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納蘭談史

    宦官在中國歷史上名聲很臭,因為曾是數次引發大規模武裝動亂的源頭,以至社會失序王朝崩潰,漢、唐、明這些強大王朝的覆滅都與宦官集團有深刻聯絡,所以宦官被歷代文人士大夫階層所詬病。

    漢朝的宦官之禍

    漢代並不是一個天生就寵信宦官的朝代,起碼西漢時沒有出現過嚴重的宦官亂政現象,到了東漢章帝后,由於外戚勢力的龐大讓皇帝權力大大縮水,所以皇帝才扶持宦官勢力來制衡外戚勢力,宦官勢力的形成主要來自皇帝對政治平衡的需要。

    唐朝的宦官之禍

    唐朝也並不是一個天生就寵信宦官的時代,唐朝中後期王朝逐漸走下坡路,而皇帝卻驕奢淫逸,給宦官專權提供了機會,加之安史之亂後,地方藩鎮尾大不掉,成為中央王朝頭疼的問題,皇帝對將領沒有信任感,而忠實可靠的宦官就成為了替皇帝掌兵的幫手。

    漢、唐兩朝宦官之所以能夠被扶持,本質上都是適應了皇帝對於政治平衡的需要,是皇帝鞏固君主專制維繫統治的一種政治手段。

    雖然同為宦官之禍,但是漢朝和唐朝的宦官勢力在職能形式上、在對制衡的群體上也有所不同。

    漢朝宦官是與外戚交替執政,並非是某一勢力一直獨大,而唐代的宦官是替皇帝掌握維繫統治的兵權,在中央軍事上一家獨大,像禁軍中最精銳的神策軍、天威軍都是由宦官統帥,在唐憲宗時期還專門設定了一個獨立的軍事機構樞密院,樞密使都是由宦官來重任的,軍權最終又觸及到了行政、監察上,所以權力很大。

    無論是漢朝還是唐朝的宦官之禍,並非是一蹴而就形成的龐大政治集團勢力,都是經歷了萌芽期、形成期、鼎盛期,最終步入衰亡的歷史結局,唐朝的統治者也深曉宦官之禍的弊端,但是離開了宦官的協助,卻又有無人可用的尷尬窘境,而且宦官集團也展現出了對皇帝較高的忠實度,還曾幫助皇帝收權,在晚唐禮崩樂壞的時代,得到嘉獎和重用也就不足為奇了。

  • 2 # 橫塘路看中超

    李世民(太宗)有鑑於前代流弊,嚴格壓低宦官的官階,不準超過四品。

    李隆基(玄宗)當權多年,思想麻痺,開始破壞這一規定,鼓勵擢升宦官。到了晚年,更是使高力士裁決政府官員的奏章,任命或罷黜宰相時,也跟高力士商量。王公貴族都對高力士都深懷畏懼,竭力討他喜悅,宦官的權勢,自此提高。

    後來,中原爆發安史之亂,李亨(肅宗)即位於靈武,集結各路人馬勤王。李輔國因是東宮時代舊部的緣故,參與軍國大事,恩寵太過,遂生驕傲,竟使李亨對老爹李隆基和兒子(李倓)都不能保護,在憂鬱驚恐中逝世。

    李豫(代宗)登基之後,繼續走上使車輛翻覆的老路,程元振、魚朝恩前後掌權,玩弄國家賞罰,懵逼皇帝視聽。吐蕃派大軍侵犯京畿,宦官竟隱藏軍情,拒不奏報,以致皇帝狼狽逃亡陝州;李光弼身陷危境,憂愁悲憤,竟被汙殺;郭子儀受到排斥,也閒住在家;僕固懷恩含冤受屈,投訴無門,最後竟然背叛中央。

    李適(德宗)剛登基時,整頓綱紀,宦官稍稍失勢。可是涇原兵變突然爆發,李適逃亡興元,混亂之中竟然只有宦官護駕。李適認為:大臣不如家奴可靠。於是,自興元回京之後,對將領們心存猜忌,完全剝奪軍權,而派竇文場、霍仙鳴等宦官掌握神策軍,從此時開始,宦官掌握軍權得到合法化,大權正式交到宦官之手。

    之後李純(憲宗)在位末年,宦官吐突承璀打算罷黜嫡子,擁護庶子,以致激起另一波宦官陳弘志發動政變。李湛(敬宗)跟宦官太過親密,廝混糾纏,最終被宦官劉克明與蘇佐明所殺。

    從此之後,李昂(文宗)、李瀍(武宗)、李忱(宣宗)、李漼(懿宗)、李儼(僖宗)、李曄(昭宗)六任皇帝,都由宦官推選,宦官聲勢自然越發驕傲蠻橫。這期間,王守澄(八二三年四月)、仇士良(八三五年五月)、田令孜(八七五年正月)、楊復恭(八八六年四月)、劉季述(八八八年三月)、韓全誨(九〇一年正月),都是宦官中的領頭人;楊復恭甚至自稱“定策國老”,而把李曄當做“天子門生”。唐朝宦官之亂至此根深蒂固,病入膏肓,已無藥可救。

    文宗李昂對宦官的行為深惡痛絕,下定決心徹底剷除。可是,李訓、鄭注的計謀卻被宦官識破,發生甘露事變這樣的大災:結果血染宮廷,屍滿政府,高官貴爵,一個接一個誅殺,一門連一門抄斬。到了唐朝末年:宰相崔胤無可奈何,召喚朱全忠出軍討伐,於是大軍圍城,對宦官大肆屠殺,一個不留。而唐王朝政府,也因此成為朱溫的傀儡。

    往事歷歷,可以看出:宦官制造災禍,由李隆基開端,而李亨、李豫在位時,大肆膨脹;但真正使宦官當權制度化的,卻是李適,發展到李曄,更登峰造極。

  • 3 # 國史觀

    漢朝,唐朝,明朝三個朝代的宦官之禍是歷史上最為著名的,其中,尤以唐朝為最烈,宦官的權力甚至大到了可以廢立皇帝的程度,中唐之後的皇帝繼位登基幾乎都跟宦官有關係。

    唐朝宦官開始出現掌權是在唐玄宗時代,唐玄宗李隆基在後期驕奢淫逸,開始寵信宦官高力士,在天寶之亂爆發之後,玄宗西幸巴蜀,是高力士一直在身旁服侍,玄宗於是對高力士愈發寵信。

    但此時的玄宗已經無法掌握權力了,他的兒子太子李亨在靈武繼位,是為唐肅宗,當時勸唐肅宗登基的人裡就有一個宦官李輔國,這也是唐朝第一個以宦官身份封王的權閹 。

    李輔國的權力大到了什麼程度呢?他派人誅殺了唐肅宗的皇后和越王李系,這等囂張跋扈的宦官,唐肅宗竟然不能對其進行制裁,反而最後是憂懼而死。

    李輔國接著擁戴太子李豫即位,是為唐代宗,唐代宗終於無法忍受李輔國,在寶應元年以坐罪賜死,但是很快新的兩個宦官就崛起了,他們就是魚朝恩和程元振。

    這兩個宦官的出現標誌著宦官專權的徹底形成。

    而後的晚唐皇帝莫不受制於宦官,唐文宗李昂發動甘露之變,結果失敗,被宦官仇士良控制,最終鬱鬱而終,仇士良曾經教過自己手下的宦官,皇帝想要幹什麼都可以,想玩讓他玩,要女人給女人,就是不能讓他讀書,一旦讀了書他就會想要掌控權力,這是絕對不能容忍的。

    唐朝的宦官之禍始於中期,那個時候,因為地方節度使的割據,唐朝皇帝很怕自己手下的節度使也割據,於是就派自己的家奴宦官作為監軍監視將領,以掌控軍權,說到底 是為了政治平衡,避免再一次出現安史之亂那樣的局面。

  • 4 # 小小小百科全書

    宦官這個古代封建王朝的特殊群體,自其誕生後,就成為了封建統治者最親近的奴僕,說來也可笑,太監本身的存在就是依附於皇權,如果沒有了這一層關係,那麼宦官就是一群生理不健全的畸形怪物。按理說宦官應該是最忠誠於皇權統治者的一群人。事實上也確實如此,歷朝歷代宦官都是統治者最貼心,最親近的一個群體。但宦官禍國殃民的事情也沒少發生,或者說歷朝歷代或多或少都有宦官禍國的事情發生。這其中又以東漢、唐朝和明朝為最。那為什麼封建統治者明明知道宦官是一個危險的群體,但為什麼他們還是要親近宦官,重用宦官呢?

    首先一點,皇宮之中離不開伺候的人。事實上最早統治者使用的並非宦官,而是女官。女官不等於宮女,她們除了負責伺候統治者以及其家屬外,女官還需要輔佐統治者處理一些宮廷內部事務,如織造、伙食等等。說白了就是宦官所負責的內務府那一套,在最開始也就是周朝時期,基本上都是由女官負責的。女官就是說的通俗易懂一點,那就是最高階的宮女。但後來隨著時代的進步,女官逐漸被宦官所取代,畢竟女性在很多方面是不如男性的。但統治者為了維護自己男性的尊嚴,所以允許男子閹割後入宮取代女官的職務。由此宦官群體誕生。

    歷史上有記載最早的宦官乃是春秋時期齊國齊桓公的宦官豎刁。豎刁為了討好取信於齊桓公,所以把自己閹割後入宮服侍齊桓公。齊桓公也以為豎刁是一個非常貼心的屬下,但誰知道,歷史上齊桓公就是被豎刁給活活餓死的。這是歷史上第一位有記載的宦官,但其直接把春秋五霸之一的齊桓公給弄死了,徹底“打響”了宦官的招牌。雖然大家都宦官忌憚異常,但架不住宦官實在是太好用了,所以宦官受重用的浪潮也不可避免的到來。之後秦始皇統一天下建立了秦朝,但秦始皇死後,秦朝就被宦官趙高給搞垮了,可見宦官的破壞性。但這也抵擋不住統治者喜歡用宦官的心情,他們自以為自己可以掌控對方。

    唐朝唐太宗時期,實事上對宦官限制是非常嚴格的。唐太宗對於宦官也比較警惕。但唐太宗之後,唐朝歷代皇帝對於宦官就沒那麼警惕了,唐中宗時期宦官官職七品以上者高達上千人。到了唐玄宗時期,宦官官職在四五品之上的人就高達上千人,三品大員宦官也多如牛毛,四五品之下的宦官更是數不勝數。由此可見唐朝宦官的權利已經開始失控。再到了安史之亂時期,宦官甚至已經開始掌控國家軍隊了,這對於唐朝政權來說是極度危險的。但好在唐朝的宦官只爭權奪利,對於地方行政事務並沒有過多幹涉,所以唐朝宦官問題雖然厲害,但並沒有嚮明朝一樣對百姓造成太大的傷害。

    安史之亂後,唐朝統治者對於地方的實權人物開始更加的不信任起來,畢竟藩鎮割據已經成,因此他們只能更加親近宦官,宦官的權力地位也因此更加強大。到了唐朝末期最後的兩位皇帝唐僖宗、唐昭宗時,宦官田令孜、楊復恭終於真正做到專權了,他們甚至可以加空皇權。但此時也已經沒什麼意義了,畢竟地方藩鎮尾大不掉,宦官除了禍害唐朝統治者,也禍害不到地方藩鎮和百姓。因此唐朝的宦官最倒黴也最厲害。最倒黴是因為他們影響雖大,但沒有具體的收益。最厲害是因為,他們甚至可以控制皇權,雖然沒什麼實際意義。但這也是破天荒的事情了。

  • 5 # 天晴愛睡覺

    飲鴆止渴只為逼不得已啊!

    皇帝的身邊人除了後宮嬪妃就是宦官,后妃多有強大的孃家,一旦得勢就會改朝換代,比如說武則天;宦官無根無後,禍患只在一時!

    皇帝沒辦法一個人把全天下的官職都幹了,就必須任用文臣武將;文臣權勢太重就會興起黨爭,搞得朝廷內部烏煙瘴氣;武將權勢太重,就肯定會起兵造反。

    為了壓制文臣武將,皇帝就不得不擴大自己身邊人的權力,以削弱文臣武將的權力;那麼把權力收回來不是給后妃外戚,就只能任用宦官了!

  • 6 # 煩躁的番茄

    宦官是皇權的另外一種表現形式,他所代表的就是皇帝本人,宦官和皇帝是一體的。

    封建社會,皇帝的權力至高無上,但那其實是理論上的,除了個別的皇帝,大多數的皇帝一輩子都待在皇宮,他對外面的世界一無所知,如果沒有宦官,要架空他的權力並不是一件難事。

    特別是在封建社會這種延續了千年,直到明朝才算廢除的宰相制度之下,宰相或叫丞相,其實他才是真正的實際權力掌控者。他一人之下萬人之上,分化了皇帝至高無上的權力,從根本上講,宰相與皇帝是處於對立面的。

    皇帝要保證自己至高無上的權力,不讓權力落入其他人之手,必須依靠自己信任的而又不會奪自己權力的人。

    宦官是最好的選擇。

    他們往往很小的時候就入了宮,常伴皇帝左右,一起長大,朝夕相處之下,是有極深感情的。

    最為重要的是,宦官是沒有後代的,那些所謂的外戚干政,理論上在宦官身上也不會出現。

    所以,也不光光是唐朝,在有皇權存在的整個封建社會,皇帝一般都會依賴宦官。

  • 7 # 歷史的天空好精彩11

    安史之亂帶來的後遺症,自此以後,唐朝皇帝對統兵大將總是懷有疑心。本來能迅速撲滅的安史之亂,硬是被拖成了八年。各地藩鎮尾大不掉,又信任宦官,唐朝皇帝硬是把刀遞給了外人,最後還搭上了自己的性命。

  • 8 # 老都

    宦官的存在一句話難以概括。對於帝王來說宦官就不是人,但他卻無處不在。別說讀書寫字擬聖旨了,吃喝拉撒有他,甚至行房的時候也有他……這是為了安全。雖然存在但得像空氣,需要看不到的時候他就在看不到的地方,但還是在近處。輕輕咳嗽一聲便能立刻現身,幾乎是帝王的一部分。最切實看到帝王不是神不是天子而是普通人的也是宦官。既然吃喝拉撒就有感冒發燒的時候也有放屁的時候,甚至還有見不得人的癖好。比任何人還人。 帝王往往對宦官不設防,既然不算人,就類似於現今人養的寵物,你會對你養的狗設防嗎?為你是從的狗,勤勤懇懇無怨無悔的狗。 《史記》裡有對趙高的詳細描述。嬴政當了皇帝后為了顯示自己高高在上別說大臣連宰相李斯都不見,常年巡遊常年在車上或行宮。唯獨代表嬴政拋頭露面的就是趙高,他給李斯傳口諭永遠模仿嬴政口吻和表情,高高在上。傳完馬上又卑躬屈膝。開始李斯非常憤怒,但見不到嬴政沒點辦法。久而久之他就莫名地對趙高感到了畏懼,這才有了矯詔,殺嬴政長子,逼蒙恬自殺等連串的昏招,後來自己和一家子的命都給交代了。 偉岸如嬴政都能把預設千秋萬代的偉業毀在宦官手裡。那種幼兒時繼位的更不必說!大臣們苦口婆心各種子曰,宦官只是隨著皇帝的心性,唯恐沒能盡興。以孩童的心理誰好誰壞一目瞭然深入腦裡。人的最大弱點本就是不知道良藥苦口,最大的弱點就是喜歡口蜜腹劍,還有喜歡事事順心句句順耳,不論真假。識大體談何容易!

  • 9 # 翩翩羽林

    唐代的皇帝們並不是不知道讓宦官專權的危害性,但他們還是選擇了宦官掌權,並最終深受其害。我認為原因有如下幾個方面:

    一、唐代中期以後,政治日趨腐敗

    一般來說,如果皇帝勤於政事,宦官是很難插手政治的,但當皇帝貪圖享樂,政治腐敗的時候,宦官就會乘隙而入,左右朝政。唐初,皇帝們勵精圖治,宦官無從入手,很守規矩。到玄宗晚年,承平日久,玄宗開始殆政,過起了驕奢淫逸的生活,重用宦官高力士,此後唐代宦官開始掌握權力,安史之亂後越發不可收拾。

    二、皇帝猜忌臣下

    安史之亂後,朝內有朋黨相爭,朝外有藩鎮割據,皇權受到嚴重的衝擊。由於武將如安祿山、僕固懷恩、李懷光、朱砒迭相禍亂,以致皇帝不敢信任朝臣,尤其武將。而家奴——宦官一次次在危機的時刻挺身護主的種種表現,導致帝王認為還是家奴可靠。於是,便放手任用宦官,讓其以對內牽制朝臣,對外監督藩帥,因此宦官權力急劇膨脹,最終形成了宦官專權的局面。

    總的來說,宦官專權雖然危害皇帝,但他們“刑餘之人”的特殊身份,讓他們只能作為皇帝的附庸而存在,無法真正取代皇帝而“王天下”,所以,其危害性比起擁兵自重的武人又要小的多。故,唐中晚期,雖然宦官弄權,但他們也只有一次次地在李姓皇族中挑選自己的利益代理人,仍然保有李唐江山,並伴隨這李唐王朝的最後覆滅而“壽終正寢”。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我是男生,我想問男性同胞你們反感相親麼,我也想脫單,但一相親就煩,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