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樟林鄉曲
-
2 # 書畫老白
杜牧的詩歌風格可以分為兩種型別,一種是豪邁,一種是香豔。前者杜牧在描繪的時候往往較為傷感,有時是弔古,有時是感懷,表達的思想感情立意奇特。後者多用清新的筆調記錄下不同的景物,詩的基調也以讚美為主。
杜牧平生憂國憂民,又有滿腔的抱負,再加上他為人細膩情感豐富,也就成就了杜牧的詩能在峭健之中而又有風華流美之致,這在晚唐時期都是無人能及的,甚至在整個唐代都找不出第二位。
杜牧能在日常景觀中發現獨特的美,而且能找到和眼前基調最切合的意境,並透過畫面的描述和情思的寄託,賦予詩歌生的靈性,對自然的歌頌也是杜牧自身抱負抒發的體現,詩中往往也蘊含著杜牧在晚唐真實的感受。
在詩歌的表達上,杜牧多用率真直賦寓理於事,也正因為如此,杜牧的詩又有豪爽俊朗的風格,他的詩歌形象鮮明,極具感染力,這與他擅長用比喻、寄情於景、以景表情活用對比等手法有密切的聯絡。
杜牧的古詩受杜甫、韓愈的影響,善於將敘事、議論、抒情三者融為一體,氣格緊健,造句瘦勁,如《感懷詩》、《杜秋娘詩》、《張好好詩》、《李甘詩》、《郡齋獨酌》、《雪中書懷》、《落中送冀處士東遊》、《送沈處士赴蘇州李中壓招以詩贈行》、《池州送孟遲先輩》、《題池州弄水停》等,都是典型的例子。
杜牧的律詩,其數量相當可觀,在《樊川文集》中約有一百餘首,加上《樊川外集》與《別集》,約為一百六七十首。他的律詩在全部詩作中佔有重要的地位,其藝術成就也很高,尤其是七律。杜牧詩歌俊爽峭健、雄姿英發的風格在律詩中最為突出。
杜牧七絕成就最高,意境幽美、議論警拔、韻味雋永。詠史絕句,立意出奇,史識高絕,善用翻案法,令人耳目為之一新。“江東子弟多才俊,捲土重來未可知”(《題烏江亭》)見解頗為獨特。杜牧少有大志,注說兵書,嚮往貞觀遺風,此詩便意在表達恢復唐朝國勢的政治抱負。由此可見,他的詠史詩往往具有鮮明的政治針對性。
杜牧的寫景抒情絕句,意境幽美,韻味雋永,於盛唐七絕之外,別開妙境。
杜牧善於捕捉自然景物中美的形象,用絕句體小詩加以描寫,含蓄精煉,情景交融,在短短的四句中,寫出一個完整而幽美的景象,宛如一幅圖畫。
杜牧的七絕寫景,畫意濃厚,形象洋溢著勃勃的生機,明麗的畫面則給人雋秀之感。他的詩有的如姑蘇名園,小巧別緻,饒有情趣;有的似太湖奇石,平淡中見雅緻,不經意處見匠心。在他的筆下,既有“溶溶漾漾白飛,綠淨春深好染衣”的漢江春色,也有“馬放平沙夜不收”、“塞垣高鳥沒狼煙”的邊塞奇觀,極盡畫工之妙。
其實,杜牧本人就是丹青能手。據《畫史》載,宋米芾就曾稱讚杜牧所摹維摩畫像“精彩照人”。詩畫兼工的杜牧,把詩畫二者有機地統一在一起,形成詩中有畫的獨特神韻。
在詩歌的表達上,杜牧多用率真直賦寓理於事,也正因為如此,杜牧的詩又有豪爽俊朗的風格,他的詩歌形象鮮明,極具感染力,這與他擅長用比喻、寄情於景、以景表情活用對比等。
人稱杜牧為“小李杜”,以與李商隱相應,究其風格,亦與遺山又些許相似,一是在色彩的鋪染上,二是在句法的雕琢上。不過杜牧的七絕則更加峻切疏宕,蘊涵著深刻的思考,創造出一種耐人尋味而又明潔暢達的意境。王國維說:“文學之工與不工,亦視其意境之有無,與其深淺而已。”
在杜牧的代表作《江南春》、《泊秦淮》中,雖明為寫景,卻以景寄情,抒發興亡之感和世事哀音,真切動人。李遺山也擅長比興寄託之法,然而正如清人劉熙載所言:“杜樊川詩雄姿英發,李樊南詩深情綿邈。”杜牧豪爽,有時逼似李白,即有憂鬱,亦以曠達出之;李商隱則刻意追求深曲之風,含意朦朧,豔麗而略失於晦澀。
杜牧為了在詩中創造這種暢達的意境,往往選取的都是明朗的、給人以快感的景物作為意象,如“青山”、“夏鶯”、“白雲”等,即使是常寫的“雨”景,也不見蕭瑟之意,卻多了些自然清新的趣味。
杜牧素有經邦濟世的抱負,吳武陵稱他“真王佐才也”,他對自己詩的風格也有“本求高絕,不務奇麗,不涉飛谷”的追求。他的詩明快向上,即使在心情不好的情況下,也不例外。如《胡晚題韋家亭子》中,詩人結句振筆直上,描繪了“曲渚飄成綿一張”的景象。《重到襄陽哭亡友韋壽朋》是悼亡之作,眼前是秋風颯颯,而詩人想到的卻是“重到笙歌分散地,隔江吹笛月明中”。
杜牧七絕詩的美,還表現在他那富有“立體感”的語言和擬人、比喻的手法,傳出了自然景物的“神”。清人袁枚在《隨園詩話》中說:“一切詩文,總須立在紙上,不可字臥紙上,人活則立,人死則臥,用筆亦然。”杜牧的語言,達到了“立”在紙上的功夫。
在《齊安郡偶題》中作者寫道:
兩竿落日溪橋上,半縷青煙柳影中。多少綠荷相倚恨,一時回首背西風。荷花寫得如此傳神,很得力於“立體”的語言和比擬的手法。“回”、“背”二字一出,便覺荷已然活靈靈“立”在紙上,鍛鍊而不失自然之美,又巧妙地將荷背西風與人背世俗粘和得不見針腳,形成圓融一體的境地。
杜牧七絕中比喻恰到好處者,不乏其例:“一樹梨花落晚風”(《鷺鶿》),把驚飛遠去的鷺鶿喻為風中飄落的梨花,清新明朗;“水紋如燕參差池”(《江上偶見絕句》),以皺綢喻水波,新穎妥帖。
劉勰《文心雕龍·比興》中談到比喻時說:“故比類雖繁,以切至為貴。”杜牧詩之所以比喻自然貼切,就在於他的詩包含深情,感人至深。無論是“蠟燭有心還異別,替人滴淚到天明”,還是“日暮東風怨啼鳥,落花尤似倚樓人”,都可謂字字凝血。
-
3 # 赤松子
杜牧的《泊秦淮》:“煙籠寒水月籠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還有《山行》:“遠上寒山石徑斜,白雲深處有人家。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於二月花”,這些詩詞采清麗,畫面鮮明,風調悠揚,可以看出他才氣的俊爽與思致的活潑。但是他的某些作品裡也有一些思想感情很不健康的成分,有的詩帶著濃厚的個人潦倒失意的感傷,缺乏理想的光彩。如《遣懷》、《贈別》、《嘆花》等詩,更是專寫徵歌狎妓的頹放糜爛生活,而這些作品無疑是他詩中的糟粕。
-
4 # 孤帆閒談
睌唐詩人杜牧是極具經邦濟世和憂國憂民情懷的。他二十五歲即中進士,在江西等地任職,官至中書舍人。可惜只活了五十歲,一生做詩文四百五十首,有《樊川文集》二十卷存世。杜牧的詩作多為七律,而詠史詩尤為突出。如《過清華宮三絕句》,巜赤壁》《泊秦淮》等。諸如“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於二月花。”等名句流傳千古。
杜牧詩作,除了詠史外,還有抒情,寫景詩亦有獨特的特點。如巜江南春》,《山行》,《秋夕》等七絕,詞藻平淡,卻有一種非凡的氣質蘊含其中。
至於講到杜牧詩作中的聲色問題,這與個人的政治命運相關,理想抱負無法實現,只好尋求別樣的解脫了。除了七律,尤其是七絕的特徵外,就是傳世之作《阿房宮賦》了。對後世文學創作影響極大。
-
5 # 歲月如華
杜牧,字牧之,晚唐著名的文學家,詩人,和李商隱並稱“小李杜”,來區分李白和杜甫。
晚唐詩人杜牧詩歌創作的審美中出現了淡淡的悲傷和愁緒在裡邊。借古諷今,憂國憂民,借物抒情的思想更多出現在詩詞創作中。也寫了一些豔情詩來尋求心靈慰籍。導致詩人詩歌創作審美傾向出現變化,是由所處社會環境和生活環境決定的。詩人所處的社會環境,沒有了當年貞觀之治和開元盛世的盛況,而是唐朝大廈將傾之際。統治階級驕奢淫逸,荒淫無度。宦官專權及潘鎮割據,使得底層勞動人民民不聊生,反抗的聲音愈來愈大。
詩人的生活環境是詩人本身才華橫溢,早年中進士,但空有一腔報國之志,卻無用武之地,並未得到朝廷重用,遭小人排擠,被貶出京城,在揚州一帶做別人的幕僚。導致杜牧有十多年的時間流連忘返於揚州歌妓之間。
杜牧主要以《赤壁》為代表的憂國憂民類的詩作。詩人透過“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感嘆戰爭勝利需要有條件,而自己卻空有保國志,沒人給提供“東風”的惆悵之情。《赤壁》杜牧
折戟沉沙鐵未銷,
自將磨洗認前朝。
東風不與周郎便,
銅雀春深鎖二喬。
以《過華清宮絕句三首》為代表的借古諷今類詩作。詩人以前朝唐明皇寵愛楊貴妃的“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來諷喻當時社會統治階級生活的驕奢糜爛,不顧民生的腐敗。《過華清宮絕句》杜牧
長安回望繡成堆,
山頂千門次第開。
一騎紅塵妃子笑,
無人知是荔枝來。
還有以《江南春》為代表的詠物抒情詩。詩人以視覺和聽覺去感受春天的美好,再借前朝大興土木寺廟來抒發自己對現實的不滿情懷。語言樸實,清麗,婉轉。《江南春》杜牧
千里鶯啼綠映紅,
水村山郭酒旗風。
南朝四百八十寺,
多少樓臺煙雨中。
詩人還有一部分涉及歌妓的詩作以《遣懷》為代表。詩人在揚州做幕僚,流連揚州歌妓之間,尋找心靈慰籍時的詩作,彰顯詩人風流張揚的性格。《遣懷》杜牧
落魄江湖載酒行
楚腰纖細掌中輕
十年一覺揚州夢
贏得青樓薄倖名
-
6 # 高樓避愁
晚唐詩人杜牧在詩歌創作中,呈現出了怎樣的審美傾向?
(原創)杜牧出生於晚唐時期,那時階級矛盾十分尖銳,統治階級內部矛盾也十分複雜。藩鎮專撗,宦官專權,朝廷中黨爭十分激烈,他們爭權奪利。杜牧面視這種朝政,主張加強中央集權制,反對統治者窮奢極欲,同情勞動人民的疾苦,關心少數名族統治者對唐王朝的騷擾,主張收復吐蕃貴族佔領地區。
他的古詩描寫政治和社會題材為多,近體詩清麗、婉轉自成風格,特別在抒情賞景方面的七絕,意境深遠,無論詠史感時,繪景言情,語言凝練,形象清新,意味自然,其風調俊爽中骨格遒勁,是晚唐詩中嬌嬌者和獨創者。其詩與李商隱齊名,當時便有"小李杜"之稱。也為後人留下了不少絕唱。
說到他的審美觀,下面舉作者的幾首絕句便可見一斑。
在他的絕句中懷古喻今《過華清宮絕句》"長安回望繡一成堆,山頂千門次第開。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透過運送荔枝這一典型事例,深刻地揭露了封建帝王荒淫腐朽的生活。
《江南春絕句》"千里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描寫了濛濛春雨中的江南景色。春山、春花、鶯兒,皆入詩情畫意。但是,作者不是單純寫景,詩中流露出的是對古往今來的興亡之嘆。
《泊秦淮》中"煙籠寒水月籠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詩人從夜晚停船秦淮,想到南朝統治者的腐朽生活以及陳後主的滅亡,暗喻了晚唐皇帝只顧個人享樂,而不顧國家存亡的現狀。
《贈別》中"多情卻是總無情,惟覺蹲前笑不成。蠟燭有心還惜別,替人垂淚到天明。”這首詩,借用蠟燭垂淚,以擬人化的手法形象而深刻地刻畫出古人離別時,難捨難分的離別之情。含蓄而細膩。
《山行》中"遠上寒山石徑斜,白雲生處有人家。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於二月花。"描寫山裡行走之時所見,但作者沒有象其它詩人一樣描寫的蕭條、凋零、悽清的秋天景色,而是欣賞楓林的一片紅葉,給人一種生氣勃勃的景象。
杜牧的審美觀不但有借古喻今的現實,還有離情別緒的悽清。同時對祖國大好河山的讚美與眾不同。
故而作者的審美觀傾向於對封建帝王的警示;傾向於對勞苦大眾的同情,傾向於離愁別緒的深情;傾向於對祖國大好河山的讚美。從而立足於現實。
-
7 # 露珠消散
晚唐的詩風,已經不是盛唐時期的那種進取詩風了,也不是為國建功立業的大志風格。晚唐有幾個代譁人物,白居易啊,杜牧啊,李商隱啊。這幾個成就高。也有說白居易的詩風是中唐時期的,也有道理。晚唐裡面李商隱的成就高。杜牧是懷古這類的集大成者。晚唐詩風偏於寓古刺今,詩風帶點頹然的色彩。沒有盛唐的那種豪邁的感覺了從李商隱身上可以看見晚唐詩風。傷感無奈傷春等帶了消極色彩佔了主調了。
-
8 # 使用者王者孝
|杜牧(803一一853)杜牧和李商隱齊名,有“小李杜”之稱。他是一個比較開明的封建士大夫知識分子。他針対當時連年不斷的內部戰亂,提出了削除藩鎮的進步主張。當時外族入侵,邊地失守,杜牧主張堅決抵抗,收復失地。
河湟一帶陷入吐蕃後,他寫了一首充滿愛國主義的《河湟》詩。當時西北也受到回鶻的侵擾,他用比興的手法寫了《早雁》,借詠雁來懷念在異族騷擾之下的人民。
金河秋半虜弦開,
雲外驚飛四散哀。
仙掌月明孤影過,
長門燈暗數聲來。
須知胡騎紛紛在,
豈逐春風一一回?
莫厭瀟湘少人處,
水多孤來岸莓苔。
對人民表達了深切的同情,詩也寫得含蓄有味。
面對當時的統治集團十分昏庸腐朽、荒淫奢侈,杜牧寫了一些政治諷刺詩。如《過華清宮絕句》三首,今舉其一:
長安回望繡成堆,
山頂千門次弟開。
一騎紅塵妃子笑,
無人知是荔枝來。
寫荒淫昏庸的唐明皇,為了買得楊貴妃的一笑,不惜勞民傷財,從千里之外,用快騎取來荔枝。借諷刺唐明皇來隱射當時的現實。杜牧看到當時藩鎮跋扈,太監專權、政治黑暗,唐朝國勢趨向設落,內憂外患相逼而來。他進步的理想無法實現,反而遭到排擠打擊。因此他苦悶消沉,找不到出路。他的世界觀中既有愛國家、想在政治上有所作為的積極的一面。在他消沉苦悶的時候,也有追求享樂的一面便臺頭了。他因而寄情歌館酒樓和山水之中,逃避現實,過著“十年一覺楊州夢,贏得青樓薄倖名"(《遺懷》〉的頹廢生活。
杜做也受過李賀的影響,但他的詩在風格上和李賀、李商隱並不相同。杜牧的詩不象李商隱那樣婉轉晦澀,而是明郎豪放的,藝術性較高。最能代表這和風格的,是他的抒情寫景的絕句:
千里鶯啼綠映紅,
水村山郭酒旗風。
南朝四百八十寺,
多少樓臺煙雨中。
(《江南春絕句》)
遠上寒山石徑斜,
白雲深處有人家;
停車坐愛楓林晚,
霜葉紅於二月花。
(《山行》)
這些詩語言明快,色彩鮮明,很為一些人所喜愛。他的另外一些詩,往往摻雜著感傷情調。有的雖不感傷,卻有些庸俗。
回覆列表
晩唐詩人杜牧在詩歌創作中理論和實踐是矛盾的,對詩的理論是非常正統,反對當時流行的靡靡之音的,而自己的詩寫得風流旖旎,頗近似豔曲,這種審美傾向,與他個人浪漫史有關,與他的矛盾心態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