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老妹愛生活
-
2 # 萍子日記
以前不會現在會了,只要有心學肯定會的,之前在家有媽媽包來吃,根本不用學,後來到外面了想吃粽子了,又不想吃買的哪種,只能自己學著包,自己動手豐衣足食,中國傳統要傳承下來,如果都不學的話那我們以後都不會包的。
其實粽子並不難包,第一次包難看點沒事,能吃就行[耶]
-
3 # 蝸牛慢吞吞
我不會包粽子,我們家我媽媽60後都不會包粽子,只有我外婆會包,每次端午節她老人家就會開始準備包粽子,棕葉跟繩子,還有餡子。但是現在外婆年紀大了,包粽子有點力不從心,只能請別的阿姨幫忙包了。
我曾試圖去學習。去年端午,女兒學校舉行包粽子活動,我去了。學習了好久,前面的步驟並不困難,困難的是最後的綁繩子方法,那麼長的繩子,有一個纏繞的方法,纏的好,粽子會很結實,在久煮下不會散開。而且,吃的時候只需要找到相應的線頭,輕輕一拉,就可以解開粽子,不需要用到剪刀。下圖就是我包成功的唯一一個粽子。
學會包粽子,是文化的一種傳承。現在,我們對於自己文化的越來越重視,這是一個非常好的現象,國人越來越發現中華文明之美,有越來越多的人穿漢服,讀國學。
端午節作為我們的傳統節日,它有許多風俗和傳統需要我們去傳承。包粽子,就是端午文化的重要體現。提到端午節,就想到粽子,人們親切地稱之為粽子節。每個地方都會有自己不同的包法,包出來的粽子,有長粽,四角粽,餡也不一樣,南方喜歡鹹粽子,北方喜歡甜粽子。提到粽子,人們總是能開啟話匣子,圍繞它總有滔滔不絕的談資。它太親切了,幾乎融入中國人的血肉。
而如果有一天,老一輩逐漸逝去,新一輩卻都不會包粽子,那麼粽子的各種流派,各種樣式是不是會越來越被大家所遺忘?雖然可能會有商品粽子可以購買,可能會發明出高效的機器去包粽子,或者創新出千奇百怪的粽子,但是,那種家家戶戶團圓在一起包粽子的情景可能會不復存在,那麼,端午節是不是就會缺味呢?
所以,我會繼續學習,努力學會包粽子,並在未來教會我的女兒,讓這種習俗代代傳承。讓我們每個人都做中華文明的傳承者,宣揚者,增強我們的文化自信,讓我們的文化能一代一代傳承,發揚下去!
-
4 # 輕鬆熊26
8090後肯定是會的,但是00後就不一定了,以前大家還會自己家裡包粽子吃,辦粽葉,淘米,洗棗,栓繩子等等,家的味道很濃厚,現在工作繁忙,各行各業節假日都得上班不能回家,外出的人會去超市買個粽子圖個過節吉利,家鄉的人包好了粽子等不到回家的人。
-
5 # 老哥聊生活
我不是8090後,但我真的不會包粽子。
今天是端午佳節,不論大街小巷,走到哪裡,都可以聞到絲絲粽子的清香。
風俗這東西,十里九不同。在我的家鄉,我們小時候過端午節是不吃粽子的,也就更談不上會包粽子了。小時候的端午節簡簡單單的,早上煮一些雞蛋和大蒜吃,就算是過節了,感覺美美噠。雞蛋和大蒜才是端午節餐桌上的主角。
而粽子走進家鄉的端午節,大概也就是最近十年的事。但一般也都是從市場上買回現成的,很少有人自己功手包。
現在市場上出售的粽子,花樣越來越多,形狀與餡料各有區別,有三角形,有四角形,還有圓錐形,等等。餡料有鹹也有甜。甜的有蜜餞、紅棗、紅豆等等。鹹的花樣就多了,幾乎是把能包的都包進去了,比如肉、蛋黃、臘肉、蝦肉等等,數不勝數。
今天又逢端午節,你們家吃的粽子是自己動手包的還是買回來現成的?
-
6 # 圓滾滾夢奇奇
會呀,我89年年底最後幾天的。
包了兩年粽子了端午節,很好玩哈。
按照自己的喜好包,一大塊肉、一粒蛋黃、香菇,米少點包個小粽子。肉多米少一級棒,哈哈哈哈~
回覆列表
說起包粽子,其實也不是一件難事。
很小的時候,爺奶幫帶我的時候。經常在旁邊攪和,時不時也拿個粽葉學著爺爺的樣子,一手拿葉子,一手舀一勺餡料放在上面。看著爺爺先折起葉子的一個角,弄成一個錐形。
上面大,下邊小的那種。剛開始怎麼也弄不紮實,慢慢的就好了。然後把最上面的那個角順著折過來自己這邊,三個角包的嚴實一點,取線捆紮牢固,最後剪掉多餘的線就好了。
全部包完拿去下鍋蒸個二十多分鐘,然後悶幾分鐘就可以開吃了。吃的時候可以沾糖,也可以沾醬。有多種吃法,各地特色不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