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豫水瀾庭書畫

    看了同道的作品,眼前為之一亮。總體感覺雅緻、自然、傳統。同道好象在二王系列特別是二王小草、文徵明行草書方向下了一定功夫,很好,路子正,應繼續努力。下步注意要在字的準確性上多下功夫,此幅之“藤、老、樹、鴉"等字你再比較推敲下,看寫法是否到位。

    以上愚見,不足為訓,請予酌參!

  • 2 # 千千千里馬

    我們一直在說,完整的書法作品是由正文、落款和印章三部分構成的。這是從明清以來形成的一個書法創作的傳統格式,我們必須遵守這樣一個格式,因為我們大家都已經習慣了這樣一個格式,你想一下,如果我們現代人創作的書法作品,像宋元人像唐代的人一樣,寫的作品沒有簽名沒有印章,那是很難想象這是一件完整的書法作品的,因為如果沒有簽名和印章,那就只能叫做書法習作了。雖然你這個作品裡邊沒有印章。但是印章的位置好像已經留出來了,如果選擇印章大小適度,那麼現在的這個印章位置是比較合理的。說明你已經注意到了完整書法作品的一些要求了。

    《聖教序》中的一個草書寫法,注意:這是一筆而成,最重要的在於起筆、行筆、收筆是透過提按完成的。其中行筆的幅度非常大,可以說是一氣呵成,用大量行筆一筆完成了一個字

    這樣的我們基本上可以說,你創作的這個書法作品,已經基本上具備了完整的書法作品的條件了。

    小草是從章草過渡出來的書法。它的特點跟我們想象的草書不太一樣,什麼特點呢?小草的特點就是草書是一個字一個字的草書,而不是幾個字連起來,或者幾個字互相連起來這樣一種草書。之所以把這種草書的書寫叫做小草,是因為它和大草比起來,沒有大草放的那麼開,寫的那麼狂,感覺那麼有動感。所以,晉代的草書基本上都是小草。例如王羲之的《十七帖》就是一個小草的代表作品。在唐代還有一個小草作品,就是懷素寫的《小草千字文》。這兩個草書書法作品是我們學習小草的經典字帖。

    從你寫的每一個字來看,草法和筆法大體上都是對的,還沒有什麼太嚴重的問題,最多的問題,主要集中在如何把每一個字寫精緻的問題上。

    檢查章法最好的辦法就是橫著看,豎著看,這才叫用整體感看書法的章法

    這個問題,又涉及到草書的筆法問題,我們一直在強調,任何一種書體,包括篆書、隸書、行書、楷書、草書,所有的書體,他們的筆法雖然各有各的特點,但是書法筆畫裡邊的結構是永遠不會變的。之所以不會變,就是它的起筆、行筆、收筆各個部位之間的關係是永遠存在的。所以我們在學習草書的時候,一定要抓住草書自身的這些筆畫特點,反覆推敲,認真練習。這是我們把筆畫寫好,最後能夠達到筆精墨妙的基礎。如果我們在書法筆畫的結構裡邊做厄不夠徹底,那麼就會影響我們進一步提升書法學習的質量,這是很多的事實已經完全證實了的。

    所以,這裡我要進一步的多說幾句的,就是你的這些草書,如果要進一步的寫精緻,就單字而言必須在筆畫,也就是筆法裡再下一點功夫,去反覆的推敲經典書法作品裡邊的用筆問題,最後把它寫得精緻一些,這樣,就會對我們創作高質量的書法作品,奠定了紮實的基礎了。

    目前就這個作品的問題主要體現在章法上面。

    章法是一篇書法作品完整統一的體現,也是要要求書法作品要有整體感的硬體要求。但是這個硬體是不好琢磨的,因此它的難度就比較大。

    漢代的草書《東漢公羊傳磚刻》注意看它的章法安排是非常的嚴密的

    創作書法作品是在更大的面上來駕馭文字,駕馭每一個字與每一個之間的關係。書法習作,我們主要的目的是把單字寫好,但是書法作品就不僅僅是要把單子寫好,而且要把所有的字的大小穿插,長短高低等等,把他們安排的恰如其分形成一個整體。這就給我們帶來一些新的難題,這些難題主要體現在大小穿插,筆法的粗細控制,以及行與行之間的對比穿插上面。

    我們現在看,你在一行裡邊看起來是沒有太大的問題。

    但是,到兩行三行四行以後,問題就出來了,問題出在哪兒呢?就是顧了單獨的一行,沒有顧及寫下一行字的時候與前面寫過去的一行應該如何結合或者協調起來。這就是創作書法作品的章法意識。

    懷素《小草千字文》中的章法

    我們寫字不論是楷書、草書還是行書都是一行一行來寫的,但是章法的安排上面它有兩種安排,一種叫做有行有列的安排,還有一種叫做有行無列的安排。寫小草書法它具備了楷書、隸書、篆書、行書這樣一些字特點,所以,小草可以安排為有行有列的字,也就是橫一行豎一行都在格子裡的這樣一種格式。但是更多的情況下,小草書法的章法安排是有行無列的章法。這種章法就有點難以把握,所以,我們看到你的這篇書法裡邊兒的問題主要是有點兒“漏氣”或者叫做“跑氣”問題。

    一篇好的書法作品要讓它“聚氣”,而不是“跑氣”、“漏氣”,因此就要有嚴密的穿插安排,讓它“行氣”的上下左右前後都要感覺到是互相的對應“封閉”的,而不能一個字和一個字距離高高低低不夠平衡。

    我們看你的這個書法作品,用綠線表示出來的都是有漏氣現象的地方。

    我們看一篇書法作品的整體感,既要豎著看,又要橫著看。一般來說,我們豎著看,基本上沒有什麼問題。但是當我們橫著看的時候,就會出現在橫一行裡邊,它形成的關係不是錯綜穩定而是傾斜的、臺階的,這樣的章法安排,就是不對的,也會產生“漏氣”現象的,好像有一些空隙會跑掉什麼一樣。

    好的書法作品會密不通風,就是說他橫著看沒有那種臺階的東西,而是比較均勻的分配,它是一種錯綜的又是一種穩定的關係。

    我們看這個書法作品。這是王徽之的《新月帖》,我們橫著看它沒有這種臺階的東西都是錯綜錯落,而且互相呼應的。

    所以我們寫完作品以後,除了豎看合理不合理之外,我們還要再橫看是不是都在一些塊面裡邊。如果在塊面裡邊佈局均勻合理,那麼這個章法就沒有什麼問題了,所以我們也提出了這樣一個檢驗的方法,就是橫著打一些大格子,看上去也就是三個或者4個都可以,不要太多了,但是不能打兩個,就是上下兩部分,一般要打三個部分,或者4個部分就可以了。

    懷素《小草千字文》字型大小穿插,筆畫粗細多變

    最後我們再說說個別問題,這個書法作品裡邊有兩個“人”字,這兩個字的撇的筆畫都比較突出,不論是撇還是不用試,那這兩個筆畫都是很突出的,因為這個字只有兩個筆畫,但是我們在一篇書法裡邊儘量避免要藏一個,就是一個人字要寫的突出一個人字我們可以寫的不要太突出,透過筆畫的粗細變化也可以字的大小變化來改變這樣一個狀況,再一個就是撇畫的角度,兩個字的角度,儘量不要保持一模一樣的角度。

    還有一個就是天涯的“涯”字,這個字主要是三點水和廠子旁的撇畫互相碰撞了,我們寫草書的時候,講到過一個“避讓”問題,就是儘量不要死板的來套用你的原來學過的字是怎麼寫的,如果三點水是那樣寫的,我們在寫那個筆畫的時候,儘量不要和三點水的筆畫相撞在一起,儘量爭取怎麼樣讓開他,而不影響我們下面寫的左邊的這些結構,這樣呢,我們就不會出現互相爭奪空間或者互相使絆腳的這些問題了。

    此外這個“涯”字是正文最後一個字,從最後一行橫看來講,基本上是保持了穩定性的,但是,它是最後一個字,不要讓它抬的太高,因為你第一行的最後一個字“鴉”是比較低的,那麼透過這一個字把它寫大點或者寫長一點,哪怕是虛筆,一撇下去也能夠讓它的平衡得到新的改善。

    不要小看最後這麼一個字的寫法和處理,它體現了我們對章法全域性把握的意識,以後我們要重視從第二行開始就要注意到章法的嚴密結構了。

  • 3 # 晴齋

    看題目本來期待一首小曲,一幀漂亮小草也很超值了[笑]其實初學草書就能謹守法度就不容易。枯、昏、道、張等字形可稍作調整,馬字改用草法,再去掉沙字下面的小點,章法也過得去了~

  • 4 # 瑤箏彈清風

    書者對王羲之的《十七帖》有很深的領悟!

    這首詞寫的也很好,在此祝賀!

    缺點還是有的,文中的聯合古字寫的都不好,關鍵在於豎與橫折之間的銜接處理的不好,看一看古帖,學一學古人的處理方法。

    章法的第二行有些短的感覺,如果你把第四行也處理成第二的狀態效果會好些,可惜,你的第四行處理成一三行的狀態了,所以第二行就突兀了。

    落款的致字突兀了,這個捺收筆更好些!

  • 5 # 37號鋪子

    我們是互為粉絲,首先感謝你持續的關注和支援。以書會友,真誠以待,共同學習提高。

    看到你提的問題,我必須盡我的微薄水平予以回答。答了,表達我的熱情和坦誠;答不好,是我的水平,請理解。

    一,筆法。看得出來,作者創作時非常小心,每一筆都顯得小心謹慎,非常想寫出規範的筆法。顯然,目的是達到了。草法和筆法都是中規中矩,有板有眼。但正因為過於謹慎,看上去有難免顯得拘束。但我認為這是不熟悉的原因造成的,這是走向成熟的一個必要過程,先立規矩,後破規矩,先拼揍,後流暢。

    二,結字。總體看,結字緊湊,無明顯的缺陷。可謂字字端正,四平八穩。但可能缺陷又正好隱於其中。過於平整就顯得生動不夠。

    三,章法。從佈局上看,章法沒有大問題。本文共有3個木字旁,2個西。作者兩個西作了不同的處理,3個木字也作了一些微小的處理。說明書法意識還是不錯的。美中不足還是字與字之間的聯動少了一些,呼應不夠,略顯得單調。

    四,墨法。墨法上的不足是用墨保守,缺少變化。

    綜合來看,我覺得是嘗試階段的必然結果。每個人都會經歷。

    下一步熟練以後,可以在字形變化、章法佈局、墨色變化等方面稍加融合,必然突飛猛進。

    祝早日蓋過王羲之。[酷拽][打臉][祈禱]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斗羅大陸:奧斯卡不會戰鬥也能娶寧榮榮,寧風致為什麼欺騙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