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畫影點睛
-
2 # 珠峰雪松
回答這個問題前,且聽我從天文學的歷史細細道來。
我國天文學的萌芽時期是從遠古到西周末,也就是公元前770年前。從春秋到秦漢是體系形成時期,即公元前770年到公元前220年。戰國秦漢時期,已經形成以曆法和天象觀測為中心的完整體系,曆法不僅是計算月亮的朔望,確定月份的大小和閏月的安置,推算節氣的時間間隔等編制日曆的工作,而且還包括預告日月食和計算行星的位置等許多內容,與編算現代的天文年曆很相近。元朝初年,天文學家郭守敬等人編寫當時在世界上遙遙領先的新曆法--授時歷。
兩千多年來,我國儲存下來的有關日食、月食、月掩星、太陽黑子、流星、彗星、新星等豐富的記錄,至今還在天文學研究中起到重要的作用。日食記錄載入正史就有916條。關於太陽黑子的最早記錄是《漢書·五行志》,記載了公元前28年的某一天,日出黃,有黑氣,大如前,居日中央。從漢代到明代1600多年間,我國關於黑子的記錄多達100餘次。春秋記錄了魯文公14年,即公元前163年,秋七月有星孛入於北斗,這是關於哈雷彗星的最早記錄。至清末,彗星記錄有500次以上。關於流星的記錄,最早見於春秋,記載了魯莊公七年,即公元前687年,夏四月辛卯夜,恆星不見,夜中,星隕如雨。史書共記載了30多顆新星。
我國古代天文學繁榮發展時期是從三國到五代,即220年到960年。從宋初到明末便由鼎盛到衰落。元代初期,創立了天文臺。隨著中西方交流的開始,從1600年明朝起,中西天文學出現了融合。
我國古代史官之所以要把日食、彗星的出現等天文現象載入正史,是因為長期對天文現象的觀察,積累下來的經驗,發現天文現象和地球的自然現象有著密切的關係,當天文現象產生強烈的活動時,地球也會產生一系列的自然現象效應,如旱災、水災、地震等自然災害。史官將種種發生的天文現象載入正史,有利於以後人們更好地預判自然災害的發生,最大限度地降低對生產、生活的影響。
-
3 # 寧靜致遠WQ
古時候由於科學知識匱乏,人們都非常矇昧無知,著名的甲骨文就是用來占卜的,出土的數量數以萬計,由此可以看出,古人異常迷信當然也包括天象。
特別是中國的傳統文化,講究天人合一,人間一口丁,天上一顆星,就連皇上都自稱天子,就是上天的兒子,皇權也是天授,所以對天象特別敬畏。
一旦欽天監發現新星或者彗星,那麼就會根據所在星宿推測吉凶,必然會影響朝廷大事,史官也必須記載下來。至於《資治通鑑》記錄天象多,那是因為宋朝時發明水運渾天儀,能全面的觀察天空,並且能準確的推演五行執行軌跡,由此導致天文現象記載多,也不足為奇。
-
4 # 老貢生
古人很看重然界的變化,特別是那些罕見的自然現象,更會引起高度重視和警覺。由於科學技術不發達,不能正確解釋天體變化,雖然有欽天監這類的機構,還是達不到現代科學水平。因為儒家文化裡主張天人合一,所以把天文現象和社會現象結合起來,所謂國家將興,必有祥瑞,國家將亡,必有妖邪之類即是如此。日食,彗星這些重大天象變化,更是和皇帝執政及個人品德聯絡在一起,一旦出現,皇帝就要檢討自己,查詢錯誤,並昭告天下及時改正,正史對此正式記載,既表明順應天意,又能警示後世。從這個角度看,也還是有積極意義的。
回覆列表
欽天監是古代的重要官署,古人講究天人感應,認為天象預示著人間可會將要發生的重大事件,所以在古代天文觀測機構相當於國家安全情報機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