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大秦書生學歷史
-
2 # 正宗小酢酒
三國時期天下大亂群雄並起,可以說是一個弱肉強食的時期。有一些人本身是很有實力的,但由於種種的原因他們還是過得最窩囊的,那麼現在我們就來看看三國時期有名有姓的歷史人物中誰過得最窩囊。
一、漢獻帝劉協三國時期過得最窩囊莫過於漢獻帝劉協,他一直過的都是籠中鳥,池中魚般的寵物生活。一生顛沛流離,眼看著祖宗四百年的基業化為廢墟卻無力拯救,淪為各個奸雄手中的傀儡,在讓位於曹丕之後被殺,這樣的人生,的確窩囊。
二、呂布呂布我們都知道他是三國時期的戰神,武力值排在三國時期的首位。他可以一個人單挑劉備張飛關羽三兄弟而不落下風,一人獨立面對曹操數名大將而不虛。但是呂布這個人的人品是比較差的,他曾經多次背叛並且殺掉自己認得義父,被張飛罵作是“三姓家奴”,後來呂布在背叛並殺死自己的義父以及主公董卓後李傕、郭汜帶兵攻破北京城,呂布被迫逃跑,後來他從劉備的手中奪取了徐州佔山為王,自為一派。
建安三年曹操親率大軍來攻打呂布,呂布的部下宋憲、魏續等見曹操來勢洶湧,心生恐懼便趁呂布不注意把呂布給綁了,送到曹操面前後被曹操下令處死。一代梟雄,武力極高可惜的是沒有死在戰場上,死在了自己的部下手中,真的是對呂布最大的侮辱。
三、秦宜祿秦宜祿原來是曹操手下的一個小將,一直沒有什麼升遷的機會,他又認為自己很有才,於是他就跑去投奔呂布。後來曹操的大軍殺到,秦宜祿又立馬投降了曹操,此時的關羽知道咋的喜歡秦宜祿的老婆杜氏想讓曹操將其許配給他,曹操先是滿口答應,但是在曹操見到杜氏後就立馬反悔了,並且將杜氏佔為己有。
後來的張飛就用這個來刺激秦宜祿讓其背叛曹操跟著劉備混,秦宜祿一氣就答應了但是走到一半時突然反悔了想要重新的回去跟著曹操,張飛一看你老婆都被別人搶走了你還要跑去給別人效力你是不是有點太窩囊了,於是一刀就把他殺了。就這樣在歷史上沒有起到任何作用,自己的老婆還被上司佔了,最後也因為自己的反覆無常而成為他們的刀下亡魂。
四、魏延魏延本是五虎上將的材料,一輩子被諸葛猜忌,得不到重用,最後還被諸葛密謀害死了,哎窩囊啊。既生延何生亮!
魏延的領兵作戰能力比關羽、張飛、趙雲等人都要強,可以說是兼具超高的武力值和謀略,而且他更是深受劉備的信任,幫助劉備鎮守漢中二十餘年,為蜀漢牢牢地佔據了這個重要地盤,讓魏軍不敢進犯。
在劉備死後他跟隨諸葛亮數次與魏軍作戰屢立戰功,後來諸葛亮在五丈原病逝後,與魏延不合的楊儀,害怕魏延掌權對他不利,就以謀反的名義幹掉了魏延。真的是一代名將就這樣死在了自己人的手裡。
以上盤點的就是我認為三國時期過得最窩囊的人,他們每一個人可以說都是各具本領,特別是漢獻帝劉協,堂堂一國之君,呂布和魏延還是一世英豪,都最終導致窩囊的死去。那麼你們認為還有誰呢? -
3 # 我兔有蘑菇蛋
馬超應該算一個,馬超早期英名在外,打的曹操割須斷袍,叚孟關下挑燈戰張飛,威名遠揚!投靠劉備後,不得重用,鬱鬱而終!
-
4 # 信陵小司徒
漢末三國時期,於個人來說,小人物亦有悲催之事,個人認為,秦宜祿,算是比較悲催的一個人了。
亂世之中,他悲催軟弱到連自己的妻子,都是守護不住。因為從某個角度來說,秦宜祿幾乎可以說是三國時期最為悲催的男人,或者說,是三國時期第一綠帽王,或者說,第一窩囊廢。
為啥這麼說呢?你且繼續往下看,秦宜祿,此人本來是洛陽守城的小吏,後來成為了呂布的部將,如果人生如此平凡,懦弱的秦宜祿也許也就安穩的度過一生了。
可是,偏偏他秦宜祿的妻子杜氏,卻是如花似玉,貌若天仙,甚至可以說是當時青徐一帶的第一美女!
那麼,杜氏美到了什麼程度呢?據說,連武聖關二爺都是相中了杜氏的美貌!
事情是這樣的,建安三年(公元198年),曹操攻打呂布,呂布無奈之下,派遣秦宜祿前往袁術(《華陽國志》稱為張揚)那裡求救,而袁術則是把一個漢朝宗室之女嫁給了秦宜祿,可是秦宜祿也沒有忘記,自己的妻子杜夫人還有兒子秦朗還在下邳城裡啊!
聞言,曹操也是答應了,可是下邳要拿下的時候,關羽又多次請求,或者說多次提醒曹操別忘了這件事啊,這一次,曹操就動心了,那麼,曹操為什麼動心呢?原因很簡單。
那就是,曹操好色,人盡皆知,而且曹操的好色還是與眾不同,甚至說有點奇葩,為什麼這麼說呢?
因為他視妙齡女子於無物,猶喜別家之少婦,所以,本來他就喜歡別人的妻子,又看到這一次關羽都這麼不淡定了,那麼那個杜氏得美成啥樣啊?
因此,當拿下了下邳城以後,曹操先去看了一眼杜氏,我去,這一看可不得了啊,這杜氏也太美麗了!
正合我意啊!妥了,雲長啊,杜氏就我納為夫人了,你就別跟我搶了啊。就這樣,關羽惦記的美人被曹操搶走了,關羽的心裡也是相當的不爽,可是關羽與曹操誰都不地道,人家秦宜祿還在呢!你們就提前要霸佔人家的妻子了!這天下哪裡有這樣的事啊?
悲催的秦宜祿,當真是第一窩囊廢,而他回來後,自己的妻子已然成為曹操的夫人,連自己的兒子秦朗都是被曹操領走了!可是這個窩囊廢竟然又投降曹操,擔任了縣長!
這麼一個窩囊廢,無愧於三國第一綠帽王的稱呼,他能忍,張飛卻是忍不了了!也許差一點那杜夫人就成了張飛的嫂子,但是不管怎麼樣,秦宜祿這個窩囊樣張飛實在是看不下去了,因此,當張飛跟著劉備敗走小沛的時候,對秦宜祿說道:
“你窩囊不,人家霸佔了你的妻子,你卻給人家當縣長,大丈夫怎麼窩囊到了你這種地步,跟不跟我走,以後宰了曹操!”
秦宜祿一聽,也是頓時氣血上湧,他奶奶的,曹孟德,你霸佔我妻子,領走我兒子,必須弄死你!
於是,秦宜祿就跟張飛一同前往,可是沒過幾裡地,窩囊的秦宜祿反悔了,這一次,張飛徹底的大怒,反悔也不能讓他回去了,否則劉備與張飛的行蹤就暴露了,所以張飛直接弄死了秦宜祿,結束了這個窩囊廢的窩囊的一生!
而此後,曹操甚是寵愛杜夫人,愛屋及烏,對於秦朗的寵愛也是相當的大,常對人說,天底下有人比我對待繼子還好嗎?可以說,曹操把替別人養兒子發揮到了極致。
就這樣,在這樣的環境下長大,別人不說,秦朗自己卻明白這是怎麼回事,親生父親窩囊也終歸是他的父親,曹操對他再好也不是他親爹,母親被人霸佔,他與父親,在那個亂世裡,身為小人物,能活命已是不錯,又拿什麼去反抗?
他的父親沒有了那份魄力,他的母親也忘記了當年,對於秦朗來說,最好的辦法,就是離開這裡吧。
因此秦朗長大以後四處遊歷,在曹操、曹丕時代,從不做官,只是到了曹睿時期,在曹睿的任命下,秦朗才回來成為了驍騎將軍,可是秦朗相當的低調而且低調的出眾。
眾人都知道他與皇室關係不錯,曹睿對他也是不錯,因此都給秦朗送禮,可是朝廷的事,愛誰誰,誰來都不好使,秦朗誰都不幫,啥都不管,低調了大半輩子!
但是這並不妨礙其他人給他送禮,使得秦朗雖不是王侯,但是家裡的錢財卻相當於王侯的府邸。後來,秦朗也是在北方鎮守邊境,擊敗了鮮卑步度根與軻比能部落,最終也算是得到了善終。
但是對於其父秦宜祿來說,男人無能到這種程度,悲催到如此地步,也是著實罕見了。
-
5 # 鼎列治史
我個人覺得,三國時期最窩囊的,不是一個人,而是一個國,也就是孫吳這個國家。
明明這個國家實力是三國中第二強的;明明這個國家分別在兩次大型戰役(赤壁之戰與夷陵之戰)中擊敗過曹魏和蜀漢;明明這個國家開啟了第一次對於江南的大開發,後世的南朝六國也是始於東吳;明明這個國家有著極好的航海事業,擁有著那個時期世界上最強的水軍艦隊,可是,然後呢?
可是,又有幾個人真正知道,東吳建國是何等不易,而論得位之正,三國之中又唯有東吳才是最正的。
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劉備則是以皇叔名義號令天下,但是唯獨東吳孫氏,從未有過任何大義名分在他們手上,從始至終,他們都是最沒有資格的。但是孫氏又是做的最多的。
孫堅之時,以一太守的身份,領兵討伐董卓,在天下各路軍閥駐足不前的時候,是孫堅的孤軍奮戰,使得藐視天下群雄的董卓倉皇西逃。
孫策之時,天下大亂,江東更是各路軍閥混戰,百姓苦不堪言,而又是孫策以少年之資,兵不過千人,短短不到數年,便橫掃江東。
從公元196年孫策一統江東再到公元280年東吳滅國算起,在這長達八十多年的時間裡,東吳居然是那個年代唯一持續和平的地方,如此,才為後世留下了那個富庶安定的江南魚米之鄉。
很多人覺得東吳很糟糕,但說的更多的,可能還是諷刺吧。孫權的軍事戰略水平在整個三國時期是首屈一指的,但是就因為孫權的合肥之戰,一個孫十萬的名頭死死的落在了這個東吳開國皇帝身上,就好像永遠的恥辱一般。
看看歷史上的東吳,公元196年,東漢朝廷封孫策為吳侯,公元220年,曹魏建立,曹丕封孫權為吳王。公元229年5月23日,孫權稱帝,就以“吳”為國號。
再看看那兩個國家,公元216年四月,曹操脅迫漢獻帝封其魏王;公元219年,劉備攻佔漢中之地,自封漢中王;公元220年,曹丕篡漢自立,建立魏國成皇帝;公元221年劉備於成都稱帝,建立蜀漢王朝;但是,東吳呢?直到公元220年時,此時要不是魏國給封了個吳王,誰能想到稱霸一方的東吳最高領袖,居然還僅僅是個吳侯,和人家劉備的漢中王和曹丕的魏王來說,要多寒磣有多寒磣。
可是,誰又能有什麼辦法呢?誰讓東吳沒那個資格呢?事實上,東吳能夠真正建國,憑的也從來不是什麼大義名分,他們沒有魏國的那種天子是漢獻帝禪讓出的名分,也沒有蜀漢那種為了承襲漢朝的名分,但是,東吳有一樣,那就是他們給予江南子民帶來的和平,以及對於江南之地的建設。
三代建國,三代開創,三代的維持,才最終換回了個孫吳王朝。
直到現在,我都能記得《三國演義》中關於孫吳滅國後,遠在晉朝的一位孫氏子孫的表現:
驃騎將軍孫秀退朝,向南而哭曰:“昔討逆壯年,以一校尉創立基業;今孫皓舉江南而棄之!悠悠蒼天,此何人哉!”《三國演義·第一百二十回》
孫吳,乃至於孫氏,在孫堅之前,其實也從來不是什麼江南大族,他們就是一個寒門罷了,否則為何孫堅如此優秀與戰功卓著,最終卻僅僅是個太守,雖然憑軍功封侯,但事實上也不是那種可以世襲的爵位,而且還要附屬於袁術之下。
如袁紹袁術,天生的豪門大族,從開始時就掌握著無與倫比的強大資源;如曹操,他的養祖父是當時朝中權勢滔天的宦官曹騰,曾經侍奉過東漢順帝、衝帝、質帝和桓帝四位皇帝,並且最後以宦官的身份封侯,他的父親曹嵩更是當朝太尉,位列三公之一,從曹操開始進入朝中再到一步步崛起,固然有其個人才能的原因,但更多還是要憑藉其父輩的威望。如劉備,固然是從微末崛起,但是開始時是何等艱難,然而直到得到皇叔的身份後,才一步登天,以復興漢室的名分開始了他的英雄之路。
而孫吳呢?孫堅是什麼人?大家知道嗎?他的開始其實比劉備都高不了多少。
至於孫策、孫權也是一樣,東吳的歷史真的很艱難,東吳也絕對不是很多人眼裡所謂的運氣好那麼簡單,至於孫權,很多人覺得孫權的才能很糟糕,可是事實上,孫權能有什麼辦法呢?
孫權建立的東吳是南朝六國中的第一個,但是也是最沒有名義北進的一個王朝,東晉以及後來的宋齊梁陳他們都有復興中原的歷史責任,可是孫吳沒有啊,論正統,北方的那個才是最有資格的,然而,就因為孫吳的本身地位低下,所以包括這個國家,無論是在正史中還是小說演義中,還是當今網路中,幾乎都是最沒有存在感的國家。
講真,南朝有六個朝代,最窩囊的也就是東吳了。開始的時候窩囊,人家都封王了,你才是侯,人家都稱帝,你才是王,這要換成別人,有東吳這實力,早就稱王稱霸了。
因此可以說,三國時期最窩囊的,也就是孫吳這個政權了。
回覆列表
三國亂世,過得最窩囊的應數漢獻帝劉協。
皇帝是人人羨慕的職業,但是亂世中的皇帝除外。
漢獻帝劉協,小時候深得漢靈帝和董太后喜愛。漢靈帝彌留之際,本來要十常侍保劉協登基,結果被何進替外甥劉辯強搶了皇位。祖母董太后也因為與何皇后不和,被何進鴆殺。
等到董卓進京,劉協果敢的表現贏得了董卓的好感,董卓為了彰顯威勢,廢了少帝劉辯,一手將劉協推上皇位。
如果認為劉協的春天來了,那就大錯特錯了。董卓為人殘暴不堪,經常姦淫宮女,夜宿龍床,把皇家的尊嚴踐踏的體無完膚。
十八路諸侯討伐董卓時,董卓為避鋒芒,強行遷都於長安,劉協作為皇帝,在遷都大事上根本沒有一點發言權。遷都之時,董卓下令士兵發掘皇陵,焚燒宮室,劉協只能眼睜睜看著列祖列宗的陵墓被破壞,大漢的象徵長樂宮化為一片焦土。
王允以連環計除掉董卓後,劉協的短暫春天到來了,可惜王允剛愎自用,導致劉協險些被董卓餘黨所殺,結果淪落到李、郭二賊之手。後來李郭二人不和,漢獻帝被囚禁於郿塢,只能吃著腐爛的肉、發餿的飯,一代帝皇竟然淪落到如此地步!
後來劉協被楊奉、董承所救,逃離虎口。結果又落入曹操手中,本以為曹操是忠臣良將,沒想到卻是一代奸雄。劉協時時刻刻被曹操監視,因衣帶詔事件,懷有龍子的董貴妃被曹操處死,劉協苦苦哀求也只是無用功。
更有甚者,後來,曹操命人亂棒打死伏皇后,毒殺了伏皇后所生的二位皇子,劉協捶胸大哭,只能悲呼“天下寧有是事呼!”
劉協受制於曹操淫威之下,對於妻兒之死,不敢有任何懷恨之心,還得笑臉接受曹操的女兒為正宮皇后!
等到曹操身死,曹丕篡位,傳承了四百年的大漢終於在劉協手中結束,被廢為山陽公,從此淡出天下人眼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