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轉運9摟錢箱子

    地名,對於一座城市而言,可謂是一張識記的名片。想要認識一座城市,絕大多數人會從地名開始。近代以來,就有很多城市改成了原來古代的名字。譬如:雲南的思茅改譜耳,湖北的蒲圻改赤壁 ,北平改北京。

    雲南思茅市為打造“世界茶源、中國茶城、普洱茶都”,改名為普洱市。湖北省襄樊改名為襄陽市。甘肅省天水市“秦城區”正式更名為“秦州區”,北道區”更名為“麥積區”。這些城市為了更加突出城市特色,展示歷史文化名城的文化底蘊,改成了原來古代的名字。

    目前醞釀改名的城市為數不少,例如河北石家莊市想改成正定市,河南新鄭市想改為軒轅市,河南周口市想改為陳州市,湖南新晃縣與貴州水城市都想改為夜郎市,另外有人建議湖南耒陽市改名蔡倫市,西安市改名長安市等等。

    其一,歷史

    石家莊市更名正定市,能夠貫通曆史,僅追溯到鮮虞國定都新市(今正定縣新城鋪),就可使省會的城市歷史向前延伸兩千七百多年。有“三關雄鎮”的石刻匾額。

    正定歷史悠久,早在新石器時代中期,我們的祖先就在那裡繁衍生息。西洋、南楊莊仰韶文化遺址出土的陶器等器物證明,那裡在六七千年以前的母系制社會,就有人類定居的聚落。小客村父系制社會初期的龍山文化遺址,已有約四千年曆史。新城鋪和小西帳的商代遺址,距今約有三千年了。

    春秋初年(前770年),白狄族人以正定為中心,建立鮮虞國,定都新市(今正定縣新城鋪),距今已有2786年。戰國時期,中山國在此置東垣邑。秦置東垣縣。漢初(公元前196年)更名為真定縣。後唐同光元年(923年),以鎮州為真定府。此後,除唐載初元年(689年)至神龍元年(705年)曾改為中山縣16年以外,至清前期一直名真定縣(府)。清雍正元年(1723年)更名為正定縣(府)。民國初廢府存縣。

    正定,自漢代設立真定縣至今兩千多年來,一直是北方一個重要的政治、經濟、軍事、文化中心,曾與保定、北京並稱為“北方三雄鎮”。現在正定南城門上還鑲有“三關雄鎮”的石刻匾額。

    石家莊市更名正定市,能夠貫通悠久歷史,使省會的歷史向前延伸2717年。可徹底摘掉省會歷史不長的帽子,使河北省省會成為名副其實的歷史名城。

    其二,文化

    正定是北方歷史悠久的宗教中心之一(縣內五大宗教、35個民族和諧相處)。佛教文化在正定傳統歷史文化中佔有重要地位。佛教自東漢傳入中國,東晉便植根於真定大地。晉興寺廟,至唐昌盛,清乾隆年間達到極致。1700年以來,正定一直香火綿延,鐘鼓常鳴,佛脈千年不絕。自唐始,佛學研究發達,高僧輩出,慧淨、義玄、智賢等均成一代宗師。隆興寺,始建於隋開皇六年(586年),寺內的“隋碑”在中國書法史上處於由漢隸到唐楷承前啟後的地位,被譽為“隋碑第一”“集六朝之大成”;銅鑄的“大菩薩”,其高度在宋、元、明代居全國第一,它與滄州獅子、定州塔、趙州橋被譽為河北四寶。臨濟寺,始建於東魏興和二年(540年),是臨濟宗的發祥地。唐代以後,禪宗成為佛教的主流,而臨濟宗又是禪宗的主流,所以在中國各大叢林禪院中,十有八九屬臨濟宗,因此佛門有“臨濟兒孫遍天下”之美譽。1168~1191年間,臨濟宗傳入日本,逐步發展為日本佛教的最大派系。正定素有“三山不見”“九橋不流”“九樓四塔八大寺,二十四座金牌坊”之說。現有國家文物保護單位9處、省文物保護單位5處。這裡眾多寺塔殿閣,雖歷經千年風雨,卻依然巍巍壯觀,見證和展現了正定深厚的文化底蘊。

    石家莊市更名正定市,能夠傳承輝煌歷史、燦爛文化,豐富原石家莊市的歷史文化內涵,從而使“缺少歷史文化的省會城市”一舉成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

    其三,正定名好

    正定也是個好地名。不偏不倚謂之“正”,不惑不移謂之“定”。儒家尚正氣,百姓盼安定。此外,佛教教義“八正道”,即達到佛教最高理想境地(涅槃)的八種方法和途徑,第八就是“正定”。佛教還有“智慧正定戒根本,大圓滿覺人天欽”的說法。

    真定縣系漢高祖劉邦欽定由東垣縣所改,意為天下真正安定,且歷史久遠;正定縣(府)系因避清世宗雍正皇帝胤禎名諱由真定縣(府)所改,歷史較短,故更名“真定市”也是較好的選擇。

    石家莊市更名正定市,顧名而思義,聞名而知城,河北省會就將從一個孤立的“村莊”符號,昇華為一個悠久的“歷史”符號、富涵的“文化”符號,昇華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標以深遠,致以宏大,當從茲始。

  • 2 # 扯談亂談雜談

    根本不存在改名,和古代名字不同是有原因的。

    1、縣名

    如陝西的【寶雞縣】【咸陽縣】【渭南縣】,河南的【洛陽縣】【新鄉縣】【商丘縣】【信陽縣】【安陽縣】【濮陽縣】,山東的【聊城縣】【菏澤縣】......現在這些地名都從縣名變成了地級市名字。

    2、府名

    如陝西的【西安府】【延安府】【榆林府】【漢中府】,河南的【開封府】【南陽府】,山東的【濟南府】,浙江的【杭州府】......

    我們現在的行政劃分,級別大致上是“省--地級市--縣”,而明清時期,是沒有“市”這一級別的,和地級市級別差不多的,叫“府”,比如濟南府,西安府,徐州府,兗州府......每個府下邊都管轄著很多的縣;

    結果,民國建立時,廢府存縣,把府這一級別都廢除了,經過北洋政府設【道】,國民政府又設【區】後,全國不少府名被中斷使用直至棄用。比如廬州府,彰德府,歸德府,武定府......

    全國的市名,使用縣名的比例是最大的,府名其次。

    不過,省會使用的大部分是府名。民國時期,省會普遍最先設市, 市區普遍是省城城池內及城郊這一小塊區域,而不是整個縣域,用府名正好也方便和原縣做不重名的區分。地級市留縣名的就比較普遍了,因為非省會地級市基本都是80年代地區改地市直接用地區首縣代管整片地區轄縣,比如聊城地區,菏澤地區,原本為東昌府和曹州府。

    但各省情況也多少有不同。現在全國範圍內,有些地市沿用了府名,有些地市沿用了縣名。像南方地區的省份,就多沿用了偏雅的府名,北方府名存留就偏少。河南省的十七個地市,用到府名的只有開封和南陽。但南陽仍是因府縣同名,其實是使用的縣名。

    當然,也有起新名字的城市。

    如河南的【漯河】【駐馬店】【焦作】,河北的【石家莊】

    新興城鎮普遍是清末民國鐵路興起後,陸路交通革命衝擊了舊的水路交通節點,逐漸出現的新興城市。起新名的情況是最少的,多數都有偶然因素。

  • 3 # 使用者素民

    改名不重要,發展是大道。準陽劃周口,不是立富有。陳州響天下,不是特偉大,老包下陳州,陳州腐敗有。還是現名好,當代都知道。

  • 4 # 手機使用者華夏日月

    中國人認識事物發展的定律是,天下事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季節變化定律是,春夏秋冬四季序往,日月星辰炯耀蒼穹,風霜雨雪滋潤乾坤。現代城市名字改為古代曾有的城市名字,應是時代的迴歸,歷史年輪的回合。城市改為古代曾有的名字後,一個最大的好處是易學習。古代城市名字已在《史記》、《資治通鑑》、《中國通史》等古代史(詩)書中的記載已有千年百年以上,人民口口相傳,已代代烙記,古代城市名字已名揚四海,旭照九洲。古代城市名字承揚著中國燦爛文明的史詩。當下,現代人學習古代史(詩)書最麻煩的是與現代城市名字與史(詩)書上的城市名字對不上號,找不到地處,久而久持,人們學習古代史(詩)書就沒有或根本就不感興趣了。中國人不知道中國的歷史,不知道中國古代城市名字,不知曉這些古代城市名字的發展歷史及其歷史價值,是造成淡忘自家歷史的主要原因之一;或口嚷所謂為城市發展為藉口而改城市名字,或某個城市領導為提個人運氣升官發財或個人好惡而改城市名字,是造成淡忘自家古代城市名字歷史的主要原因之二;將古代城市名字亂改的不慎行為,是造成淡忘自家歷史的主要原因之三。現代人應保留、尊稱、宏揚古代城市名字。為中國人應有哪些以漢字命名的易記,福韻,美麗,淵寓的古代城市名字而自豪!尊貴!幸福!

  • 5 # 地史館

    和人一樣,一個城市的名字,直接決定了人們對這座城市第一映像,比如經常被人詬病的石家莊,不知道的人還以為是一個小村莊出呢,可實際上他是河北省省會,於是就有人呼籲,把石家莊改成他古代的名字:常山,常山趙子龍嘛,常山多好聽。

    但一座城市的名字,自有其背後的歷史和文化,並不是想改就能改的,就好比你爸媽給你取了一個名字叫“王二狗”,你覺得“王二狗”不好聽,於是決定去派出所把名字改了,我們先不說派出所那裡需要多少證明材料和流程,改完名字後,你是不是要把之前用“王二狗”這個名字註冊的銀行卡、手機卡、駕駛證什麼亂七八糟的東西都要改了,你還要轉告你的家人、朋友、同事,而且說不定你換了名字,他們還是叫你“二狗”,畢竟都叫了十幾二十年了,這種慣性不是一時半會就可以扭轉的。

    所以,一個城市的名字不說說改就改的,首先要上報審批,等到審批透過正式更名後,本市所有行政和事業單位以及在本市註冊的企業全部都要更換主體資訊,總之就是,你能看到的所有帶有原來名字的東西全部都要換成新的,這個過程中所需要的人力物力財力,可比大家想象的要多得多,尤其是石家莊這樣的省會都市,沒有特別特別重要的原因,基本上是不會改名字的。

    話雖然這麼說,但改名字的好處還是有的,比如我們的王二狗同學有一天改名叫王小帥,首先他自己舒服了,還說不定因為名字好聽騙了一個女朋友,這不就賺了嘛。所以,改不改名字,終究還是利弊權衡,尤其是以旅遊為支柱產業的城市,一個好聽的名字能吸引不少遊客。

    我想印象中改開之後更名比較成功的城市有:1988年四川省灌縣更名為都江堰市;1994年湖南省大庸市更名張家界市;2002年雲南省中甸縣更名為香格裡拉縣(香格里拉真不錯,超讚);2010年湖北省襄樊市更名為襄陽市;2014年山東省蒼山縣更名蘭陵縣。徽州地區更名為黃山市,爭議比較大,這就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了。

    至於棗莊(蘭陵)、合肥(廬州)、駐馬店(汝南)、包頭(九原)等,大機率是不會改了。

    棗莊、駐馬店、包頭三個城市,都是近代從一個小村鎮一步一步發展起來的城市,和蘭陵、汝南、九原這些古名沒有直接的承襲關係。就拿駐馬店來說,他在古代的時候就是汝寧府下面的一個小驛站,到了近代,因為平漢鐵路的開通而崛起,而汝寧則衰落了,成了駐馬店市下面的汝南縣,所以駐馬店和汝南之間沒有“搶名字”的問題。

    而合肥,自漢朝時就已設縣,是一個比廬州還要歷史悠久的地名,有些人呼籲改合肥為廬州,說是要傳承歷史文化,實際上只是為了好聽而已。

    所以,我覺得大多數城市沒有改名的必要,與其糾結名字,不如好好發展經濟,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了,石家莊都可以叫國際莊,叫啥名字都好聽。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歷史上屈原到底是哪裡人?有什麼證據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