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碧海晴天48
-
2 # 花盆裡的大樹
既然大多數人生活在底層,那麼我們何必喪氣、絕望。成功往往需要天時、地利,人和,謀事在人,成事在天,如果已經努力了,就快樂的生存,人生在世,本來就是苦與樂的修行,何必自尋煩惱。
人活在世上,有很多外界給你的條條框框,有很多自己尋來的煩惱。煩惱往往來源於突如其來的一個念頭。我們的念頭是非常非常非常多的,但它只是念頭。當我們以為它是真的,把它誇大,煩惱就來了。念頭就像流水,如果你是河水中的石頭,對自己說,讓它流過我,我不會動。那麼,你的煩惱就會少一些。如果你是河邊的岸,那你就更安定了,你的煩惱就會更少。讓煩惱來去自如,不要跟隨它,當然我們都在學習中。
人生所有的痛苦都是由我執引起的。人周圍無時無刻不有或大或小的籠子,人之所以痛苦,是因為籠子太小,而我執太大了。要解除這種痛苦,有兩種方法:一種是把我執膨脹到將籠子打破,但隨之而來的是更大更堅固的籠子;一種是將我執縮小,縮小到能從籠子的縫隙裡鑽出去,但如果籠子再小一點呢?那就散去我執吧,沒有我執也就沒有痛苦了,甚至也沒有籠子了,但這一點也是最難的。
-
3 # 唯清淨難求
絕望倒不至於,受別人的冷眼比較多,這倒是真。窮的原因可能是不上進,不奮鬥。古人說:人之大敵,非窮非疾,乃奸貪邪妄。因為窮能圖變,疾病也可以去醫治。一旦算計別人,就會遭受禍患。一個人如果追求的不是金錢利益,那窮是不會讓他產生絕望的。窮如果不圖"變"的話,生活是不會改變的。 所以,窮想變富就在一個"變"字!
-
4 # 自覺而樂之
從自己4歲起,到現在51歲,細細回顧了一下,所能接觸的人絕大多數都屬於底層民眾,也正新因如此而看清了生命、生存、生活的本質是什麼。應該說是一種幸運。也真心理解了世界上為什麼會出現像老子、莊子、孔子、孟子、王陽明、佛陀、耶穌、蘇格拉底、柏拉圖、亞里斯多德等諸多先聖大德,人的一生就是為了要搞明白什麼是生命、人生、世界、宇宙?人為什麼而活?人應該怎樣活才有意義和價值?物質生活上的貧窮,並非是真的貧窮。精神靈魂的匱乏與缺失才是人真正的貧窮。上帝讓我們存在的目的,就是要我們領悟什麼是存在。從而為我們的生命情感、精神靈魂找到真實的歸宿。心靈歸安,生命、生存、生活才會大放異彩、勇往直前,超越生死,才能投入到真正的獨立自由之偉大解放事業中去。真正的勇士,敢於直面慘淡的人生,敢於正視淋漓的鮮血。所以,絕望就是覺醒奮起的開始。非常幸運。謝謝。
-
5 # 平安4503989620207
那就要看最底層的絕對值是多少。
就拿今天來說:最底層衣食無憂沒車,沒存款,普通的居住,那肯定是最底層。
40年前,吃不飽,穿不暖,寒窯冷炕也是最底層。
前者60度,後者20度。
都是最底層,前者的幸福感是後者的3倍。當然都不滿意。
-
6 # 愚夫80
看了題主的問題,我感到題主的世界觀出現了問題!誠然,凡是有人群的地方 都有高層、中層和底層的區別,但是在中國,人們享受著充分的民主和自由,黨和政府接連出臺惠及人民的政策,人民的溫飽問題已經得到基本解決。一個人只要勤於勞作,就能夠解決生活中的困難。依題主所說絕望,不知是什麼意思?是沒有生活的勇氣,還是怎麼的!我建議不管是您還是任何人,看問題都不要過於偏激,您應該感到生活在中國是您的幸運 ,您說是吧?
-
7 # 閩藉寫作
社會發展到如今,大家又在那裡提這些事的由來,人有些遺憾在那裡做人的偉大了,應不該在那裡提這些事的,人到這期間在那裡生活人,事實擺在那裡,不得不去提這些事了。人不但沒有跟著時代的步伐在那裡前進,反而還跟不上時代的步伐在那裡並齊生活人了,也遺憾了人在那裡遺憾做人的偉大和偉大的時代了。說對人在那裡生活人絕望,也是難免的,因為出現人的能力在那裡付出貢獻是有限的人在那裡出現的,人只能跟那個步伐在那裡生活人了。
-
8 # 金釣竿兒
多說無用,腳踏實地,為實現未來15年內全國8億(6成)人口進入中產階層,其餘人口全部進入小康,而努力奮鬥吧!華人脫貧,應該一個都不能少!
-
9 # 懶散俗人
這有什麼好感到絕望的?比上不足比下有餘,沒有那個本事,奢望什麼待遇?
再說只要活著,就有希望。雖然出頭的不多,終歸也沒人非壓著你不讓你努力是不?
-
10 # 菜刀砍螞蟻
說實話,我對"底層"這詞是有點反感的。
"底層",生活在社會底部,沉重得不能翻身?這是對"底層"的臆度嗎?
“爬行,不容易摔倒,但是容易被踐踏!",說的這是“底層"的現實嗎?
“祥子低著頭楞了好大半天,忽然抬頭看看曹先生,彷彿若是找不到個人聽他說,就不說也好似的。"這是“底層"的渺小嗎?
來聽,我給大家講個真實故事:
一對夫妻,他們結婚那年,都不小了,男的43歲,女的40歲。他倆都算是農村的生活“底層"了吧:都是大齡“剩男剩女"。他是"車老闆",除了一匹馬、車,家徒四壁;她有殘疾,家裡孩子多,小時候掉進地窖裡,眼睛摔壞了。
他倆的結合是經人介紹的,沒什麼複雜的程式,親友一聚,就算結婚了。
這樣的結合,讓一眾親友舒了口氣,又嘆了口氣,這樣的日子可怎麼過呢?
男的有一匹馬車,幾畝地;女的的地遷不過來,租出去一年有千百八塊錢。房子,是親友湊錢買的,不大,遮風擋雨的樣子。但是,這樣的結合,兩個當事人都很滿意,不管怎麼說,男的不再“寒窯孤冷",女的也終於不再是”遊顧無依"。
"貧賤夫妻百事哀“,是的,現實仍舊那樣骨感。
他的“馬活計”掙不幾個錢,一是農村地多,大部分都用機耕;二是他就一個馬,效率低;三是本來就給錢不多。總之,不是很好。後來,他貸款又買了一匹馬,也沒有什麼改觀,相比之下,一年中兩匹馬的餵養消耗也不少。再後來,連貸款的錢也還不上,索性賣了房子,來到城裡,尋個“活路”。
他們在城郊租了一塊地,不大,又臨時搭建了一個簡易房,算是安頓下來。種地、賣菜、出租馬車,日子過得很是艱難。好在和以前相比,所有的日子都是全新的,倒是沒有覺得多麼無助,反而在規劃人生,謀劃著未來。
後來,他們有了一個孩子,一個女孩。這個家一下子熱鬧起來,親屬都來看望,拿了一些錢,有了生機,有了活力。兩口子臉上有了很多笑容,三口之家,火火的日子,紅通通的開始了。
然而,事實上並不如此想當然。又過了幾年,他養的馬死了一個;那年他的孩子要上高中,他又賣了唯一的馬。
人世間有很多事就是這樣的:如果你有錢,你想借點錢,你會一呼百應;如果你沒錢,那你真可能求借無門。這麼多年,他們的衣服、用項、傢俱等基本都是親戚接濟的。人家的舊衣服大包小包的來,他們呢,滿臉的謙卑,訕訕的陪笑......把地裡種的青菜等送給人家。
窮人和富人是不平等的,它的表現之一就在於:富人拿出舊衣服給窮人,他們覺得這對窮人來說已經不錯,反正他們也買不起;而窮人給富人的總是最好的,摘下那個最紅的柿子,最嫩的黃瓜和最綠的青菜,小心的包好,塞給人家......這是一種心理上的落差,反映著一種現實。
就像對於富人來說,過窮人這樣的日子,他應該崩潰,應該絕望,甚至應該選擇自殺。而事實上,對於當事人窮人來說,孩子大了會有希望,而他們夫妻雖然日子辛苦,卻有活在希望裡。
事實上,確實如此。誰也沒有想到,孩子很聰明,學習好;誰也沒有想到,回到家裡,把書本墊在裝菜的大筐上學習的孩子,會考上省重點中學;甚至誰也不會想到,孩子在沒有補課、沒有接送、沒有美食支撐之下,竟然有出奇的求知慾和好成績!以至於老兩口的臉上燃起了和富人一樣,自得的火焰。那是自信和希望。
貧困還在,艱難還在,除了絕望。我始終在懷疑,窮人和富人,究竟距離有多遠?
-
11 # 使用者8726781483780
有差距才有動力,你看北韓的社會差距很小,所以動力就小,也就最窮。有差距才有動力,才有人拼搏,才有人上清華北大,才有科學家。老天的按排就必須有差距,例如人一生下來就有醜有俊,所以人都想拼命的事業成功,起碼能找個看上眼的。上天的意圖就是讓每個人都要拼博,否則就找不到物件甚至餓死!
回覆列表
這時候,需要樂觀,絕望,於事無補,弄不好還會尋短見。找機會向上爬爬,每個人,一生中,總會有幾次機會的,就看你能不能抓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