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Hong阿龍
-
2 # 希語坊
主要就兩種。
2、把上課當混時間的去過的。不願意學的時候,很多人就往後躲。下課也便於走的快。睡覺、說話和各種玩,也比較隱秘。
附加:有時候坐後面也可能是來晚了,或者偶爾一次。不排除這種情況。
我個人覺得,坐哪裡都無所謂。關鍵是你學不學的問題。有學習自主力,積極性,走出教室外面,下課後,還是照樣學。否則,坐講臺上也沒用。我小時候,第一排的位置全坐了一個遍。但學習的積極性沒提高一點。大學突然有了學習的想法。就安排時間讀了一個雙學位的,同時報讀了一些別的課程。一個學期平均下來,專文,報告等完30萬字左右。最後一年因為打字太多手指肌腱炎都令大拇指不能動了。其中的艱澀和充實只有經歷才知道。所以,我覺得『大學坐哪不重要』,清楚自己『要幹啥』很重要。希望對你有幫助。[玫瑰]
-
3 # 行言君子
活動方便。坐在後邊想聽就聽,想走就走。想思考就思考,想寫作業就寫作業,總之是為了方便。不僅是上大學,只要是開會有人聚集的地方,大家都喜歡坐在後面。
-
4 # 楊先生的日語教室
我上大學的時候 也喜歡坐在後面,現在參加工作以後,想到當時的自己,覺得有以下幾個原因:
第一,坐在後面可以幹自己想幹的事情,怕被老師發現,比如看小說,寫別的科目的作業等等。可能高中就害怕老師的緣故,總覺得自己在課上幹別的事情不好不自由。
第二,有些老師講的課程真的很無聊,全程在唸ppt,上課全程無互動,他在上面講,就像在完成某種任務一樣,在下面聽的也很無聊,但畢竟是老師,也不敢提意見,只能坐在後面,相對自由一些,可以做別的事情。
第三,就是坐在前面的女生多一些,我身為一個男生不太好意思坐在前面,後面的男生多些,抱團一起比較好,生怕別人說自己用陰陽人的口吻說自己是學霸。從眾效應吧。
第四,就是自己沒有什麼積極性,我在班裡既不是班幹部,也不是學習委員,在老師眼裡基本就是個透明人,大學老師也不像高中老師那樣會 特別關注你,久而久之就失去了剛開學的積極性,變得越來越喜歡坐在後面了。
-
5 # Visionstory
我上大學時,學風很嚴,考試很難,有末位淘汰制,拿不到學位證和畢業證比例達15%-20%。上高等數學和大學物理這種公共基礎課時,常常多個班階梯教室合班上課,如果坐在後面,很難看得見聽得清,因此,積進上進的同學們常常提前半小時到階梯教室搶座位,前五排都是很緊俏的,如果踩點進教室,中間各排座位都沒了,經常坐在後面的同學大多學習不夠努力。有時第四節課,後面有同學偷偷跑去吃飯了,估計是早飯也沒吃。不過那時候老師幾乎不點名,全靠自覺,80%以上同學都很努力。
等到上專業基礎課和專業課,情況則大不相同,都是小班上課,30人以內。那時一個系一屆也就一百多人,專業課老師幾乎認識班上每個學生,教學極為嚴格。比如機械製圖,一人一個大畫圖板,教完就練習,老師來回巡視指導。坐在前面後面都一樣。
等我當老師後,主要上專業課,由於大擴招,每次都是60人至120人,認識學生不多,常常只對前三排學生有印象,後面的聽課狀況常常難以關照。我常常要花些時間點名或提些問題,努力讓課程實用又生動,抬頭聽課的學生也就50%-60%,努力上進學生比例30%左右,玩手機開小差的也不少。大一大二喜歡坐後面的有些是不愛學習,有些是中間想逃課,有些社團活動太多。大三大四坐後面有些是考研考公務員複習備考的學生,有些是談物件學生,剩下是聽不懂或不想聽的。
總體來看,大一喜歡坐後面,可能是學習缺乏動力,可能對專業缺少興趣,也可能是社團幹部躲後面幹“副業”的,需要老師們加以關注和引導。
回覆列表
後面的位置更利於學習。
鄙人清華本碩博連讀,雖然才疏學淺,但是還是對這個問題有一些見解。
鄙人自小向老師申請坐靠後位置,對我來說更加利於學習與思考,所以從小成績優良,品行端正。坐後面更加利於對學習的深入思考,所以鄙人在小學三年級就攻讀完了至高三的所有課程。
最後面對每一個學生的學習幫助都很大,而喜歡坐前面,則是那些雖然刻苦努力,但實則沒有一點用的人所要求的。喜歡題主爭取坐後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