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3
回覆列表
  • 1 # 鍵盤俠pro

    漢武帝劉徹(前156年-前87年),西漢的第7位皇帝,傑出的政治家、戰略家。生於漢景帝前元年(前156年)。

    十六歲登基。為鞏固皇權,漢武帝建立了中朝,在地方設定刺史。開創察舉制選拔人才。採納主父偃的建議,頒行“推恩令”,解決王國勢力,並將鹽鐵和鑄幣權收歸中央。文化上採用了董仲舒的建議,“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結束先秦以來“師異道,人異論,百家殊方”的局面。漢武帝時期開疆拓土,擊潰匈奴帝國、東並朝鮮、南誅百越、西愈蔥嶺,征服大宛,奠定了中華疆域版圖,首開絲綢之路、首創年號,興太學。他開拓漢朝最大版圖,功業輝煌。

    漢武盛世是中國歷史上的三大盛世之一【補充:中國歷史上的三大盛世:開元盛世、漢武盛世、康乾盛世(此處有爭議)】。

    晚年的漢武帝窮兵黷武。徵和二年巫蠱之禍,徵和四年劉徹下罪己詔。前87年劉徹崩於五柞宮,享年70歲,諡號孝武皇帝,廟號世宗,葬於茂陵。

    漢武帝大事年表

    景帝前元元年(前156年)劉徹出生,是漢景帝第十子。

    景帝前元四年(前153年)四月己巳,漢景帝立庶長子、慄姬子劉榮為太子,史稱“慄太子”;同日,封劉徹為膠東王,劉徹時年四歲。

    景帝前元七年(前150年)正月,漢景帝廢太子劉榮為臨江王;同年夏四月乙巳,王夫人封為皇后,七歲的膠東王劉徹以王皇后唯一的嫡子身份立為儲君。

    景帝中元二年(前148年)臨江王劉榮“坐侵廟壖垣為宮”(侵佔宗廟外空地擴建宮室而犯罪)入獄,不久自殺;九月,梁王劉武刺殺袁盎等十餘人。

    景帝后元三年(前141年)正月,漢景帝駕崩,十六歲的劉徹即位。

    武帝建元元年(前140年)用趙綰、王臧開始建元新政。

    武帝建元二年(前139年)由於侵犯了宗室利益,趙綰王臧下獄自殺新政挫敗,劉徹開始韜光養晦。

    武帝建元三年(前138年)派遣張騫出使西域。

    武帝建元四年(前137年)擴修上林苑

    武帝建元六年(前135年)竇太后病死,二十二歲的劉徹正式執政。

    武帝元光二年(前133年)六月,馬邑之圍未能伏擊匈奴而失利;開始與匈奴大規模交戰。

    武帝元光五年(前130年)車騎將軍衛青大破龍城,取得了自漢朝開國以來對匈戰役的首次勝利,從此,進入對匈戰爭的轉折點。

    武帝元朔元年(前128年)衛子夫生漢武帝長子劉據;三月,封衛子夫為皇后;武帝時年二十九歲。

    武帝元朔二年(前127年)主父偃上書武帝,建議實行《推恩令》;不久正式實行;同年,衛青收復河朔之地,驅走白羊、樓煩王,築朔方城,從此徹底解決了匈奴對長安的威脅。衛青受封長平侯。

    武帝元朔三年(前126年)張騫出使西域歸來,歷時十三年。

    武帝元朔五年(前124年)車騎將軍衛青擊敗匈奴右賢王,得右賢稗王十餘人,畜數千百萬,天子于軍中拜其為大將軍,諸軍皆從大將軍號令。

    武帝元朔六年(前123年)霍去病始戰,封冠軍侯。

    漢武帝元狩二年(公元前121)驃騎將軍霍去病兩次進軍河西(今河西走廊),打擊匈奴,收復河西走廊。

    武帝元狩四年(前119年)春夏之際,大將軍衛青大戰匈奴於漠北,伊稚斜單于逃走;驃騎將軍霍去病的東路軍大敗左賢王,封狼居胥山,左賢王敗逃而去,徹底解決了匈奴之患,從此“漠南無王庭”。

    武帝元狩六年(前117年)大司馬驃騎將軍霍去病薨。

    武帝元鼎四年(前113年)得寶鼎於汾水上。

    武帝元封元年(前110年)泰山封禪,始有年號“元封”。

    武帝元封五年(前106年)大司馬大將軍衛青薨。

    武帝太初元年(前104年)改正朔,易太初曆,以正月為首(原以十月為首)。

    武帝天漢二年(前99年)秋,李陵戰敗於浚稽山而投降,漢武帝腐司馬遷。次年,漢武帝因誤信匈奴俘虜,認為李陵為匈奴練兵防備漢軍,遂族李陵母弟妻子。隴西士夫皆以李氏為恥。

    武帝徵和二年(前91年)被丞相公孫賀緝捕的通緝犯朱世安誣告賀之子公孫敬聲以巫蠱咒武帝,賀父子下獄死,諸邑公主與陽石公主、衛青長子長平侯衛伉皆坐誅。武帝命寵臣江充為使者治巫蠱,七月,太子劉據因“巫蠱案”被陷害不能自明,殺江充,被迫起兵,衛子夫在漢武帝派人收皇后綬印時自殺;八月,太子自殺,其妻妾子女皆被害,唯襁褓之中的孫子劉病已倖免,後為漢宣帝。

    武帝徵和二年(前90年)李廣利與劉屈氂密謀立李夫人之子劉髆為太子,後事發,劉屈氂被殺,李廣利投降匈奴。田千秋上疏,漢武帝為巫蠱之禍中被陷害致死的太子平反,夷江充三族,燒死蘇文,建“思子宮”“歸來望思之臺”以寄託哀思

    武帝徵和四年(前89年)桑弘羊等人上書,建議在輪臺戍兵以備匈奴,漢武帝駁回其建議,並下詔反思,稱“當今務在禁苛暴,止擅賦,力本農。修馬政復令以補缺,毋乏武備而已”。史稱《輪臺罪己詔》

    武帝后元二年(前87年)二月,漢武帝駕崩,終年七十歲,在位共五十四年,葬於茂陵,諡號孝武皇帝。遺命霍光、金日磾、上官桀輔佐幼子劉弗陵(時年八歲,後改名劉弗)即位,為漢昭帝。

    漢宣帝本始二年(公元前72年)五月,漢宣帝劉詢尊武帝的廟號為世宗。

  • 2 # 葫蘆小修

    景帝前元元年(前156年)劉徹出生,是漢景帝第十子。

      景帝前元四年(前153年)四月己巳,漢景帝立庶長子、慄姬子劉榮為太子,史稱“慄太子”;同日,封劉徹為膠東王,劉徹時年四歲。

      景帝前元七年(前150年)正月,漢景帝廢太子劉榮為臨江王;同年夏四月乙巳,王夫人封為皇后,七歲的膠東王劉徹以王皇后唯一的嫡子身份立為儲君。

      景帝中元二年(前148年)臨江王劉榮“坐侵廟壖垣為宮”(侵佔宗廟外空地擴建宮室而犯罪)入獄,不久自殺;九月,梁王劉武刺殺袁盎等十餘人。

      景帝后元三年(前141年)正月,漢景帝駕崩,十六歲的劉徹即位。

      武帝建元元年(前140年)用趙綰、王臧開始建元新政。

      武帝建元二年(前139年)由於侵犯了宗室利益,趙綰王臧下獄自殺新政挫敗,劉徹開始韜光養晦。

      武帝建元三年(前138年)派遣張騫出使西域。

      武帝建元四年(前137年)擴修上林苑

      武帝建元六年(前135年)竇太后病死,二十二歲的劉徹正式執政。

      武帝元光二年(前133年)六月,馬邑之圍未能伏擊匈奴而失利;開始與匈奴大規模交戰。

      武帝元光五年(前130年)車騎將軍衛青大破龍城,取得了自漢朝開國以來對匈戰役的首次勝利,從此,進入對匈戰爭的轉折點。

      武帝元朔元年(前128年)衛子夫生漢武帝長子劉據;三月,封衛子夫為皇后;武帝時年二十九歲。

      武帝元朔二年(前127年)主父偃上書武帝,建議實行《推恩令》;不久正式實行;同年,衛青收復河朔之地,驅走白羊、樓煩王,築朔方城,從此徹底解決了匈奴對長安的威脅。衛青受封長平侯。

    武帝元朔三年(前126年)張騫出使西域歸來,歷時十三年。

      武帝元朔五年(前124年)車騎將軍衛青擊敗匈奴右賢王,得右賢稗王十餘人,畜數千百萬,天子于軍中拜其為大將軍,諸軍皆從大將軍號令。

      武帝元朔六年(前123年)霍去病始戰,封冠軍侯。

      漢武帝元狩二年(公元前121)驃騎將軍霍去病兩次進軍河西(今河西走廊),打擊匈奴,收復河西走廊。

      武帝元狩四年(前119年)春夏之際,大將軍衛青大戰匈奴於漠北,伊稚斜單于逃走;驃騎將軍霍去病的東路軍大敗左賢王,封狼居胥山,左賢王敗逃而去,徹底解決了匈奴之患,從此“漠南無王庭”。

      武帝元狩六年(前117年)大司馬驃騎將軍霍去病薨。

      武帝元鼎四年(前113年)得寶鼎於汾水上。

      武帝元封元年(前110年)泰山封禪,始有年號“元封”。

      武帝元封五年(前106年)大司馬大將軍衛青薨。

      武帝太初元年(前104年)改正朔,易太初曆,以正月為首(原以十月為首)。

      武帝天漢二年(前99年)秋,李陵戰敗於浚稽山而投降,漢武帝腐司馬遷。次年,漢武帝因誤信匈奴俘虜,認為李陵為匈奴練兵防備漢軍,遂族李陵母弟妻子。隴西士夫皆以李氏為恥。

    武帝徵和二年(前91年)被丞相公孫賀緝捕的通緝犯朱世安誣告賀之子公孫敬聲以巫蠱咒武帝,賀父子下獄死,諸邑公主與陽石公主、衛青長子長平侯衛伉皆坐誅。武帝命寵臣江充為使者治巫蠱,七月,太子劉據因“巫蠱案”被陷害不能自明,殺江充,被迫起兵,衛子夫在漢武帝派人收皇后綬印時自殺;八月,太子自殺,其妻妾子女皆被害,唯襁褓之中的孫子劉病已倖免,後為漢宣帝。

      武帝徵和二年(前90年)李廣利與劉屈氂密謀立李夫人之子劉髆為太子,後事發,劉屈氂被殺,李廣利投降匈奴。田千秋上疏,漢武帝為巫蠱之禍中被陷害致死的太子平反,夷江充三族,燒死蘇文,建“思子宮”“歸來望思之臺”以寄託哀思。

      武帝徵和四年(前89年)桑弘羊等人上書,建議在輪臺戍兵以備匈奴,漢武帝駁回其建議,並下詔反思,稱“當今務在禁苛暴,止擅賦,力本農。修馬政復令以補缺,毋乏武備而已”。史稱《輪臺罪己詔》

      武帝后元二年(前87年)二月,漢武帝駕崩,終年七十歲,在位共五十四年,葬於茂陵,諡號孝武皇帝。遺命霍光、金日磾、上官桀輔佐幼子劉弗陵(時年八歲,後改名劉弗)即位,為漢昭帝。

      漢宣帝本始二年(公元前72年)五月,漢宣帝劉詢尊武帝的廟號為世宗。

    漢武帝在位期間,建立了中外朝制度、刺史制度和察舉制度,並且頒行了推恩令使得地方的王侯失去政治特權,加強了君主專制和中央集權,為大一統奠定基礎。

    在經濟方面,推行了平準、均輸、算緡、告緡等措施,鑄五銖錢,做出了官府壟斷鹽、鐵、酒的經營的規定,有效的抑制了當時一些富商的勢力。

    在對外方面,漢武帝採取了擴張的政策,開創了絲綢之路,引進了當時的外國文化,還創立了年號等舉措。

    漢武帝非常重視選賢用能,親自選拔人才。光求賢詔就頒佈了兩次,但是在他晚年的時候,因為崇拜民間方術,並且奢侈揮霍,引發了政治危機,導致爆發了巫蠱之禍,在小人的蠱惑下,漢武帝逼得太子與皇后自殺。

    最終漢武帝也承認了自己的錯誤,但並未再立太子。後元元年,漢武帝贈予霍光一幅周公背成王朝諸侯圖,讓霍光輔佐他劉弗陵當皇帝。

    第二年,70歲的漢武帝去世,漢武帝駕崩時,太子才八歲,漢武帝擔心自己不在之後,會出現女主亂政的情況。所以選擇立子殺母。

  • 3 # 依雲讀書

    漢武帝劉徹(前156年—前87年),西漢第七位皇帝(含前後少帝),政治家、文學家。

    歷史評價漢武帝是中國封建王朝中最傑出的君主之一,奠定了漢王朝強盛的局面,成為中國封建王朝第一個發展高峰,還開闢了遼闊的疆域,奠定了漢地的基本範圍。

    漢武帝在位期間(前141年—前87年),在政治上,創設中外朝制、刺史制、察舉制,頒行推恩令,加強君主專制與中央集權。在經濟上,推行平準、均輸、算緡、告緡等措施,鑄五銖錢,由官府壟斷鹽、鐵、酒的經營,並抑制富商大賈的勢力。文化方面,“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並設立太學。對外,漢武帝採擴張政策,除與匈奴長年交戰外,還破閩越、南越、衛氏朝鮮、西羌、樓蘭、車師、輪臺、大宛,又鑿空西域、開絲綢之路,並開闢西南夷。此外,還有創設年號、頒佈太初曆等舉措。但他崇信方術、自奉奢侈,兼以窮兵黷武,引發統治危機,晚年爆發巫蠱之禍,後因對外擴張受挫而頒《輪臺詔》。後元二年(公元前87年),漢武帝崩於五柞宮,享年70歲,葬於茂陵。

    早期經歷

    漢武帝生於漢景帝前元年(前156年),是漢景帝中子。其母王氏在懷孕時,漢景帝尚為太子。王氏夢見太陽進入她的懷中,告訴漢景帝后,漢景帝說:“此貴徵也。”劉徹還未出生,他的祖父漢文帝就逝世了。漢景帝即位後,劉徹出生,他亦是王氏唯一的兒子。

    前元四年(前153年),劉徹以皇子的身份被封為膠東王。同年,景帝的長子、他的異母長兄劉榮獲封為太子。前元六年(前151年)秋九月,無子無寵的薄皇后被廢。第二年(前150年)春正月,景帝廢慄太子劉榮為臨江王;夏四月乙巳(前150年6月6日),劉徹之母王氏被立為皇后,丁巳(前150年6月18日),劉徹被立為太子。

    後元三年(前141年)正月,景帝逝世。甲子(前141年3月9日),太子劉徹即皇帝位,尊皇太后竇氏曰太皇太后,皇后王氏曰皇太后。

    君臨天下

    漢武帝登基之初,漢朝建立已經有六十多年了,天下安定,朝廷大臣們都希望天子舉行祭祀泰山和梁父山的封禪大典,改換確定各種制度。而皇上也崇尚儒家的學說,就透過賢良方正的科目招納賢士。趙綰、王臧等人靠文章博學而做官,達到公卿的高位。他們想要建議天子按古制在城南建立宣明政教的明堂,作為朝會諸侯的地方。他們所草擬的天子出巡、封禪和改換曆法服色制度的計劃尚未完成,正趕上竇太后還在推崇信奉黃帝、老子的道家學說,不喜歡儒術,於是派人私下裡察訪趙綰等人所幹的非法謀利之類的事情,傳訊審查趙綰、王臧,趙綰、王臧自殺,他們所建議興辦的那些事情也就廢止了。

    直至建元六年(前135年)五月竇太后去世,漢武帝才得以掌握大權。他進一步削弱諸侯王的勢力,頒佈大臣主父偃(yǎn)提出的推恩令,以法制來推動諸侯王分封諸子為侯,使諸侯王的封地不得不自我縮減。同時,他設立刺史,監察地方。加強中央集權,將冶鐵、煮鹽、釀酒等民間生意編成由中央管理,禁止諸侯國鑄錢,使得財政權集於中央。思想上,採用董仲舒“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建議,為儒學教育在中國古代的特殊地位鋪平了道路,在長安創立專門的儒學教育——太學,是當時的最高學府。

    漢武帝時期,漢朝亦不曾缺少法治思想。在宣揚儒學的同時,漢武帝亦採用法規和刑法來鞏固政府的權威和顯示皇權的地位。因此,漢學家認為這更應該是以儒為主以法為輔,內法外儒的一種體制,對廣大百姓宣揚儒道以示政府的懷柔,而對政府內部又施以嚴酷的刑法來約束大臣。

    征伐四方

    經文景之治的休養生息等一系列的發展經濟與民生政策之後,西漢王朝的國力已蒸蒸日上。漢武帝在承襲這些政策同時,積極準備軍事力量的發展。

    在軍事上,漢武帝先平定南方閩越國的動亂。後開始著手以軍事手段代替帶有屈辱性質的和親政策來徹底解決北方的匈奴的威脅。派名將衛青、霍去病三次大規模出擊匈奴,收河套地區,奪取河西走廊,封狼居胥,將當時漢朝的北部疆域從長城沿線推至漠北。

    在對匈奴的戰爭同時,採取和平手段和軍事手段使西域諸國臣服。喪失肥沃茂盛的漠南地區後,匈奴王庭遠遷漠北,這就基本解決自西漢初期以來匈奴對中原的威脅,為後來把西域併入中國版圖奠定基礎。張騫出使西域,絲綢之路由此而起。

    巫蠱之禍

    徵和元年(前92年),漢武帝住在建章宮,看到一個男子帶劍進入中龍華門,懷疑是不尋常的人,便命人捕捉。該男子棄劍逃跑,侍衛們追趕,未能擒獲。漢武帝大怒,將掌管宮門出入的門候處死。冬十一月,漢武帝徵調三輔地區的騎兵對上林苑進行大搜查,並下令關閉長安城門進行搜尋,十一天後解除戒嚴。巫蠱事件開始出現。

    桑榆晚景

    後元元年(前88年),馬通、馬何羅等謀刺武帝,金日磾發覺並保護了武帝。[43]同年,漢武帝叫畫工畫了一張“周公背成王朝諸侯圖”送給霍光,意思是讓霍光輔佐他的小兒子劉弗陵作皇帝。[44]在這段時間裡(具體時間不詳),劉弗陵的母親鉤弋夫人“因過”受到斥責,憂死於雲陽宮。一般認為是子幼母壯,為了防止鉤弋夫人重演呂后稱制的局面,漢武帝找藉口處死了她。[45]

    後元二年二月乙丑日(前87年3月27日),漢武帝於彌留之際立劉弗陵為太子。丙寅日(即次日),漢武帝對霍光、金日磾、上官桀、桑弘羊四人加以任命,要求四人接受遺詔並共同輔佐幼主。丁卯日(前87年3月29日),漢武帝駕崩於五柞宮,享年七十歲。戊辰日(前87年3月30日),劉弗陵繼位,即漢昭帝。三月甲申日(前87年4月15日),葬漢武帝於茂陵(今陝西興平縣東北)。

  • 4 # 憶錄記

    生年說法不一,有人認為生於漢景帝中元五年(前145),也有人認為生於漢武帝建元六年(前135),卒年不可考。司馬遷十歲開始學習古文書傳。約在漢武帝元光、元朔期間,向今文家董仲舒學《公羊春秋》,又向古文家孔安國學《古文尚書》。二十歲,從京師長安南下漫遊,遍及江淮流域和中原一帶。

  • 5 # 紫衫不改舊人還

    漢武帝生於漢景帝前元年(前156年)【而據《史記》《漢書》的后妃傳記載,漢武帝生於漢文帝后七年(前157年)】。母王氏,漢景帝中子。其母王氏在懷孕時,漢景帝尚為太子。王氏夢見太陽進入她的懷中,告訴漢景帝后,漢景帝說:“此貴徵也。”劉徹還未出生,他的祖父漢文帝就逝世了。漢景帝即位後,劉徹出生,他亦是王氏唯一的兒子。[1]

    劉徹初名彘,天生聰穎過人,慧悟洞徹,進退自如。三歲時,景帝抱於膝上,試問劉彘:“樂為天子否?”對曰:“由天不由兒。願每日居宮垣,在陛下前戲弄。”劉彘信口而應的回答,使劉啟不得不對這個兒子另眼看待。

    劉彘有驚人的記憶力,求知慾特別強,尤愛讀書中古代聖賢帝王偉人事蹟,過目不忘。景帝深感詫異。劉彘“訟伏羲以來群聖,所錄陰陽診候龍圖龜冊數萬言,無一字遺落。至七歲,聖徹過人”,景帝遂改劉彘名“徹”。“徹”字表示充滿智慧,達到聖德的要求。

    前元四年(前153年),劉徹以皇子的身份被封為膠東王。同年,景帝的長子、他的異母長兄劉榮獲封為太子。前元六年(前151年)秋九月,無子無寵的薄皇后被廢。第二年(前150年)春正月,廢慄太子劉榮為臨江王;夏四月乙巳,其母王氏被立為皇后,丁巳,劉徹被立為太子。他成為太子與其母孝景王皇后和其姑母館陶公主劉嫖有很大關係。劉嫖許諾將她的女兒陳氏嫁給當時四歲(古代按虛歲計算)的膠東王劉徹。劉徹後娶陳氏為妃,兩人成婚的時間無考。

    後元三年(前141年)正月,景帝逝世。甲子,太子劉徹即皇帝位,尊皇太后竇氏曰太皇太后,皇后王氏曰皇太后。

    君臨天下

    漢武帝登基之初,漢朝建立已經有六十多年了,天下安定,朝廷大臣們都希望天子舉行祭祀泰山和梁父山的封禪大典,改換確定各種制度。而皇上也崇尚儒家的學說,就透過賢良方正的科目招納賢士。趙綰、王臧等人靠文章博學而做官,達到公卿的高位。他們想要建議天子按古制在城南建立宣明政教的明堂,作為朝會諸侯的地方。他們所草擬的天子出巡、封禪和改換曆法服色制度的計劃尚未完成,正趕上竇太后還在推崇信奉黃帝、老子的道家學說,不喜歡儒術,於是派人私下裡察訪趙綰等人所幹的非法謀利之類的事情,傳訊審查趙綰、王臧,趙綰、王臧自殺,他們所建議興辦的那些事情也就廢止了。

    直至建元六年(前135年)五月竇太后去世,漢武帝才得以掌握大權。他進一步削弱諸侯王的勢力,頒佈大臣主父偃(yǎn)提出的推恩令,以法制來推動諸侯王分封諸子為侯,使諸侯王的封地不得不自我縮減。同時,他設立刺史,監察地方。加強中央集權,將冶鐵、煮鹽、釀酒等民間生意編成由中央管理,禁止諸侯國鑄錢,使得財政權集於中央。思想上,採用董仲舒“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建議,為儒學教育在中國古代的特殊地位鋪平了道路,在長安創立專門的儒學教育——太學,是當時的最高學府。

    漢武帝時期,漢朝亦不曾缺少法治思想。在宣揚儒學的同時,漢武帝亦採用法規和刑法來鞏固政府的權威和顯示皇權的地位。因此,漢學家認為這更應該是以儒為主以法為輔,內法外儒的一種體制,對廣大百姓宣揚儒道以示政府的懷柔,而對政府內部又施以嚴酷的刑法來約束大臣。

    征伐四方

  • 6 # 趙立波

    題記:漢武帝劉徹是我國古代一位非常傑出的重要歷史人物,在位長達五十四年,佔西漢統治時間的四分之一。“漢武帝的雄才大略使漢朝成為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成為世界文明無可爭議的中心,而漢武帝的時代,也成為中華民族歷史上最值得自豪和展示的偉大時代之一。”《雄漢武帝評傳及年譜》

    漢武帝畫像

    他的性格和愛好多面而龐雜,他是文人、是軍事家,更是大漢正規化的開拓者和完善者。他雄才大略又浪漫多情,晚年陷入秦始皇式的尋仙之路不能自拔。這個“膽汁質”的男人一生精力充沛,“內多欲而外施仁義”,他橫掃匈奴,建立赫赫武功,奠定了中華後世版圖。晚年性情大變,陷入憂慮,在人生最後的歲月他幡然醒悟,盡全力彌補挽救造成的損失。公元2159年的今天,是16歲劉徹登基俯視天下的日子,謹以此文,向這位傑出的“推倒一世之智勇,開拓萬古之心胸”的漢武大帝致敬。

    漢武大帝劇照

    (一)、十六歲登基的劉徹,一度要靠女人阿嬌穩定地位,不是坐享其成的太平天子。

    頭頂光環的大人物,哪個沒有艱辛的過往。少年的劉徹想必對此體會的更加刻骨銘心。

    48歲的漢景帝崩於未央宮,這個被稱為好色、多內寵縱慾過度的皇帝繼承文帝的遺產,大行清淨恭簡,使得天下百姓得到生息。在他去世前和其子劉徹即位初,“七十年間,國家無事,非遇水旱,則民人給家足。京師之前,累百鉅萬,貫朽而不可校;太倉之粟陳陳相因,充溢露積於外,腐敗不可食。”【1】

    漢武帝影視形象

    同年十月,16歲的劉徹以“建元”為年號,中國歷史從此以年號紀元,對此清人趙翼讚頌說:“古無年號。至武帝創為年號,朝野上下俱便於記載,實為萬世不易之良法。”【2】可見這個年輕人在恢弘設計上的高屋建瓴,可謂前無古人的開創,影響到此後的清代為止。

    十六歲的劉徹,青春期的陽剛除了給帝國塗抹上靚麗色彩。剛登基就重用主張加強王權的儒生出任要職,準備採納文景時期大為失意賈誼、晁錯遺留下來的政治主張,即對內削弱諸侯、加強集權,對外抗擊匈奴。同時命令各地封國諸侯領地開放城門,不得私設關卡限制出入,這是年輕皇帝打破地方割據的重要舉措。還下令對貴族子弟橫行不法者進行懲戒,削除其貴族屬籍。這些措施引起諸侯貴族不滿“毀新政日甚”,他們到竇氏周圍告狀詆譭,並上升到“無為二治”的黃老和“儒學”的意識形態的爭論上來。

    竇太后影視形象

    年輕氣盛的劉徹拒絕聽從祖母安排,反而讓老師趙綰上書,建議皇帝於國事不必請示“東宮”。接下來事態急轉直下,竇太后隨即找人參劾趙綰、王藏以“奸利”莫須有的罪名將其逮捕入獄,最終迫使二人自殺。在竇老太太的強勢干預下,劉徹的新政如同畫中的美好勾畫被撕得粉碎。隨即,這個青年遭遇了執政以來的最大危機,竇太后甚至動了要廢黜劉徹的念頭。根據司馬光《資治通鑑》記載,當初劉徹能被立為太子,靠的是其姑母長公主劉嫖。條件是劉徹娶長公主獨女阿嬌為妻。劉徹即位後,阿嬌成為皇后,由於長公主自恃擁立有功,向劉徹索求利益無厭,讓這個新皇帝對岳母非常反感,加之阿嬌性情驕悍,劉徹開始疏遠阿嬌。

    相關影視形象

    劉徹的母親王太后看出苗頭後警告兒子說:“你新即皇位,大臣未服。先為改制,太皇太后已怒。現又忤怒長公主,必重得罪,宜深慎之!”所謂“大臣未服”,即指公卿權貴反對劉徹的勢力。所謂“必重得罪”,就是皇帝要當不下去。劉徹的情商和智商極高,所缺乏的就是歷練與經驗,當年輕氣盛的他冷靜後,他馬上“恩禮”岳母長公主和皇后阿嬌。此後他開始四處遊獵,帶著司馬相如、朱買臣、東方朔等一流文人開展學術討論,不再過問大政,並在上林練就武功騎射,“帝勇武有猛力,於上林好自擊熊、豸、驅逐野獸。司馬相如乃賦諫之。”走上了祖母喜歡的“無為而治”,最終保全了帝位。【3】

    相關影視畫面

    (二)、三十八歲之前他對帝國注入了強烈的個人色彩,基本完成了全部勾畫。

    建元六年,對於二十二的劉徹來說是人生的最重要一年,他的祖母竇太后去世,使得他終於迎來了屬於自己的時代。此前他人生的最大阻力不是如何反擊匈奴,不是面對大漢的地方貴族勢力,而是她白髮蒼蒼的祖母竇太后。二人之間的本質在於年齡差異的巨大鴻溝,老年人安靜保守,青年人熱血沸騰,勇於創新。然而,在這位老太的掌控下,大漢已經顯出疲態與乏力。此後的劉徹如同擺脫了桎梏,徹底將帝國的藍圖擺放在自己的掌心之中。

    董仲舒畫像

    38歲以前,他一舉完成了影響歷史的深遠舉措,第一,採納董仲舒“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治國思想,從而確立了儒家在此後二千年獨尊的地位。第二、聽從主父偃的建議允許諸侯王將封地分給王儲意外的兒子或兄弟,這種“推恩”一舉分散了諸侯實力,從此再也沒有內政上的威脅。第三、對匈奴主動出擊,從根本上扭轉了漢代開國以來被動挨打的局面,透過三次大舉出擊匈奴,到公元前119年為止,基本解除了自漢高祖以來一直威脅漢朝北方的最大“外患”。 這三件大事全都是因為用人正確而取得的重大成果。

    衛青影視形象

    在用人上表現出了魄力和虛懷若谷禮賢下士的風度。對百官之首的丞相給予特別的尊重,輔佐他的六位丞相無一人在相位上被處死或治罪,最嚴厲的處理則是免官。其次對於敢和他說逆耳之詞的臣下非常寬容,比如汲黯曾當面批評漢武帝“陛下內多欲而外施仁義,奈何效唐虞之治乎!”當時在場的公卿都以為汲黯會被處死,可是漢武帝當場並未大發眾怒,只是在退朝之後罵道:“汲黯這白痴實在太過分了!”,事後也沒懲辦汲黯。【4】在培養人才上,他不拘一格錄用人才,提拔才能出色人物,“漢之得人,於茲為盛。”

    西漢與匈奴戰爭

    38歲以前透過用人和此後在權力逐漸鞏固後,開創了許多跨越歷史性的重大舉措。此後陸續改兵制,設刺史,統一貨幣,專管鹽鐵,立平準均輸等重大改革和創制,建立了一套系統完整而且體現著法家之“以法治國,不避親貴”的政治制度,成了此後二千年間中華帝國制度的基本正規化。對外關係上,制訂了目光遠大的外交戰略,並透過文治武功使漢帝國成為當時亞洲大陸的政治和經濟軸心。

    “浪漫主義”色彩濃厚的漢代壁畫

    “武”字,作為其身後諡號,完全表明了他的軍事方面功業最為顯赫。“仰思帝之雄才大略,正在武功。”【6】漢武帝在軍事上的顯赫功業,主要體現在邊疆方面,即後世所說的“武皇開邊”。漢武帝在秦國的基礎上開疆拓土,拓邊置郡,“使漢朝以一流強國出現於世界歷史舞臺上。”【7】此外,匈奴戰爭,是漢武帝一生中最輝煌壯烈的旅程,自元光二年的馬邑之戰,至徵和三年發起最後一次燕然山遠征,四十餘年之間,漢武帝傾全國之力,發動了對匈奴的十五次遠征 。其規模之大,氣魄之雄偉,在世界軍事史上是罕見的。其中尤以元狩四年漢匈漠北大戰最為慘烈。此後迫使匈奴向西北逃遁,匈奴內部由此發生分裂,也成了古代史上一次重大的自東向西的民族大遷徙。

    相關影視畫面

    (三)、漢武帝的性格側面,文學才能罕有匹敵,後世是如何評價他的。

    “膽汁質”的男人註定不甘於寂寞,甚至排斥單一的生活方式,這種性格會讓人不斷挑戰嘗試新的目標。汲黯批評他“多欲”,生動描述了這個男人好動的性格走向,並且他的性格側面往往伴隨著高強度的追求產生了“浪漫主義”。 翦伯贊描述漢武帝說:“說到漢武帝,會令人想他他生長得怎樣一副嚴肅的面孔?實際上,漢武帝是一位比較活潑、較天真、重感情的人物。他除了喜歡窮兵黷武以外,還喜歡遊歷,喜歡音樂,喜歡文學,喜歡神仙。漢武帝,是軍隊最英明的統帥,又是海上最經常的遊客,皇家樂隊最初的創立人,文學家最親切的朋友,方士們最忠實的信使,特別是他的李夫人最好的丈夫。他絕不是除了好戰以外,一無所知的一個莽漢。”

    漢武帝影視形象

    漢武帝身上的“文治”相當了得。他的周圍集聚了當時一流的文士,這些人在中華文化史上都佔有重要位置。雖然漢武帝的作品只保留下來七八篇,卻被歷代評論家高度推崇,稱讚其意境“壯麗鴻奇”。此外在漢武帝的情感世界中內心相當柔和細膩,從童年的“金屋藏嬌”的青梅竹馬的承諾,到他喜歡的李夫人的早亡讓他陷入巨大的悲痛之中。由於思念過度,讓人畫了影象掛在甘泉宮中,甚至他採用了所謂的“招魂”方式,以求再見一面。他將這種思念寫了《李夫人歌》,堪稱大漢版的《長恨歌》,老淚縱橫的感傷讓後來的班固感動得收入自己的《漢書》之中。後世有人認為漢武帝不但“在中國文學史上應有自己的一席之地”,而且“與同時代的詞賦家相比,其詞賦的成就僅在司馬相如一人之下,而超過其他賦家。”【8】

    漢武帝作品

    他頻換更換年號,無不折射出性格與浪漫的特徵。

    漢武帝曾四年用“天漢”為年號,繼承了“維天有漢”的思想,從閩粵崖直到川黔滇,從於闐阿爾泰到黑吉遼,他用了數十年勾畫出兩千年中華大地的基本輪廓,這個帝國的耀眼光線“由鹹海、蔥嶺、興都庫什山脈直到朝鮮半島,由貝加爾湖到印度支那,則擴產成了漢文化影響覆蓋的一大文化圈”。【9】漢武帝到了晚年對形勢發生了許多誤判,當生命盡頭來臨時,他幡然悔悟,以巨大勇氣下發“罪己詔”,一個“悉皆罷之”,讓大漢從疲憊走向生息。為了保證他的江山不被變色,避免呂后“母壯子幼”再度出現,將心愛的鉤弋一同“帶走”,他做了他所能想象到出現一切危害的防止措施。

    漢武帝影視形象

    “漢武帝雄才大略,開拓劉邦的業績,晚年自知奢侈,黷武,方士之弊,下了罪己詔,不失為鼎盛之世。”【10】他是當時可以放到世界級的偉人,他能運籌帷幄,決勝千里,其一生武功成就,則足以使西方漢尼拔、亞歷山大、拿破崙等馳騁與疆場的將帥黯然失色,他的功業如同天上之銀漢燦爛,成了宇宙之間照亮華夏文明前行的路燈。偉大和天才是無法描畫的,是難以置信的,以通常普通標準衡量,更是無法用世俗尺度去評估的,如山川覆蓋積雪,如蒼穹飄蕩白雲,而我們所能做的,就是對歷史和英雄們的仰望。

    註釋:

    【1】《漢書食貨志》

    【2】《趙翼廿二史札記》

    【3】《資治通鑑》

    【4】《漢書》

    【5】《漢書》

    【6】《趙翼廿二史札記》

    【7】《漢武帝傳》楊生民著

    【8】《秦漢樂府考略》陝西師大學報

    【9】《漢武大帝新傳》

    【10】《同吳冷西等人的談話》

  • 7 # 大衛雷孤

    漢武帝劉徹是中國西漢王朝最為強勢的皇帝,他在位期間,劉徹建立了巨大的功勳,將漢朝推到了頂峰。

    漢武帝劉徹簡介

    漢武帝劉徹是西漢第七位皇帝,漢景帝與王氏之子,雄才武略,創造了許多箇中華民族歷史上的第一。

    漢景帝劉啟的皇后薄氏沒有子嗣,所以劉啟立了慄姬之子劉榮為太子,劉啟姐姐館陶公主想讓自己的女兒當上皇后,於是將女兒許給劉榮,但被慄姬拒絕了。館陶對此懷恨在心,於是將女兒嫁給了王氏之子劉徹,並時常在劉啟面前說慄姬的壞話,而誇劉徹是可造之材。劉啟最後廢了劉榮的太子之位,而改立劉徹為太子,並廢皇后薄氏,改立劉徹之母王氏。

    劉徹登上皇位後,建立中朝,設定刺史,開創察舉制,進一步鞏固了皇權。劉徹建立了年號,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使用年號的皇帝。用人方面,劉徹採取惟才是舉的標準,其皇后衛子夫就是從奴婢中選出來的,而有名的將軍霍去病則是從奴產子中選出來的。在軍事上,劉徹派霍去病等人擊潰了匈奴,併吞並了朝鮮、百越、大宛等地,使漢地的範圍進一步擴大。文化方面,劉徹聽從了董仲舒的建議,“罷黜百家,獨尊儒術”。

    劉徹在各個領域都有卓越的功績,但其在位的後期窮兵黷武,又發生了巫蠱之禍,給劉徹留下了負面影響。公元前89年。劉徹下罪己詔,向天下人昭告:自己給百姓造成了痛苦,從此不再窮兵黷武、勞民傷財,甚至表白內心悔意。

    公元前87年,劉徹在五柞宮去世,時年七十歲,死後由其小兒子劉弗陵繼位。

    漢朝皇帝劉徹生平事蹟

    漢朝皇帝劉徹是中國漢朝著名的漢武大帝,他在中國歷史上有著非常重大的影響力,從他之後人們開始獨尊儒術,再一次結束了百家爭鳴的場面。劉徹透過千辛萬苦才得以當上皇帝,因而他決心成為一個好皇帝,因其早年對陳阿嬌有情,故而先封了陳阿嬌為皇后,但是陳阿嬌習性驕橫,實在難以作為一個好皇后,所以後來被衛子夫所取代。當然,劉徹一生中最大的貢獻是在治國上面,他在位年間漢朝呈現出了鼎盛的局面。

    漢朝皇帝劉徹雖然在國家治理上面大有作為,但是巫蠱之亂卻讓他的功績出現了汙點。在這場宮廷政變中,不僅太子劉據被殺害了,很多國家棟梁也因此喪生,大漢江山進入了無盡的黑暗之中。政變之後不久,劉徹也抱憾駕崩。

  • 8 # S鳳棲梧桐

    漢武帝劉徹(前156年-前87年),西漢的第7位皇帝,傑出的政治家、戰略家。生於漢景帝前元年(前156年)。

      

      十六歲登基。為鞏固皇權,漢武帝建立了中朝,在地方設定刺史。開創察舉制選拔人才。採納主父偃的建議,頒行“推恩令”,解決王國勢力,並將鹽鐵和鑄幣權收歸中央。文化上採用了董仲舒的建議,“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結束先秦以來“師異道,人異論,百家殊方”的局面。漢武帝時期開疆拓土,擊潰匈奴帝國、東並朝鮮、南誅百越、西愈蔥嶺,征服大宛,奠定了中華疆域版圖,首開絲綢之路、首創年號,興太學。他開拓漢朝最大版圖,功業輝煌。

      

      漢武盛世是中國歷史上的三大盛世之一。

      

      晚年的漢武帝窮兵黷武。徵和二年巫蠱之禍,徵和四年劉徹下罪己詔。前87年劉徹崩於五柞宮,享年70歲,諡號孝武皇帝,廟號世宗,葬於茂陵。

      

      漢武帝的主要年號:

      

      建元前140年—前135年

      

      元光前134年—前129年

      

      元朔前128年—前123年

      

      元狩前122年—前117年

      

      元鼎前116年—前111年

      

      元封前110年—前105年

      

      太初前104年—前101年

      

      天漢前100年—前97年

      

      太始前96年—前93年

      

      徵和前92年—前89年

      

      後元前88年—前87年

      景帝前元元年(前156年)劉徹出生,是漢景帝第十子。

      

      景帝前元四年(前153年)四月己巳,漢景帝立庶長子、慄姬子劉榮為太子,史稱“慄太子”;同日,封劉徹為膠東王,劉徹時年四歲。

      

      景帝前元七年(前150年)正月,漢景帝廢太子劉榮為臨江王;同年夏四月乙巳,王夫人封為皇后,七歲的膠東王劉徹以王皇后唯一的嫡子身份立為儲君。

      

      景帝中元二年(前148年)臨江王劉榮“坐侵廟壖垣為宮”(侵佔宗廟外空地擴建宮室而犯罪)入獄,不久自殺;九月,梁王劉武刺殺袁盎等十餘人。

      

      景帝后元三年(前141年)正月,漢景帝駕崩,十六歲的劉徹即位。

      

      武帝建元元年(前140年)用趙綰、王臧開始建元新政。

      

      武帝建元二年(前139年)由於侵犯了宗室利益,趙綰王臧下獄自殺新政挫敗,劉徹開始韜光養晦。

      

      武帝建元三年(前138年)派遣張騫出使西域。

      

      武帝建元四年(前137年)擴修上林苑

      

      武帝建元六年(前135年)竇太后病死,二十二歲的劉徹正式執政。

      

      武帝元光二年(前133年)六月,馬邑之圍未能伏擊匈奴而失利;開始與匈奴大規模交戰。

      

      武帝元光五年(前130年)車騎將軍衛青大破龍城,取得了自漢朝開國以來對匈戰役的首次勝利,從此,進入對匈戰爭的轉折點。

      

      武帝元朔元年(前128年)衛子夫生漢武帝長子劉據;三月,封衛子夫為皇后;武帝時年二十九歲。

      

      武帝元朔二年(前127年)主父偃上書武帝,建議實行《推恩令》;不久正式實行;同年,衛青收復河朔之地,驅走白羊、樓煩王,築朔方城,從此徹底解決了匈奴對長安的威脅。衛青受封長平侯。

      

      武帝元朔三年(前126年)張騫出使西域歸來,歷時十三年。

      

      武帝元朔五年(前124年)車騎將軍衛青擊敗匈奴右賢王,得右賢稗王十餘人,畜數千百萬,天子于軍中拜其為大將軍,諸軍皆從大將軍號令。

      

      武帝元朔六年(前123年)霍去病始戰,封冠軍侯。

      

      漢武帝元狩二年(公元前121)驃騎將軍霍去病兩次進軍河西(今河西走廊),打擊匈奴,收復河西走廊。

      

      武帝元狩四年(前119年)春夏之際,大將軍衛青大戰匈奴於漠北,伊稚斜單于逃走;驃騎將軍霍去病的東路軍大敗左賢王,封狼居胥山,左賢王敗逃而去,徹底解決了匈奴之患,從此“漠南無王庭”。

      

      武帝元狩六年(前117年)大司馬驃騎將軍霍去病薨。

      

      武帝元鼎四年(前113年)得寶鼎於汾水上。

      

      武帝元封元年(前110年)泰山封禪,始有年號“元封”。

      

      武帝元封五年(前106年)大司馬大將軍衛青薨。

      

      武帝太初元年(前104年)改正朔,易太初曆,以正月為首(原以十月為首)。

      

      武帝天漢二年(前99年)秋,李陵戰敗於浚稽山而投降,漢武帝腐司馬遷。次年,漢武帝因誤信匈奴俘虜,認為李陵為匈奴練兵防備漢軍,遂族李陵母弟妻子。隴西士夫皆以李氏為恥。

      

      武帝徵和二年(前91年)被丞相公孫賀緝捕的通緝犯朱世安誣告賀之子公孫敬聲以巫蠱咒武帝,賀父子下獄死,諸邑公主與陽石公主、衛青長子長平侯衛伉皆坐誅。武帝命寵臣江充為使者治巫蠱,七月,太子劉據因“巫蠱案”被陷害不能自明,殺江充,被迫起兵,衛子夫在漢武帝派人收皇后綬印時自殺;八月,太子自殺,其妻妾子女皆被害,唯襁褓之中的孫子劉病已倖免,後為漢宣帝。

      

      武帝徵和二年(前90年)李廣利與劉屈氂密謀立李夫人之子劉髆為太子,後事發,劉屈氂被殺,李廣利投降匈奴。田千秋上疏,漢武帝為巫蠱之禍中被陷害致死的太子平反,夷江充三族,燒死蘇文,建“思子宮”“歸來望思之臺”以寄託哀思

      

      武帝徵和四年(前89年)桑弘羊等人上書,建議在輪臺戍兵以備匈奴,漢武帝駁回其建議,並下詔反思,稱“當今務在禁苛暴,止擅賦,力本農。修馬政復令以補缺,毋乏武備而已”。史稱《輪臺罪己詔》

      

      武帝后元二年(前87年)二月,漢武帝駕崩,終年七十歲,在位共五十四年,葬於茂陵,諡號孝武皇帝。遺命霍光、金日磾、上官桀輔佐幼子劉弗陵(時年八歲,後改名劉弗)即位,為漢昭帝。

      

      漢宣帝本始二年(公元前72年)五月,漢宣帝劉詢尊武帝的廟號為世宗。

    漢武帝的歷史功績主要有

    第一,漢武帝實施了一些加強中央集權的政治制度,鞏固了西漢王朝的統一和發展。

    漢武帝剛剛登上皇帝寶座時,由他的祖母竇太后掌握大權。公元前135年,竇太后死去,漢武帝開始把一切大權都掌握到自己手中,以施展自己的政治抱負。他首先打擊了外戚丞相田,然後加強了他身邊收轉文書的尚書、中書的地位,使丞相成為有名無實的職位。自此,中書和尚書成了中央發號施令的機構。

    為了加強中央集權,徹底解決藩國問題,他命令藩王們不能把封地僅僅傳給繼承王位的長子,還必須劃出一部分來分封給其他幾個兒子,並且互不統屬。這樣一來,藩國的土地越來越小,勢力越來越弱,後來就無法與中央對抗了。這是漢武帝的聰明之舉。

    漢武帝還加強了原有的監察制度,並建立了一套選用官吏的新制度。他採納了董仲舒的建議,命令各郡國每年舉孝、廉各一人,並用“公車上書”的辦法,使官吏及人民都可以上奏章給皇帝建議國事,意見合乎治國要求的,就根據上書人的特長授給官職。

    第二,漢武帝為了加強和鞏固自己的統治,採納了董仲舒的“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建議,鞏固了國家的統一和中央集權,對後來的歷史產生了長久的影響。

    董仲舒認為,皇帝是奉上天的意旨來管理人民的,上天給了他統治人民的權力,絕對不能違反。這種說法正好迎合了漢武帝的心意,漢武帝便採取這種思想來做統治思想和維護封建制度的工具。在舉行測試的時候,漢武帝對其他各派學說的人一概不取,獨取儒生。於是,要想做官就得接受儒家學說,士人都變成了儒生。

    第三,漢武帝出兵抗擊匈奴,使西漢王朝的政權更加鞏固,國家更加統一,為西漢經濟文化的發展創造了極為有利的條件。

    從公元前133年到公元前119年,漢武帝派兵和匈奴進行了多次大規模的作戰,最後取得了抗擊匈奴的全面勝利,充分體現了他的雄才大略和卓越的軍事指揮才能。在抗擊匈奴的過程中,漢武帝還用大量移民的辦法來充實邊防,發展生產。

    第四,漢武帝派遣張騫兩次出使西域,加強了漢朝和西方的經濟文化交流。

    公元前138年,我國曆史上著名的大探險家張騫奉漢武帝之命出使西域,目的是想聯合大月氏共同防禦並打擊匈奴勢力。公元前119年,張騫奉命第二次出使西域。隨後,中亞、西域各國以朝貢為名,經常到長安訪問和貿易。中國和西域各國之間的人員和貿易往來,從西漢開始,歷經東漢、魏晉南北朝,直到唐代,延續了1000多年。

    第五,漢武帝開拓了南方和西南疆域,使越族以及西南各少數民族和漢族更好地融合在一起。

    漢武帝使越族三個部落歸屬漢室後,把他們遷移到長江、淮河、南海等地,與漢族人民長期共居,彼此逐漸融合,形成了自秦始皇以來沒有完成的“大統一”局面。漢武帝在開拓西南地區的過程中,把鐵製生產工具和較高的漢族文化傳到這些地區,或多或少地破除了這些地區的閉塞性,推動了當地經濟和文化的發展。

    第六、大力興修水利,發展農業生產。

    漢武帝在位時修建了漕渠、白渠、龍首渠,還在秦朝開成的鄭國渠旁邊開了6條輔渠,灌溉高地。公元前109年,漢武帝徵發數萬士兵堵住了黃河決口。經過這次治理,黃河下游大約有80年沒有鬧過大水災。

    漢武帝還大力推行屯圍、屯墾等發展農業的重大措施。他還大力推行代田法和新農具,大大促進了農業的發展。

  • 9 # TS縱橫四海

    毛主席說:秦皇漢武略輸文采

    劉徹(公元前156年-公元前87年3月29日),即漢武帝,西漢第七位皇帝,偉大的政治家、戰略家、詩人。

    漢武帝在位期間(前141年-前87年),在政治上,創設中外朝制、刺史制、察舉制,頒行推恩令,加強君主專制與中央集權。在經濟上,推行平準、均輸、算緡、告緡等措施,鑄五銖錢,由官府壟斷鹽、鐵、酒的經營,並抑制富商大賈的勢力。

    文化方面,“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並設立太學。對外,漢武帝採擴張政策,除與匈奴長年交戰外,還破閩越、南越、衛氏朝鮮、大宛,又鑿空西域、開絲綢之路,並開闢西南夷。

    此外,還有創設年號、頒佈太初曆等舉措。但他崇信方術、自奉奢侈,兼以窮兵黷武,引發統治危機,晚年爆發巫蠱之禍,後因對外擴張受挫而頒《輪臺詔》。後元二年(公元前87年),漢武帝崩於五柞宮,享年70歲,葬於茂陵。

  • 10 # 小慕斯

    直接百度百科吧,因為回答也是搬運過來的。我覺得百度百科上的應該是最權威的劉徹生平簡介了,要不然也不會放上去的。

  • 11 # 史棧君

    漢武帝劉徹,生於公元前156年,崩於公元前87年,享年70歲,廟號“世宗”,是中國歷史上雄才大略的君主之一,也是一位極具魄力並富有開拓精神的一位偉大君主。

    人生主要經歷如下:

    1、登基之初,一改前幾任君主的推行的無為之治,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將儒家提升到了巔峰之處。自此之後,儒家作為主流學術,影響歷史幾千年。

    2、任用主父偃,施行推恩令,削弱諸侯王勢力,同時設立刺史,監察地方,加強中央集權。為後世各個王朝提供集權模板。

    3、南平閩越,北擊匈奴,西開絲路,收河套、取河西,飲馬漠北,居狼封胥!奠定中華疆域之框架,同時以國名代稱華夏族族名,華族自前漢的武帝宣帝以後,便開始叫漢族。

    4、改革幣制,廢棄秦制半兩錢,在方孔圓錢的基礎上,增加圍邊,定五銖為計量單位,命名為五銖錢,即解決了貨幣問題,也成為古代“銖兩制”鑄幣的主流。同時將鹽鐵收歸官營,極大提升國家稅收。

    5、首創年號,為歷史紀年提供一種新的方式,好比給歷代皇帝提供了一個自我打標籤的功能!

    6、敢於審視自己的錯誤,頒發《輪臺罪己詔》,將國家從戰爭中解脫出來,與民休息!為之後西漢極盛之世的孝宣中興奠定了基礎。

    引用毛主席的話: 漢武帝雄才大略,開拓劉邦的業績,晚年自知奢侈、黷武、方士之弊,下了罪己詔,不失為鼎盛之世

  • 12 # 讓晚風輕輕吹過落霞

    1.在其統治時期,打敗了漢朝的最大敵人——匈奴,使得了外族明白了一個道理——“犯我中華者,雖遠必誅"。

    2.然而,因為對外戰爭太多,使得了其統治晚期漢朝變得風雨飄蕩起來,不得而之下,漢武帝頒發了中國歷史上第一道“罪己詔”,向天下認錯,這才挽救了穩固了漢朝的統治。

  • 13 # 正搖文作

    漢武帝,劉徹。

    劉啟兒子,是西漢第七位皇帝。

    十六歲成人禮後登基。

    是當時的政治家,戰略家。

    登基初為鞏固勢力,加強集權。

    國以儒家思想為教化,尊儒術。

    為統一國家經濟,改革幣制。

    不閉關鎖國,暢絲綢之路。

    鞏固國土,抗外闊疆。

    為漢朝的強盛,奠定了基礎。

    我個人認為,漢武帝劉徹這樣的人物,促進了中國歷史和繁榮富強的發展,對我國,對世界有重要意義。

  • 14 # 萬馬齊喑究可哀人

    提起中國歷史上的千古皇帝,“秦皇漢武”往往首先在人們腦海中浮現。漢武帝劉徹(公元前156年-公元前87年),7歲被冊立為皇太子,16歲登基,在位54年(公元前141年-公元前87年)。這54年裡,他在政治、經濟、軍事、思想文化等方面採取了一系列非凡的措施,既精彩紛呈,又有功有過。漢武帝一生的所作所為,因為可圈可點,所以引得後人津津樂道,或肯定,或否定,莫衷一是。然而,漢武帝是一個極其複雜的歷史人物,任何簡單的肯定或否定都是片面的。一方面,漢武帝劉徹人如其名,他的文治武功讓他成為一個響徹中國歷史的人物,千百年來譽之者眾。同時,圍繞漢武帝的功過是非,又讓他成為一個引起人們爭議不斷的人物,千百年來毀之者同樣不少。人們站在不同的立場上,從不同的角度出發,對身處歷史長河中的漢武帝作出“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評價,既無可厚非又不可能得出定論,無論是肯定還是否定,評價結論都不一定是全面的。因此,我們蒐集了一些漢武帝的資料,嘗試著用幾個“大”字來述評他的歷史作為。

      一、在軍事方面開疆拓土施展大手筆

      司馬遷《史記·孝武本紀》用“內修法度,外攘夷狄”[1]概括漢武帝的事蹟,敘述了漢武帝政治、軍事上的主要作為。班固《漢書·武帝紀》給予漢武帝“雄材大略”的評價,稱讚漢武帝“罷黜百家,表章《六經》”[2],肯定其舉俊茂、興太學、修郊祀、改正朔、定歷數、協音律、作詩樂等文治事業,但對漢武帝的煌煌武功則不讚一辭。對此,清代趙翼在《廿二史札記》中明確指出:“仰思(漢武)帝之雄才大略,正在武功”[3]。綜合來看,漢武帝諡號“孝武”,所以他的武功(用軍事手段抵禦外侮、平定邊患、擴大疆土等)自然成為對他進行評價必須談到且首先要談到的問題。

      漢武帝在位期間,南平兩越、北伐匈奴、經營西域、通西南夷、東定朝鮮,在漢帝國東南西北各個方向施展著他的雄才大略。在北方,為了解除匈奴對於漢王朝北方長期的威脅,漢武帝一改過去對匈奴和親的政策,先後多次派衛青、霍去病等征伐匈奴,不僅打退了匈奴對中原的入侵,而且迫使匈奴往北遷徙,將匈奴置於被動稱臣的局面,解除了匈奴對中原地區的威脅,保障了北方經濟文化的發展。在西北,漢武帝透過發動對匈奴戰爭,奪回河套和河西走廊地區,擴張了西域版圖;同時,他派張騫出使西域,聯合西域的一些國家夾擊匈奴,最終確立了漢朝對西域諸國的宗主地位,打通了著名的絲綢之路,進一步加強了與西域的聯絡。在東北方,他派兵滅亡了衛氏朝鮮,在朝鮮半島設定了四郡進行直接管理,把漢帝國的版圖擴充套件到了朝鮮半島中北部和遼東一帶。在西南方和南方,他派兵通夜郎、滅南越,使得夜郎、南越政權歸附漢朝,在西南和南方先後設立了七個郡,使西南邊陲第一次併入中國版圖,也使得今天的兩廣地區自秦朝後重歸中國版圖。

      漢武帝在位54年,打了44年的仗,戰果豐碩,形成了漢帝國的極盛時期,奠定了中華的疆域版圖。他在軍事方面的大手筆,有力地抵禦了外侮,維護了漢帝國的尊嚴;有效地肅清了邊境,保障了百姓樂業;極大地開拓了疆域,建立了空前遼闊的疆域,為中華民族獲得了廣闊生存空間;長時期、多方位地強化了漢帝國的影響,使當時先進的中華文化強勁輻射到周邊地區,加強了民族間的聯絡,促進了民族間經濟文化交流,促進了民族融合。所以,漢武帝在軍事方面的卓越建樹,是使他成為歷史偉人最重要的一個支撐。

      二、在政治方面強化中央集權奠定大一統基礎

      漢武帝是個中央集權思想極其鮮明的皇帝。他多管齊下,對諸侯王、丞相、地方豪強、各級官員的勢力或削弱、或限制、或剝奪,進一步加強了中央集權,加強了皇帝權威,

      面對諸侯王勢力坐大的局面,漢武帝主要採取了三個措施。公元前127年,他頒佈《推恩令》,要求諸侯王將自己的封地分給子弟,形成直屬於中央政權的侯國。前122年,他又制定《附益之法》,規定“諸侯惟得衣食稅租,不與政事”[4],限制諸侯王的活動。前112年,他又以諸侯獻上的黃金成色不純為由,取消了百餘位列侯的爵位,此後,還以種種罪名廢掉一些侯國。如此幾招,大大削弱了諸侯王的封地和勢力,使諸侯王在漢武帝時期根本不能興風作浪。

      針對漢初丞相實權很大的現實,漢武帝改革中樞體制,重用身邊的人員建立中朝,成為決策機構,而原以丞相為首的三公九卿組成外朝只有執行的權力,使丞相成為有名無實的職位,從而加強皇權、削弱相權。為對中央和地方的各級官員進行監督,他創設了新的監察系統,把全國劃分為13個監察區,在每個區域設立刺史監察地方,從而加強了對官員的監察和控制。同時,漢武帝改革官僚制度,採取破格錄用有真才實學的人輔佐朝政,在京城設立“太學”,以儒家的經典為主要講課內容,培養封建官吏,使儒士們開始大量地進入政權體系。為了維護專制政治之威,漢武帝重用“酷吏”,酷吏“專以人主意指為獄”,對政府原來不能有效地管理控制的豪強地主或宗室、外戚予以“嚴酷”打擊,確保中央所頒發的措施與方針得到執行,幫助漢武帝達到鞏固中央集權的目的。

      漢武帝的這些強化中央集權的措施,直接的效果是加強了中央權威,鞏固了國家統一,為締造大一統盛世奠定了基礎。同時,也因為不是透過戰爭,而是透過對舊制度的改革和新制度的設計巧妙、和平地解決了地方勢力過大的問題,沒有引起大的社會動盪,從而在一定程度上有利於社會經濟的復甦和發展。

      三、在思想文化方面尊儒興學是大創舉

    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也是他加強中央集權的另一個手段。他採納董仲舒“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建議,把儒家學說作為封建正統思想,用儒家思想統一中國文化,興辦太學推行儒學教育進行大規模人才培養。漢武帝的這一歷史創舉,不僅給當時而且給後世中國都帶來了巨大的影響。

      漢武帝在思想文化方面尊儒興學,首先有利於大一統國家的建立。在當時百家爭鳴的時期,在官吏中或社會上,諸子百家的思想都很活躍,不利於加強中央集權。實行“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有利於統一思想、統一輿論、穩定國家。其次,儒家思想有利於封建君王治理國家,滿足了當時統治者加強中央集權、促進經濟發展、培養教化人才的迫切需要。儒家在禮與法的關係上強調禮治,在德與法的關係中強調德治,在人與法的關係中強調人治。前兩個方面的主張,即使是歷史發展到今天都還具有積極的借鑑意義。第三,尊儒興學使儒家思想從漢武帝時期開始由民間思想成為官方思想,成為影響中國人的核心文化,為精英階層(士大夫)和社會樹立了人文的理想以及價值標準,對中華文明產生了巨大而又深遠的影響。第四,漢武帝雖然以儒獨尊,但事實上百家之學他並沒有廢,對於儒術之外的其他學問,他也在兼用,比較典型的就是尊儒尚法、儒法並用,各種思想相互配合,諸子百家文化並沒有因為尊儒興學而遭受滅頂之災。第五,不可避免地,獨尊儒術也加強了對思想的控制,扼制了學術文化的自由發展。並且越隨著封建社會發展,越來越成為封建專制的重要組成部分,儒家思想逐漸成為中國傳統文化的主流思想,延續兩千年之久,禁錮了中國古代思想的發展,特別是個性思想,鉗制了中國人的創新思維,在一定程度上也限制了中華民族前進的步伐。

      四、在經濟方面實施大調控壯大了國家經濟實力

      為了壯大國家經濟實力,同時貫徹加強中央集權的指導思想,漢武帝加強中央對經濟管理的權力,在經濟方面實施大調控。主要措施有:一是將鐵、鹽、酒等有巨大利益的商品的專賣權收歸中央,並制定法令嚴格限制私人經營。二是禁止諸侯國鑄錢,由中央統一鑄造五銖錢。三是推行均輸令和平準令干預市場、調劑運輸和平抑物價。四是歧視商人並推行告緡令打擊商人。

      漢武帝在經濟上的這些措施,使財政權集中到中央政府,壯大了國家經濟實力。在當時,鐵、鹽、酒等屬於有巨大利益的商品,民間不能染指,則利益集中到國家。國家掌握貨幣鑄造和發行權,其利益連諸侯國都不能分享。推行均輸就是由國家安排專員統一徵收、買賣和運輸貨物,減少了貢品運送損失,相對減輕了民戶負擔,也增加了國家財政收入;推行平準就是由國家在糧價低時以高價收購,在糧價貴時再平價賣出,既平抑物價又抑制了大商人牟取暴利。所謂告緡就是鼓勵人們告發不遵守國家徵收財產稅政策的人,被告發者全部資產沒收,告發者可以得到被告發者財產的一半,這一措施也大大增加了中央政府的財政收入。漢武帝經濟上的壟斷和大調控,滿足了國家長期對外軍事戰爭的需要,對當時的商業發展也有一定的負面作用。

      五、外交戰略展現了漢武帝魄力宏大、目光遠大

      漢武帝在軍事上四面出擊的同時,同樣重視以和平或相對和平的方式開展對外交往。他先後兩次派張騫出使西域,兩次以公主與西域烏孫和親,設立西域都護總管西域事務,在西域進行大規模屯田,多管齊下經營西域,開通了著名的絲綢之路。他派遣唐蒙出使南越,並接受唐蒙的建議招降夜郎及周邊地區,設郡置縣,並約定以夜郎侯之子作為漢的屬縣縣令。他命司馬相如出使西夷,並接受其建議在西夷邛、笮地區設都尉置十餘縣,隸屬蜀郡管理;同時,他令唐蒙和司馬相如分別修築“南夷道”和“西夷道”,連線僻遠的西南地區。對夜郎、南越政權,漢武帝先是派使者說服其歸附漢朝,在他們有反覆後才派兵滅其國,設郡管理。對東甌、閩越二國,則是將其人民遷徒至長江與淮水地區,此外,漢武帝時期,漢朝對朝鮮、日本等地也有交往和影響。

      漢武帝首次派張騫出使西域時,是在他即位的第二年,那時候他年僅17歲,卻已顯現出年青天子在外交戰略上的魄力宏大、目光遠大。經營西域,開闢絲綢之路,促進了西域社會的進步,擴大了漢朝的影響,豐富了中原的物質生活,促進了東西方經濟文化交流。經營西南夷和百越,拓展了漢王朝政治版圖,進一步加強了漢朝與這些地區的聯絡,促進了當地的開發,促進了民族之間的融合交流。軍事與外交的配合運用,使中國成為當時首屈一指的強國。

      六、漢武帝的複雜個性釀成大弊端

      與文治武功相比,漢武帝的性格缺陷也是非常明顯的。常見的評價有:他視人命如草芥,殺伐任性;他冷酷殘忍,喜怒無常;他奢侈無度,嚴刑峻法;他剛愎自用,殘暴多疑;他信惑神怪,巡遊、封禪、求仙,揮霍無度;他好大喜功,勞民傷財。以上數種評價都是極其負面的,既是漢武帝複雜個性的具體體現,也反映了漢武帝複雜個性釀成的弊端。奢侈、祀神與酷暴,是武帝統治生涯中最令人注目的三大弊端,也是武帝統治由盛而衰的三部曲[5]。

      漢武帝窮兵黷武、橫徵暴斂、奢侈荒唐和妄生內亂,以致民不聊生、國庫空虛、國家混亂。在他的晚年,更是發生父子相殘的“巫蠱之禍”,受牽連而死者達數萬人。他的所作所為,既有屬於與國家有關的舉措,也有為滿足帝王個人慾望、任性而為的成分。他的複雜個性,造就了他的文治武功,也造成了民不聊生、社會動盪的惡劣後果。

      七、晚而改過展現了漢武帝曠大之度

      漢武帝不愧為千秋一帝。在他的晚年,面對天下疲憊、社會動盪、幾成危局的困境,他頒發《輪臺罪己詔》,自稱即位以來“所為狂悖,使天下愁苦,不可追悔”,承認、檢討過失,強調“自今事有傷害百姓,糜費天下者,悉罷之”,“當今務在禁苛暴,止擅賦,力本農”,宣佈禁止嚴刑暴政、停止征伐,實行休養生息的寬民政策[6]。

      作為一個封建帝王,一個有重大作為的封建帝王,面對自己造成的危局,能夠自我反省罪過,懸崖勒馬,調整政策,不僅僅是體現了漢武帝作為一代明君的英明睿智,更重要的是展現了他知過能改的勇氣;不僅挽救了漢帝國面臨的危機,而且為隨後的“昭宣中興”奠定了基礎。宋司馬光《資治通鑑》認為漢武帝“有亡秦之失,而免亡秦之禍”[7],他能夠晚而改過當是原因之一吧。這不僅是漢武帝個人之幸,漢帝國之幸,實實在在的,也是漢民族之幸。

      總之,漢武帝在他的政治生涯中既展現了一位傑出政治家、謀略家的風采,也有在今人看來不為人道的地方。他有功也有過,但作為一個封建帝王,就歷史功績而言功大於過,有過也是瑕不掩瑜。所以,當代電視劇《漢武大帝》用三句話概括他的一生,“他建立了一個國家前所未有的尊嚴,他給了一個族群挺立千秋的自信,他的國號成了一個民族永遠的名字”。這,就是對漢武帝名至實歸的最高評價。

      參考文獻:

      [1]司馬遷.《史記·列傳·太史公自序》.

      [2]班固.《漢書·武帝紀》.

      [3]趙翼.《廿二史札記》.

      [4]班固.《漢書·諸侯王表》.

      [5]馬雪芹.簡評漢武帝的歷史功過[J].杭州師範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6).

      [6]班固.《漢書·西域傳贊》.

      [7]司馬光.《資治通鑑》.

  • 15 # 山高水長人

    漢武帝的內政成績

      漢武帝既是一個非常有作為的皇帝,又是一個備受爭議的皇帝。

      先看“內強皇權”,一是漢武帝用各種手段削弱其他勢力的權力。

      在這個過程中,漢武帝耍了不少手段。尤其是在打擊諸侯王勢力上,比如漢武帝透過製造冤案的方法,剷除了當時非常有威望的一位諸侯王——淮南王劉安。

      和這些直接加強皇權相配套的,還有漢武帝的統治策略。司馬遷觀察到一個現象,他說當時官吏們,都是靠法治手段幫助漢武帝鞏固統治,但表面上卻以儒術作為裝飾。這就是司馬遷說的“文法吏事,而又緣飾以儒術。”

      而起用儒家學者這一點,恰恰相反,代表了歷史的變革性。這是秦始皇時期沒有的、漢朝建立以後逐步發展出來的一個歷史新特點。

      司馬遷對當時的這些現象觀察得很深刻,但他看不到歷史的後續發展。班固恰恰是受這些後續發展的影響,重新來評估漢武帝的這些措施。

      關於漢武帝內政建設上的成績,除了前面這些內容之外,其實“晚年改轍”這個板塊,也可以算在裡面。只不過這段歷史比較特殊,可以獨立成為一個話題。

      漢武帝對中國版圖的貢獻

      關於“外服四夷”,司馬遷說漢武帝西伐大宛的時候,正好碰上“關東蝗大起,蜚西至敦煌。”(《史記·大宛列傳》)從東到西,到處都是蝗災、蟲災,但老百姓還要負擔沉重的戰爭壓力。

      另外在這個過程中,湧現出一批名將。最著名的像衛青、霍去病、李廣,三部史書都有詳細介紹。我們看到,在《史記》裡司馬遷對李廣和李陵這對祖孫充滿了感情,而對衛青、霍去病的人品不怎麼認可。

      三種視野下的“迷信神仙”

      當然,我們還是要承認,三位史學家都有各自的優勢,無法相互取代。我們要更全面地瞭解漢武帝時代,就必須綜合考慮三位史學家的意見。比如司馬遷,他的優勢在哪裡?因為有著和漢武帝直接接觸的經驗,使得司馬遷看到的漢武帝有血有肉。

      同樣是這件事,在班固筆下意義就大不一樣。班固說你不能光看到漢武帝求仙時的荒唐可笑,也應該看到,漢武帝的這些行為,是在加強和上天的溝通,以確保漢朝的長治久安。

      還是漢武帝求仙這件事,到了司馬光這兒,又有不一樣的處理。《資治通鑑》描寫漢武帝,是希望漢武帝時代的經驗和教訓,能對以後的統治者起到幫助作用。

      透過這樣比較之後,我們可以各用一個詞,概括出三位史學家的不同。司馬遷是在記錄歷史。他把自己親眼看到、親身經歷的事都記下來了,裡面夾雜著他自己的感受,所以,他的特點是鮮活生動。而班固是在解釋歷史。班固整理漢武帝時代的歷史,有一個非常明確的目的:要確立西漢王朝的偉大性。因為東漢是繼承西漢而來的,只有證明了西漢的偉大,才能證明,東漢繼承西漢是合理的。

      為什麼是“三張面孔”

      為什麼會這樣?是史學家在撒謊?事實上並不是因為哪位史學家想欺騙讀者,而是因為這些史學家是站在不同的位置、角度來觀察漢武帝。

      從不同角度看漢武帝,就像我們看風景,遠看、近看、身在其中看,必然大不相同。

  • 16 # 金億桶

    漢武帝劉徹生於公元前156年,劉徹(景帝前元元年),公元前141年3月21日登基。劉徹的母親王娡進宮前曾嫁作金家婦,生有一女。劉徹的外祖母聽了算命的話,將她從金家帶走,進與皇太子劉啟,也就是後來的漢景帝。劉徹4歲被冊立為膠東王,7歲時被冊立為太子,16歲登基,在位54年(公元前141年3月21日—公元前87年3月29日),死於公元前87年3月29日(後元二年二月丁卯日(十四))。

    漢武帝開創了西漢王朝最鼎盛繁榮的時期,那一時期亦是中國封建王朝第一個發展高峰。他的雄才大略、文治武功,使漢朝成為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他也因此成為中國歷史上偉大的皇帝之一。此外,漢武帝是中國第一個使用年號的皇帝。

    其在位期間,曾用年號有:建元、元光、元朔、元狩、元鼎、元封、太初、天漢、太始、徵和、後元。諡“孝武”,葬於茂陵。

    《漢書》評敘劉徹“雄才大略”,《諡法》說“威強睿德曰武”,就是說威嚴,堅強,明智,仁德叫武。在中國歷史書內,“秦皇漢武”經常互相銜接。今天我們看他的歷史,不能否定他是一個傑出而特殊的人物。他的功業,對中國歷史程序和後來西漢王朝的發展影響深遠。

    登基之初,漢武帝繼續父親生前推行的養生息民政策,進一步削弱諸侯的勢力,頒佈大臣主父偃提出的推恩令,以法制來推動諸侯分封諸子為侯,使諸侯的封地不得不自我縮減。同時,他設立刺史,監察地方。加強中央集權,將冶鐵、煮鹽、釀酒等民間生意編成由中央管理,禁止諸侯國鑄錢,使得財政權集於中央。思想上,採用董仲舒“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建議,為儒學在古中國的特殊地位鋪平了道路。當然,漢武帝時期,漢朝亦不曾缺少法治思想。在宣揚儒學的同時,漢武帝亦採用法規和刑法來鞏固政府的權威和顯示皇權的地位。因此,漢學家認為這更應該是以儒為主以法為輔,內法外儒的一種體制,對廣大百姓宣揚儒道以示政府的懷柔,而對政府內部又施以嚴酷的刑法來約束大臣。

    經文景之治的休養生息等一系列的發展經濟與民生政策之後,西漢王朝的國力已蒸蒸日上。漢武帝在承襲這些政策同時,積極準備軍事力量的發展。

    繼位後,先平定南方閩越國的動亂。後開始著手以軍事手段代替帶有屈辱性質的和親政策來徹底解決北方的匈奴的威脅。派名將衛青、霍去病三次大規模出擊匈奴,收河套地區,奪取河西走廊,打通西域,封狼居胥,將當時漢朝的北部疆域從長城沿線推至陰山甚至更遠。

    在對匈奴的戰爭同時,採取和平手段和軍事手段使西域諸國臣服。喪失肥沃茂盛的漠南地區後,匈奴王庭遠遷漠北,從此一蹶不振,這就基本解決自西漢初期以來匈奴對中原的威脅,為後來把西域併入中國版圖奠定基礎。張騫出使西域,絲綢之路由此而始。

    春節始於太初改歷,漢武帝改正朔。

  • 17 # 世事之門前

    漢武帝劉徹是西漢第七位皇帝,同時也是一位著名的政治家以及戰略家。  漢武帝是西漢時期著名的皇帝,人們時常會說“秦皇漢武,唐宗宋祖”,這也就充分的彰顯了漢武帝的地位。  

    漢武帝是一個極其複雜的歷史人物,敘述評價漢武帝的歷史形象,我認為這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歷史記載中的漢武帝和民間傳說中的漢武帝形象,兩者之間存在著一定的差異。  一、歷史記載中的漢武帝形象 

     漢武帝劉徹生於漢景帝前元年,十六歲登基皇位,七十歲去世,死後諡號孝武皇帝,在位五十四年的時間裡,戰績卓越。漢武帝登上皇位之後,首先在政治方面進行了改革,為了進一步鞏固皇權,進而設定了中朝。

      站在政治的角度上來說,漢武帝劉徹擁有雄才大略,在登基之後,就選舉了賢良正直的納諫之士,並且深入的研究分析了過去皇帝的治國之道,希望自己在位能夠有所作為。與此同時,漢武帝非常推崇儒術,並設立了名堂,推行五經博士等制度。

    在生活當中,對待子女非常的和藹可親,但是在治理國家的時候,有時卻顯得非常的殘暴。不僅如此,漢武帝在位期間肆意給後宮嬪妃封官加爵,這讓很多的中央大臣感到非常的不滿。由此我們不難看出,漢武帝和其他古代君王有著非常相似的特徵。

    漢武帝劉徹剛登基的時候,社會一切太平,百姓生活安定,在這樣的大好時機之下登基皇位,必然能夠進一步鞏固當前現有的盛世局面。但是,非常遺憾的是,在登基皇位之後的五十多年裡,雖然將我國的疆土擴大了兩倍多,但是內部卻出現了一系列的問題。 

     二、民間傳說中的漢武帝形象 

     漢武帝在位的五十多年時間裡,可以說叱吒風雲,因而在民間也形成了眾多的傳說。我們在很多的小說當中,例如《搜神記》《世說新語》以及《漢武故事》等等,都記載著漢武帝的個人生活問題,主要包括尋仙以及婚宴等方面的內容,這些小說被成為志怪小說。  

    《史記》中記載著漢武帝為王夫人招魂的故事,但是到了漢書中,記載的卻是漢武帝為李夫人招魂的故事。不僅如此,民間傳說中漢武帝非常喜歡求仙問道,並且在全國各地想要找到不死丹藥,以求長生不老。 

     結 語  綜上所述,我從歷史記載和民間傳說這兩個方面來深入的分析與研究了漢武帝的歷史形象。漢武帝的一生功過可以用十六個字來形容“內強皇權,外服四夷。迷信神仙,晚年改轍”。不難看出,無論是在歷史記載中,還是在民間傳說中,人們對於漢武帝形象的評價是褒貶不一的。

  • 18 # 不要盯著看

    公元前156年,皇宮裡發生了一件大喜事,又一個皇子降生啦!

      這是皇帝劉啟(漢景帝)的第十個兒子,根據漢朝的傳位制度,只有嫡長子才有資格繼承皇位。

      “金屋藏嬌”讓他當上了皇帝

      劉彘4歲的時候,太子的人選確定下來了,是粟姬的兒子劉榮。

      對於立太子這件事,還有一個人特別關注,她就是長公主。

      於是,劉啟剛立完太子,長公主就親自上門表示想與粟姬結親,誰知道被粟姬一口回絕了,這下可把長公主氣壞了。

      這時,長公主又看到王關人的兒子劉彘聰明伶俐

      “好啊!”小劉彘開心地說,“如果能娶到阿嬌,我就造一個金屋子給她住!”

      長公主一聽喜笑顏開,跑到劉啟面前把這件事說了一遍,提出要和弟弟結親,劉啟爽快地答應了。後來,在長公主和王關人的設計下,漢景帝廢掉了太子劉榮。

      出使西域

      有一天,劉徹釋出了一則特殊的“招聘廣告”,要求:男,身體強健,有冒險精神,膽大心細,勇敢機靈,最好還會幾門外語。任務是代表大漢王朝出使月氏國。

      原來,劉徹繼位後,一直想找機會教訓匈奴人,

      奇怪的是,“招聘廣告”貼出去以後,來應聘的人寥寥無幾,為什麼呢?

      原來,月氏國遠在西域,而且去月氏國要經過匈奴人的地盤,危險係數太高了。

      最後,一個叫張騫的人來應聘了。他年紀不大,志向卻不小,經過一輪淘汰賽,張騫如願以償。就這樣,他帶著一百多名隨從和一名匈奴嚮導出發了。

      張騫從沒忘記自己的使命。他等啊等啊,等了十多年,終於等到匈奴人對他放鬆了警惕。趁這個機會,張騫召集手下,偷來匈奴人的馬,頭也不回地逃跑了。

      一路兜兜轉轉,張騫和手下終於到了月氏國,可迎接他們的卻是一盆冷水——原來,大月氏人這些年來過得很安定,已經不想再和匈奴人作戰了。

      聽張騫描述了他這些年的經歷後,劉徹非常感動,不但沒怪罪他沒有完成使命,還封他做了太中大夫。

      向匈奴開戰

      從劉邦建國起,漢朝對匈奴一直採取和親的政策。

      公元前133年,劉徹決定對匈奴開戰,還制訂了一個周詳的作戰計劃,不過可惜的是,由於叛徒洩密,計劃最終失敗了。

      劉徹早知道有這一天,他不慌不忙地進行戰略部署,派衛青、李廣、公孫敖和公孫賀各領一萬騎兵,分別從上谷、雁門、代郡和雲中四個方向反擊匈奴。

      這四位將軍中,李廣是赫赫有名的老將,衛青卻是一個初出茅廬的小夥子,從沒上過戰場,所以許多人對他沒什麼信心,可結果卻令人大吃一驚。

      訊息傳到長安,劉徹高興極了,立刻封衛青做了關內侯。

      太子被迫“造反”了

      人到了老年,思維和體能都會衰退,可一心希望自己長生不老的漢武帝卻不這麼想。有一次,他生了病,覺得是有人在詛咒他,就派大臣江充調查這件事。

      等劉徹知道了事情的真相,追悔莫及,可一切都已經太晚了。

      隨著時光流逝,劉徹一天天衰老下去,一個刻不容緩的問題出現了:立誰為太子好呢?

      好,就立這個兒子為太子吧!

      就這樣,劉徹表面不動聲色,心裡卻已經暗暗決定了太子的人選。

      公元前87年,劉徹生了一場重病,大臣們前去探望時

      立完太子後沒多久,劉徹就駕崩了,享年七十歲。

  • 19 # 寒隕石

    劉徹(漢武帝,公元前156年7月14日-公元前87年3月29日),西漢第七位皇帝(公元前141年-前87年在位)。 他十六歲即位,政治上,頒行推恩令,加強君主專制與中央集權。經濟上,推行平準、均輸、算緡、告緡,抑制商賈。文化上,罷黜百家,獨尊儒術,設立太學。但他崇信方術,兼以窮兵黷武,晚年爆發巫蠱之禍。公元前87年駕崩,諡號孝武皇帝,廟號世宗,葬於茂陵。漢武帝生於漢景帝前元年(前156年)【而據《史記》《漢書》的后妃傳記載,漢武帝生於漢文帝后七年(前157年)】。母王氏,漢景帝中子。其母王氏在懷孕時,漢景帝尚為太子。王氏夢見太陽進入她的懷中,告訴漢景帝后,漢景帝說:“此貴徵也。”劉徹還未出生,他的祖父漢文帝就逝世了。漢景帝即位後,劉徹出生,他亦是王氏唯一的兒子。

    劉徹初名彘,天生聰穎過人,慧悟洞徹,進退自如。三歲時,景帝抱於膝上,試問劉彘:“樂為天子否?”對曰:“由天不由兒。願每日居宮垣,在陛下前戲弄。”劉彘信口而應的回答,使劉啟不得不對這個兒子另眼看待。

    劉彘有驚人的記憶力,求知慾特別強,尤愛讀書中古代聖賢帝王偉人事蹟,過目不忘。景帝深感詫異。劉彘“訟伏羲以來群聖,所錄陰陽診候龍圖龜冊數萬言,無一字遺落。至七歲,聖徹過人”,景帝遂改劉彘名“徹”。“徹”字表示充滿智慧,達到聖德的要求。

    前元四年(前153年),劉徹以皇子的身份被封為膠東王。同年,景帝的長子、他的異母長兄劉榮獲封為太子。前元六年(前151年)秋九月,無子無寵的薄皇后被廢。第二年(前150年)春正月,廢慄太子劉榮為臨江王;夏四月乙巳,其母王氏被立為皇后,丁巳,劉徹被立為太子。他成為太子與其母孝景王皇后和其姑母館陶公主劉嫖有很大關係。劉嫖許諾將她的女兒陳氏嫁給當時四歲(古代按虛歲計算)的膠東王劉徹。劉徹後娶陳氏為妃,兩人成婚的時間無考。

    後元三年(前141年)正月,景帝逝世。甲子,太子劉徹即皇帝位,尊皇太后竇氏曰太皇太后,皇后王氏曰皇太后。

    君臨天下

    漢武帝登基之初,漢朝建立已經有六十多年了,天下安定,朝廷大臣們都希望天子舉行祭祀泰山和梁父山的封禪大典,改換確定各種制度。而皇上也崇尚儒家的學說,就透過賢良方正的科目招納賢士。趙綰、王臧等人靠文章博學而做官,達到公卿的高位。他們想要建議天子按古制在城南建立宣明政教的明堂,作為朝會諸侯的地方。他們所草擬的天子出巡、封禪和改換曆法服色制度的計劃尚未完成,正趕上竇太后還在推崇信奉黃帝、老子的道家學說,不喜歡儒術,於是派人私下裡察訪趙綰等人所幹的非法謀利之類的事情,傳訊審查趙綰、王臧,趙綰、王臧自殺,他們所建議興辦的那些事情也就廢止了。

    直至建元六年(前135年)五月竇太后去世,漢武帝才得以掌握大權。他進一步削弱諸侯王的勢力,頒佈大臣主父偃(yǎn)提出的推恩令,以法制來推動諸侯王分封諸子為侯,使諸侯王的封地不得不自我縮減。同時,他設立刺史,監察地方。加強中央集權,將冶鐵、煮鹽、釀酒等民間生意編成由中央管理,禁止諸侯國鑄錢,使得財政權集於中央。思想上,採用董仲舒“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建議,為儒學教育在中國古代的特殊地位鋪平了道路,在長安創立專門的儒學教育——太學,是當時的最高學府。

    漢武帝時期,漢朝亦不曾缺少法治思想。在宣揚儒學的同時,漢武帝亦採用法規和刑法來鞏固政府的權威和顯示皇權的地位。因此,漢學家認為這更應該是以儒為主以法為輔,內法外儒的一種體制,對廣大百姓宣揚儒道以示政府的懷柔,而對政府內部又施以嚴酷的刑法來約束大臣。經文景之治的休養生息等一系列的發展經濟與民生政策之後,西漢王朝的國力已蒸蒸日上。漢武帝在承襲這些政策同時,積極準備軍事力量的發展。

    在軍事上,漢武帝先平定南方閩越國的動亂。後開始著手以軍事手段代替帶有屈辱性質的和親政策來徹底解決北方的匈奴的威脅。派名將衛青、霍去病三次大規模出擊匈奴,收河套地區,奪取河西走廊,封狼居胥,將當時漢朝的北部疆域從長城沿線推至漠北。

    在對匈奴的戰爭同時,採取和平手段和軍事手段使西域諸國臣服。喪失肥沃茂盛的漠南地區後,匈奴王庭遠遷漠北,這就基本解決自西漢初期以來匈奴對中原的威脅,為後來把西域併入中國版圖奠定基礎。張騫出使西域,絲綢之路由此而始。

    元封六年(前105年)令細君公主嫁烏孫和親。

    在天文曆法上一直是漢承秦制,漢初一直推行秦歷——顓頊歷,以10月為歲首。直至漢武帝太初改歷,施行新曆法。而春節正是始於太初改歷,漢武帝改正朔。

  • 20 # 一個小目標人

    徵和四年(公元前89)六月,六十八歲的漢武帝劉徹下了可能是中國歷史上最有名的“罪己詔”——輪臺詔。

      在與匈奴進行了四十三年的戰爭之後,漢武帝終於痛苦地接受了這一事實,

      漢帝國此時已陷入風雨飄搖之中。在此前兩年(公元前91),發生了震驚天下的“巫蠱之禍”,遭陷害而被迫發動政變的太子劉據兵敗自殺,

      除了政治和軍事上的雙重挫敗之外,劉徹此時也敗光了文景之治積攢了幾十年的豐厚家底,《漢書》中的說法是“海內虛耗”“天下戶口減半”。

      按照《資治通鑑》的說法,輪臺詔之前的三個月,漢武帝在泰山附近的封禪儀式上,據說還曾作過比輪臺詔更為深刻的自我批評:“朕即位以來,所為狂悖,使天下愁苦,不可追悔。自今事有傷害百姓,糜費天下者,悉罷之。”

      在司馬光看來,漢武帝所為已無限接近了秦始皇的暴政(“異於秦始皇者無幾矣”)。

      但無論如何,正是在司馬光的筆下,漢武帝才被加倍賦予了晚年幡然悔悟的政治形象。對此,史學界直至近年來還存在著諸多爭議。

      陳蘇鎮先生在《〈春秋〉與漢道:兩漢政治與政治文化研究》一書中更是認為,輪臺詔“並未全盤否定武帝數十年的開邊事業,更未否定其全部事業”。

      或許可以這麼說,漢武帝直至去世(公元前87年,輪臺詔之後兩年),也不會真正對一生的“赫赫武功”有所追悔,他悔悟的只是非原則性的細節,比如發動戰爭的節奏沒有把控好罷了。

      漢武帝十六歲登基,在位五十四年,執政的大多數時間都是烽火連天,東並朝鮮、南吞百越、西征大宛、北破匈奴,基本和周邊打了個遍。

      漢武帝無疑是熱愛戰爭的。置於古代的歷史情境,如果不是持如司馬光那樣偏執的和平觀的話,漢武帝的戰爭本身,無論是從道義上而言,還是從政治需要而言,用負面意義過強的“窮兵黷武”來定義可能是附加了過多的現代人情感。

      但是,我還是想把“窮兵黷武”送給漢武帝,戰爭本身可能是中性的,但整個統治時代幾乎一直貫穿著戰爭卻是難以辯護的。

      漢武帝給我最大的感覺就是,他不把國家打到崩潰邊緣,不把民力使用到極限,不把戰爭打到四面開花難以為繼,他是不會停下征伐腳步的。

      就漢匈戰爭而言,雖然全過程漢武帝都是在“以本傷人”,享受著殺敵一萬自損八千式的勝利,但其間的確是有見好就收的時間視窗的。

      漢武帝如果在此時結束戰爭,不糾結於他真實歷史中追求對匈奴問題的“徹底解決”,就等於提前輪臺詔了整整三十年,漢帝國有這三十年的休養生息,又何至於出現漢武帝后期的“海內虛耗”“有亡秦之跡”。

      如此,漢武帝的歷史評價也不至於那麼充滿糾結,在暴君與“漢武大帝”兩個極端間搖擺。

      甚至漢武帝的直系子孫都心情複雜地審視著這位“大帝”。武帝去世後沒幾年,在昭帝始元六年(公元前81)召開的鹽鐵會議上,從民間來的賢良文學就試圖全面否定武帝時推行的各項經濟政策。

      漢武帝曾有一段針對匈奴的無比雞血的發言:“寇可為,我復亦為;寇可往,我復亦往。”作為中國歷史上著名的“大有為”之君,漢武帝最大的問題可能就是不知道“有所為,有所不為”。

      公元45年,西域諸國主動上書要求“內附”,希望東漢政權能夠出兵西域,否則他們就只能被迫投靠匈奴了。誰料劉秀對開疆拓土大好良機不為所動,明確拒絕稱,“今使者大兵未能得出,如諸國力不從心,東西南北自在也”。

      魯西奇先生在《何草不黃》中寫到,“以帝王的威權與強大的國家資源,去成就豐功偉業,固然不容易,而更困難的卻是承認自己的錯誤。

      在懸崖邊緣,漢武帝為漢帝國,也為他自己,抓住了最後的時間視窗。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不吃米飯,肉菜隨便吃,半年能明顯減肥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