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書道同樂
-
2 # 雷格勝
這不是書法頂多是寫字,也談不上書法,連書法的基本常識都沒有,寫字並不一定是書法,會寫毛筆字並不是寫書法,書法是在一定的基礎上有書寫規則,有講究,再往高度書寫就是方法及度。
-
3 # 老陝李林
書法是國粹。練習和創作書法,是高階的勞動。一方面可以提高自已的修養。另一方面可以為繼承和發展書法藝術盡一個書法藝術者的微薄之力。就像運動員在國際上拿金牌的冠軍一樣,是脫穎於千千萬萬體育愛好者之中的。書法也是這樣,書法大家是脫穎於千千萬萬書法愛好之中的。弘揚書法這一國粹,使書法在國際上有影響力,使中國文化在國際上有影響力,書法的獨特之處,具有具體的,可觀的,可傳播的作用。
-
4 # 逸興書齋
筆者認為,書法如何,亦即如何理解書法。回答這個問題,首先要認識和理解書法二字中“書與法”的文化蘊含。古人造字造詞是很有講究的,“書法”二字的結合,“書”在前“法”在後,用“書法”而不是用寫字的“寫法”,這說明“書”字在書法中具有特別的意義和蘊含。這個意蘊應包括有二層,一層就是人們通常理解的書寫文字的動詞“書”,但更深一層的含義,卻沒有為人們所普遍認識、理解和重視,這就是指的書本、書籍和讀書方面的名詞“書”,亦即飽讀詩書後的書卷氣的“書”。這後一層所蘊含的深層意義,則超脫了一般意義上書寫的含義,對書法的作用則更重要,對書者的意義更為深切、深廣和深厚,更具有書法的人文精神,它蘊蓄、代表、對映著書法和書法人的文化知識、學為積澱、藝術審美的素養,折射著書法人的視野胸懷、思想智慧、精神品格、情感氣質等的境界。如果作為一般的書寫者,應當說,只注重前者就夠了,但要追求更高意義上的書法,就必須要追求後者,才能達至書法的至高境界。比如晉代的王羲之、宋代的蘇軾,現代的毛澤東、啟功等書法北斗,無一不是飽讀詩書、學高於世、文斐書傑而交相輝映之人,道理就在於“文滋書法”。比如王羲之的《蘭亭序》,不少人只敬仰其書法百世流芳,而鮮知其文也是千古名篇,被列入《古文觀止》;啟功亦然,一般人皆稱“啟體好”,而他的詩書畫亦可稱“三絕”。作為普通人,可能達不到這些書法領軍人物的境界高度,但作為要追求書法至美至高者,前人走過的書法道路和書法實踐 ,亦應成為我們學習的楷模追求的路向。而這條路,也就如一位書法名家所說的 ,學習書法說難也不難,猶如學詩“功夫在詩外”,難的是在各種文化學養的蘊蓄提高上。既然我們熱愛書法、既然追求書法境界的高美,就要沿著先賢樹立的路標 ,在書法“書”的這雙重含義上都狠下功夫,下苦功夫,矢志不移的沿著這條路走下去,這才是書家正確的成功之道。
回覆列表
此幅作品理論上不能稱之為書法,看其書體,沒有經過系統的臨帖訓練,自由體!但是字如其人,政治名人,結構開張,有胸襟,有氣魄,這就另當別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