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南朝居士
-
2 # 東方未白
張居正如何當上首輔:
1、從小就聰明,5歲入學,7歲能通六經 大義,12歲考中了秀才,13歲時就參加了鄉試,寫了一篇非常漂亮的文章,只因湖廣巡撫顧璘有意讓張居正多磨練幾年,才未中舉。16歲中了舉人,嘉靖二十六年,二十三歲的張居正中二甲第九名進士,授庶吉士。
2、歷經磨練
張居正入翰林院學習的時候,內閣中正在進行著一場激烈的政治鬥爭。對於內閣鬥爭,作為新科進士的張居正自然沒發言權。但通過幾年的冷眼觀察,他對朝廷的政治腐敗和邊防廢弛有了直觀的認識。為此,嘉靖二十八年(1549年),張居正以《論時政疏》(《張文忠公全集》卷一五)首陳“血氣壅閼”之一病,繼指“臃腫痿痺”之五病,系統闡述了他改革政治的主張。而這些自然沒有引起明世宗和嚴嵩的重視。嘉靖三十三年,張居正藉口請假養病,離開京師來到故鄉江陵。休假三年中,他仍不忘國事,親身接觸農民。家境本就貧寒的居正,在鄉間體會到了人民的辛勞、飢寒和痛苦。
3、有個好老師-徐階。
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得知帝對嚴嵩父子的不法行為已有所聞,於是就命御史鄒應龍參劾,終於使 嚴嵩罷官,其子嚴世蕃謫戍。徐階則取代嚴嵩而為首輔。在任期中,徐階一眼相中張居正,並提拔,而正是因為這次提拔,讓張居正得以施展抱負,成為一代名臣,力挽狂瀾。
4、成為裕王朱載垕的侍講侍讀。嘉靖四十三年,居正進宮右春坊右渝德兼國子監司業,深謀遠慮的徐階荐居正為裕王朱載垕的侍講侍讀。這一年,世宗歿,裕王即位,是為明穆宗。隆慶元年(1567年),他以裕王舊臣的身份,放擢為吏部左侍郎兼文淵閣大學士,進入內閣,參與朝政。同年四月,又改任禮部尚書、武英殿大學士。
張居正死後未被鞭屍:
張居正死後極慘,不但被下令抄家,並削盡其宮秩,迫奪生前所賜璽書、四代誥命,以罪狀示天下,而且險遭鞭屍,連家人都未倖免。
張居正死後,萬曆皇帝不過20歲。在政治上,他掙脫了張居正和馮保兩大鉗制。開始重新考慮收繳自己擁有的權力,樹立自己的威望。張居正生前多年來苦心建立的體制在他死後立刻土崩瓦解,並且朝內迅速形成了一股抨擊張居正政治主張的風氣。為了震懾百官,重新樹立自己的威嚴,萬曆皇帝決定清算張居正。在他看來,這是樹立自己威望的好機會。另一方面從馮保的家中,查抄出了大量財富。張居正生前同馮保交好,可以說馮保的上位也是張居正一手促成。兩人裡應外合,共謀朝綱。官員們紛紛進言,張居正和馮保勾結多年,如果查抄張居正的家,一定也能得到大量的財富。
萬曆皇帝小時對張居正非常敬重,從政時也非常依賴張居正。張居正對年幼的萬曆皇帝十分嚴厲,督促他的學業。但張居正死後,官員們紛紛進諫揭露他同馮保的勾結之事,他曾汙衊高拱之事。張居正高大的形象在萬曆皇帝心中崩塌了,張居正一直教導皇帝要節儉,但他的私生活卻非常奢靡。不難想見,此時的萬曆皇帝內心一定充滿了憤怒和失望。自己曾經如此敬重的人居然如此虛偽,他感覺自己受到了欺騙。
再加上鄭貴妃與太后的支援,新任內閣首輔張四維的慫恿,下官的進諫,萬曆皇帝忍無可忍。不但查抄了張居正的家財,削奪了他的官職,追奪了他生前所受的誥命,將他的罪狀告示天下。而張居正的屍體也險些慘遭鞭屍,家屬被流放至死。雖然天啟二年,張居正又重新恢復了名譽。但一代能臣,生前著享受無上的榮耀,死後卻慘遭如此下場,正照應了那句話,伴君如伴虎。
-
3 # 漁樵之人W
張居正自小就聰明,有神童之稱,十五、六歲就相當於今天的本科畢業了,甚至碩士學位,二十三歲就中進士了。由於徐階的賞識,受到嘉靖皇帝的任用。隆慶皇帝時,任萬曆皇帝的老師,萬曆皇帝即位後,成為首輔。張居正的一切治國措施得到隆慶皇帝和萬曆皇帝的認可和支援。張居正死後,他的支援著肯定易主,他的反對者肯定報復。張居正的治國措施觸及了一些貴族的利益,張居正在世時,他們不敢,現在張居正死了,就把這口氣出在張居正的家人身上。俗話說,伴君如伴虎,就是這個理!萬曆皇帝也偏聽偏信了。
-
4 # 史菌
張居正(1525-1582年),字叔大,明朝首屈一指的政治家,唯一生前被授予太傅、太師的文官。輔佐萬曆皇帝進行“萬曆新政”,即著名的“張居正改革”。
先說說第二個問題,張居正沒有被鞭屍。和歷史上幾乎所有的天才一樣,張居正“器滿而驕”(王世貞語),簡單來說就是有才華了不起,我行我素,不大注意影響,不考慮別人的感受。他是萬曆皇帝的老師,對萬曆十分嚴厲,簡直不把萬曆當皇帝。對其他官員則是根本不放在眼裡。自己生活非常奢侈高調。凡此總總,導致他剛死就被言官彈劾,明神宗下令抄家,並削盡其宮秩,迫奪生前所賜璽書、四代誥命,但並沒有開棺鞭屍。下面,讓我們來看看張居正的成長之路吧。
生活在世上,我們必須要承認,這個世界上確實有一些天賦異稟的人,就是一分靈氣就要碾壓你99分汗水的那種人。張居正就是這種人。他從小在荊州府就是遠近聞名的神童,15歲的時候透過鄉試,成為一名少年舉人。湖廣巡撫顧璘對他十分賞識,曾對別人說,“此子將相才也”。
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23歲的張居正中二甲第九名進士,授庶吉士,入翰林院。翰林院教習中有內閣重臣徐階,後者是他人生中的貴人。徐階重視經邦濟世的學問,在其引導下,張居正努力鑽研朝章國故,為日後走上政治舞臺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張居正入翰林院學習的時候,內閣中正在進行一場激烈的政治鬥爭,兩個政壇絕頂高手——夏言、嚴嵩,為了爭奪首輔職位,鬥得天昏地暗,殺機暗藏,最後以夏言被殺、嚴嵩為內閣首輔而告終。
在血雨腥風的官場鬥爭中,張居正一直在成長,一方面,他對朝廷的政治腐敗和邊防廢弛有了直觀的認識,另一方面,他逐漸成熟,冷眼旁觀,不黨不群,相機而動。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嚴嵩倒臺,徐階繼任首輔。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明世宗去世後,徐階起草遺詔,引張居正與之共謀。不久張居正升任禮部右侍郎兼翰林院學士。隆慶元年(1567年),張居正以裕王府舊臣的身份,擢為吏部左侍郎兼東閣大學士,進入內閣,參與朝政。同年四月,改任禮部尚書、武英殿大學士。
隆慶二年(1568年)七月,徐階因年邁退休。次年(1569年),徐階的老對手高拱重回內閣兼掌吏部事,控制了內閣大權。
隆慶六年(1572年),明穆宗崩,年僅十歲的神宗繼位。高拱因自己口無遮攔觸動萬曆生母李太后神經,加之司禮監秉筆太監馮保對高拱不滿向李太后進讒,李太后以“專政擅權”之罪令高拱回原籍。
1572年六月,張居正擔任首輔;八月,加左柱國,進中極殿大學士,張居正四次推辭都不被允許。同月,他從省議論、振紀綱、重沼令、核名實、固邦本、飭武備等六個方面提出改革政治的方案,其核心就是整飭吏治,富國強兵。
歷史上著名的“張居正改革”正式拉開序幕。
-
5 # 平楠說史
宰相在古代就象徵著最高權力的代言人。皇帝作為最高統治者,宰相就是實際的執行者,這個詞想必大家都不會陌生。但是“首輔”作為與宰相相近的職務卻鮮有人知,因為首輔在歷史上雖然也是文官最高職務,卻是在明朝才剛剛出現。文官最高官職並非一般人能夠勝任,才華固然重要,但是需要的更多的卻是機遇。明朝國祚276年,擔任首輔一職的人很多,但是最著名的應屬張居正。
還沒出生就被寄予厚望嘉靖年間,荊州府江陵縣一戶普通人家內誕生了一名男嬰,他就是張居正。張居正的家庭算是“沒落的名門”,張居正的先輩張關保在朱元璋起家時卓有戰功,輩朱元璋封為千戶。但是從張關保開始,張居正的家族中就沒出現過英傑。
按說張居正的家族是武將出身,但是張居正的曾祖父這一代培養子嗣並不成功,日漸衰敗且由武轉文。張居正的父親張文明並沒有張居正般聰穎,雖然受家庭薰陶的一身俠骨正氣,但對於舞文弄墨實在不堪。面對科舉榜單每每落淚的張文明,早已將全部希望都寄託於張居正的身上。這看上去是個很有責任感的父親,但是要知道,這時候張居正還沒有出生。
少年天才遇到神操作在古時,大人物降生時往往都會有驚奇的現象發生,史料對於張居正的記載當然也不能逃脫規律。比如說母親十二月懷胎,父親吉祥的夢境等等。張居正少年時期便展現出與尋常孩子的不同,天資聰穎已經不足以形容張居正。五歲識文斷字,六七歲便飽讀詩書,十歲時已經出口成章能作詩,而最佳的成績就是十二歲的張居正一舉考中秀才。
十二歲中秀才,十三歲就去挑戰了鄉試。鄉試類似於省級別考試,人才輩出可想而,但是張居正卻胸有成竹。信誓旦旦是需要真才實學做基礎的,而這一點張居正能夠保證,但是張居正註定此次鄉試失利,因為他遇到了一個奇葩主考官。當時的主考官顧巡撫對張居正早有耳聞,為了不讓年紀輕輕的張居正產生驕傲自負的心理,主考特意令張居正落榜。這一神操作還不算什麼,更有趣的是事情的緣由竟然通知了張居正。好在我們的張居正心理素質過硬,對於其中道理也能有所理解。所以在三年後再次鄉試時,一舉高中後的第一反應就是去感謝顧巡撫。
跌跌撞撞中進階鄉試只是省考,雖然說才學出眾卻也沒遇到真正的天才。張居正在二十歲時參加會試失利。此時並非是張居正“泯然眾人矣”,而是張居正關注事情的角度與考題不大相符。張居正從小就熟讀四書五經,鄉試過後,張居正幾乎就放棄了文學功底的夯實,而是關注與時務策之類的大方向。
好在文學功底紮實,三年後再次會試時張居正再一次脫穎而出,但是隻被任命為翰林院庶吉士,可以說是虛職一個。這並不能滿足張居正對家國天下的管控的渴望,而夏言與嚴嵩的鬥爭也讓他見識到了明朝內庭的陰暗。張居正心如死灰,對於前路幾乎不再考慮,於是張居正借病辭官歸隱。張居正第一次跌倒,主動退出。
當然,如果張居正從此不問朝政,歷史上也不會出現“大明首輔張居正”。在辭官三年之後,張居正重返翰林院,而此時把控朝廷的仍是嚴嵩。隨著年齡的增長,張居正對於這樣的事也開始思考,並安奈性格選擇隱忍。
此時對他一生最重要的人徐階選擇了站在了嚴嵩的對立面,最後的結果是徐階勝出。徐階成為首輔之後,張居正被安排給裕王做老師,這一步便註定了張居正之後的平步青雲。因為裕王就是之後的隆慶。
結語張居正的一生並不波折,至少沒有像蘇軾那樣三起三落。少年時便聲名遠揚逢考必過,天才的名聲早已為他之後的生涯鋪平道路。張居正意氣風發之時確實選擇退縮,但張居正並沒有真正放棄自己的忠君報國的夢想,而最後更是透過老師的引領成功走向了人生的巔峰。
張居正的成功並非一蹴而就,期間確實存在顧巡撫憂慮的問題。如果養成驕傲自大的性格,張居正也許真會淹沒於官場之上。如果張居正沒能遇到徐階,沒能成為裕王的老師,張居正都將與首輔一職遠去。可以說,張居正成功的路上不只有天分,更多了一份機遇。
-
6 # 彈指千年
張居正被後世人們譽為明朝的一代名相,主要是因為他在當朝所推行的改革延長了大明60年的壽命。事實上張居正極為好色、生活奢侈,可以說為人品行豪無可取之處,而且因為他對年幼的萬曆皇帝過於嚴格,最終連去世都沒落得好名聲。
小人手段上位
張居正早年的時候跟內閣首輔高拱是非常要好的朋友,高拱不光是他的上司,更是他的知己。但是這一切在相位面前都是虛的!他們兩人都很討厭宦官專權的馮保,可是張居正有自己的心思,他把高拱要除掉馮保的計劃密報給了馮保,於是馮保絕地反擊,把高拱排擠到了朝廷之外,然後舉薦了張居正坐上了高拱的位置。可以說張居正能跨位稱相,就是和馮保聯手的功勞!
有心的朋友有不難發現,張居正很會用人。他善於使用的是懂得官場術的人,這些人可能看上去沒有那麼正直、率真,但是遇到事情可以進退自如,甚至明哲保身。比如說戚繼光、張四維都是他提拔起來,仕途得意的明朝官員。而像海瑞之類的官員在他眼裡就是過於迂腐、死板、難勝大任。
生活好色奢靡
明朝中後期的奢靡之風是自上而下的,包括張居正在內,據說在他回鄉祭奠期間,乘坐的事32人大轎,相傳這臺大轎子裡有臥室、書房,非常華美,可以和現代房車相媲美。
他回鄉途中所路過的州府,每個地方都要大擺宴席來款待他。
張居正58歲去世,其實按照他的生活質量應該可以更長壽,但是他到了晚年時期一共娶了7房姨太太,還不算其他沒取進門的外室,貪戀美色的同時,他還要處理政務,所以必須要多進食補藥來補充虧空的身體,這也就是他後期身體衰竭的主要原因。
對萬曆皇帝不留情面
明史當中記錄了這麼一件事,有一次朱翊鈞在文華殿講學,當著所有陪讀老師的面給大家背誦論語,當朱翊鈞背道色貝如也的時候,突然在角落裡發出了一個聲音,說這個字不念貝念勃,這個聲音是相當的刺耳,大家也不約而同的轉過頭去看,一看這人是誰,原來正式內閣首輔張居正。
我們可以設想一下,在一個安靜的環境下出了這麼樣的一個聲音,那是何等的刺耳,特別是又當著這些陪讀老師,還有宮女太監這些人的面,直接就指出了皇帝的錯誤,可以說這給他往年的悽慘埋下了種子。
-
7 # 史詩集
相比許多人,張居正當上首輔算比較穩的,風浪還不算太大。
明朝在前期在三個問題丞相後,就廢除丞相一職,設了內閣。這本是作為皇帝的秘書處,但由於實際需要,首席內閣學士稱首輔,職能近乎丞相。
當時的首輔先後是夏言、嚴嵩、徐階、高拱、張居正,直到張居正掌權時期,內閣風波才稍微平息。
那麼,張居正是如何一步步進入內閣,又如何進入核心,成為萬曆首輔?
一、初入仕途遇良師張居正雖然才能出眾,但在入仕早期遇到良師,也是其貴人——徐階,這對其將來在政壇的地位尤為重要的。
張居正在成為庶吉士時,內閣重臣徐階正是其教習。在徐階的引導下,張居正努力學習治國方略,為將來叱吒政壇做好準備。
這也證明了有個好的領導、好的老師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張居正的政治才能得到有效培養以及官職晉升,都離不開徐階的提攜。
二、積聚力量待時機張居正在翰林院時期韜光養晦,暗自積聚力量,當機會一來,就死命抓住。
在任宮右春坊右渝德兼國子監司業時,其恩師徐階推薦張居正為裕王朱載垕的侍講侍讀。
要知道,這可是未來的天子,陪伴裕王的意義就是將來會成為皇帝身邊的紅人、親信。
而國子監司業,這個位置就是掌握廣大學子命運的人所坐的,也就體現了張居正對無數學子而言是何等崇高。
當掌握了很多將來可能進入官場的人,就等同於徐階對於張居正的意義,為張居正後期掌握朝政保證了大量的隊友,逐步織起了關係網。
三、借東風平步青雲隆慶元年,張居正借裕王東風,擢為吏部左侍郎兼東閣大學士,這意味著張居正正式進入內閣,在朝政上逐步有話語權,可與人爭長短。
同年又改任禮部尚書、武英殿大學士,這時算是意氣風發了,算是搭上了晉升的火箭。
更重要的是,張居正在入內閣後不久,嚴嵩倒臺,徐階繼任首輔,也代表了張居正日益得到重用,地位越來越穩。要知道,徐階正是重用張居正的人。
四、高張之爭定勝負徐階退休後,高拱又回到內閣掌控大權,這高拱是徐階、張居正的老對手,也是張居正首輔之路的最後敵人。
有趣的是,這高拱自視甚高,膽敢漠視太后、皇帝,在少年神宗繼位後更倚老賣老。
因此,高拱被萬曆生母李太后、司禮監秉筆太監馮保、張居正等多方攻擊,終以“專政擅權”之罪被趕回原籍。
最終,得到太后信任的張居正就擔任了首輔,成為最具權威的官員,也讓他的政治抱負得以施展,進行了一系列政治變革。
死後遭到清算萬曆十年,張居正病逝,對於神宗皇帝而言猶如晴天霹靂,他是很傷心的,因為張居正去世前還是首輔,也是最受重視的大臣,更是其師父。
於是,神宗輟朝,還追封張居正為上柱國,諡“文忠”,這本是極高榮譽。
可惜張居正後繼無人,反張派勢力藉機發作,張居正一逝世,眾多言官就彈劾潘晟,其人本是張居正的繼任,可是實力不足,輕易被搞下臺,這代表張居正逝世後迅速失勢,被對手揪住辮子懟。
結果皇帝就變臉了。下令抄張居正的家,這等於張居正所做的一切都玩完了。
“削盡其宮秩,迫奪生前所賜璽書、四代誥命,以罪狀示天下”。
不過,張居正倒也沒被鞭屍,只是險遭開棺鞭屍。
可悲劇的是,在被抄家後,他的家屬被流放、迫害,下場悽慘。
最後的安慰就是,到了天啟皇帝時期,為張居正復官復蔭,算是最後對他貢獻的認可吧。
萬曆首輔本威望崇高、權傾朝野,又為帝師,卻沒想到才死沒幾天就形勢突變,更被自己的皇帝弟子瘋狂攻擊,實在意想不到。
回覆列表
只是被抄家,家人流放,沒有掘墓鞭屍。
他被抄家,並不是因為萬曆皇帝,而是文官集團。
他被抄家,原因跟商鞅、吳起是一樣的,因為他變法了,改革家沒有好下場的。
譚嗣同說了一句名言,“各國變法,無不從流血而成,今中國未聞有流血而犧牲者,此國之所以不昌也。有之,請自嗣同始。”。
變法家必死,幾乎是鐵律了,商鞅被五馬分屍,吳起被貴族射成刺蝟,貴族冒著滅族的危險都要殺了吳起,主父偃、晁錯被殺,王莽、楊廣被殺、身死族滅,王安石被貶官、賈似道成了奸臣、雍正成了矯詔篡位,還有丞相抬棺變法。
原因很簡單,因為變法就是拿權貴開刀,權貴是變法的主要物件。
這些人反撲起來,沒有任何依靠的變法家,會是什麼下場呢?
不可否認,只有皇帝才能下這種命令,但是主要問題並非皇帝,而是文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