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31
回覆列表
  • 1 # 令狐大俠客

    我個人從為宋朝的文人不可能一個沒殺。

    宋朝是很多人又愛又恨的時代。愛其經濟繁榮文化昌盛。恨其懦弱受欺委曲求全。但對於文人來說絕對是最幸福的時代。宋朝不僅為文人營造了良好的文化氛圍,而且對待文人是相當的寬容。廣為流傳的說法是有宋一朝是從來不殺文人,那麼這種說法是真的嗎?

      之所以會有這樣說法是因為宋太祖趙匡胤在臨死前曾立下三條祖訓。一為善待柴氏子孫。二為不殺士大夫及上書言事者。三為不加農田之賦。而這其中第二條就被認為是文人的福利。毫無疑問,正是宋太祖趙匡胤留下的祖訓,給了文人崇高的地位,也奠定了貫穿宋朝的治國基調。但值得注意的是,趙匡胤留下的祖訓是士大夫及上書言事者不可殺,而不是文人。事實上文人和士大夫差別還是很大的。

      準確的說文人是一個體,而士大夫是一個階層。只不過,要想成為士大夫,讀書是唯一的途徑。宋代的文化空前繁榮,就連青樓女子都能夠琴棋書畫,可見當時的文人和知識分子多如牛毛。如果當他們觸犯國家法律都能夠免死,那恐怕宋朝的法紀就得混亂了。所以說,有宋一朝不殺文人是不現實的。如果一個文人殺人放火,劊子手的鋼刀還是會落在他頭上的。

      投降金國的張邦昌就是文人,因為當了金國的走狗,欺負了宋朝的宗室被宋高宗殺死。當然被殺的文人還遠不止他一個。只不過,總的來說宋代的文人安全係數要比其他朝代高太多太多。

      其實,我認為趙匡胤祖訓的本意也並不是為文人創造特權。說宋朝從此不殺文人實在是曲解了本意。

  • 2 # 野史狗

    這個問題有個沒有邏輯,他敢說你敢信?這句話就和有人和你說我這輩子殺人無數但從沒殺過一個好人,說說只是說說,為啥這麼說,你仔細品一品。

  • 3 # 波雲星

    宋朝廷殺過文人,還有明確記載。

    宣和七年(1125年)十月二十七日,太學生陳東為重振朝綱,聯合其他愛國太學生上書,論:“今日之事,蔡京壞亂於前,梁師成陰謀於後。李彥結怨於西北,朱勔結怨於東南,王黼、童貫又結怨於遼、金,創開邊隙。宜誅六賊,傳首四方,以謝天下。”(《宋史·卷四百五十五·列傳第一百二十四·忠義十·陳東傳》)

    正趕上宋欽宗初登大位,欲振興國勢,樹立威信,“六賊”全部被貶謫,在半年左右的時間裡又相繼被賜死、病死或者仇殺。

    靖康元年正月初三李彥貶謫、賜死靖康元年正月二十七日王黼貶謫、仇殺靖康元年正月二十九日梁師成貶謫、縊死靖康元年七月蔡京貶謫、病死靖康元年七月童貫貶謫、斬殺靖康元年七月朱勔貶謫、斬殺

    後來因為主戰派李綱罷官,陳東又帶領了幾百名太學生,上書請願,要求朝廷恢復李綱、种師道的原職,懲辦李邦彥、白時中等奸賊,軍民從者數萬。後來,太學生的和平請願釀成了“以忠義脅天子”且殺死內侍數十人的“暴亂”。

    宋高宗建炎元年(1127年),陳東上書乞留李綱,而罷黃潛善、汪伯彥等人,以為“欲復中原以定大計,非李綱不可”。同年八月,江西人歐陽澈亦上書指責高宗“宮禁寵樂”,結果二人在應天府被梟首示眾。次年,宋高宗為陳東平反。

    南宋權相韓侂冑,掌握軍政大權達十三年之久,發動了“開禧北伐”,但在軍事上遭到失敗。開禧三年(1207年),禮部尚書史彌遠和楊皇后等謀殺韓侂冑。嘉定元年(1208),宋金“嘉定和議”,史彌遠按照金朝的無理要求,將韓的首級裝入匣內,送給金國。

    賈似道,理宗時的權臣,人稱“蟋蟀宰相”。德祐元年(1275年)抽諸道精兵13萬出師應戰元軍於丁家洲(令安徽銅陵東北江中),大敗,乘單舟逃奔揚州。群臣請誅,乃貶為高州團練副使,循州安置。行至漳州木棉庵,賈似道為監押使臣會稽縣尉鄭虎臣所殺

    宋朝不殺文人,實在是種訛傳。

  • 4 # 二山市美食Vlog

    為什麼都傳有宋一朝不殺文人,這都是明朝時期流行的謠言,因為明朝的文臣們被朱家人打怕了,殺怕了,但又非常不服氣,內心個個桀驁不馴,文臣們沒地方出氣,就說你看嘛人家前朝都不殺文臣的,你們朱家人簡直不是人,學學人家前朝皇帝對文臣的尊敬。

  • 5 # 長安回望品春秋

    宋朝不殺文人,據傳是因為宋太祖趙匡胤在太廟內立了一個碑,碑文內容如下:

    且不說“太祖誓碑”是否存在,我們來看看宋朝是否真的不殺文人!

    的確,對於很多直言上書、甚至頂撞皇帝的文人,如范仲淹、富弼、包拯、蘇軾等人,皇帝都沒有殺他,最多是貶黜。如司馬光在《涑水紀聞》記載過的一件事:

    “太祖常彈雀於後苑,有群臣稱有急事請見,太祖見之,其所奏乃常事,上怒,詰其故。對曰:‘臣以為尚急於彈雀。’上愈怒,以柱斧柄撞其口,墮兩齒。其人徐俯拾齒置於懷。上曰:‘汝懷齒,欲訟我耶?’對曰:‘臣不能訟陛下,自有史官書之。’上悅,賜金帛。”

    如邵伯溫的《邵氏聞見錄》記載富弼直言宋英宗不孝:

    “富弼見英宗,面奏曰:‘方仁宗之世,宗屬與陛下親相等者尚多,必以陛下為子者,以陛下孝德彰聞也。今皇太后謂臣與胡宿、吳奎曰:無夫婦人無所告。至不忍聞,臣實痛之。’以笏指御床曰:‘非陛下有孝德,孰可居此?’英宗俯躬曰:‘不敢。’”

    又如朱弁的《曲洧舊聞》也曾記載包拯當面頂撞宋仁宗:

    “張堯佐除宣徽使,以廷論未諧,遂止。久之,上以溫成故,欲申前命。一日將御朝,溫成送至殿門,撫背曰:‘官家今日不要忘了宣徽使。’上曰:‘得得。’既降旨,包拯乞對,大陳其不可,反覆數百言,音吐憤激,唾濺帝面,帝卒為罷之。溫成遣小黃門次第探伺,知拯犯顏切直,迎拜謝過。帝舉袖拭面曰:‘殿丞向前說話,直唾我面。汝只管要宣徽使、宣徽使,豈不知包拯為御史乎?’”

    這三位可謂“膽大妄為”,不僅當面跟皇帝過不去,還指責皇帝甚至唾沫濺到皇帝臉上,這擱在其他朝代很可能小命不保,但宋朝這三位皇帝都沒有難為他們!

    那麼究竟其實宋朝有沒有殺過文人呢?答案是確定的,殺過!事情發生在宋高宗建炎元年,被殺的是陳東。

    早在宋欽宗時期,陳東就曾聯合其他太學生上書:“今日之事,蔡京壞亂於前,梁師成陰謀於後。李彥結怨於西北,朱勔結怨於東南,王黼、童貫又結怨於遼、金,創開邊隙。宜誅六賊,傳首四方,以謝天下。”最終在各方面努力之下,“六賊”相繼被殺或病死。

    “靖康之變”後,北宋滅亡,宋高宗趙構在應天即位,但是宋高宗不敢堅決抗金,對宰相李綱的恢復中原,直搗黃龍,迎回二帝的主張不支援,不久便罷免了才擔任宰相僅七十七天李綱。

    宋高宗建炎元年,陳東上書乞留李綱,而罷黃潛善、汪伯彥等人,以為“欲復中原以定大計,非李綱不可”,從者數萬。同年八月,江西撫州人歐陽澈亦上書指責高宗“宮禁寵樂”,潛善大怒,饞於高宗,建炎二十五日,陳東與歐陽澈同斬於應天府。

    其實,“六賊”除去童貫、李彥是太監,其他幾位蔡京、王黼、梁師成、朱勔也算的文人,另外宋朝被殺的文人還有“奸臣”張邦昌,同樣被宋高宗賜死。

  • 6 # 樓蘭都護

    殺過,而且不只一個,殺過好幾個。

    先說陳東吧。

    陳東,字少陽,丹陽人。因為少有才名,被送進太學院。

    1125年12月,金軍攻宋,蔡京等堅決主張議和。宋徵宗甚至把皇位讓給自己的兒子,準備逃跑。

    他兒子第一反應,居然當場哭暈過去。心說,爹啊,你早不傳位,晚不傳位,金國大舉入侵,你傳位,都知道現在皇帝不好當,死活不幹。

    鬧了好幾天,23日,被人硬拉著登上皇位,帶上皇冠,欽宗即位。

    四天後,太學生陳東領著數百人到紀檢委向欽宗上書,告蔡京、王黼等六賊誤國,曰:“蔡京壞亂於前,梁師成陰政於內,李彥結怨於西北,朱勔結怨於東南,王黼、童貫又從而結怨於金敵,遂使天下之勢危如絲髮。此六賊者,異名而同罪,伏願陛下乾剛決斷,擒此六賊,肆諸市朝,傳首四方,以謝天下!”

    轉過年,1126年正月,陳東再次來到紀檢委,請皇帝誅殺六賊,名正典刑。

    欽宗抗不住壓力,分別將蔡京、王黼等六賊及蔡京子攸、翛賜死、誅殺,以平民憤,蔡京、王黼等也算是讀書人,蔡京的書法還是一絕,只不過他們永遠被釘在歷史恥辱柱上,成為反面教材。

    二月初一日,抗金將領姚平仲自做主張,偷襲金軍大營,被打敗,欽宗皇帝要罷免當時的主戰派大臣李綱。

    陳東又帶太學生幾百人到宣德門,為李綱請命,開封老百姓十幾萬人群情激憤,釀成群體性事變,老百姓攻入皇宮,殺了幾個太監。

    欽宗一看,陳東這個人不好弄啊,升個官吧,陳東不為所動,爺不侍候,走了。

    這年十一月,金軍攻陷汴京也就是開封。

    第二年四月,徽、欽二帝被金軍當成戰利品,押著北返,北宋滅亡。

    還好,徵宗有一個兒子不在開封。

    五月初,康王趙構即位,就是宋高宗。

    宋高宗聽說陳東以敢直言進諫聞名,心說這就是我的魏徵,魏玄成啊,如果把他召來,聯就是唐王李世民啊,你我二人必成就君臣一段佳話啊。

    八月十四日,把陳東召了過來,陳東啊,正因為李綱又被置官,正要找皇上理論。

    把皇帝罵了一通,說李綱這樣的正直大臣你不用,非用一幫奸臣;還說出他們的名字,比如黃潛善、汪伯彥,並要求高宗御駕親征,迎回二帝;並還要求高宗把不打仗的將領都要治罪;並還要求遷都開封,不要賴在金陵。

    把高宗皇帝都聽傻了。起用李綱、打擊奸臣,這些也就算了,御駕親征,迎回二帝,他們回來,你把我擱哪兒,他們二皇帝回來,還有我什麼事,國不可一日無主,可也不能一國三主吧。

    陳東說的滔滔不絕,唾味星子橫飛,恨不能噴皇上一臉,趙構表面上不能說陳東不對,但內心深恨之。

    趙構這個人,別的都無所謂,你跟他要房、要地、要美女都給,就是不能提迎回二帝這件事,這直接關係他的皇位,後來岳飛也老提迎回二聖,趙構也動了殺心,只不過岳飛不是文人,這裡就不多說了。

    黃潛善、汪伯彥,這兩人也不幹啊,心說陳東你要幹嘛,當年蔡京、王黼等人,就是被你上書給害死的,現在又想害我們哥倆,乾脆,先下手為強吧。

      這時候,有個老百姓歐陽澈也上書給皇帝,說的內容和陳東差不多。

    黃、汪二人見時機已到,添油加醋,用言語激怒高宗,跟皇上說,現在群情激憤,跟當年十幾萬人鬧皇宮差不多,若不趕緊殺掉陳東,恐怕又要來上那麼一回。

    高宗聽了以後呢,將此事交給黃潛善,由他全權辦理,這還有陳東的好嗎。

    陳東被抓前跟官吏說:“我陳東也!畏死即不敢言,既敢上書,又怎肯逃避一死?”遂慘遭殺害,時年四十二歲。

    還有一個讀書人,叫張邦昌,北宋未年宰相。徵、欽二帝被抓北上,金軍扶植了一個傀儡政權,讓張邦昌做皇帝,張邦昌也是一百個不樂意,可金軍不挑不撿,就你了。

    張邦昌就做了這麼一段時間的皇帝,時間很短。

    趙構趕回來搶皇帝,張邦昌馬上把皇位讓給他,說做這個皇帝,不是他的本意,他也是被逼無奈。

    其實張邦昌這個人並不壞,主動把皇位讓出來,但趙構一定要殺他,為什麼呢?

    因為從中國古代的理法制度來看,趙構不能從張邦昌手裡接過皇帝的位子,這叫得位不正,你姓張,我姓趙,我得從我爸,或者兄長那邊把皇帝繼承過來,這才名正言順。

    於是,就把張邦昌給殺了。

    宋朝皇帝總的來說,還是不錯的,宅心仁厚,立國三百多年,就殺這了這幾位讀書人,也不像後來的明朝、清朝打大臣、殺大臣那是家常便飯,還老動不動摁翻了,當朝打屁股,撕下文人最後一塊遮羞布。

    知識分子最想穿越的朝代還是宋朝。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果李雲龍的平安格勒戰役中,友鄰部隊都不支援,會發生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