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古法中醫堂主
-
2 # 澤及
首先感謝朱老師的提問。我和朱老師既是師徒又是摯友。可以說莫逆之交了。針對師傅提出的這個問題作為中醫愛好者,業餘的我試著回答請師傅檢視。
氣滯證中醫內科【概念】氣滯證是指某一臟腑或某一部位氣機阻滯、執行不暢所表現的證候。
【臨床表現】胸脅脘腹等部位悶脹、脹痛、竄痛、攻痛、時輕時重,或部位移動,常隨噯氣、矢氣而減輕、多因情志變化而加重或減輕,脈弦,舌色正常或稍暗,苔白或黃,脈沉弦、澀、或結代。
現代醫學的痛經,胸痛,腹痛,腹脹,頭痛,肝病等都有氣滯證型。
氣之周流如環無端氣在時刻的運動。然而由於臟腑的失調或是各種內外因素,產生的滯影響氣的通行成為不通則痛的一個主要原因。
黃帝內經“夫血之與氣,異名同類”。氣與血本為一體。離開氣血不就成了血豆腐。所謂氣絕人亡最後一口氣出去了血也就不動了。氣太重要了!
皇帝內經“中焦亦並胃中,出上焦之後,此所受氣者,泌糟粕,蒸津液,化其精微,上注於肺脈乃化而為血,以奉生身,莫貴於此,”所以氣滯必然影響血,常常聽到的氣滯血瘀既在如此。再寬泛來講血隨氣作為濡養全身的重要精微物質,無形的氣是生命運動的重要組成。活動活動,活著才能動。氣為血之帥血為氣之母,以氣為主以血為先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一體關係,補血先補氣更是體現氣的重要地位。營行脈中衛行脈外的衛氣營血辯證也是對氣的論述。教材對氣的闡述及個時代醫書醫家都進行了列舉。我認為對於我們這些初學者是非常適合的。但也不能只墨守成規生搬硬套的來用。市面上不少中醫我看就是這麼幹的。死板的去和教材對號入座考試應該沒問題實際估計只能解決部分問題。應試的那些速成培訓班只告訴你抓關鍵詞對付考試。
氣滯則會造成區域性或整體的失養,影響正常物質能量傳輸。滯,凝也。——《說文》 原因比如津液虧虛、外寒導致的脈道緊張變窄,區域性的病變,情致引起的氣亂等。導致區域性的麻木不仁比如手指頸部的麻木無力。疏布不利的溫眴充養功能不足出現的陽虛怕冷症狀,四肢冰冷頭暈頭痛精神萎靡等,及影響氣機的升降失調,臟腑不和出現的脘腹脹痛、肝鬱氣滯、協肋脹滿等這些明顯的氣滯情況。產生滯的原因我認為不外乎是標本。
黃帝內經“人受氣於谷,谷入於胃,以傳與肺,五臟六腑,皆以受氣,其清者為營,濁者為衛,營在脈中,衛在脈外,營周不休,五十度而復大會,陰陽相貫,如環無端。”
氣虛證概述
指由於元氣不足引起的一系列病理變化及證候。
包括元氣、宗氣、衛氣的虛損,以及氣的推動、溫煦、防禦、固攝和氣化功能的減退,從而導致機體的某些功能活動低下或衰退,抗病能力下降等衰弱的現象。多由先天稟賦不足,或後天失養,或勞傷過度而耗損(“勞則氣耗”),或久病不復,或肺脾腎等臟腑功能減退,氣的生化不足等所致。
氣虛症,少氣懶言,倦怠乏力,面色無華,舌淡,苔白,脈虛弱無力。現代醫學可以說所有虛弱型別的疾病都伴有氣虛。久臥傷氣,不用說癱瘓在床的肯定氣虛。現如今的肥宅,懶癌,睡神,大覺主們估計氣都虛。所以沒事多動動多走走。動則養陽,靜則養陰嗎。
《素問·調經論》雲:“有所勞倦,形氣衰少,谷氣不盛,上焦不行,下脘不通,胃氣熱,熱氣燻胸中,故內熱。”
氣虛一詞比較過於寬泛,大家經常掛在嘴邊。可以說氣虛一詞老百姓最為耳熟能詳,專注的論述早在內經就有了詳細條文。後面所有醫家也都是高度重視。李東垣的脾胃論其實我覺得大部分都是在講氣。如上面內經所說的勞倦情形不難理解。幹活累了自然耗損水谷精微沒力氣了不就氣虛了。隨著年齡的衰老自然的虛弱也是正常。過度思念過度悲傷情志因素也能累計消耗。疾病消耗更是使人虛弱。反過來氣虛也導致很多問題,氣虛發熱、氣滯血瘀、氣不攝血、氣不統血等。由於氣虛出現各種各樣症狀造成的問題。這就需要引起我們重視了。一些微重病人的氣虛可不是鬧著玩的。漏汗不止的氣隨津脫,真陽外越陰陽離絕足足的取人性命。女同志的更年期潮熱汗出忽冷忽熱。那些吹點風就感冒的易感人群。走兩步道就上喘的等等,所以氣虛一詞寬泛的很。
《道德經》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是故虛勝實,不足勝有餘。
道德經這句至理名言我想就是治療氣虛的大法所在。“觀其脈證,知犯何逆,隨證治之”
氣滯與氣虛也會經常夾雜互相存變。氣滯久了導致氣虛。氣虛久了導致氣滯,結合情況找到相應適合的辦法就需要我們認真學習認真思考了。是用針藥砭石呢,還是改變一下生活習慣,或是暢談一下心聲一解心結。用好恰當的方式方法我想就是中醫的大美之處。
-
3 # 江湖人稱大狗子
如果把人體經絡比作道路的話,氣血就好比是物流運輸車。氣是司機血是車
氣滯是氣開車堵在路上了或者是人太多擠不上車,不通則痛,氣滯的一般表現是脹痛;
氣虛是司機少了,路上沒人開車,物質供應不上,表現有懶洋洋的不愛動,說話有氣無力,平時愛出虛汗,有所活動就汗出加劇。
至於關聯的疾病這沒法說,氣虛和氣滯是辯證的結果,並不是疾病。只能是有相關表現的都可以認為是有氣滯或氣虛。
感冒有氣虛感冒、拉肚子有氣虛、便秘也有氣虛,這些純靠辯證,沒有簡單直接的疾病指向
-
4 # 不良文化鬥士
別看中醫術語僅是四個關鍵字"氣滯氣虛"先不提氣滯,單說氣虛吧。中醫的一個氣虛可以是現代醫學成百上千種疾病中的某一種某幾種。就舉一個心臟疾病的例子足以證明中醫的籠統判斷及盲目甚至是錯誤的治療。心臟神經官能症是功能性疾病,有氣虛的症狀。房室間隔缺損是先天性疾病,也有氣虛的症狀。冠心病是退行性疾病,也有氣虛的症狀。心臟嗜鉻細胞瘤是器質性疾病,也有氣虛症狀。這四種疾病都有相同一個氣虛症狀,可中醫又拿什麼做出精確的鑑別診斷?這四個虛症的疾病治療方法完全不同,中醫又從何下手治療?即然無法做出正確的診斷,請問治療會有效果嗎?這就是我前面講的:籠統的判斷必然就會導致盲目無效甚至是錯誤性的治療。只要明白這個道理,就知道中醫的真實治療效果。
-
5 # 今古齊觀
這個問題提的很好。
氣滯與氣虛的重點是“滯”與“虛”,
“滯”乃不暢,
“虛”乃缺少。
關鍵是要知道“氣”是什麼?
“氣滯”,首先要明白“氣”是什麼?為什麼“滯”(不暢)。
“氣虛”,更要明白缺少的“氣”是什麼?
“補氣”,補的是什麼?
“理氣”,理的是什麼?
這些關係是必須要知其然的。
-
6 # 黃有全中西結合醫生
首先我們瞭解一下氣,所謂氣,是人體最基本的物質,由腎中的精氣脾胃吸收運化水谷之氣和肺吸入的空氣幾部分結合而成。如《素問保命全形論》說人以天地之氣生,四時之法成;天地合氣,命之曰人。也就是說人是自然界的產物,也是天地之氣的產物,人的形成結構實際上也是氣的基本物質基礎。在《醫學法門》說,氣聚則形成,氣散則形亡。氣既包括元氣,宗氣,衛氣。氣的作用有推動作用,溫煦作用,防禦作用或固攝作用。一旦氣的功能失常就會出現,氣虛,氣滯,氣逆,氣陷,氣閉及氣脫等一系列表現,我們只要介紹一下氣虛與氣滯的區別。
下面我們瞭解一下氣虛,證名。人體由於元氣不足,功能失調,臟腑功能衰退抗病能力下降引起的一系列病理變化。形成原因,先天稟賦不足,或者是後天失養或脾腎肺的功能失調導致的生成不足,也可因勞倦內傷,久病不復而導致氣虛。
臨床上,氣虛還包括肺氣虛、心氣虛、脾氣虛、腎氣虛諸症。臨床表現為身體虛弱、面色蒼白、呼吸短促、四肢乏力、頭暈、動則汗出、語聲低微等。包括元氣、宗氣、衛氣的虛損,以及氣的推動、溫煦、防禦、固攝和氣化功能的減退,從而導致機體的某些功能活動低下或衰退,抗病能力下降等衰弱的現象。人的生命活動從根本上講就是元氣升降出入的運動;元氣不足會造成疲乏無力腰膝痠軟、語聲低懶微言、胸悶氣短、精神不振、頭暈目眩、失眠健忘、食慾不振等諸多不適。
治療,補益氣血,代表方
氣滯氣滯,即氣機鬱滯不暢。主要由於情志內鬱,或痰、溼到氣的流通,形成區域性或全身的氣機不暢或阻滯,從而導致某些髒府某一區域性,可以出現脹滿、疼痛,甚則引起水停,成血瘀費、肺失去宣發速降,脾升胃降,在調整全身氣機中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因此臨床以肝鬱氣滯,或脾胃氣滯,而且,肺、肝、脾、胃等臟腑功能的障礙也多半會有情志,精神方面疾病
回覆列表
這是學院派的理論邏輯論述。傳承的中醫只是就脈用藥,立竿見影。不同的症狀可能用同樣的的藥,同樣的脈可能呈現出不同的症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