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紅塵有情痴
-
2 # 張小笨的溫柔一刀
懂,可以引申為知道,瞭解。但不是理解,感悟。即便是理解和感悟,也只是在一個人的思維之中。如果想把自己的日子過好,必須身體力行的去做。行動才是第一位的。但是有一句話常常被人拿來當做懶惰的理由,那就是夢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
有夢想是必須的,但是不能好高騖遠。
不切實際的夢想其實就是幻想。
即便你人生的大道理懂得再多,不去行動就等於一無所知。再怎麼誇誇其談和生活一點兒都不沾邊兒。
記得小時候家裡人常常對我說,越是說自己長大了的人,其實他還真是個孩子。
同樣的道理,越是感覺到自己懂得很多的人,其實他是什麼都不懂。對什麼都是一知半解。
所以不要輕易對別人說你懂得了什麼什麼。生活是一門手藝,活到老學到老。即便有一天你走到了人生的盡頭,當你回首的時候,你依然不懂什麼叫做真正的生活。所以輕易別說自己懂了。
-
3 # 曰曰事
從結果上來看,愛思考道理,想憑藉懂點道理的人,就想把生活過好。
從心理層面上來講,是一個偷懶的人。
想過好生活,就必須要解決困擾你生活上的各種問題,解決問題需要靠行動,需要踏踏實實去做。
因為假如靠懂道理就能把世界上的問題都解決了。
那麼,學習道理或者知識這件事,真的就變得非常重要了。
大傢什麼事也都別做了,好好學習道理,學習知識就行了。
而不是像現在,很多人還在排斥書本,倡導讀書無用論,或者不聽老人言了。
這種事永遠不可能會發生在現實生活中。
妄想靠所謂的頓悟,或者靈脩圈經常說的開悟來達到解決所有問題。
從此過好生活,這無疑是最大的幻覺。
生活都是很具體的,每一件事情,都有具體的解決方案。
從來沒有一種方法是能夠解決所有的問題。
生活中,有戀愛、人際關係、賺錢、家庭、教育、心靈、物質、健康等等各種各樣的問題。
要解決某一個具體的問題,都需要花時間精力去做,去想辦法解決。
無論如何,我們始終會碰到新問題。
只是說,在不斷解決問題中成長罷了。
但光是講道理,不去行動,不去實踐,不去解決問題。
成天空想,問題一直存在,直到一天爆發,逼著你不得不解決。
但只說去行動,其實還不夠深入。
因為,大家也知道,知易行難。
想做到知行合一,那談何容易。
真正做到知行合一的人,往往都是聖人級別了。
我們只能不斷像聖人靠近。
就是因為行為難,才導致表面上看著很懶。
但其實,我們只是看到了表象,但不要被迷惑。
我認為這個世界上根本不存在懶人的說法。
所謂的懶,只是沒有足夠的動力去做罷了。
然而人類最重要的動力就是,情緒。
人不是道理的動物,而是情緒的動物。
懂道理,永遠無法解決情緒問題。
曾經一個科學家做過一個實驗,就是研究一些大腦裡面喪失情感能力的人。
結果發現,他們完全也喪失了行動力。
雖然認知和思考還在,但行動力就已經沒有了。
思考和情感系統並列存在於我們的大腦的。
而情感,或者說情緒,決定了我們的行為。
但思考認知,只是判斷和引導,但並不直接作用於行為。
我們經常談論夢想,野心等詞彙。
很多人的動力,也是來自於野心或者夢想。
但是細想一下,夢想和野心就是一種情緒力量。
只是我們人為的用語言的概念,把這種情緒固定在了這兩個詞彙裡面。
每當想起這兩個詞,就可以喚醒你的情緒。
然後促使你去做很多事情。
結論就是。
情緒是原動力,是行為的主宰。
道理只是個思維層面,能夠幫你判斷,引導一下行為的方向,或者很有限的控制情緒。
-
4 # 小老三丫
道理只要是一個成熟的人都懂,但為什麼還過不好這一生呢?其實人一生中,會經歷很多變數,有些事情不會按照你的想法來,打個比方假如你很愛一個人,你對她很好,你覺得你該做的都做了,戀愛的道理我都懂啊,那為什麼還沒贏得她的芳心 呢,可你可能忽略了很重要一點,那就是她愛不愛你,因為你永遠打動不了一個不愛你的人,所以你否定你自己,覺得自己做的不好,你覺得你懂,其實你根本就不懂她若愛你,你跟本就不用承受這些。
比如說事業,你感覺你已經很努力了,每天累到筋疲力盡,為什麼我還沒有別人過的好,可能你忽略兩個字“智慧”方向不對,努力白費,所以什麼事情都不要覺的自己很懂,一件事努力之後沒有收穫,那就換個思路,人的一生沒有一帆風順的,遇到事情坦然接受,盡力解決,而不是氣餒,否定自己,知足常樂,積極進取,善待身邊人我們的人生就有意義,你所有的經歷好的,壞的都有它存在的意義,教會你成長,加油吧
-
5 # 丙寅易學
吸菸的人,並不是不知道吸菸有害健康;跌倒的人,並不是不懂得走路腳下要小心;貧困的人,也並不是不喜歡物質與金錢。
明白道理是一回事,願不願意按照道理去做是一回事,能不能做到又是另外一回事。有的人懂得很多道理,也許跟自己的職業或專長有關。術業有專攻,論乾坤、說因果、道法自然,授業解惑。為人做事,處世之道,仁義禮智信,情真理哲。懂得很多道理,面對授眾侃侃而談,傳播道理,是一種需要,跟自己過得好不好並不衝突。
有的人懂得很多道理,也許跟自己的口才或善辯有關。舉證晰理,能言善辯,入木三分,實質是說話有邏輯懂技巧,只是為了讓人理屈詞窮,讓人口服,而不在於道理本身。大凡道理只為了說給別人聽的,意在說服他人,這跟自己過得好不好也沒有多大關係。
有的人懂得很多道理,是為了改變自己讓自己過得好點。紛雜社會,無常人生,讓自己或家人過得好一點,首先要少走彎路、不走岔路。自強不息、厚德載物、取財有道、有舍有得、家和萬事興,明白箇中道理,也在努力去做,這樣的人還是很多的。
言行舉止能詮釋為人處世之道,遠比懂得多不去做、做的少重要。道理是用來做的,不是用來說的或表演的,目的在於能夠換取實實在在的成事和取財的方法。道理分很多種,有做人的道理,有家務常理,有職場道理,有經商道理等等,不會說,沒關係;不糊塗,明白怎麼做,就可以。自己的一生過得好不好,有很多因素的影響,哪怕不如人意,也不要迷茫,你只管規規矩矩做人做事。
-
6 # 老人61461546
懂得很多道理,不如有一門真本事。會說不如會幹。把道理變成行動,把會說變成會幹,一定會把人生變得豐富多彩,有滋有味。
-
7 # 人微言輕9527
道有大道,小道,歪門邪道,自然之道,人倫之道,處事之道等等等,一個人不可能都弄懂,就是都懂也不可能都使用的恰到好處。
-
8 # 廣西巴馬壽鄉旅遊
知易行難
知道有這個道理容易,但是親身去實踐這個道理就難了。
要知道,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
人天生就有一種惰性,覺得書上的道理都是古人已經研究過了的,都是正確的,所以我不需要再去親身驗證了。
長久以往,就造成了思維和行為上的懶惰。
貪心不足,只尋求智商的加法90%的人都犯了一個常識性錯誤:
以為自己讀的書越多,去的地方越多,見識的人越多,他的智慧也會隨著正向增長。
然而,智商是做加法,智慧是做減法。
要知道人的一生有限,正確的道理卻是無限的。
用有限的人生追逐無限的道理,那就非常危險了。
似是而非的道理太多,正確的道路太少一頭大象,看到老虎是百獸之王,心中不服,就尋思著有沒有什麼辦法能戰勝傲虎。
它去請教兔子,兔子說,後腿得有力,才能跑得過老虎。於是大象終日做蛙跳,沒多久後肢殘廢了。
它去請教猴子,猴子說得會爬樹,那樣老虎才能抓不到你。於是大象學習人猿泰山攀繩,結果摔了個四角朝天。
它去請教鴨子,鴨子說得學會游泳,那樣老虎只能在河邊望著你了。大象就下河去學游泳,差點溺死在河裡。
它去請教智者,智者罵大象一句傻boy,你那龐大的身軀就是你最強的武器。
現實中,很多人是這頭大象,覺得他人分享的知識很有道理,但是實踐起來卻處處碰壁。因為他人也是從自己的視角出發給予的經驗,具有強烈的個人主義色彩。
你不顧自己的實際情況就去操作,能不碰壁嗎?
試問,馬雲創業成功的經驗,你能複製嗎?
-
9 # 非一般的鐘老師
因為改變命運的不是道理,而是習慣,沒有把道理轉換成行動,把行動堅持成習慣,你就無法真正的突破自己,所以說從想到,做到,堅持做到,是一個過程!知道,僅僅是個開始!
就好像跟裡面的經典對話,你猜中了故事的開頭,卻猜不到故事的結尾!
-
10 # 衣其雜談
《傳習錄》載:先生遊南鎮,一友指巖中花樹問曰:“天下無心外之物,如此花樹,在深山中自開自落,於我心亦何相關?”先生曰:“你未看此花時,此花與汝心同歸於寂。你來看此花時,則此花顏色一時明白起來。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一念花開,一念花落,其實與陽明先生的心學有異曲同工之妙,即我心即是吾世界。關於人生,人們已經談論了千百年。有人說,人生的唯一主題是痛苦,我們所能做的只有掙扎;也有人說,人生的一切都是美的,包括它的痛苦與失意。其實細想人生這一切,生老病死,喜怒哀樂,誰都躲避不了。千百個人有千百種人生,但我們會發現,幸福的人生大致相同,不幸的人生各有各的不幸。有的人覺得天生醜陋、殘疾便是不幸;有的人覺得貧窮、疾病就是不幸;甚至有的人覺得,今天我沒喝上奶茶就是不幸……
對於一個乞丐來說,能吃上一個冰冷的燒餅真是天底下最大的幸福了。可對於一個嬌生慣養的“二代” 們來說,這簡直是天底下最大的不幸。如此看來,人生的不幸真的是不幸嗎?又或者人生所謂的幸福就是幸福嗎?
-
11 # 股原逐鹿
世間道理千萬條,但那都是別人的道理,所以俗語才有“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一個人的一生中,每天都會遇到各種道理,但應該明白:只有自己實踐並付諸於行動的道理,才是有價值的道理,才是屬於自己的道理。一個真正有覺悟的人,他的道理不是從外部所得,反而會印證這四個字:道由心生。
-
12 # 舉人剛正
這個問題我思索良久,還是想以一篇小寓言故事來作答。
話說,河邊有一頭瞎眼的牛以及一隻蠍子,他們都想過河。牛會游泳,但是苦於眼睛不好使,只能求助於蠍子當嚮導,這樣合則兩利的大好抉擇,很快蠍子就騎上牛頭,一起渡河去了。牛游到河中間的時候,突然感覺被蠍子蜇了一下,暈暈乎乎的,它很是不解的問蠍子:蠍子啊蠍子,難道你不知道把我蜇死了,你也會被淹死嗎?蠍子欲哭無淚的回答:我也知道我們合則兩利,否則兩傷,但是我就是忍不住要蜇啊蜇的,一輩子的習慣,戒不掉啊!
結局是悲傷的,牛和蠍子都被淹死了。
明明是深入骨髓的道理,大家都懂,但就是忍不住,一個人的習慣多可怕啊。
我們的人生又何嘗不是這樣呢?道理說出來千千萬萬,真到了要自己去遵循的時候,就拋到九霄雲外去了。道理懂得多,卻無法自律,一樣過不好人生。
-
13 # 倒是無情卻有情
道理誰都懂,關鍵看能不能做得到。
道理易懂,自律難為。前幾天,中山大學的博士生導師王曉瑋,同時和三個情婦微信聊天,意外被投放到網課螢幕上,東窗事發。而且有兩個人的暱稱分別為“南沙地產8”“南沙地產10”,不禁讓人懷疑是不是還有1234567、9呢?
身為一所雙一流高校的副教授、博士生導師,可謂是青年才俊,他會不懂為人師表的道理嗎?他會不懂忠誠於婚姻的道理嗎?他一定懂!否則他之前也不會刻意在學生面前營造愛老婆的人設。
許多人就是這樣,什麼大道理都懂,卻很難自律,當慾望戰勝了理智,就會一錯再錯,毀掉大好前途。
前人栽好樹,後人未必想乘涼。王曉瑋這樣的人畢竟是少數,我們大多數人屬於第二種。
很多時候,家長、老師、前輩都用自己的親身經歷教我們一些道理,我們年少時卻很難聽進去。
年青的我們,總有種初生牛犢不怕虎的憨直勇氣,還有不撞南牆不回頭的衝動執拗,因此,即便聽過了那些道理,依然會我行我素,直到撞了南牆,才知那些道理都是他們用教訓換來的。
等我們再把這些道理講給下一代,他們或許還是像我們當初一樣,不願在大樹下乘涼,非要按自己的想法出去闖一闖。
結語一些人像王曉瑋一樣,懂許多道理卻不會控制慾望,就很難過好這一生。
我們大多數人則是第二種,雖然聽了許多大道理,但因為沒親身經歷過,總是想依照自己的想法去體驗一下。其實這很正常,只要不是原則性的錯誤,失敗了又何妨?這也是一種有意義的人生經歷。
-
14 # chanjuan
懂和生活不能相提並論,懂是理解,生活是靠智慧或物質或實力來維持的,光有理解和沒有物質,生活必然是過的不開心,只有物質跟上了生活水平,加上懂得珍惜和經營妥善,那生活就會如魚得水,不好都難[我想靜靜][我想靜靜]
-
15 # 長心眼168794174
只要是真理,就能幫助我們解決困難,凡是不能幫助我們解決困難的理,極可能不是真理,沒用的道理掌握的再多也沒用,甚至有害。
-
16 # 野百荷5
社會是一個由億萬不同素質的人構成的一個複雜體,自己什麼道理都懂,處處遵紀守法,處處按規矩辦事,但在現實社會交往中你會發現處處碰壁。如你不送禮,不溜鬚拍馬可能辦不成事,而小人卻很得志。你按規矩排隊買菜,就有人目無他人排在你前面……這個社會不是我們想象的那麼完美,你的行為外事並不代表他人。要學會變通。許多成功人士成功之前經歷太多磨難。
-
17 # 沙漠金丘
很多人說起道理來,總是能侃侃而談,在日常中遇到同樣問題時,卻無意識的憑不良習慣來處理,所以懂道理的人如果不按道理去處事,其實是會給自己增加蠻煩和煩惱的,這樣負重生活會很累 。
懂道理的人,並且會按道理去處事,那麼他在日常中會憑道理為自己減蠻煩,所以會生活的輕鬆愉快,生活自然幸福 。
但按道理去處理日常生活的大小事物,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需要我們把懂得的道理形成一種觀念,貫徹落實到生活當中去,是各人的一種慢慢修為 。如果用用一句話來總結這種修為,那就是:不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
-
18 # 安城
所謂當局者迷,旁觀者清。懂的再多道理,沒有親身經歷過這些事情,還是很難一次就能看的明白,做出正確的判斷,灑脫而去。
聖人孔夫子懂的道理哲學恐怕至今無人能及,但他的一生顛沛流離,直到死都沒有被重用。他的思想主張在當時得不到認可、被猜忌、被否定、被驅逐。所以懂得再多的道理,在人世間立足還是不夠的。
雖然懂得多道理沒法讓你的一生一馬平川般坦蕩,但也是有好處的,行的正,坐得端。孔子雖然一生坎坷不得志,但對後世的影響很深遠。
孔子的儒家思想文化的發展可謂是曲折的,經過了歷史上嚴峻的考驗,在漢武帝時期終成大型,使得孔子顛沛流離的一生終有了成果。一直到今天,儒家的思想文化還在影響著我們的生活,讓我們知道禮義廉恥,知道善良之舉,給了社會上面一種強大的正能量。孔子的儒家文化經過歷史的洗禮,去其糟粕,取其精華,將真正的儒家精髓留給了我們世人。
《禮記》
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男有分,女有歸。貨惡其棄於地也,不必藏於己;力惡其不出於身也,不必為己。是故謀閉而不興,盜竊亂賊而不作,故外戶而不閉。是謂大同。
讀書的時候我們都學過這篇古文,大概意思是:在大道施行的時候,天下是人們所共有的,把品德高尚的人、能幹的人選拔出來,講求誠信,培養和睦(氣氛)。社會安穩,人民安居樂業。人們都願意為公眾之事竭盡全力,而不一定為自己謀私利。因此奸邪之謀不會發生,盜竊、造反和害人的事情不發生。所以大門都不用關上了,這叫做理想社會。
我們所追求的大道大同,也正是現今我們國家所期盼的社會。多向社會輸出些道理、品德和愛,我相信總有一天會達到這個目標。一生很短,道理很多,都要自己慢慢去品。怎麼過好一生,也取決於你自己心,平凡無奇是一生,大紅大紫是一生,顛沛流離也是一生。
-
19 # 羅桂田心理諮詢
知道、悟道、做到、得到。
這是四個層次。
知道:單純知道,知道那幾個字,知道有那麼一回事,聽說過。
悟道:真正的領悟。領悟道理的內涵與外延。
做到:真正的去實行,做的徹底。
得到:得到什麼?得到自己想要的生活,得到自己開心快樂幸福的生活。得到自己開心快樂幸福的人生。
跟《大學》裡面的: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是一會事情。
王陽明思想中有一個:"知行合一",說的是,"知道"跟"做到"是一回事,不是兩回事。一個人真正的知道了就會做到,做不到的原因還是沒有能夠真正的知道。
有一個比方就是:人人都知道需要"孝順""孝敬"父母,為什麼有的人做不到,做不到的原因說因為父母這不對、那不對,所以沒有辦法做到"孝順""孝敬"父母。這些做不到"孝敬""孝順"父母的人,是沒有真正的知道,一個人應該"孝順""孝敬"父母。真正的"孝順"" 孝敬"父母是自己的事情,跟父母這不好、那不對沒有關係,不管父母做什麼、做的好與不好,都應該"孝順""孝敬"父母的。
-
20 # 天地之間小太陽
在人的一生中,確實能聽得說得悟得許多大大小小方方面面的道理,而且是推心置腹之語、至情至理之言,但你還是過不好,那並不是這些道理不管用,而是你沒有真正聽進去,也根本沒去做,或者說沒有主心骨。
我有一個遠方親戚,他們家育有三女一兒,兒子是老小,全家都把希望寄託在這個孩子身上,從小就處處寵著他護著他,道理也給他講了不少,但這孩子就是不爭氣不學好,長大結了婚成了家,卻從來不把家當回事,還染上了賭博酗酒家暴的壞毛病,打老婆成了家常便飯,賭輸了打,酒醉了打,氣不順打,進過多少次派出所還打,打得自己臭名遠揚家不成家,你說他不懂基本道理,這樣說他他自己都不服。
我還有一個從小一起長大的同學,小時候是個非常老實的孩子,很聽話也很懂事,後來父親病故,就隨改嫁的母親去了另外一個地方生活,誰知道就在新的環境中學壞變壞了,有多少錢也不夠他花,誰也不知道他在做什麼,反正知道的是他天天抽菸經常喝酒,據說到後來不喝酒連覺也睡不著了。他的親人們對他的不良變化很著急,苦口婆心地勸他,他先還能聽幾句,到後來見面就躲,再往後連電話都不接了。現在他母親也去世了,更沒有人能管到他,更是由著性子胡來,據說自己都沒飯吃,還在外面養著人,至今快到不惑之年仍未成家。你說他不懂道理,我看未必,關鍵是他管不住自己。
所以說,道理再多,你得照著去做,你不去做,那道理對你有何用。道理再明,你得用心遵照而行,天天喊在嘴上,那道理是何道理。其實人生的道理未必需要很多,王陽明就悟出個知行合一,並一生堅持,他就做出了千秋功業成為千古聖人。我們想要成就一番事業,真的不需要太多的道理,我看這知行合一四個字就夠了,關鍵是就這簡單的四個字多數人做不到,這也成了各類人的人品高下、人生成敗的分水嶺,誰做得好些,就離成功近些,誰做的差,連基本人性人格都立不起來,就別說其他的了。
歸根到底,人的一生並不需要太多道理,關鍵是你得把自己管住管好。據說″言宜慢心宜善”六個字成就了一個家族幾千年的興旺,關鍵是那六個字已成為那個年族家風,世世代代得到了傳承和堅持。
回覆列表
懂得多,不一定活的好。
道理,畢竟只是行動的指南,而不是行動的步驟。
目標再遠大,方向最清晰,沒有行動的實踐,都是空談。
很可惜,很多人懂,卻行動不力,故引以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