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0
回覆列表
  • 1 # 話說唐秦

    《讓絲綢綵帶舞起來》

    絲綢之路,從遠古走來,那是一條美麗的綵帶,連線五洲四海。這和平的使者,帶著中華的神韻,世界因你更精彩。伴隨著悠揚的駝鈴,走進綠洲走向瀚海。沙漠之舟,也披滿落日和塵埃,邁著堅定的步伐,在龜茲國,大月氏的孤煙裡徘徊!那一方新疆出土的絲綢,繡出了“五星出東方利中國”真是好利來!

    核桃葡萄玻璃來自西域,我們的絲綢陶瓷才是友鄰的最愛!

    從此長安城有了胡笳異域的聲樂,飛天女的反彈琵琶讓荒漠也有了春天的色彩。不入虎穴焉得虎子,那些敢於亮劍的勇士名垂千載!

    鄭和下西洋那是史詩般的壯舉呀,寶船直達非洲東海岸和紅海,羅盤導航:前方有暗礁轉舵,勇敢的水手迎著激流澎湃!不分膚色人心換人心,都盼朋友遠方來,這七次下西洋的壯舉,震驚了海外!和平的使者,與友人痛飲開懷!

    二十一世紀的環球,風雲激盪一個嶄新的時代!習總書記開啟一帶一路的戰略,和平發展進步與世界同在!這是和平的聲音,贏得地球村的喝彩!我們愛好和平,絕不像鴉片戰爭那樣用堅船利炮把鄰國大門轟開!

    這條路上有鮮花和美酒,也有荊棘和障礙,有仙人掌,也有鹿柴,大國有擔當,條條大路通四海,海上絲綢之路經濟帶和絲綢之路經濟帶,兩條綵帶舞起來!讓世界更美好,讓地球充滿愛!

  • 2 # 方圓故事

    【以絲綢之路文化精神彰顯中華民族文化自信】

    在當今中國的發展戰略中,“一帶一路”的偉大構想舉世矚目。推進“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建設,是習近平主席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順應地區和全球合作潮流,契合沿線國家和地區發展需要,立足當前、著眼長遠提出的重大倡議,其內涵豐富、脈絡清晰。穿越了幾個世紀的絲綢之路,從文化和歷史的角度來看,是連線世界上各民族和各大陸的最重要的紐帶。這樣一條綿延千年,關乎政治、經濟、文化、外交等多重層面的歷史文化之途,必然需要從跨語際交流、跨文化傳播的維度研究其歷史價值及現代意義。在這個意義上,“絲綢之路”堪稱跨文化融匯與傳播的標本,絲路文化精神也是對中華民族文化精神的最好詮釋。以絲綢之路文化精神彰顯中華民族的文化自信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

    一、絲綢之路歷史遺存及其文化精神內涵是中華民族文化自信的重要構成

    絲綢之路之所以能成為歐亞大陸經濟交流和文明交往的大動脈,首先基於它是一條經濟貿易的通道:從草原之路的青銅、玻璃、羊毛、小麥、玉石,到沙漠之路的絲綢、黃金、銀器、玻璃、美酒,再到海上絲路的各種布匹、香料、瓷器、染料等,都成為絲路商品貿易繁榮的見證。但是,當回溯絲綢之路的發展歷史時,我們不禁感慨,歲月飛逝、滄海桑田,作為貿易之路的“絲綢之路”或許在現實中已難覓實跡,但其積澱下來的文化交流融合的印記卻歷經歲月而愈加明晰,顯現在科技、藝術、日常生活等各個方面。

    2014年3月27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法國巴黎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部的演講中特別提到了陝西法門寺唐代地宮出土的從西域傳入的琉璃器皿,並指出,對待不同文明,不能只滿足於欣賞它們產生的精美物件,更應該去領略其中包含的人文精神。的確,絲綢之路上的歷史遺存或許不單單是精美的器物、古老的石碑,或古老的驛站,它們已經積澱為一種文化符號。透過物質傳播,研究絲綢之路背後所體現的不同文化間的交流和融通更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雖歷經世界歷史格局的動盪與變遷,古老的絲路幾近被遺忘。但絲路文化卻深深地滲透在這旅途之中,滲透在歷史遺存、民族風情、文學創作、藝術作品、民間生活之中。從絲綢之路上各地的婚喪嫁娶、風俗習慣中,我們都能看到不同民族文化的影子,看到互融互通的影子——這正是文化的力量。悠久的歷史,在絲路文化上積澱出交流共贏的價值準則,成為不同文明對話的典範,民族民心交融的傳統。

    二、絲綢之路的跨文化傳播特徵彰顯寬容兼蓄的文化自信

    文化傳播有多種形式,無論從何種研究角度或何種傳播形式加以分析,“絲綢之路”都堪稱異質文化傳播融匯的標本。文化傳播中的各種原理機制,都可以以絲綢之路研究為範本。歷史上絲路文明的積極擴散與傳播推動著不同文化、不同民族的共同繁榮與發展。如果從文化傳播的維模理論來看,當外來文化有利於維護本土文化時,便容易被接受、補充到本土文化機體中。在中國歷史上,外來文明對中原的影響集中體現在唐前期,這一時期國力強盛、文化高度自信,君臣們能夠以寬容兼併的心態對待外來文化,給西方文明的傳入提供了很大的空間,這一點在中國其他歷史時期可以說是前所未有的。“李唐一代之歷史,上汲漢、魏、六朝之餘波,下啟兩宋文明之新運。而其取精用宏,於繼襲舊文物而外,並時採擷外來之菁英。”唐代文明之所以朝氣蓬勃是因為“能相容幷包地攝取其他民族甚至外來的各種文化營養。”

    中華文明歷史上經由絲綢之路吸收而來的優秀外來文化,對豐富和滋養、延續和傳承本土文化起了重要的作用,使中華文明作為世界上唯一不曾中斷的古文明綿延至今。因而,今日播灑於全世界的中華文明種子,飽含著來自世界各國的文化因素和最易為不同種族、不同宗教的國家所能接受的博大文化精神。從人類文明觀的高度設想、從友誼橋樑的設立初衷而引出的“一帶一路”倡議,必將在未來收穫來自世界不同文明的響應和來自各國各民族的友誼,彰顯出中華民族寬容兼蓄的文化自信。

    三、挖掘絲路文化內涵,構建“絲綢之路”文化靈魂

    歷史上的絲綢之路既是一條經濟發展之路,更是一條文化發展之路。絲綢之路文化以西北文化、西部文化和移民文化、 多民族文化融合為核心而形成,具有開放、豪邁、直率、親切、有趣等多側面性格。這種多側面性格也帶來了國內外眾多處於不同地理位置、不同文化環境的民族對絲路文化的多方位認可與接納。著名的中亞問題專家楊恕認為:“從歷史上來看,溝通東西方的絲綢之路不僅僅是一條商品流通的通道,也是一條科技、文化、哲學、宗教、藝術的交流之路。”自古至今,絲綢之路上出現了無數的優秀文化作品和傑出人士,其早已成為中國乃至世界文化發展寶庫中的重要組成部分。絲綢之路上不同種族、不同信仰、不同文化背景的國家之間兩千多年的交往歷史,恰恰正是文化交往融匯的歷史;團結互信、平等互利、包容互鑑、合作共贏、共享和平、共同發展也正是古絲綢之路留給我們的寶貴啟示;同時,更是“一帶一路”建設所遵循的文化共識與靈魂。透過絲路文化研究,挖掘和梳理絲路文化交流的歷史遺存和史實,是闡釋絲路文化、確立文化自信的基礎。

    四、確立絲路文化核心價值,彰顯中華民族文化自信

    絲路文化與中華文明乃至世界文明相關聯,有著多學科、綜合性的特點。首先,我們應該高度重視絲路文化研究,凝聚和集中歷史、地理、考古、文化、藝術、民俗、傳播等各方面的專家學者,整合高起點、多學科、全方位的研究團隊協同合作,進行文獻發掘整理、絲路沿線國家發展狀況調研、文化傳播與傳承、異質文化交融與衝突、文化創意產業與創新等學術研究工作。在“一帶一路”建設的戰略研究中,制定絲綢之路文化研究規劃,進一步梳理確立絲綢之路文化的核心價值,實現經濟和文化整體上的良性互動,表裡相依、同步發展。第二,打造絲綢之路文化品牌,提升絲綢之路文化創新能力,增強絲綢之路文化產品吸引力。目前世界上的優秀文化產品均出自有特色、品格鮮明、對外界和本地民眾都有強大吸引力的文化,而其中的“故事性”——即承載國家和民族記憶的內容,及獨特的形式——即他人無法模仿和複製的外在表現,是產品取勝的基本之道。如何以生動、有吸引力的故事串聯起文化產品生產和文化活動的全過程;如何打造文化品牌,將標誌性的環境、人物、故事、風情等有機結合起來;如何從文化創新和傳播諸環節結合點尋找突破口,實現“絲綢之路”文化創新和產業創新等,是當下絲路文化研究的又一重要內容。第三,強化絲綢之路文化學術研究,整合高起點、多學科、全方位的研究團隊,構建絲綢之路人才交流和人才培養聯盟。促進絲路國家高校及研究機構合作交流,共享絲路文化資源,共謀絲路教育文化發展。

    總之,絲綢之路是一條具有強大文化傳播力的黃金之路,曾經創造過中國經濟、中華文化的輝煌和繁榮。多元文化在此交流、衝撞、融合,形成了強大的文化傳播力和璀璨的人類文明成果。迄今為止,當年透過絲綢之路傳播到中國和海外的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仍然在當年的 “異域” 廣泛存在,並繼續造福於後人。因此,絲綢之路的文化精神正是中華民族文化自信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一帶一路”倡議所蘊含的文化精神。

    正如習近平總書記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中所說,古往今來,中華民族之所以在世界有地位、有影響,不是靠窮兵黷武,不是靠對外擴張,而是靠中華文化的強大感召力和吸引力。我們的先人早就認識到“遠人不服,則修文德以來之”的道理。闡釋中華民族稟賦、中華民族特點、中華民族精神,以德服人、以文化人是其中很重要的一個方面。而多元平等、相互尊重、相互包容、交流互鑑的人類文明觀正是對古絲綢之路歷史文化精神的弘揚。同樣,從文化角度入手挖掘絲綢之路文化精神的深刻內涵,也是我們作為人文社會科學研究者重現絲路輝煌,重建絲路文明,彰顯中華民族文化自信的必由之路。

  • 3 # 洮河天笏

    絲綢之路的開通繁榮了東西方物資文化的交流借鑑,宗教信仰的融合,合取所長,使農業、手工業、貿易得到飛越發展。我們的四大發明,華夏儒家思想走向了世界;世界各地的名優物產也來到華夏大地,開花落根。我們的陶瓷、絲綢、茶葉、書法等走向世界各地。促進了思想文化的繁榮、學習、借鑑,絲綢之路還有個名叫陶瓷之路、茶葉之路,又分絲綢之路和海上絲綢之路。

  • 4 # 李老師愛文化

    在我看來,絲綢之路不單單是一條貿易之路,更是一條中西方文明交流之路。

    漢武大帝,透過數次征伐匈奴,奠定了邊疆的長治久安,同時也打開了一條透過河西走廊,前往西域國家的一條重要交流通道

    透過絲綢之路的互通有無,西方世界對於中國特別的好奇,特別是中國的文明,在英語中,中國被稱為China,小寫即是瓷器的意識。

    如果沒有絲綢之路,就不會有馬可波羅遊記,如果沒有馬可波羅遊記,就不會有美洲地理大發現。

    故而絲綢之路更重要的是一條文明之路。

    我是傲雪凌霜寒,希望本條回答能夠幫助到您

  • 5 # 肅竹

      在古代史上,絲綢之路可以追溯到2100年前的張騫出使西域,司馬遷稱之為“鑿空”。絲綢之路的開通,本來就是一個漢朝與西域各國商貿、文化交流的通道,在經濟、文化、民族融合等多個方面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到了唐代,絲綢之路的作用更加發揮,不僅在通商等方面,在大唐對西部地區的管轄也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

      可以說,絲綢之路的歷史就是一部古代中國與西域各國的交融的一部文明史,不僅是在文化上,更重要的是經濟社會上都有極其重要的意義。

      而到了當今,中國倡議下的“一帶一路”建設,建設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理念也在世界發揮著重要的作用。而文化的大融合則是其中最重要的融合之一。

      文化的影響力向來是軟性的,也是具有永續性的。所以在新的歷史時期,絲綢之路的文化價值就會越來越明顯地體現出來。

      在當前,圍繞絲綢之路誕生了大量的文藝作品和文創產品,不僅可以讓我們瞭解過去絲綢之路的輝煌歷史,而且也能夠讓我們在新的時期尋找到新的發展機會。

      而隨著新絲綢之路的不斷髮展,將會有更多的產業誕生,也將會有更大的融合發生在中國和一帶一路的國家之間,而這種融合所誕生的各種機會,將會為各種產業的發展提供廣闊的空間。

      所以,絲綢之路的文化意義與價值也許不是一篇文章所能介紹完的,如果有興趣在這個領域尋找前景,不妨找一個合適的機會合適的角度深度挖掘。

  • 6 # 雲淡風輕599

    首先,需要指正的是,你的標題寫錯字了,我的理解應該是:談一談絲綢之路的文化意義與價值。就此,我發表一下我對這個問題的認識。

    絲綢之路是中國與西方世界相互瞭解的最早視窗之一。

    絲綢之路開通後,中國的絲織品在歐洲享有盛譽,特別是在羅馬帝國,將中國的絲織品當作珍貴物品,稱中國為“絲國”。

    中國的西漢和東漢時期,處於公元前202年至公元220年,是中國封建社會初步繁榮階段,早已創造出儒教、長城、秦始皇陵等至今有世界影響的文化成就。

    絲綢之路是中國古代歷史上最偉大的壯舉之一。

    中國古代的世界壯舉有長城、秦始皇陵、大運河、敦煌莫高窟,舉世公認,遊客如梭;比較起來,絲綢之路完全可以列為真正意義上的中國的壯舉,因為它表現了華人向世界開放的前瞻性。其次,歐洲與中國沒有往來,古代的華人也不知道世界有多大。陸上絲綢之路起源於西漢張騫出使西域開闢的以長安為起點,經甘肅、新疆到中亞、西亞,並連線地中海各國的陸上通道。它的最初作用是運輸中國出產的絲綢。

    貿易和文化交往的海上通道,該路以南海為中心,又稱南海絲綢之路。形成於秦漢,發展於三國至隋朝,繁榮於唐宋,轉變於明清,是已知最為古老的海上航線。"絲綢之路"貿易通道的復興,對於中國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也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

    當年,中國商隊或西方商隊用駱駝和騾馬馱著大量絲織品,從長安出發來到交通重鎮敦煌,在那裡裝足飲水和必備物品,然後度過玉門關,開始長期艱難的長途跋涉,走過上無飛鳥、下無走獸的大沙漠,跨越終年積雪的蔥嶺,來到中亞、西亞和歐洲。

    絲綢之路帶給中國古代的還有後來長期的對外交往的繁榮。東漢時期班超出使西域時就派甘英出使歐洲,為以後的中西交通的發展和經濟文化交流提供了有利條件;公元66年,大秦王安敦派使臣到中國,成為中國同歐洲友好往來的最早記錄;唐朝以後的中外交往出現更加繁盛局面,直至明朝初期鄭和下西洋。

    絲綢之路是中國古代西域少數民族接受先進文化、瞭解外部世界的通道。

    西漢絲綢之路穿過西域,西漢時期的西域是指玉門關、陽關以西包括今天新疆境內;這裡沙漠多耕地少,人們居住在河流灌溉的綠洲上,每個綠洲就是一個國家,沿著塔里木盆地,南緣有Murano、且末、于闐、沙車等“南道”各國,北緣是車師尉犁、焉耆、龜茲、姑墨、疏勒等“北道”各國;當時各國多是依託於綠洲的城廓國家,大部分從事農業或畜牧業,社會發展多在奴隸社會初期階段。張騫第二次出使西域時,訪問西域許多國家,各國也派使者回訪長安,從此,漢朝和西域的交往頻繁,漢族的鑄鐵、開渠、鑿井技術和絲織品以及金屬工具傳到西域,極大地促進了西域的經濟和文化的發展。

    中國古代的世界壯舉有長城、秦始皇陵、大運河、敦煌莫高窟,舉世公認,遊客如梭;比較起來,絲綢之路完全可以列為真正意義上的中國的壯舉,因為它表現了華人向世界開放的前瞻性。

    “一帶一路”是習大大提出的戰略構想與偉大藍圖。在古代,絲綢之路是一條橫貫亞洲和連線歐亞大陸的著名貿易商道,是溝通東西方之間的經濟文化的重要橋樑。絲綢之路的精神影響著我黨和國家做出正確的戰略決策。

    中國借用“絲綢之路”這個文化符號向世界傳遞了一種理念,它就是:“和平、合作、發展、共贏”。

  • 7 # 別偷懶上臺階

    絲綢之路的起點讓很多人都犯了一個常識性的錯誤,這個錯誤可能還會繼續延續下去,原因看完本文大家就明白了。絲綢之路的定義者德國地理學家李希霍芬,他是怎麼定義的呢?他在洛陽考察棉花種植和絲綢市場時發現東漢時期洛陽和羅馬之間有商業來往,並把這條路定義為絲綢之路。有些人肯定要說西漢張騫開啟的天山走廊怎麼算?這個問題就更簡單了,張騫開闢的路線目標是西域,可以另外起個名字叫張騫西域之路或者天山走廊只要不加絲綢之路四個字就對了。兩下分開說就清楚了,這也是對李希霍芬的尊重,不應該以主觀願望去混淆人家的定義。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荷膠燉雞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