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緯度6空間
-
2 # 私行家葉老師
您這個問題我覺得是不會出現的,因為理財產品的銷售過程,和存款的辦理流程完全不同,這是其一。
其次,無論是銀行理財產品,還是存款,本質上都是銀行在對公眾募集資金,不過方式不同而已。
在成熟的經濟體,零利率甚至負利率是正常的,所以透過存款幾乎不可能確保資金的保值增值。
銀行如果都不值得信任,恐怕大家要用東西換東西了,貨幣是央行發行的,貸款是銀行在發放。存款存在銀行。
另外,如果你希望保持對金融的熟知程度,建議每次多看看金融產品合同啦。
-
3 # 雪落石健
在銀行存錢,卻變成了理財產品,這種情況有過,但是很少很少,國有大銀行還是值得信賴的!
一、在銀行存錢,可以在銀行的自助裝置上進行,也可以在銀行的視窗櫃檯辦理,在自助裝置上是你自己辦理,不會有問題。在視窗櫃檯辦理時,工作人員有可能向你推薦理財產品,我就遇到過這種情況,只要你說不做理財,我只是存錢,銀行工作人員就不會把錢辦理成理財的,在存錢過程中,還有簽字環節,你是可以核對存款資訊的。
一般情況下,國有大銀行不會在視窗櫃檯向你推薦理財產品的,只有一些地方商業銀行會這樣做。
二、國有大銀行是可以信賴的,國有大銀行紀律嚴明,工作人員素質也比較高,都會按規定辦理業務,值得信任。
但是對於地方商業銀行還是應該有一定戒心的,曾經有人在興業銀行買銀行理財產品,理財經理推介的理財產品卻不是銀行的,最後這位客戶的50萬元無法拿回,客戶與銀行交涉,銀行卻說是這位理財經理的個人問題,與銀行無關。
每個人的錢都是血汗錢,小心是應該的!
-
4 # 書聲風聲聲入耳
這個題目有點搞笑,大額存單儲蓄自己應該看明白存單存款是哪一種型別,這個不清楚最好把錢帶回家數著玩,實際上每存一次款一定要清楚存款型別存放時間存款年利息,最後一一定要求銀行出具紙質存款存單 這點最重要,如果再說自己被忽悠買了保險或理財產品那隻能說明你太弱智了。
-
5 # 股票股市貓九
首先,銀行存款任務仍然是銀行員工最重要的任務,畢竟存款才是銀行業務和利潤的基礎
無論過去還是現在,存款都是銀行最重要的任務,畢竟存款才是銀行各項業務的基礎。
今年以來,由於疫情的影響,銀行的存款錯過了開門紅從而導致存款的壓力更大,2020年2月末,本外幣存款餘額202.35萬億元,同比增長8.1%。前兩個月人民幣存款增加3.9萬億元,同比少增6779億元;前兩個月外幣存款增加299億美元,同比少增89億美元。本外幣合計同比少增加7400億元人民幣。這對那些希望在一二月份實現存款開門紅的銀行是一個不小的壓力。
從銀行內部看,銀行員工的業績考核雖然不能進行單一的存款考核,但仍然是以銀行存款為主要指標,所以,無論是從銀行整體還是銀行員工個人來說,存款都是非常重要的。
其次,為什麼去銀行存款時銀行員工會推薦購買理財產品呢?
雖然銀行的存款無論對銀行還是對員工都是最重要的,但是為什麼去銀行存款時銀行員工還會推薦購買理財呢?這不是消弱的吸收存款的能力嗎?當然銀行員工這樣做會有一定的原因。
理財業務帶來的中間業務收入是銀行重要的收入來源。我國商業銀行與國外發達銀行的最大差距在於中間業務收入佔營業收入的比重,我國商業銀行存款貸款利差收入以前曾經佔90%,現在也仍然佔比在70%左右,但國外發達國家銀行有的中間業務收入佔比40—50%,有的甚至高達70%。理財業務實現的收入屬於銀行的中間業務收入,這是銀行大力發展和推廣銀行理財的重要原因。
二是銀行員工賺取高額的代理手續費,這也是銀行員工推薦理財產品的利益原因
畢竟銀行員工也是利益動物,畢竟“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銀行員工之所以會向去銀行存款的人推薦高收益的理財產品,甚至是非銀行理財產品,其根本原因是非銀行理財的手續費比較高,高風險理財產品的手續費收入高於低風險的理財產品手續費,非銀行理財手續費比銀行理財手續費收入更高,這才是銀行員工拼命推薦銀行代理的非銀行理財產品的原因。
三是銀行員工可以從銷售銀行理財產品中獲得銀行的獎勵和費用
銀行銷售代理理財產品有手續費收入,銀行員工銷售自己銀行的理財產品也有一定的獎勵和費用,這些費用和獎勵有的時候會高於存款的獎勵和費用,所以,一些銀行的員工特別是銀行的理財經理和櫃檯人員,更會對銷售理財產品充滿熱情。
銀行存款對銀行和員工都十分重要,但銷售理財產品同樣有利可圖。這就是為什麼銀行員工會向你推薦理財產品的原因。對你來說,要明確是存款還是購買理財產品就好。(
-
6 # 平民經濟人阿楷
銀行存款也好,購買理財產品也好,如果真的在櫃檯辦理,會有一套個人確認的過程,這個確認過程或者在確認時留下的痕跡,就是個人與銀行建立的法律關係,事後如果發生違法行為,銀行必須承擔法律責任。但是如果個人未按照這個正常程式去辦理存款或者購買理財產品,一旦發生財產損失,在法律上自己得不到保護,想要銀行賠償,確實很難。
銀行職員欺騙客戶+客戶自己缺乏基本認知不得不承認,以前確實出現過老百姓去銀行存錢,被銀行職員故意誘導購買理財產品,大多數是老人,因為老人大多對於銀行業務不清楚,而且有部分喜歡貪小便宜的心態,一聽到理財產品收益高於銀行存款利率,就會同意購買理財產品,買了又不知道自己買的是什麼,風險高低也不清楚。
你選擇的銀行是否值得信任要看他的業務程式是否合規隨著市場經濟的全面鋪開,有部分小銀行已經出現了資金困難甚至倒閉的風險,但到了一家銀行是否能夠放心的去辦理業務或者投資,關鍵在於銀行的合規化業務流程,合規化流程是保護客戶的重要手段,也是銀行自己保護自己的依據。如果你去存款,連存款憑證都沒收到的話,完全可以去銀保監會進行投訴,相信你投訴完以後馬上就會收到銀行的致歉電話。
提醒如果你碰到有銀行向你推薦理財產品的,直介面頭拒絕就可以了,不用多羅嗦。還要記住就是天上不會掉餡餅,理財產品確實比銀行存款收益高一些,但現在理財產品已經沒有保本型產品,另外就是已經有低風險的銀行理財產品出現無收益甚至虧損的現象。所以往往保護好自己比你獲得一些蠅頭小利要重要的多。
-
7 # 泰川約財經
銀行套路深,一定要小心。
1.總體上說,我國銀行還是值得信任的,但是再好的樹林都有生蟲子的樹,所以對我們最重要的是時刻要小心,去銀行存錢一定要睜大眼睛、豎起耳朵,最重要的是不要貪小便宜。
2.隨著我國銀行不斷增多,銀行間的競爭越來越激烈,一些銀行在主營存貸業務外,推出了一些理財產品,同時很多理財產品都設定了任務,一些銷售經理為了完成任務,流動起了歪心思,打起了存款客戶的注意,特別是一些存款的老年人。
向存款人介紹一些理財產品,但是介紹時卻不說是理財產品,而是說是一種新的存款品種,最重要的是告訴存款人“這種存款方式”利息高,一些存款人由於對銀行的信任、金融知識的欠缺和想獲得更高的收益等,就稀裡糊塗買了理財產品,等買過後才發現,甚至有些人取錢時才發現,真是悲催啊!
當然還有更悲催的,那就是本來要存錢,最後發現買了一大堆保險。
3.對此,我們一定要記住:我們再信任一個人或一個機構,都要留個心眼,因為人會變,一個機構裡的人也有不守規矩的。
一是存錢的時候不要聽信銀行大廳裡穿銀行制服的人,存就到櫃檯存,一般櫃檯的櫃員是不會忽悠你買理財產品的,因為影響櫃員收入的是存款,存款越多,越有利於他們,理財產品對他們沒什麼好處。再說一遍,不要聽信銀行大廳穿銀行制服的人的話。
二是存錢是不要貪便宜,要了解當時各種存款的利率多少,對於承諾利率明顯高於銀行市場利率的,就要注意了,可能是套路;
三是一旦發現被套路買了理財產品,不要認栽了,忍氣吞聲,而是要勇於依法維護自己的權益,這包括積極向銀行主管反映和向銀保監會投訴,這樣既維護了自己的權益,也打擊了不守規矩的銀行網點和員工的違法行為。
總結:我國銀行主要是國有或國有控股銀行,一般都是誠信經營的,但也有一些不守規矩的銀行網點或銀行員工,對此,我們一定要注意,小心被套路。
你又被銀行套路過嗎?談談看!
-
8 # 銀行研究僧
如果不仔細去檢視,某些存款和理財確實很像。定期存款設計得與理財很像,比如智慧存款;理財又設計得跟定期存款很像,比如定期理財。兩者傻傻分不清楚,既不能全怪投資者選錯,也不能怪銀行不值得信任。
就跟現在大街上走的人,有時候你根本分不清男女,你說這是怪我們眼拙,還是怪他們裝扮?不過我們也可以透過一系列手段去分清男女。比如只要有喉結,就一定是男性。這是區分男女最簡單的方法。與之相同,要區分定期和理財也有一些方法。掌握到這些方法,你是絕對不會搞錯的。
一、看檔案定期存款是銀行的經典產品。銀行在,本金利息就在;銀行不在,存款保險也能保障50萬不受損失。這是強兌付性質的產品,也是廣為人知的產品,它本身是沒有什麼檔案來做特殊的解釋說明的。
無論你在銀行網點購買也好,還是在手機銀行、網上銀行購買也罷。只要是買理財,都必須要簽署或閱讀並同意產品說明書和風險揭示書。這是監管機構為保障投資者權益對銀行提出的要求,銀行必須遵守。
如果手續比較複雜,簽了很多檔案,那就是理財無疑,一定不是存款。
二、看利率理財如果不到期,是不能確定最終利率是多少的,所以它在描述利率的時候都採用的是“年化利率”、“業績比較基準”、“近一年收益率”等詞語。這些基本上都不是對未來的約定,而是對過去的客觀統計。它只代表過去,不承諾未來。
定期存款就簡單明瞭,它直接就用利率表示。這個利率就像價格一樣,不做半點虛假。銀行必須要按照這個利率來兌付利息。
從對利率的表述上就能很好區分什麼是存款,什麼是理財。
三、直接發問直截了當地詢問也不失為一種方法。你只需要詢問:“這是存款產品嗎?存款保險能保障嗎?”對方若含糊其辭地回答,那多半是有問題的。畢竟如果是定期存款,銀行一定會自信地說出答案。只有不是,才顧左右而言他。
這種方法也有弊端,那就是銀行工作人員要是丟掉職業操守,硬著臉皮去誤導你,你再沒有一點防範能力,那就很容易存款變理財了。
總結:人民銀行和銀保監會都成立的有管理消費者權益保護的組織,現在存款變理財的投訴渠道也越來越多,這種事情以後會越來越少。
當然,我們作為投資者還是要儘量避免這種事情發生在自己身上。打鐵還需自身硬,只要掌握了上述幾個簡單的方法,就能夠有效避免自己選錯,更能避開不良銷售人員的誤導。
回覆列表
在銀行櫃檯買兩百萬理財被騙:經辦職員判15年,分文未要回
在銀行櫃檯買兩百萬元理財產品,居然被銀行職員欺騙,錢進了私人賬戶,打了水漂。涉案的銀行職員被判刑了,顧客的錢卻一分都還沒要回來。
6日23日,內蒙古自治區呼倫貝爾市牙克石市居民郭明(化名)等六人向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反映了前述遭遇,涉案金額共計約700萬元。
郭明稱,2018年,他先後四次在中國農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牙克石免渡河分理處(現已更名為中國農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牙克石免渡河支行,簡稱“農行免渡河支行”)認購理財產品,共計200萬元。經辦人是農行免渡河分理處主任羅金國。一年後合同到期,他卻被告知認購資金沒有入賬農行賬戶,不能歸還其本金與利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