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雲飄世界
-
2 # 愛生活的女教師
對於孩子的學習,我認為應該是關注但不死盯。可以輔導但不能代替思考。幫孩子養成一個獨立學習獨立思考的好習慣之後,上到高中或大學甚至走到社會他會獨立思考,獨立解決問題,也能更好地安排計劃未來的人生。我家孩子的學習我基本沒輔導過,我只負責做好後勤,關注孩子學習狀態。學習還不錯,也挺省心的。
-
3 # 王平學書
我覺得要,中學是小孩人生的一個轉折點!作為家長應注意以下幾點:1.注重身教,樹立威信,2.以身作則,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3.要創造和睦、祥和的家庭氣氛!4.無條件相信自己的孩子。5.多讚美少責備。6.糾正孩子缺點時一定要掌握時機,分寸有度!
-
4 # 狗崽吳
中學階段特別是初中階段的學生畢竟還是小孩子,他們的學習自覺性普遍不夠,目的性也不是很明確、很穩定。加上初中階段學習太辛苦,難免會厭學。所以家長最好能介入他們的學習活動,當然不是干預他們的學習活動。堅持經常地傾聽他們在學習過程中對某些不滿的傾述,對學習條件的要求也要儘可能滿足他們。要經常和孩子交流學習的目標,幫助孩子解決達成目標過程中力所不能及的問題,總之,多多關心他們,鼓勵他們。只有這樣才能夠有效地促使孩子堅持不懈地全身心地投入他們的學習!
-
5 # 周山一葉
家有初中生,我來回答這個問題。
先說下我對兒子學習的管理。
一 只管原則性的東西,細節放手。 一般每學期開學前我會和兒子做個 深入溝通,告訴他本學期的課程安排,各科的特點學習方法,然後和他一起制定出個預期目標,最後再一起制定個學習計劃和作息時間表。
二 開學後讓兒子拿回課程表,根據課程表安排我的日程,並在日常及時關注班級群的訊息。配合他的學校學習生活,儘量避免因自己的原因導致孩子上學遲到,缺少學習用品等,讓孩子為此煩惱。
三 偶爾翻看孩子的作業,掌握他的學習態度和狀態,及時溝通提醒,以免出現大的偏差。
四 每隔一到兩個月主動聯絡班主任,瞭解孩子在校狀態,好的獎勵,不足的想辦法和孩子溝通,尋找原因,及時補缺。
總之,在兒子的學習上我只管大方向,細節他自己把握,比如何時寫作業,完成率正確率我都不管。因為我相信太差他連自己那關都過不了。
中學生正值叛逆期,想獨立有自己的想法。過多的干預容易讓孩子產生被束縛的感覺,進而產生逆反心理。周圍有不少孩子因大人對學習盯得太緊搞得親子關係緊張,甚至大打出手的情況。對於中學生的管理最好實行外松內勁緊的方法。表面上讓孩子覺得自己很自由,可以自己做主,實際上照樣讓他們忙得不可開交,想玩嗨只能是夢想。
中學生是學習的主要階段,不能放鬆,但因青春期的特殊性,又不能干涉太多。最好的狀態是刺激出他們學習的內動力,自我激勵,自我奮鬥。而家長只要做好內勤,把握好大方向即可。
-
6 # 清水行業
中學階段深度介入。首先,看你是否有時間和精力去介入,瞭解孩子和幫助孩子。其次,你是否有這個能力去做?中學階段孩子的文字科目就有九科,你有這個能力滿足孩子的需要?中學老師管的是一科或兩科,家長能行嗎?還有非文字科音體美勞呢?第三,中學階段,隨著孩子的年齡增長,其獨立自主意識也不斷增強,孩子會願意接受你的深度介入嗎?許多孩子是反對的,管的越多,逆反心越強!那就適得其反了!所以,作為家長,思想上多溝通,多引導,及時掌握孩子的心理需求,儘量多給孩子時間和空間,最為重要!生活上多關心照顧很重要!
-
7 # 樂陶陶細語
我覺得對於小孩中學階段的學習,家長需要深度介入。
首先,孩子的學習成長是家長學校和老師共同作用的結果!小孩在中學階段自我控制能力有限,老師負責的主要是學校課堂部分,同時需要家長深度介入監督孩子學習。
其次,家長深度介入會讓孩子覺得家長的期待值和重視程度!孩子學習的動力更足!家長還要經常與學校老師溝通了解他(她)的思想動態!及時指正他/她的錯誤!
只要家長和學校老師共同作用,孩子的成長才會有一個很好的環境!所以小孩中學階段的學習,家長需要深度介入!
-
8 # 煊雅老師
本人在初中工作30年,基本都是班主任,據我統計,每年班級的學霸以及優勝者的家長,都不是深度介入,原因如下:
第一,家長也需要工作,沒有那麼多時間和精力,再說了,孩子也討厭那種監視一樣的陪伴,感覺對自己不信任。
初中階段是一個分水嶺,陪伴需要有距離,有溫度,孩子求助於你時,你能迴應就好。
第二,初中階段需要培養孩子的自主學習能力與習慣,不能像像小時候,事事提示,事事包辦。
初一知識點還不算難,讓孩子自己摸索出自己的方法,以便適應高中學習生活。
第三,這個坑我就躺過,孩子初一時,我就習慣給孩子講語文閱讀技巧,當時我教初三,這下可糟了。
他上課不聽語文老師的內容了,因為他感覺會,還有就是即使不會,回家也有人給講,可家長的講解畢竟不是課堂氛圍,也不繫統,耽誤事,後來他不問我,我從來不給講了。
第四,讓孩子有依賴感,無論從心理還是知識上,初中階段都需要孩子成長有個飛躍。
你深度介入後,孩子就習慣了,沒有了這個參與,他就迷茫了,對高中住宿以及學習能力的培養,十分不利。
以上只是我個人拙見,祝你好運,祝孩子好運。
-
9 # 國王的演講之勵志篇
您應該深度介入的是引導和啟蒙他去思考。
這個階段的孩子,引導和啟蒙是最重要的,尤其是對思考能力的引導。思考能力幾乎決定了他能不能在初中至高中考到好成績。
如果覺得自己家的孩子不善於思考(典型表現就是數理化考不好,其他文科類科目成績一般),引導和啟蒙他思考的方法可以是在家的時候陪著他一起思考,找出一個具體的題目,讓他來做題,哪怕幾個小時就盯著那道題也沒關係,就是讓他思考,必要時提點一下。如果父母知識水平跟不上,沒關係,鼓勵他思考,鼓勵他自主解題就行,是在想不出來的時候參考答案會提點他的。
當然,這樣的狀態無需持續太久。紮紮實實、勤勤懇懇兩個月,一般就能培養出一定的自主思考的習慣和能力了。把這種你習慣持續和發展下去,成績會得到穩步提升的。
這也是我個人經驗,我剛入高中時,成績大概四百米開外,高考考了理科年級第三名。
玩是孩子的天性,他可以玩可以跳,但是不可以不思考,所以我個人認為,需要深度介入的,是引導和啟蒙他去思考。
-
10 # 新資優教育
中學階段的孩子,已經不小了,該有一定的獨立自主能力了。中學階段的學習,又有多少家長能深度介入呢?是答疑解惑輔導功課?還是一日三餐伺候起居呢?
想讓鷹學會飛翔,就要給它藍天,整天待在雞窩裡,它是永遠學不會飛翔的。我們要想讓孩子的人生有所成就,就必須懂得在關鍵時刻把他帶到人生的藍天,讓他去歷練、去學習,最終才能真正飛翔起來。我們必須明白:時光會流逝,父母不可能永遠跟著孩子,無法為孩子預定未來;社會在進步,事情不會一成不變,也不能為孩子設定方法;更何況孩子長大後走向的社會環境一定跟原來的不同,身為父母,自己能否完全適應現在這個社會都是未知數,倒不如讓孩子在他力所能及的事情上,自己去思考問題、解決問題,逐步培養孩子獨自處理事情的能力。
我從一年級開始就主動放手,讓兒子去做一些與他年齡和能力相符的事情,四年級前,我會督導他的學習習慣和方法養成,讓他自己去面對學習上的問題,除非主動求助,否則我都要讓孩子自己去面對。現在有時我故意不給孩子依賴,我只教孩子獨立面對問題,而不是替孩子做事。現在他五年級,我們也沒給他報校外的功課補習班,只報了體育美術等,學校成績一直前三,從去年10月開始他就能一個人大包小包的香港廣州兩地往返,身體也得到了鍛鍊,而同級的媽媽們都說我們父子真大膽。
對於孩子來說,學習一定是自己的事情,中學階段也是他人生必經的過程,而這個過程也比結果更重要。試想一個孩子在學校階段都適應不了,將來如何適應社群,如何去面對社會激烈的競爭。所以,我不提倡深度介入孩子的學習和生活。
但如今陪讀現象普遍,我感覺這是一個隱形的社會問題!不是孩子離不開媽,而是媽離不開孩子!大人往往過度把自己的價值體現在孩子學習和生活上了!小時不讓孩子“流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飯”,將來就一定要啃父母的老了!
-
11 # 模範班長
中學階段不應該介入太深,現實生活中父母都是追求望子成龍,往往是過高的期望和盲目的攀比嚴重的束縛給孩子的學習熱情和生活習慣,所有的一切都已被學業分數來作為唯一衡量的目標,而沒有樹立遠大的理想,在這種競爭中導致很多人厭學棄學,學成後又不知道是為什麼而學習又產生迷茫。所以經常能夠看到,學歷高而素質低,這在我看來就是沒有融入社會生活的一種表現,精英階層的學生往往帶著追求民主和自由的生活出國了。所以教育方面父母應該輔助孩子樹立遠大理想,鼓勵他去追求努力實現,有此足矣。十分反對父母專業陪讀,吃喝拉撒一手包辦,這樣的做法某種程度是一箇中學生在努力走上獨立自主的道路上的阻礙。
-
12 # 看娃老爹
首先我想弄明白深度介入是多深入,是指家長能夠完全的吃透初高中的所有教材嗎?如果是這樣的話,我覺得不現實。
即便你在初高中的時候學習特別好,但是經過這麼多年國家的教學改革,很多的知識點都發生了變化。如果你從頭學習的話,時間和精力其實都是不允許的。除非你想從事相關教育方面的工作,你可以有時間和精力去學習它,但是也不可能把全科都學會呀。
所以家長其實要承擔的角色是什麼呢?讓孩子明白為什麼學習,讓孩子從小學開始就明白,學習是為自己學習的,不是為老師,也不是為家長。這樣才能培養孩子主動、自主學習的能力,孩子擁有了自主學習的能力,那麼其實學習就相對比較簡單了,最起碼也成功了一半,剩下的就是學習方法和學習技巧的問題了。
這個時候家長就可以閃亮登場了,你可以把自己以前積累的不錯的學習方法和學習技巧傳授給孩子,與孩子共同探討,共同進步,這種介入對於孩子來說更加的適合。
回覆列表
一個朋友的女兒,從小學到初中,一直都是學霸,家長都是高學歷,從小就對小孩的學習進行深度介入,親自進行輔導。到高中感覺有點後勁不足,需要找補習機構補習了。我的女兒,從小學到初中,我們都不管她的學習,讓她自己去琢磨,但她提出要去某補習機構補習,我們也全力支援。我的女兒小學成績不太好,初二開始發力,到初三基本保持班上第一,馬上就要讀高中了。不知道是我朋友的方式好,還是我的方式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