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今日端午?我們來探討一下吧
14
回覆列表
  • 1 # 欲將心事付瑤琴180

    小時侯過過很多年端午節,沒有從長輩或老人那裡聽說過是為了紀念一個偉大的楚國詩人,

    後來是從歷史課本里才知道有這樣的描述

    人民信仰誰崇敬誰,很大程度跟上層人物的傳播有關係

  • 2 # Butcher77863481

    先來看看端午節的由來

    端午節,本是南方吳越先民創立用於拜祭龍祖的節日[5][6][7]。因傳說戰國時期的楚國詩人屈原在五月五日跳汨羅江自盡,後來人們亦將端午節作為紀念屈原的節日;也有紀念伍子胥、曹娥及介子推等說法。總的來說,端午節起源於上古先民擇“龍昇天”吉日祭龍祖,注入夏季時令“祛病防疫"風尚,把端午視為“惡月惡日”起於北方中原,附會紀念屈原等歷史人物紀念內容。端午風俗形成可以說是南北風俗融合的產物。

    看出來問題沒,屈原的縱身一躍,剛好趕上了端午節,而不是端午節為屈原所設,至於為什麼影響力如此之大,個人認為是由於屈原的身亡跟愛國忠君有關,古代的君王也懂正能量,樹立屈原的愛國典範是為了讓更多的臣子忠君。

  • 3 # 亂天機

    注意,屈原是蹭了端午節的熱度,端午節本來和屈原沒有半毛錢關係,結果屈原在端午節跳江自殺了,端午節不是用來紀念屈原的,後期附會的而已。

    端午節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時代祭龍演變而來。仲夏端午,蒼龍七宿飛昇至正南中天,是龍飛天的日子。所謂飛龍在天。

    屈原沒出生就有端午節了。

    只能說屈原跳江的日子比較特殊。

  • 4 # 梨樹洞小梨

    昨天是正端午節,農曆五月初五!然後看到有好多推薦關於端午節的問題,就這個問題,簡單回答一下吧!

    首先很多人疑惑的點是先有端午節,還是因為屈原才有的端午節?

    毋庸置疑的是,首先有端午節。端午節又稱端陽節、龍舟節、正陽節、中天節等等。端午節本來是南方吳越先民創立,用來祭拜龍祖的節日!

    戰國時期的楚國詩人屈原在5月5日跳尼羅江自盡,後來人們就把端午節作為紀念屈原的節日,也有紀念伍子胥等人的說法!

    端午節是融合了祭拜啊、紀念屈原呀等等的一個風俗大雜燴節日[大笑]。

    端午節與春節、清明節、中秋節並稱為中國四大傳統節日!

    2008年將端午節列入了法定節假日,所以從那個時候我們開始放端午節的三天假,雖然小梨今天還真上班,很苦逼

  • 5 # 槐蔭樹下的老曹

    “節”,本意就是用竹節作為碗,來就餐。

    在沒有製造出陶瓷碗來的時候,碗,就是用竹節做成的。

    而用碗來就餐,在當時來說,就是一種比較奢華的行為,那一定是要有特殊的理由才行。

    所以,人們為了犒勞自己,就要想出一些理由,來讓自己奢華一頓。

    這就是各種“節氣”產生的原因。

    那麼,什麼樣的的理由,才能夠讓自己奢華,而又不虧心呢?

    當然就是要與神靈相關了。

    祭祀神靈,先讓神靈吃掉食物的“神”,我們再吃食物的“體”,這就是神靈與我,各得其所。

    所以,各種各樣的神靈,就被想象出來,就被祭祀。

    祭祀完了神靈之後,人,就可以吃神靈吃掉食物之“神”,所剩下的食物之“體”了。

    隨著生產越來越發達,物質越來越豐富,人們的“節氣”,也就越來越多,所祭祀的神靈,也就越來越多。

    這當中,有些神靈,是人們自己硬想出來的,就為了多一個,自己奢華一頓的藉口而已。

    但是,有些神靈,卻是實力湧現,讓人們,不得不祭祀。

    比如屈原,他是英雄啊,他是一種精神的象徵啊。

    為了英雄不死,為了他的這種精神不滅,人們就不得不祭祀。

    這就有了端午節。

    其實,端午節,在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含意,所祭祀的物件也不同。

    楚國地區,是祭祀屈原。

    吳越一帶,是紀念伍子胥。

    還有後來的,祭祀曹娥。

    不同地方,不同時代,不同的祭祀物件,都有不同的祭祀含意。

    至於說,歷史上這麼多名人,為啥只有屈原被過節紀念?

    這應該是與這個端午節的另一個功能有關。

    端午節,除了吃粽子,還要划龍舟。

    吃粽子,是為了祭祀神靈,然後,自己沾光。

    那麼,划龍舟呢?

    划龍舟,就並不是單純地為了紀念屈原,或伍子胥,或曹娥,而是為了練習搶險救災。

    曹娥的父親,不就是因為溺水而亡的嗎?

    端午節所在的季節,正是一個洪水高發的季節,舉行划龍舟比賽,對於提高人們的搶險救災能力,是很有好處的。

    所以,因為“節氣”有限,而歷史上應該紀念的人,卻無限,單純地為了紀念某一個人,而制定出一個“節氣”,這在實際的操作中,是不可行的。

    除非,這個“節氣”,還被賦予了其它的意義。

    比如,為了練習群眾搶險救災的本領,而進行划龍舟比賽。

  • 6 # 黑炭是隻貓

    過節紀念的名人有很多,不僅僅只有屈原

    首先我說一下中國不僅僅有紀念屈原的節日,還有紀念其他人的節日。只不過因為屈原比較有名,所以給人一種只有紀念屈原的端午節的錯覺。下面我簡單舉幾個例子。

    清明節:是為了紀念介子推留下的;中國人每年都要在清明節進行祭祖,但是清明節是怎麼來的大家可能不太熟悉。在春秋戰國時期,晉國的公子重耳因為國內的爭權奪勢失敗而外逃。外逃期間重耳沒吃沒喝的,都餓得快死了。然後他的臣子中有一個叫介子推的,十分的忠誠。看到自家主公快餓死了,又找不到吃的。就一狠心一咬牙,把自己大腿給硬生生割了一塊肉下來,和水一起煮了一碗湯。介子推就把這個肉湯給公子重耳喝了,重耳沒有被餓死。到了後來知道了這件事之後是痛哭流涕,感動不已。又過了十九年,重耳重新起勢,回到晉國,成為來後面的晉文公。故事還沒完,景文公上臺了就分封諸位同甘共苦的大臣,結果忘了介子推。介子推這個人也比較傲氣,揹著老媽就上山了,不接受晉文公的封賞。然後當晉文公想起來了,派人去山裡找,沒找到。手下人就出了一個餿主意“放火燒山”。然後就把介子推燒死在一個大柳樹下。晉文公悲痛不已,就下令放火燒山那一天禁止煙火,只吃寒食(寒食節)。第二年景文公去祭拜介子推時發現去年的枯焦大柳樹已經發芽了。就下令這天為清明節。後面清明節和寒食節逐漸合併了,就形成現在的清明節(放假三天)。七夕節:是為了紀念牛郎織女留下的;七夕節這個節日大家應該相當熟悉,我記得在我們小學時學習了一篇課文叫做《牛郎織女》,七夕節就是因為牛郎織女來的,相傳在七月七日這一天,牛郎織女,鵲橋相會。所以我們古人就把這一天定為七夕節,以此來表明古人對於美好愛情的追求。到了宋元時期,七夕節真的“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醉翁談錄》說:“七夕,潘樓前買賣乞巧物。自七月一日,車馬嗔咽,至七夕前三日,車馬不通行,相次壅遏,不復得出,至夜方散。”不過在現在,大多數人知道2月14情人節,卻很少有人再過七夕節了。重陽節:是為了紀念桓景留下的;《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也是我曾經學習過的文章,那麼在古代九月九日重陽節這一天,要以茱萸係臂,登高飲菊花酒。這個是出自梁朝吳均的《續續齊諧記》:“汝南桓景,隨費長房遊學累年。長房謂日九月九日汝家中當有災災,宜急去。令家人各作絳婓囊,盛茱萸以係臂,登高飲菊花酒,此禍可除。景如言舉家登山。夕還,見鶪犬牛羊一時暴死。長房聞之日,此可代也。今世人九日登高飲酒,婦人帶茱萸囊,蓋蓋始於此。”說的是汝南有一個叫桓景的人,跟著仙人費長房學習仙術,有一天神仙對他說,九月九日瘟疫又要來了,你趕緊回去吧。讓各家人做好香囊,手上繫上茱萸,登高喝菊花酒,這樣就可以避災。他照實做了,晚上回到家,牲畜全死了。於是這個習俗就保留下來了,也是為了紀念桓景。冬至節:是為了紀念“醫聖”張仲景留下的;張仲景被我們稱為“醫聖”,南陽西鄂人,著有《傷寒雜病論》。東漢時期他辭去長沙太守一職回鄉。到了家鄉正是冬天。他發現不少的鄉親都面黃肌瘦,身體多病。又因為天氣寒冷,很多老百姓耳朵都凍爛了。他就在南陽東關支起帳篷,架起一個大鍋。在裡面把羊肉和一些驅寒的藥物放入鍋中,煮熟後拿起來切碎用麵粉包成耳朵狀,稱為“嬌耳”,給老百姓分而食之。老百姓喝了肉湯吃了“嬌耳”,耳朵也治好了,人也吃飽了。為了紀念張仲景,後面就習慣在冬至的時候包“嬌耳”,這就是我們現在吃的餃子。

    韶光易逝,歲月變遷。經過近代以來的列強入侵,中華民族再次強盛。但是歐美各國的文化入侵讓人防不勝防。國人很多人知道西方的情人節,卻不知道咱們的七夕節。知道西方的聖誕節,卻對於春節逐漸冷落。但是近幾年來,國家大力提倡發展傳統文化,我相信有一天我們會牢記每一箇中國節,瞭解每一箇中國節。

    �H�

  • 7 # 歪史

    南方則會用雄黃酒來驅毒蛇,跟屈原沒有半毛錢關係。只是後來被那個無良的傢伙附會到屈原跟前去了。

    在北方,還會給小孩子,牲口腿腳上榜上五顏六色的手繩,為的是辟邪。更直白的說也就是春夏之交,草木茂盛,毒蛇在草叢中走,人不小心會碰到,綁上這個圖個吉慶,雖然沒啥效果,但是慢慢變成習俗。

    至於划龍舟,早在屈原之前就有了,現在大部分認為是吳越一代操練水軍而進行比賽引起的。

    俗話說,造謠一張嘴,闢謠跑斷腿就是這個意思,很多人為了跟這一些節日找出一個不迷信的辦法,於是把他惡俗化。導致現在連快樂都不能說。好像死了他祖宗似的。

  • 8 # 小生歷史plus

    端午節比屈原更早。

    現在才知道投江那天是端午節,然後吃粽子和划龍舟才是為了紀念他,所以久而久之,這些就都混合在一起了。

    據學者聞一多先生的《端午考》和《端午的歷史教育》列舉的百餘條古籍記載及專家考古考證,端午的起源,是中國古代南方吳越民族舉行圖騰祭的節日,比屈原更早。

    但千百年來,屈原的愛國精神和感人詩辭,已廣泛深入人心,因此,紀念屈原之說,影響最廣最深。

  • 9 # 顛沛的獨角獸

    端午也不是為了紀念屈原,粽子才是。

    其次,並不是只有屈原被紀念哦。

    現在已經和清明合併的寒食節

    就是紀念介子推。

    晉文公流浪近二十年,介子推一直跟著

    等到晉文公回國登基,成就霸業

    介子推不貪慕名利,選擇隱居

    晉文公為了逼他出山,出了個餿主意

    放火燒山,想讓他下來

    結果把介子推給燒死了。

    所以晉文公為了紀念他,讓大家在這一天都不煮飯,只吃冷食。

    寒食節一般在清明前一兩天,有時和清明節重合。

    一直到宋朝都還過這個節,

    蘇軾的《黃州寒食帖》被譽為天下第三行書

    但後來寒食和清明合併了。

    所以今天我們掃墓都是在清明,已經不過寒食節了。

  • 10 # 楠柯一夢blue

    端午節本身是多元的節日,起源也並非是屈原,而是源於古代百越地區選擇“龍昇天”的吉日舉行圖騰祭祀的節日(上古先民以“龍”為圖騰,在當時是拜祭龍祖的節日),部分地區也有紀念伍子胥、曹娥等說法。

    然而很明顯屈原的忠君愛國情懷高於伍子胥等人的個人情感,並不能說只有屈原被過節紀念,而是屈原在該日抱石跳汨羅江自盡合其時,賦予了該節日愛國的情意,使當天的節日故事更加引人感動、傳承下去。

    端午節其實還是“衛生日”,懸艾葉、菖蒲、蒜頭等習俗方式也是為了趨吉避凶,所以單說只有屈原被過節紀念,並不正確。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看待特朗普政府大幅削減基礎科研預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