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大咕咚3

    吐蕃長期以來對於唐朝都是巨大威脅,從唐初到9世紀末吐蕃分裂的這段時間,吐蕃對唐朝的政策是弱時與唐和親、強時入侵大唐。松贊干布與唐和親並不是因為其為了什麼皿足和諧,只是因為其在和親前被唐朝揍的滿地找牙,所以最好的方式就是和親,這樣至少還可以獲得賞賜,可唐朝在安史之亂的時候,吐蕃趁機侵佔大唐西北領土、燒殺搶掠,因此只有讓吐蕃滿於內亂才能解決這個威脅。

    總的來說除了唐朝,從漢至今的國際糾紛中,消除周邊威脅的最好辦法就是讓他們疲於內訌。秦朝可以吊打匈奴的主要原因就是當時匈奴還未形成一個整體,到了漢朝時匈奴已經統一,但漢末時匈奴分裂為五部,此時的匈奴對漢的威脅已不如從前;近代的時候日軍入侵中華時,日本也是採取扶植多個傀儡政權分而治之;現代,最典型的正反兩例便是朝鮮半島和越南,朝鮮半島南北韓疲於鬥爭,客觀上消除了其對東方大國的威脅,而美國也有理由在上面長期駐軍,因此韓半島的分裂其實是已形成各大方的一種默契。越南在統一前,北越有求於東方大國,因此表現一副乖巧的樣子,可就在75年一統江山後馬上翻臉。因此內亂是消除周邊威脅最好的辦法,東方大國再也不會走貓某的老路,緬甸各路諸侯你方唱罷我登場就是一種靈活的體現[呲牙]

  • 2 # 塘主說歷史

    唐太宗被尊為“天可汗”,可是為什麼吐蕃卻不怎麼給他面子呢?甚至威脅著大唐周邊的安全。

    首先我們來還原當時的歷史情況。

    回顧歷史,我們不難發現,大唐與吐蕃的戰主要是集中在公元七世紀到九世紀這兩百年之間,對比一下當時兩國的國力,我們可以清楚的發現,大唐和吐蕃之間的戰爭幾乎都是在他們最強盛的時候發生。

    在此期間,大唐和吐蕃大大小小共計打了四十起大仗,其中大唐十二敗二十八勝,乍一看似乎大唐佔據上風,其實不然。因為其中四場規模最大的戰爭都是以唐軍大敗而告終。最重要的是每一次大戰唐軍的人數明顯都高於吐蕃大軍的人數,即便是如此都沒有佔到任何的便宜。足以看出吐蕃的強大。

    直到最後大唐聯合了南召等國圍攻吐蕃,吐蕃由於連年的戰爭,國力已經大不如前,國勢逐漸衰弱,最後在公元877年分裂,導致了吐蕃的滅亡。

    由此可見如果吐蕃不分裂,永遠都是大唐的威脅。

  • 3 # Tony大師

    盛唐唯一一個無可奈何的對手——吐蕃

    在我們的印象當中,唐朝一直都是一個強大的王朝。所謂的“盛唐”就是指唐朝的時候帝國疆域遼闊、四方來朝。但是就是這樣一個強盛的唐朝,卻在多次與吐蕃的戰爭當中落敗,甚至首都長安都兩次被吐蕃人佔領,彷彿吐蕃就是唐朝天生的剋星。

    吐蕃與唐朝說起來還真是淵源甚深,兩個政權的成立時間都是在公元618年。同時誕生、同時崛起,早在唐太宗時期,吐蕃就組織過大軍侵擾大唐疆域,後來被李世民擊潰。潰敗的吐蕃只得暫時臣服於唐朝,並請求聯姻,之後便有了文成公主入藏,兩國也維持了一段時間的和平穩定關係。

    到了唐高宗時期,實力日漸強大的吐蕃又動起了東進佔領唐朝西部邊境的心思。高宗咸亨元年,吐蕃攻陷了唐朝西域十八州,唐朝被迫放棄了安西四鎮。大非川之戰後,唐軍被吐蕃軍隊突襲,更是傷亡殆盡。自此以後,西域的控制權就輪番在大唐跟吐蕃之間輾轉。

    安史之亂的時候,吐蕃大軍更是佔領長安半月之久,後來雖然被郭子儀趕出長安,但是唐朝西部邊境卻大部分被吐蕃給吞併。

    強大的唐朝東平高句麗、北驅突厥,卻啃不下西邊的吐蕃。這個中緣由,實在是令人匪夷所思。其實唐朝之所以打不過吐蕃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唐朝實在太“大”了,我們都知道唐朝幅員遼闊、國力強盛。但也恰恰是因為他太大了,導致四面樹敵,兵力過於分散。

    唐初李世民時期,因為忙於跟高句麗、突厥的爭霸,而對吐蕃的入侵選擇了隱忍、忽視。也正是在這段時間裡,吐蕃迅速崛起。後來文成公主入藏給吐蕃帶來了先進的生產技術,讓吐蕃的國力得到了快速的提升。所以到了唐高宗之後,吐蕃才足以與唐朝抗衡。

    另外在吐蕃強大之後,唐朝因為地域遼闊,不可能將全國兵力都拉到西部跟吐蕃爭霸,反過來吐蕃四周就唐朝一個強敵,所以每一次唐朝與吐蕃對戰當中,吐蕃都可以傾全國之兵力對戰唐朝的西部兵力,相當於唐朝以“一省之力”對吐蕃“一國之力”,自然唐朝時敗多勝少。

    如果說唐朝是因為“大”而敗,那麼吐蕃則是因為“高”而勝。青藏高原素來就有世界屋脊之稱,這樣的地理環境對於唐軍而言是艱難險阻,當時對於吐蕃大軍確實輕車熟路。面對這樣的地理條件,唐朝大軍無論是軍隊戰鬥力、還是後勤補給都處以絕對的弱勢。而吐蕃大軍則相反,從高海拔地區到黃土高原,雖然也會有不適應,但是卻沒有唐軍上青藏高原那麼大的不適應。再加上游牧民族的補給向來就是以戰養戰(到了關中平原哪裡不是補給地)。這種高原的天然因素成就了吐蕃的輝煌,也讓盛唐無計可施。

    所以,如果吐蕃不分裂,永遠都是大唐的最大的對手。

  • 4 # 好奇觀古今

    離關中太近,離長安太近。

    唐太宗時期,唐軍戰鬥力極強,還有李靖、李勣、蘇定方這種頂級將領,使唐軍在高原反應、高原地形的削弱的情況下,攻滅吐蕃,唐太宗時期唐朝能滅吐蕃,但是在唐軍擊敗吐蕃軍之後,吐蕃松贊干布認慫、服軟的快,表現恭敬,當時任何人都看不出吐蕃有什麼威脅,而且在中原人眼裡,吐蕃那片地的價值太低,遠不如西域,而且當時薛延陀、高句麗不像吐蕃松贊干布這麼恭順,薛延陀、高句麗表現出了威脅,應該優先攻打薛延陀、高句麗,所以唐太宗李世民沒有滅吐蕃,而是去攻打西域、漠北(薛延陀)、高句麗、西南等地,李世民派唐軍打敗高句麗、松外諸蠻、薛延陀,攻滅薛延陀國、西域諸國等等, 並且擴張佔據西域、漠北等地。唐太宗在高原上留下了吐蕃、吐谷渾相互制衡的局面,而且唐太宗時期唐朝壓制了吐蕃。在唐太宗、松贊干布先後去世之後,唐高宗忙於滅高句麗、百濟,以及在中亞的戰爭,忽視了對吐蕃的壓制。 吐蕃趁機在唐高宗中前期吞併、整合了白蘭羌、吐谷渾等,趁機佔了青海大部分地區,實力上升。 而唐朝卻發生內訌(例如郭待封破壞薛仁貴的作戰部署,例如武則天內訌害死程務挺、王方翼、黑齒常之等優秀將領)。這時,吐蕃有基本統一的青藏高原這巨大地利,高原地形與高原反應都減慢了唐軍的推進速度,還會削弱高原以外的軍隊的戰鬥力。這時,唐與吐蕃再次開戰時,已經是唐高宗後半段,以及武則天時期,李靖、李勣、蘇定方這些頂級將領已經去世。而且這時唐軍戰鬥力雖然不弱,但是沒有唐太宗時期唐軍的戰鬥力那麼頂級的強。 在高原反應的削弱下(素羅汗山之戰也是在青藏高原上的高海拔地區打的,後面有詳細說明),高宗後半段、以及武則天時期,唐朝沒法攻滅吐蕃。到了唐玄宗時期,唐軍戰鬥力再次上升(當時仍然不如唐太宗時期唐軍的戰鬥力強),而且出現王晙、張孝嵩張思禮、李禕、王忠嗣、哥舒翰等優秀將領,多次大勝吐蕃。高原減慢了唐軍的推進速度,唐軍改用逐步推進的戰略,在吐蕃東北,唐軍攻佔青海東南部的九曲之地,進一步攻佔青海湖周邊,打的吐蕃不敢靠近青海湖,在吐蕃西北,唐軍攻佔小勃律、大勃律, 唐朝從東北到西北壓制吐蕃,繼續進行下去,就能逐步攻滅吐蕃。但是,唐朝內部爆發嚴重內戰安史之亂,嚴重削弱了唐朝的實力,徹底毀了這非常好的形勢,導致唐朝沒能攻滅吐蕃。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二年級升三年級的暑假,一般都怎麼規劃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