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使用者尹佃喜
-
2 # 杏林春暖A承諾
我們知道我國古代傳頌著很多農諺,都是指導人們耕作的寶貴經驗,這些都是透過長期氣象觀察總結出來的,擁有很高的準確性。字面理解就是天氣一直乾旱,在六月二十四日迎來降雨。
-
3 # 中原八零後
大旱不過六月八,
六八不下生白髮。
赤土千里生機無,
攜老扶幼把家離。
一首古老的打油詩,道出了千百年來廣大勞動人民的悲慘遭遇和雨水對農作物的真實重要性。
為什麼說大旱不能超過六月初八?因為這和農作物的整個生長週期有關係。要想農作物產量高,品質好必須要積累足夠的總溫度和生長時間。為什麼露天自然生長的各種蔬菜水果,和各種大田作物的口感往往比塑膠大棚裡面種植的的各種作物的品質在顏色,品質,口感和營養物質上要好很多,就是因為大棚裡面種植的各種作物的光照和生長週期都比露天栽培的要少很多。
六月初八,從農作物種植的時間上來說,已經到了最後期限。因為不管是蔬菜也好糧食也罷,它們都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都要有一個合理的生長週期和生殖週期。過於短暫的時間對農作物的不論是質量還是數量上都是沒有什麼好處的。
再一個六月份的降水量多少還與天文,氣候,大氣環流有很大的直接關係。我的家鄉有句諺語叫,八月十五接一點,正月十五雪打燈。就是對大氣環流的最好證明,雖然不是每年都十分準確,但是也差不了多少。從氣象學大氣環流來講六月初八的雨水降與不降與以後幾個月的降雨量有直接的關係。如果六月初八降下了有效的充足的雨水,說明大氣環流所帶來的積雨雲是充足的。這就給農作物以後的生長所需水份有很大幫助。因為大氣環流所帶來的積雨雲是一個長期的,可持續的有效降水。不是夏季所謂的區域性短時強降雨可相比的。
所以說諺語是我國廣大人民群眾在長期的生產,生活中所積的寶貴經驗。既使在科學如此發達,如此先進的今天也是有非常實用的指導意義。
-
4 # 沉默的樹洞
個要看地域的,因為中國傳統的農曆的制定依據中有相當的部分是按照農業經驗制定的,也就是根據定歷當時的天文災害記載進行資料統計,然後得出的結論。氣候取樣的地區估計是當時古中國的中原地區,包括現中國境內的河南、山東、山西、陝西等地。所以農曆中和地方諺語中傳聞的大旱不過六月初八是長期記錄得出的結論,是知其然而然,要論其所以然,農曆解釋不了。這個需要天文學家結合中原地區的地域氣候及歷史氣候情況來做分析了。
-
5 # 易學點悟
這些諺語,各個地方有各個地方的說法。
有些地方是“小旱不過五月十三,大旱不過六月初八”,而有的地方則是“大旱不過五月十三”。
無論那種說法,它的意思都是,遇到旱災之年,無論旱情多麼嚴重,到了“五月十三”或“六月初八”這一天都會下雨。
那麼,哪年是大旱,哪年是小旱?人們是如何判斷的呢?
一是“幾龍治水”之說。歷學干支紀時的“辰”是龍。古人根據每一年正月的第一個“辰”日是初幾定為“幾龍”。如今年(2020年)正月初二是“戊辰”日,是“二龍治水”。龍為降水之神,二龍治水,頂多是小旱之年。
如果是一龍治水或多龍治水,即為大旱之年。像去年(2019年)庚辰日是正月初八,是“八龍治水”。龍多了,反而有偷懶行為,雨水反而少,故為大旱。
二是“幾牛耕地”之說。它跟“幾龍治水”之說一樣,醜為牛,每一年正月丑日是初幾則為幾牛耕地。
耕地的牛越少,說明土地越肥沃,天氣越和順。反之,則說明雨量少,土地堅硬。
一般大旱之後都會伴隨著大澇,所以古人認為是糧食欠豐收之年,農民生活艱苦。這種說法找不出科學依據,它是民間老百姓的經驗之談,不過應驗率還是蠻高的。
就拿旱災最頻繁和最嚴重的雲南省來說。
2001年:遇接近於歷史上“最嚴重的旱災”。 2005年:遭遇近50年來最大幹旱。 2006年:遭遇20年來最嚴重旱情。 2009年:遭遇50年一遇嚴重旱情。
2010年:百年一遇大旱炙烤雲南。雲南2010年遭遇60年一遇的全省性特大旱災,乾旱範圍之廣、歷時之長、程度之深、損失之大, 均為雲南省歷史少有。雲南大部、貴州西部和廣西西北部已達特大幹旱等級,其中楚雄市尤為嚴重,20餘萬農村人口缺水。2010年小春播種面積3700萬畝,受災面積達3148萬畝,佔已播種面積的85%。 2011年: 雲南遭遇區域性持續乾旱 25縣降水破歷史最少記錄。 2012、2013年: 雲南旱情旱情持續加重。
因此,防旱減澇的形勢十分嚴峻,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刻不容緩。
回覆列表
在我們這裡有個說法是,大旱不過五月十三,過了十三曬個直杆,農村老農一般都指陰曆說,連小孩子生日也是指陰曆幾月幾號,現在的年青人怎麼計算孩子生日咱就不清楚了!這是我們當地是這樣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