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儒家學說的當代人的影響與推動。
19
回覆列表
  • 1 # 雲吞學長

    內聖外王太大,我更喜歡遊外弘內。外王基於內聖,在自身修養不斷擴充的同時,自然會影響周圍的人進而影響更廣的人群,正如王陽明說追求的“致良知”,其道平常而不易。

    對當代民風的影響,我認為,是對內在的絕對道德的追求,正如孔子所說“不怨天,不尤人。上學而下達,知我者其天乎。”中國人講求內省,而不像西方講求救贖,信仰上帝,

  • 2 # 賓至如歸2019

    首先內聖外王出處和意思

    1.最早出自《莊子·天下篇》內聖”就是修身養德,要求人做一個有德性的人;“外王”就是齊家、治國、平天下。“內聖外王”的統一是儒家學者們追求的最高境界。

    2.其核心思想:無論是普通人還是當權者,都應該從內和王提升和修煉自己。對內要有聖人之德,對外施王者之政,實現內外兼修,文治武功,達到人格理想和政治理想昇華。

    二、其它著作對“內聖外王”深化和延伸

    1.《大學》如述【 古之慾明明德於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欲誠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也分為內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達到內聖 外:格物、齊家、治國、平天下達到外王技能。

    2.《王陽明心學》四句教中“知善知惡是良知,為善去惡是格物”以致良知和格物實現知行合一的內外統一。王陽明以致良知和遵天理,去實現內在的聖和外在王。

    三、對當代民風影響

    內聖外王化而簡之,就是讓我們知行合一,理論聯絡實踐,口號與行動同步。

    而不是滿口仁義道德,行為上卻骯髒不堪,講起來頭頭是道,做起來卻一塌糊塗一敗塗地;更有甚者光說不練,紙上談兵。所以我們這代人要行動大於語言,行動勝於口號。理論聯絡實踐,用實踐去驗證所謂的聖道。積極行動和踏實工作是最好修練!

  • 3 # 戌丁

    內聖者施恩於民,普惠於民也。

    外王者施威於鄰,震懾於鄰也。

    若能做到內聖外王之道,則民心之所向也。

  • 4 # 秦耕心田

    內聖外王是儒家追求的最高境界。他的意思就是自己內心要修養德性,做一個有道德的人。對外要擔起齊家、治國、平天下的責任。假如,每個人都以這個為標準要求自己,那麼社會上人人都會成為有道德的人,世界也可以zr早日和諧安定了!

  • 5 # 經典緯書

    內聖外王原本是基於華夷之辯使用不同的方法來對待區分華夏和夷狄。有一句話說“華民易於受理而難於受教,夷民易於受教而難於受理”;這句話裡面的理和教分別指的是道理和宗教。也就是說中國人容易認道理而不喜歡聽滿嘴跑火車稀奇古怪的話。夷民容易聽稀奇古怪對著空氣說話那些毫無根據臆想出來的東西,聽不懂道理。所以,基於此華夏先民根據這種差別來採取不一樣的對待方式。內聖就是對華夏老百姓以仁義教化為主,外王指的是用王道,其實是霸道更準確一點來對待蠻夷。王道講究的是等級規矩,對待周邊蠻夷通常採用的都是羈縻手段,鬧事我們就殺,臣服我們就給點恩惠,因為它們聽不懂道理那只有用武力殺伐和大棒蘿蔔來對待了。

    關於對民風有什麼影響,其實沒什麼影響。因為民風是當地大的人文和地理環境造成的,跟是不是內聖外王沒關係。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脾氣暴躁喜歡動粗的男朋友還能交往嗎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