的……拋開這種原始的慾望,我很難判斷白馬和黑馬哪個是美的。有人說,這個世界從來就不缺少美,缺少的是發現美的眼睛!大自然就在那裡,美就在那裡!而我們稱之為美的作品有多少呢?這個世界不缺譁眾取寵的人,也不缺隨聲附和的人!萬物生髮,各有各的美,關鍵是站在什麼樣的角度和高度來審視美。如果把美放到直角座標系的第一象限,那麼相對就可以把醜放到第三象限!第一象限裡的美是光明的,向前的,向上的,橫軸就是自己積極的經歷和閱歷,縱軸就是自己的智慧和修養,在光明中增加橫軸和縱軸,你看到的就是真正的美,反之就是其它三個象限的事物!點亮一盞心燈,即使黑夜也光明,一路走來,你會發現,美就是照耀我們生命的光明,而這種光明並不是用眼睛發現的光明!也就是說,世界上並不缺少美,而是缺少美麗的心靈!開啟自己內心美好的世界,你會發現,世界原來那麼美!
-
11 # 唱唱生活記錄
要提高學生的美術素養,首先要對美術素養有一個正確、全面的理解。那麼什麼是美術素養呢?
所謂美術素養,是指學生對美術學科要領和過程的理解以及一定的探索能力,是人文素養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學生將來從事社會生活、從事經濟生產、做出個人決策所必需的對美術科學概念和過程的理解以及一定的探究能力,還要較好地理解藝術與社會的相互關係和藝術的本質,形成科學的態度和正確的價值觀。
這種素養具體應該包括三個方面,那就是美術學科基本知識和技能、結合過程和方法組成課程的基本內容以及情感、態度和價值觀。課程標準在課程具體目標中提出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如“開闊視野、拓展空間,激發探索未知領域的慾望,體驗探究的愉悅與成功感”, “逐步形成崇尚文明,珍惜優秀民族藝術與文化遺產。尊重世界多元文化的態度”, “增強對大自然和人類社會的熱愛及責任感”等。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注重於學生的內省和內化,強調透過學生自己親身的活動,感受活動的價值,從而形成穩定的態度和個性化的價值觀念。情感是人的需要是否得到滿足時所產生的內心體驗。具體到美術教育上來,就是學生在接受教育過程中是否感受關懷和尊重。如果得到關懷和尊重,學生就能夠產生愛、快樂、歡喜與驕傲的情感,否則就會產生恨、厭惡和悔恨的情感。事實證明,缺乏情感的教育是蒼白的。
態度是指個體對任何人、觀念或事物比較穩定的心理傾向,它包括認知、情感和意向三個成分。要讓一個學生形成對美術學科的積極態度,那麼首先要讓學生認識到美術的重要性,在情感上喜歡這門課,進而在意向上形成認真學習美術的傾向性。
價值觀是一種涉及行為方式和目標的持久信念。價值觀是由人們對那些基本價值的看法、信念、信仰、理想等所構成,思想形式多種多樣;反映了主體的根本地位、需要利益,及主體實現自己利益和需要的能力、活動方式等方面的主觀特徵,是以“信什麼、要什麼、堅持追求和實現什麼”的方式存在的人的精神目標系統;起著評價標準的作用,是人們心目中用於衡量事物輕重、權衡得失的天平和尺子。
美術素養是個新名詞,大家都需要關注:基本的美術素養不僅僅指的是對基本的美術知識與技能的掌握,更重要的是應該具備基本的藝術態度。那麼基本的藝術態度包括哪些方面
(1)有敏銳的視覺意識,對視覺現象和美術作品能做出積極的(或許還應該是獨特的)反應;
(2)能自覺而大膽地運用美術的媒材和方法表達自己的觀念和情感,追求藝術化生存;
(3)能不斷追求更高的審美品位,又保持自己獨特的審美趣味。
學生對美術課的興趣是一種直接而穩定的學習動機,美術教師培養學生對知識的素養,能幫助學生了解美術教育的意義並建立正確的審美觀、引導學生改變舊有的“傳輸——接受”的學習方式,完成自覺、主動的學習習慣和心理。
美術教育是藝術教育的重要內容之一,以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為重點,強調師生交往、互動、共同參與。提高學生的美術素養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其途徑是多方面的:美術興趣的激發;觀察能力的培養;審美能力的培養;創造能力的增強;綜合探索能力的開拓。
隨著素質教育的不斷深入發展,新課程的開發利用給美術教育帶來了新的挑戰同時也帶來了生機。如何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觀察能力、創造能力、審美能力和綜合探索能力?這些能力的培養有助於學生整體美術素養的提高,也是提高美術素養的基本途徑。要提高學生的美術素養可就以下幾點作以分析。
要提高學生的美術素養,激發學生的美術興趣是先決條件。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一種特殊的意識傾向,是激發學習動機的重要動力。興趣作為一各自覺的動機,是智慧和靈感活動的起點,是對所從事活動有所創造的重要條件。 在美術教學活動中,學習興趣的培養是逐步形成的,教師喚起學生的興趣,使學生帶著愉快的情緒參與學習創作中,是完成教學任務的重要條件。降低學科知識和技能的難度和要求,充分發揮美術教學特有的魅力,使課程內容與不同年齡階段學生的情感和認知特徵相適應,以活潑多樣的課程內容呈現形式和教學方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將美術課程內容與學生的生活經驗緊密聯絡在一起,使學生在實際生活中領悟美術的獨特價值,從學以致用的角度激發學習動力,努力追求生活的藝術化。在學生當中,興趣愛好不同。這就要在教學中提倡因材、因人思教,深入淺出,把深奧的道理用通俗易懂、引人入勝的形式、語言傳授,從而引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與興趣。應當充分發揮美術教學特有的魅力,運用各種有趣的教學手段,如範畫、參觀、欣賞、甚至故事、遊戲、音樂等方式引導學生增強形象的感受能力與想象能力,從此來激發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
要提高學生的美術素養,觀察能力的培養是重要一環。
雕塑家羅丹說:“生活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對於美術學科來說,觀察能力的培養尤為重要。觀察可以隨時隨地進行,啟發、引導學生用他們的眼、耳、手、鼻等去感受、發現周圍事物形狀、大小、顏色等變化,並由此激發他們的好奇心,刺激其從事繪畫表現的意欲。
-
12 # 愛上書法美
提高自己的審美素養這個問題不是一二天就可以達到的,必須滴水穿石慢慢來吧,多看名人的作品,了結他們的生活,了結他們的學習過程,創作背景,出去走走看看大山名川,瞭解各地的文化習俗和差異。當然了,自己多看書多學習才是硬道理,說一個不學無術的人沒有什麼文化素養這話沒有毛病。而對自己的國家古老的文化傳統不瞭解的人更談不上素養一詞了。
-
13 # 國尚文化
審美對藝術家相當重要,甚至對藝術家藝術道路發展能起到決定性作用。如何提高審美,我認為有以下幾點:
一、向經典致敬:多學習、觀察、臨摹古代乃至近現代大家的經典作品,把傳統功夫做紮實,從傳統種汲取營養。
二、多讀書:藝術創作是藝術家綜合修養的提現,空洞的靈魂不可能創造出優秀的作品。
三、多觀察生活從生活中尋找靈感。藝術源於生活又高於生活,只有對生活多觀察多思考才能有更多的靈感。
四、對美術源於內心的熱愛隨著時間的推移講這種熱愛轉化為生活中不可或缺眼一部分。
-
14 # 強尊新鋼筆畫
美術是綜合藝術的整體體現,與文學,詩歌,人文地理,歷史文化,音樂哲學等互有關聯,只有在這些方面多學習領悟提升自己的素質,才能在自己的畫作中去表達出一種唯美意境
-
15 # 國畫老師宋林峰
林峰給你說說,中國美術幾個世紀以來保持了很好的延續性,宋元明清朝時的作品還可以看到唐朝時的影子。一幅清朝的畫作與一幅宋朝的是非常相似的。一個原因就是中國美術對傳統的極度尊崇。藝術家的首要任務不是創新,而是儘可能的臨摹舊有的作品--從中吸取其藝術精髓,多多學習古代優秀作品及瞭解畫家能更好提高自已審美藝術能力
-
16 # 網遊小魚兒44066093
關於美術審美素養的提高。這一點與每個人原生態的家庭有很大的關係。
比如家裡是否有從事美術的人。是否從小就在美學的圈子裡生活過,接觸過美學方面的生活環境。
這一點與每一個人成長階段各個階段的經濟條件生活圈子都有很大關係。
怎麼提高美術審美素養,那就在成長過程當中經常關注美術美學方面的動態。
回覆列表
提高自己的美術素養,主要是對美術的各個方面都有所瞭解。美術素養包括影象識讀、美術表現、審美判斷、創意實踐、文化理解。五大美學素養是培養對作品形象的理解、審美感知、審美領悟能力、美術造型表現能力、審美認識、生活和實踐中創造美的能力、評價和判斷能力,使自己能夠應用美術知識技能創造美術作品,理解美術現象、形象以及作品的文化內涵;各主要美術流派的發展軌跡是怎樣形成的等等。
如西方美術以14~16世紀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繪畫藝術臻於成熟,其代表畫家有被譽為“美術三傑”(文藝復興後三傑),他們分別是:列奧納多·達·芬奇、米開朗基羅和拉斐爾;
中國美術與美術風格多變的西方不同,中國美術幾個世紀以來保持了很好的延續性:明朝時的作品還可以看到唐朝時的影子。一幅清朝的畫作與一幅宋朝的是非常相似的。一個原因就是中國美術對傳統的極度尊崇。藝術家的首要任務不是創新,而是儘可能的臨摹舊有的作品--從中吸取其藝術精髓。這並不被被看作抄襲,而是繼承與發展。這樣,才使華文化,中華文明的延續性完好的被繼承與發展。總之,要提高自身的美術素養就必須要不僅自己能畫,對美術知識不能匱乏,既使做不好畫家也能做個美術鑑賞家,美術評論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