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江湖小曉生
-
2 # 九叔沒睡醒
歷史有意思之處在於,我們總想透過既定的事實,去探索背後的原因,並執著於將歷史的發展結果歸因於某一事或某一人,這能滿足我們對戲劇性的渴望。然而馬克思的歷史發展觀告訴我們,結果是必然的,事件或人是偶然,我們所見到或經歷的歷史事實,導致它發生的原因,可能很早就埋下了,並由此開始它揚棄自身的辯證發展過程。
王氏專權,導致王莽篡權,王莽荒唐的執政,導致天下大亂,在表面看是直接的原因。但是西漢的外戚專權並非由王氏而起,
從呂氏,衛青家族,霍光家族,西漢的皇帝執政已經與外戚緊密連在一起,呂氏穩定了漢初政局,衛青驅除邊患有功,霍光緩和了漢武帝積累的矛盾,外戚是西漢皇室的有力幫手,到王氏這裡也不例外,只是剛好碰上了瘋子王莽,亂來,導致民怨四起。
若要深究根源,首先呂氏的專權開了先河,讓外戚成為一股政治勢力,即便漢哀帝也想利用外戚剷除王氏,只是他的外戚實力不夠而已。而王氏,也幫助成帝剷除上一朝宦官的專政。外戚與皇權的互動,貫穿了整個西漢。
霍光就經歷了三個皇帝,而至霍光起,又埋下了另一隱患。
霍光以尚書的身份,獨攬大權,架空宰相,從此,政令皆由宮內出,相權削弱,進一步擴大了外戚專權的能力,他們以皇帝身邊人的身份,侵蝕權力,殺伐決斷皆由此出。以至霍光可以輕易廢掉皇帝。
唯有經歷呂氏和霍光的推波助瀾,才發展到王氏的隻手遮天,而讓偏執狂王莽上了位。
所以王氏一家成為西漢的掘墓人,是西漢立國之初形成特有外戚加皇權政局的自然發展,而遇到王莽這個人純屬偶然。但不是王莽,也會有另一個人出現。
-
3 # 四川達州人
當然不是。
西漢被王莽取代是偶然。因為沒有王政君還會有李政君,孫政君。
但西漢出現問題,被取代是必然。
必然在哪裡?
因為公羊學派佔據統治地位。
公羊學派代表人物董仲舒:
公羊學派是儒家中最激進的團體,號稱要不斷為華夏族尋找聖王,而且要擴張,散播華夏文明到周邊。
公羊學派戰鬥力強悍,漢宣帝公然在石渠會議上偏袒《穀梁》學派也無用。
石渠會議:
漢宣帝之後連續幾個皇帝表現太差,公羊學派最終認定偽裝的王莽是道德大儒,符合自己的聖王標準,發動48萬人聯名上書,要求重用王莽來革新朝政。
知道漢代讀書很難嘛?
王莽:
48萬士子官員,可以說已經代表天下幾乎一半以上計程車紳,這個炸彈,炸得朝中大臣勳貴、劉姓宗室話都不敢說。王莽也正因為這個背書才獲得了代漢的政治基礎。
王莽獲得政權後,被迫進行改革,試圖貼合公羊學派的理論,結果全面失敗。也就被公羊學派所拋棄了。但代漢之初王莽可是眾望所歸,天下都在敬仰,等待王莽創造奇蹟出來,沒人敢於反對。
東漢之後公羊學派逐步式微,主要原因就在於王莽改革失敗,古文學派《左傳》開始崛起,到東漢末期,公羊學派基本消失。
-
4 # 憤怒的尼采
歷史上的太后有很多,有的安心管理後宮,有的想從後宮走到朝堂,有的德才兼備;有的助紂為虐;今天講的女主角就是一個很有爭議的太后,一方面他是歷史上經歷皇帝更換次數最多的太后;另一方面她親手培養了一個狼子野心的篡位者,她就是王政君。差點寫成王昭君了,一字之差卻甚是不同,一個是舍小我成大我,而王政君卻是一個舍一國成王家的女人,當然或許她是無心的,但是無政治才幹的她選擇干政這就是一個大錯,她的名字,她的所作所為都不是一個古代女子該有的。
為什麼說西漢滅亡,王政君難辭其咎,今天尼采羅列下這個女人的罪狀:
她在做皇后期間是很謹慎的,大概也是後期失寵差點鳳位不保的緣故,當她做了太后,她就開始囂張了:
扶持外戚(太后不稱職)後宮干政很大方面就是將自己的孃家大批進入朝廷,擔任重要崗位,王政君就是這樣子,當時以太后兄長王鳳為大司馬大將軍,同母弟王崇為安成侯。
後來又同日封王譚為平阿侯、王商為成都侯、王立為紅陽侯、王根為曲陽侯、王逢時為高平侯,世稱"五侯",王氏家族如日中天。而這些人是好人也就罷了,偏偏都是隻是佔著茅坑不拉屎的人,特別是位極人臣的王鳳,王政君的親哥哥,罷免了丞相王商,強迫定陶王回藩國,處死了王章。
王鳳結黨營私,中央政府既是王鳳的勢力圈,地方政府的人事,也逐漸佈滿了他的黨羽,郡國的守相,各州的刺史,都出王鳳之門。這樣的佞臣,處於一人之下萬人之上,常言道:國之將亡,必有妖孽。說的就是這號人了。然而身為太后,應該是知道哥哥的為人的,如此不仁不義之徒,王政君睜隻眼閉隻眼,作為太后不稱職之一。
管理後宮不到位(為人母不稱職)你既然管了朝堂上的事情,那你後宮的事情倒是慫了,兒子包養了兩隻狐狸精,你也睜眼閉眼。朝堂有佞臣,後宮有狐妖,這不是商紂王翻版麼,你怎麼就不管了?作為母親,作為太后都是相當不稱職的。兒子沉迷酒色不理朝政,作為太后應該起到規勸作用。
明清時期的思想家王夫之這樣評價王政君:亡西漢者,元后之罪通於天矣。論者徒見其吝璽不予、流涕漢廟、用漢伏臘而憐之,婦人小不忍之仁,惡足以蓋其亡漢之大憝哉!今有殺人者,流涕袒免而撫其屍曰:吾弗忍也,而孰聽之?……老妖(指王政君)不死,日蝕月齕,以殄漢而必亡之,久矣。故曰:罪通於天也。"
就是說她婦人之仁,禍害了整個西漢。作為母親不能一味寵溺,父不在,母親就該充當一個嚴母的風範,何況是一國之母。青年時的劉驁愛讀經書,喜歡文辭,寬博謹慎。足以可見父親教育的結果,因為劉驁小時候是跟著爺爺漢宣帝長大的,近朱者赤,那時候的劉驁應該是一個明君。什麼時候這個苗子長歪了呢?
漢宣帝亡了,父親漢元帝繼位,王政君失寵,在一次漢元帝的幼弟,劉竟弔喪中,劉驁沒有表現悲傷之情,被父親狠狠地批評了。歷史總是有很多類似的例子,想當年戾太子也是這樣失寵的,還有康熙的太子胤礽間接害死十八皇子也差點被康熙廢掉。劉驁經此一劫就歪了呀,反正不受父皇待見了,做再好也沒用,順其自然吧。
劉驁之所以沒被廢除全靠一個人,這個人就是史丹,他是什麼人呢?這人大有來頭,史丹祖父史恭的妹妹史氏(史良娣)是戾太子的良娣,生劉進,即漢宣帝劉詢的父親,漢宣帝隱微時依靠史氏。而劉驁是跟著爺爺漢宣帝長大的,所以史家必須是站隊劉驁的。史丹在漢元帝臨死前,伏在元帝床前聲淚俱下地為太子求情,元帝心腸軟就沒有廢掉劉驁。真的是婦人之仁,如果劉康繼位,西漢還會這麼早滅亡麼?
這裡說多了劉驁的成長經歷,但是劉驁的長歪就為兩個妖女進宮埋下了伏筆了。他要是不長歪會吃丹藥寵溺一個女子耽誤一個國家麼?所有事情都是有內在聯絡的。
在還未繼承帝位的時候,漢成帝就已經沉湎於酒色,登基之後更肆無忌憚。漢成帝有一個男寵張放,史書上記載他"少年殊麗,性開敏" 。漢成帝對他十分寵愛,平日裡"與上臥起,寵愛殊絕"。
漢成帝很好的繼承了劉家的斷背基因啊,這應該是遺傳爺爺漢宣帝(男寵張彭祖)的。但是這裡王政君還是起到作用了,但是啊是迫於他的幾個兄弟的壓力,不是她主動的,把男寵張放流放了。走了個張放,原本想著劉驁斷了這個念頭了,可是啊,劉驁幼小的心靈被母親這一棒打鴛鴦肆虐的更加變本加厲了。
他最初專寵少年結髮妻子許皇后,前後20年,生了一兒一女,皆夭折,這引起了王氏集團的擔心無嗣,讓漢成帝雨露均霑,許皇后色衰,成帝便也移情別戀,開始寵愛班婕妤。班婕妤生了一個男孩,數月即夭折。從這裡看得出西漢時日無多了,可以參見清朝咸豐帝時期,皇嗣突然性的總是夭折,活下來的都是質量不好的。作為母親沒有給皇帝挑選好的妃子進宮,反而讓皇帝任性妄為。最終釀成不可逆轉的錯誤,綏和元年,漢成帝冊封異母弟定陶恭王劉康之子劉欣(漢哀帝)為皇太子。
助紂為虐——王莽篡位王政君當時作為新室文母太皇太后。做的最大一件事情就是將傳國玉璽摔破了一個角,但是這有何用?其實你作為太皇太后大可以聯合劉家宗室以及王氏部分成員推翻王莽。重新選擇劉家人做皇帝,但是她沒這麼做?他摔玉璽,也是摔給那幫書寫史書的人看的,潛臺詞就是我生是劉家人,死是劉家鬼,我不是跟王莽一夥的。
尼采分析一來是她沒這個政治魄力;二來就是私心,重新立帝勢必對王家人不利,王莽作為篡權者肯定會被誅殺,於是護短的王政君還是走上了不歸路。真的是婦人之仁誤國啊。
-
5 # lm愛國者
君出生於河北的一個官宦之家,其父王禁少年在長安學法律,為廷尉史,有大志,不修邊幅,好酒色,多娶傍妻;王政君的母親李氏因為妒忌諸妾而被王禁休棄離婚。嗜酒好色,王政君的母親李氏因為妒嫉諸妾而被王禁休棄離婚。
王政君姊妹十二個,四女八男。王政君小時就非常的聰慧,性情溫順,長得也十分好看,十幾歲就被父親許嫁出去,但是還沒過門,未婚夫就病死了。後來又改嫁給東平王做姬妾,未進王府,東平王又死了。
十八歲時,他被父親送入宮中,當了最低等級的家人子。
王政君入宮一年以後,太子劉奭最寵愛的司馬良姊過世了,劉奭成天悶悶不樂。
當時的皇帝劉詢,也就是那個唯一在牢房裡長大的皇帝劉病已。為哄寶貝兒子開心,讓皇后挑選了一批宮女送給太子。
皇后於是從後宮之中挑選了五個宮女,供兒子挑選。王政君運氣來了,成為其中之一。劉奭是一個很痴情的人,對於皇后送來的宮女不感興趣,但是也不好拂了父皇母后的好意,就說:“這五個人裡面就只有一個人還可以。”
恰好這個時候劉奭離得王政君比較近,而王政君也確實比其他四個宮女有氣質一些,於是王政君被幸運留不來。
劉奭當晚就臨幸了她。在她之前劉奭已經納了十幾個姬妾,多年來沒有一個子嗣。
然而這次是個例外,王政君只臨幸一次就懷孕了,九個有後生下了一個兒子。當了爺爺的劉詢十分高興,親自給孫子取名叫劉驁(千里馬的意思),字太孫;很有點隔代指定接班人的味道。
劉驁三歲的時候,他的爺爺劉詢就駕崩了,劉驁的老爸劉奭成功繼位,是為漢元帝。
王政君先是被劉奭封為婕妤,僅僅過了三天的時間,王政君就一躍成為皇后,兒子劉驁也成功當上了太子。
但福無雙降,王政君自誕下劉驁後就被劉奭完全冷落了,傅婕妤則成了劉奭的新歡,並且也給劉奭添了一個兒子,取名為劉康。
劉奭因為寵愛傅婕妤,所以想把劉康立為太子,但是他又想到自己的皇后為人不錯,自己的父親也很喜歡劉驁這個孫子,最終打消了這個念頭。
王政君其實也很擔心,畢竟母憑子貴,劉康如果當上太子,那麼她的皇后之位也難保了。
就這樣有驚無險的過了16年,劉奭也去世了,依然是太子的劉驁順利接班,是為成帝。幸運的政君就又升級成為了皇太后。
在慶幸之餘,王政君深知權力得來的不易,所以下決心要鞏固既得的權力。她認定鞏固權力的根本辦法就是大力提拔孃家人,為自己保駕護航。好在她的孃家人多,光是現有的兄弟就有七個之多!
於是,政君的父親王禁被封為陽平侯,長兄王鳳被任為為大司馬大將軍領尚書事(位於丞相之上的當權者),弟王崇封為安成侯。這還不夠,六年後,除早死的王曼和已封侯的王鳳、王崇外,其他五個兄弟(譚、商、立、根、逢時)都在同日被封為侯,世稱“五侯”;所以《漢書》說她的家族是“十侯,五大司馬,外戚莫盛焉”。
於是王家在劉驁的封賞下多了五個侯爺,王家的權勢突然變得很強大了。
耿直的諫大夫王章對王氏專權深為不滿,於是就向漢成帝進言不能任用王鳳。
王鳳知道以後立即表示要辭職的意思,不給人留下指責王家的把柄。
王政君知道後非常傷心,大哭了一場。漢成帝很心疼,於是沒有聽從王章棄用王鳳的建議。王鳳重回朝堂後立即就把王章給殺了,王家勢力再度得到擴張。
上面說過王政君有一個弟弟王曼,由於早就死了,所以劉驁封賞王家人的時候就沒有他的份了。
但是巴心巴肝為孃家的王政君還記著呢,於是追封他為新都哀侯,並且讓他的兒子王莽繼承爵位,讓他在朝廷中樞工作。
劉驁沒有子嗣,而漢元帝的另一個兒子劉康卻有子嗣,劉康的母親傅氏藉機接近王鳳的弟弟、大司馬驍騎將軍王根,想讓王根將劉康的兒子劉欣扶上王位,王根欣然應允。
劉驁也是一個風流成性的皇帝,最終死在了趙飛燕姐妹等女人的肚皮上,劉欣在王根的幫助下成功即位,是為哀帝,王政君就成了太皇太后。
漢哀帝不是王政君的子嗣,他上位以後就學著成帝的樣子提拔自己的母系族人來對抗王氏,漢哀帝和王氏之間的鬥爭愈發激烈,王氏的許多族人都被踢出朝廷,就連朝中地位最顯赫的王莽也被貶出京城。
後來漢哀帝反省覺得做的過分了,心一軟,又將王莽和王仁都召回京中任職,以方便照顧垂垂老矣的王政君。
在位七年的漢哀帝不久也死了。他也沒有子嗣,王政君聞哀帝死訊後立即移駕到未央宮,讓王家的子弟捲土重來,再掌朝廷。
哀帝臨終之前將玉璽交給了男寵董賢,王政君問董賢國喪該如何承辦,董賢回答不上來,王政君就說:“既然你不知道,那我就讓我的侄子進宮來給你說說。”
王莽就被召進宮中,趁機奪取了董賢的兵權。董賢知道大勢已去隨即自盡。
王莽極力討好王政君,還把王政君的幾個姐妹都給封賞了,因此王政君十分寵愛他,王莽也在王政君的幫助下步步高昇。
元始五年(公元6年),漢平帝死後,西漢最後一位皇帝孺子嬰繼位、王莽搖身一變成了輔政大臣。王政君情知不好,但已無力阻止。公元8年,王莽成功取代子嬰建立新朝,西漢就此覆亡。
王政君一生是傳奇的,雖從未受寵愛卻坐穩第一女人位置;雖無大德卻也曾母儀天下;雖不才卻死心踏地忠於漢室;雖擅權卻無狼子野心;雖平庸卻高壽,每每可以時間換空間……雖公元9年王莽篡漢建立新朝,前來索取玉璽時,王政君對王莽篡漢的不恥行為給予了強烈譴責,甚至怒摔玉璽、損其一角;但客觀上,她是王莽篡漢的最佳助攻,沒她,王莽篡漢想都別想!正因為如此,才有“王政君葬送西漢”之說。
-
6 # 小王的歷史筆記
西漢的滅亡,王政君難辭其咎,但是其實問題的源頭並不在王政君這裡,而是源於一個職位由虛到實的轉變。而伴隨這個過程的,還有漢元帝及其之後歷代漢朝皇帝的昏庸無能。
這個職位,就是大司馬。
漢代的大司馬始於漢武帝時期,大將軍衛青、驃騎將軍霍去病,都曾經獲得過大司馬的職位。但是漢武帝一朝並沒有發生外戚專權的情況,這是為什麼呢?
漢武帝雄才大略,懂得平衡之術,是一個方面;大司馬是虛職,無權干涉朝政,是另一個方面。
但是隨著漢武帝老去,不得不委任霍光以大司馬身份輔佐漢昭帝劉弗陵,事情就起了變化。
霍光這個人不是什麼謙謙君子,但是本身也沒有犯過什麼大錯,只是因為政見不同,他就想辦法除掉了另外兩位輔政大臣,將朝政全部控制在自己手中。在這種情況下,朝臣很難發出自己的聲音,只能緊密團結在霍光周圍,大司馬的威權就得到了加持。
後來霍光行廢立之事,讓昌邑王劉賀只當了27天皇帝,霍家的聲勢就達到了頂峰。
漢宣帝劉詢剛剛登上皇位時,霍光給他造成了極大的壓力,甚至連皇后都慘遭霍家成員毒死。直到霍光死後,漢宣帝才製造大案,將霍家連根拔起,但是大司馬這個職位卻依然地位超然。
漢宣帝本人也是雄主,所以他還可以用宰相和大司馬相互制衡,大司馬也不一定需要外戚出任。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張安世,他其實並不是勳貴人士,他的父親名聲也不怎麼好聽,是漢武帝時期冤死的酷吏張湯。但是在漢宣帝的支援下,張安世可以出任大司馬,這就說明外戚的權柄還沒有那麼重。
但是到了漢宣帝后期,外戚就開始壟斷大司馬權位了。許延壽、史高、王接、許嘉等人,都憑藉外戚身份登上權力高峰,而到了漢成帝時期,更是由外戚王家牢牢把持大司馬一職,外人無從染指。
漢成帝的母親,就是王政君。
王家在漢成帝時期,權勢已經超過當年為帝國開疆拓土的外戚衛青、霍去病家族了,因此也導致部分朝臣不滿,有人希望漢成帝扶植另一門外戚馮氏,但是漢成帝一方面性格軟弱,另一方面也不願將權柄交與無血緣關係的外戚,就保持了曖昧的態度,最終導致王氏一家獨大。
漢哀帝其實對於權力還是有一些理解的,所以一即位就免除王莽的大司馬職務,也一度安排一些外戚之外的人士擔任大司馬。在漢哀帝一朝,曾經重用師丹、何武、孔光等有識之士,一度考慮過改革抑制豪強,但是朝廷之中已經豪強林立,漢哀帝又沉湎酒色、篤信鬼神,最終罷免了這些臣子。
漢哀帝去世當天,王政君就吸取王家大權旁落的教訓,控制了傳國玉璽,又扶植年齡較小的皇室成員繼承皇位,最終導致王莽地位飆升,成為事實上的皇帝。
王政君直到王莽搶玉璽,才知道人的權力慾望多麼可怕,西漢滅亡,王政君當然難辭其咎。
當然,罪魁禍首肯定非王莽莫屬。
但是漢元帝、漢成帝、漢哀帝,這三位皇帝在位期間,又到底做了什麼好事呢?
漢武帝重用霍光,加強大司馬權柄,又到底算什麼事呢?
歷史的撲朔迷離,就在於這種黑白難辨、是非難明的情形太過常見。
-
7 # 歷史逸事
關於漢朝的電視劇有許多,比如《漢宮飛燕》、《昭君出塞》、《王昭君》、《母儀天下》,讓我們熟悉了王昭君、趙飛燕、趙合德等絕色美女,而其中有一個絕對不可缺少的配角——王政君,在西漢後宮,她可是一個傳奇人物。
沒有她,西漢末年的歷史可能會重寫。她才智平平,一生也沒做過什麼值得史書記載的事情,唯一的傳奇就是壽命特別長,活了84歲,比西漢末年幾個皇帝壽命的總和還要長。她歷經七個皇帝,皇帝走馬燈似地換,只有她這個太后穩如泰山。
可以說她經歷了西漢由盛到衰的過程,她就是西漢滅亡的見證人,西漢的滅亡,她難辭其咎。
王政君,是漢元帝劉奭的皇后,漢成帝劉驁的生母,她從家人子一路升級打怪,從太子妃做到皇后、太后、太皇太后,履歷絕對光芒四射,也可以說她確實好命。
王政君出生於官宦世家,母親李氏非常有個性,受不了父親接連納妾,撇下孩子改嫁了,很有現代人的猛烈,可憐了王政君小小年紀,成為不受待見的小姐,在二孃、三娘、四孃的夾縫中生存,磨得性子溫婉賢淑、小心謹慎。
後來的事讓王政君很出名,未嫁接連剋死兩位未婚夫。父親急了,趕緊找術士來給女兒看相卜卦,結果喜出望外:“命當大貴,貴不可言。”
父親聯想到女兒出生時的夢,又聯想到了皇帝的後宮,於是開始對這個一向被冷落的女兒進行遲到的栽培,教文習琴地忙活起來。王政君倒也聰明,不久就學得有模有樣,於是入宮成了漢宣帝劉詢的“家人子”。
王政君入宮近兩年,一直默默無聞,一個極其偶然的機會,她才得以嶄露頭角,這便是皇太子劉奭最寵幸的妃子司馬良娣的病死。
司馬良娣死後,劉奭因悲痛過度而精神頹靡、鬱鬱寡歡,常常無緣無故地大發脾氣,遷怒於其他姬妾,所以她們都不敢進見。
為了皇族後代,也為了舒緩太子的心情,皇后從後宮家人子中選擇五位由太子挑選,王政君正在其中。其實,太子此刻還沉湎於對司馬良娣的無限思念之中,對皇后煞費苦心為他挑選的五位佳人,幾乎沒有任何興趣。
但又不好駁皇后的面子,就隨手一指,此時王政君的座位離太子最近,五人中又單單她一人穿著絳色花邊的大掖衣。這樣,王政君由宣帝宮中的家人子成了太子的妃子。
也該王政君命好,太子妻妾數十人,有的御幸長達七八年都沒有生育,王政君這一次機會便身懷有孕,真算是福星高照。宣帝甘露三年(前51年),王政君生下劉家嫡長皇孫。宣帝親自為他取名“驁”(驁者,千里馬也),字太孫,常把他帶在身邊,異常鍾愛。
從此王政君開始了開掛的人生,穩妥地升為太子妃。黃龍元年(前49年),宣帝死去,太子劉奭即位,這就是漢元帝,年僅三歲的太孫劉驁被立為太子。王政君又由太子之妃升為婕妤,三天之後,又升為皇后。
竟寧元年(前33年)五月,43歲的漢元帝病死。太子劉驁即位,這就是漢成帝,王政君被尊為皇太后。
漢成帝,就是趙飛燕那個不成器的丈夫,最後死在趙合德床上的劉驁,即位後沉湎酒色,王政君作為皇太后就乘機操縱了朝政。
王政君,其實是一個資質很平庸的女人,她不是呂后、竇後那種大智慧、能成大事的女人,她只想著讓她的孃家榮耀。她操縱朝政最常用的方式就是倚重自己的兄弟。
因此,王政君得勢後,他們王家一門七侯,長兄王鳳被任命為大司馬大將軍領尚書事。從王鳳開始,在王政君的裙帶提攜下,外戚迅速崛起,拉開了西漢王朝外戚專權的帷幕。
成帝本身就好酒色,可是作為母親,王政君不加以勸導,卻撒手把大權都交長兄王鳳,朝廷官員任命都要報經王鳳同意,劉驁這皇帝當得很窩囊。
王鳳死後又由他的弟弟王音自代,這時成帝已經30歲,在位11年。另外王氏兄弟中有五人同日受封,有“五侯”之稱:平阿侯王潭、成都侯王商、紅陽侯王立、曲陽侯王根、高平侯王逢,飛揚跋扈,不可一世。
有首詩“春城無處不飛花,寒食東風御柳斜。日暮漢宮傳蠟燭,輕煙散入五侯家”。漢朝宮廷日暮點的蠟燭,晚上就可以在“五侯”的家中看到,可見“五侯”聲勢之隆。
另外王太后還有一位早死的兄長王曼不曾封侯,但他卻生了一個“好”兒子王莽。漢成帝在太后暗示下又糊里糊塗封他為新都侯,埋下他日後篡奪漢室江山的禍根。其他王家兄弟皆為列侯,其子弟輩也以卿大夫侍中諸曹“分據勢官滿朝廷”。
作為政府百官首腦的“大司馬大將軍領尚書事”一職,王鳳之後,依次為王音、王商、王根、王莽,幾乎全為王氏壟斷,基本上形成了王氏外戚把持朝政的局面。直到侄子王莽篡奪了政權,王政君才幡然悔悟,可是已經晚了。
王政君一個女人,重用孃家人本不為過,但從她這裡開始的西漢末的外戚專權,就是國家的大不幸了。
沒有金剛鑽,不攬瓷器活,把國家交給一個沒有能力的女人手上,更要命的是這個女人重用了自己的一個“好侄子”——王莽,這一刻,她公公手中的鼎盛王朝,被她打開了覆亡之門。
-
8 # 滿月尋桂子
當然,孝元皇后王政君難辭其咎!選兩位史學家對她的評論:漢朝史學家班彪:孝元后歷四世為天下母,饗國六十餘載,群弟世權,更持國柄,五將十侯,卒成新都,位號已移於天下,而元后卷卷猶握一璽,不欲以授莽,婦人之仁,悲夫。近代史學家蔡東藩:孝元皇后無傅太后之驕恣,又無趙氏姊妹之荒淫,亦可謂母后中之賢者,乃過寵王莽,使其罔上行私,得竊國柄,是則失之愚柔,非失之驕淫。莽知元后之易與,故設為種種欺瞞,牢籠元后於股掌之中。迨弒平帝而元后不察,迎孺子而元后不爭,稱攝皇帝,假皇帝而元后不問,徒懷藏傳國璽而不欲遽給,果何益耶?要之婦人當國,暫則危,久則亡。元后享年八十有餘,歷漢四世不自速斃,宜乎漢之致亡也。
都是說王政君婦人之愚柔,過寵王莽,對朝政實則不聞不問,漢室已經易位,光是抱著玉璽不給有何用。蔡東藩說的更尖酸刻薄,活了八十多,還不知早早地去死,致漢天下亡!
其實我認為是王政君性子過於平和,換句話說就是懶惰,麻木不仁,只願享受不願操心,對自己親生的兒子漢成帝劉驁尚且如此,何況後來的幾個小皇帝跟她更沒什麼血緣關係!先說說王政君的來歷:父親王禁(後追封陽平侯),是一個廷尉史,貪杯好色,姬妾成群,所以王政君有兄弟八個,姐妹四人,王禁共有十二個孩子。母親李氏為正妻,生子王鳳,王崇,王政君。李氏好妒,不堪忍受王禁姬妾眾多,與王禁離異,改嫁苟賓,生一子苟參。
李氏懷王政君時夢月入懷,及政君長,聰明漂亮,十四五許婚,未嫁夫亡,東平王欲納為妾,又是還未嫁東平王即死。其父王禁驚異,請人為之算命,言貴不可言。王禁乃讓政君習學各項才藝,十八歲送入宮中,為家人子。
當時皇帝是漢宣帝劉詢,太子為劉奭。劉奭最寵愛的司馬良娣病故,臨死時,告訴他自己是被劉奭其他姬妾詛咒而亡,劉奭恨這些姬妾,從此不親近她們。
宣帝劉詢見兒子如此很著急,就讓皇后從家人子中選幾個美女讓劉奭挑。皇后宮中設宴,安排了五個美女讓劉奭挑,劉奭心不在焉隨便指坐的最近的王政君。
王政君當晚便送入太子宮中,一幸而孕(福澤深厚之人往往如此),生下一子。宣帝非常高興,親自為皇長孫取名劉驁,經常帶入宮玩耍。
宣帝崩,劉奭即位,就是漢元帝,立劉驁為太子,王政君為皇后。可是王政君為人中規中矩,漢元帝並不喜歡她。生下劉驁後,基本無寵。
漢元帝寵愛的是傅昭儀,喜歡的兒子是傅昭儀生的定陶王劉康,漢元帝認為劉康類己。
太子劉驁本來勤謹好學,後來貪戀聲色,漢元帝幾欲廢劉驁立劉康。這時劉驁的大舅舅王鳳,找到大臣史丹進諫,不可廢長立幼。漢元帝又考慮到劉驁是先帝最喜歡的孫子,王政君也確實沒什麼過錯,才放棄廢劉驁的念頭。
看,外戚勢力也是少不了的,沒有王家出力,劉驁想保住太子之位都難!元帝駕崩,劉驁即位,就是漢成帝。成帝即位後更加耽於酒色,建造霄遊宮,飛行殿,雲雷宮,供自己淫樂!
我認為這是王政君犯的第一個致命錯誤,劉驁就因縱情聲色,差點被廢,作為母親難辭其咎,而後為什麼還不加約束,放任自流呢?劉驁剛即位時,有個男寵叫張放,′少年殊麗,性開敏'。劉驁與他行坐一處,還封為中郎將,後來大臣們,包括劉驁的舅舅們紛紛上書,放逐張放,成帝放他出去就想他,召回京,大臣們又上書,又放逐,反反覆覆。放逐時成帝還經常給他寫信,直到趙飛燕姐妹入宮,成帝才徹底放棄他,張放思慕哭泣而亡。
成帝后宮,剛開始獨寵許皇后,生有一子一女,俱早夭。後來寵愛班婕妤,生有一子,也早夭。這也是漢家氣數將盡,人丁不旺。
現在回頭說說那個漢元帝寵愛的傅昭儀,元帝死後,傅昭儀隨子定陶王劉康到了封國,就是定陶傅太后。其實傅太后與王政君在沒出嫁之前就有仇,後來同為漢元帝的後、妃。漢元帝雖然寵愛傅昭儀,劉康還是沒能繼承帝位。
但傅昭儀並未死心,她處心積慮地要對付王政君母子。她把趙飛燕趙合德姐妹先後送入漢成帝宮中,漢成帝果然為之著迷,趙飛燕用盡手段扳倒許皇后,成帝立趙飛燕為後。
趙飛燕為何身輕如燕,趙合德為何肌膚勝雪,靚麗動人?就是傅太后從小就給兩人服用息肌丸,那息肌丸主要成份就是麝香,她們姐妹倆自然不會生育。
趙氏姐妹不會生育不打緊,關鍵是成帝只寵她二人,尤其是趙合德把成帝迷的神魂顛倒,成帝對她言聽計從,趙合德不允許他親近別的女人!
但漢成帝太好色,無孔不入,後宮中還是有別的女人懷孕了。有個女官曹姬生下皇子,就被趙合德毒死了,嬰兒下落不明。後來許美人又產下一子,趙合德撒潑打滾不依漢成帝,非逼著漢成帝掐死自己的親生兒子!虎毒不食子,漢成帝連禽獸都不如。
這裡才是要追究王政君責任的地方,你作為皇太后,皇帝的母親,你是幹什麼吃的?成帝沒有兒子你不著急嗎?天天睡大覺去了,你關心關心後宮的動靜好不好,曹姬懷孕了,許美人懷孕了,你能把她們接到你太后宮中,好生保護起來嗎?漢成帝沒有兒子,國本不固,這才是重中之中。成帝無子,傅太后賄賂成帝的舅舅王根,還有趙合德,想立她的孫子劉欣為太子。劉欣就是定陶王劉康的兒子,劉康已經病死,唉,劉邦的子孫都是短命鬼。
漢成帝終於死在了趙合德的床上,說她們姐妹罪該萬死也好,千刀萬剮也好,但都不能解決實際問題,漢成帝絕後是事實。劉欣即位了,就是漢哀帝。
漢成帝在位時,沉溺聲色,他的舅舅們是更替輪流掌朝中大權,王氏一門五將十侯,權傾朝野。哀帝即位後,扶持祖母傅太后與母親丁太后兩家的勢力,尊傅太后為帝太皇太后,與王政君待遇一樣,尊丁太后為帝太后。王家勢力暫退一射之地。
哀帝即位不久,就與漢成帝一樣的毛病,沉溺聲色,有龍陽之好。哀帝的男寵董賢,′斷袖之廦‘,這個典故就是說的哀帝與董賢。哀帝甚至讓董賢做了大司馬。之前的大司馬是王莽。
該說說這個王莽了,王莽是王政君二哥王曼的兒子。王政君的兄弟個個封侯,想著死去的二哥可憐,就追封為新都侯,由王莽襲爵。王莽善於偽裝,深得他的叔伯好評,姑母王太后也很喜歡他,讓他官至大司馬。哀帝即位後,男寵董賢做了大司馬,王莽卸任,回到他的封地南陽。
哀帝二十四歲短命而亡,王政君命王莽立即進京。王政君問董賢如何治理哀帝的喪事,董賢就一男寵,況且年輕,什麼也不會,答不上來。王政君就說王莽辦理過先帝的喪事,讓他幫你操辦吧,隨後罷免董賢大司馬之職,王莽繼續做他的大司馬,王氏子侄也相繼官復原職,朝政大權又回到王氏一族手裡。
隨後,王莽野心澎漲,先後立了漢平帝,孺子嬰兩位幼帝,而王莽也從攝皇帝,假皇帝,到真正稱帝。
當王莽派人來找王政君要傳國玉璽時,王政君氣的把玉璽砸在地上,崩壞一角,可是,有什麼用呢?漢家天下已經易主!
-
9 # 範煒
說起漢朝,有很多有名的皇后,比如呂雉、竇漪房、衛子夫、許平君、王政君……每一個都有著響噹噹的名氣,今天來說說王政君,她算得上是漢朝皇后中的“長壽”擔當。
人夢寐以求皇帝的寶座,殊不知,皇后的寶座更值得品味。歷史長河裡,多少皇后被打入冷宮,多少皇后被廢被殺,多少皇后勾心鬥角,又有多少人覬覦皇后的位置。總之就是一句話:當皇后,難;守住皇后的位置,更難!
可是王政君卻一路披荊斬棘,從宮女到皇后、皇太后、太皇太后……她身居後位整整61年!
大家是不是已經提前腦補出一個勵志的皇宮女人上位之路的故事了?
然而,王政君這位“長壽”皇后有點不按套路出牌,她的故事裡其實涵蓋更多的是幸運。
王政君的家世。爺爺是漢武帝時期負責監察朝廷百官的,父親是學法律的,王政君是家裡的二姑娘,後來父親娶了很多老婆,生了很多孩子,把原配,也就是王政君的媽媽給氣走了,聽說是改嫁了。 所以,王政君雖然家世不差,但也不是說特別好,而且也沒受到家裡多大的重視,畢竟家大業大,兒女成群,她又是個二女兒,沒人會專門指望她當皇后來光宗耀祖,這根本就是九霄雲外之事。而且家裡頭早就給她定了門親事,這要是嫁過去了,哪還有後來的皇后之說,更不用說是西漢最長壽的皇后了。
可是她偏偏就有當皇后的命,那門親事並沒結成,因為剛要結婚,男方就死了,她因此被看作是“剋夫”。家裡人趕緊給找算命的算了一卦,算命先生大概意思就是說,你家這姑娘是大貴之命,普通人家hold不住。
這一卦,倒把父親“點醒”了。這言外之意不就是女兒非嫁皇上不可嘛!於是,他趕緊讓王政君多學些才藝然後送進宮。
這王政君雖然進宮了,但也只是諾大皇宮裡最卑微的小宮女一枚,前路漫漫啊!
可是她的“幸運”又降臨了。太子漢元帝劉奭最愛的女人死了!太子變得鬱鬱寡歡,誰也不想搭理,他爹漢宣帝也就是劉病已,著急得不行了,趕緊給兒子又挑了幾個宮女,王政君恰巧被選上了,不是因為她的美把太子迷住了,而是隨手一指,幸運便再次降臨到王政君身上。
接下來王政君又幸運地懷上孩子,一次就懷上了,還是個男孩!此前別的妃子都沒能懷上。 三年後,漢宣帝劉病已駕崩,太子劉奭即位,唯一的兒子也被立為太子,他就是劉驁。而王政君也順理成章地當上了皇后。
他們的故事就是不按套路出牌,雖然王政君當了皇后,可是這時候,皇上又愛上了另一個妃子,這個妃子也為他生下個兒子,王政君兒子的太子之位便受到威脅,然後“幸運”再次再次降臨,大臣拿命上奏,說現在的太子多麼多麼好,無需另立太子,改立太子的事也就不了了之了,劉奭駕崩後,劉驁即位,王政君成為皇太后。
真的是要感嘆一句“人算不如天算”啊!王政君註定是要當皇后的,你看之前發生在她身上的一樁樁事,完全和當皇后沾不了邊,即使沾了邊也是如履薄冰,但她就是“幸運”地踏上後位!
當了皇太后以後,王政君可以將之前的謹慎慢慢放鬆下來了,她如今的地位允許她撕掉面具,向權利和野心靠近! 她開始拉攏親信,發展自己的勢力,總之就是家裡的親戚該封官的都封起來!她覺得,人活著就是為了這一刻!
劉驁剛當上皇帝沒多久,就因縱慾過度而死,看來,當初他爹想改立太子,也是有點理性思考的。
這下,王政君似乎不再“幸運”了,兒子死了,唯一的孫子也被害死了,接下來的皇位只能是別人的了,而這個新上任皇上竟然還是死對頭的孫子! 王政君雖然不想這樣的事發生,但既然發生了,那就順其自然,她還是地位尊貴的皇太后,就熬著唄。
沒想到,這個新皇上和王政君兒子一個德行,最後也因為縱慾過度而死,緊接著,對頭勢力都死了,而王政君還活著,她真就熬出頭了!最後成功拿下玉璽!
王政君特別任用自己的侄子王莽,給了他很大的軍權。突然,剛上任的小皇帝又死了,王政君正打算另立皇帝時,王莽竟然篡權奪位了!這歷史上著名的王莽篡漢,竟然是拜姑姑王政君所賜,王政君拼命拉攏親信培養勢力,沒想到最終是自家人和自己人幹起來了,王莽問她要玉璽的時候,她發脾氣將玉璽摔碎一個角。
後來,王政君的心情一直不好,終年84歲。而她的“奇妙能力”似乎還在繼續,王莽建立的王朝也最終成為一場空。 所以,人算不如天算,是你的就是你的。 話又說回來,依舊是人算不如天算,到底是誰被算進去了,不好說。
總體而言,王政君的經歷確實神奇!一點都不按套路出牌!這皇后寶座也值得細細品味!
-
10 # 尋根拜祖
歷史這東西,有時候我很想砸爛它,因為它很不公平,比如它對王政君就太過於惡毒了。歷史雖是個愛打扮的小姑娘,但它可以粉飾卻很難篡改,比如王政君,她的原貌就放在那裡,就看你有沒有“剝落脂粉”的功力。
這就是歷史的魅力。
王政君的出生很神奇,史書記載,早在春秋時期就有人預言,她家這個地方645年後會出現一位“聖女”。王政君剛出生就有人舊事重提,宣稱這位聖女就是王政君。
果然,645年後的公元元年,漢哀帝駕崩,王政君以太皇太后之身垂簾聽政,聖女預言成真了。
不過,王政君在當“聖女”之前卻差點成了“剩女”。
原來,聖女的命太硬,早年她連續聘了幾位未婚夫,結果都等不到進洞房,男方全都被閻王爺收走了,其中一位還是大名鼎鼎的東平王(漢元帝的弟弟)。
連王爺的命都鎮不住她,這種女人誰敢娶?於是王政君一直熬到18週歲都沒能嫁出去。
眼看女兒就要砸手裡了,她老爸王禁愁死了,找了個算命的給她卜了一卦。結果瞎先生道破天機:此女大貴,哪是一般人能消費得起的?
王禁一聽大喜,看起來俺閨女真的是“聖女命”啊,於是將她送入宮中為“家人子”。
“家人子”就是備選的秀女,有可能被皇帝相中,大多數會淪為宮女,王政君差點成了後者。
又一件神奇的事發生了,無心選秀的漢元帝隨便在一排女人中指了一下,無意中指上了王政君。就這樣,“聖女”邁出了關鍵性的一步。
神奇繼續,當時漢元帝寵幸了十幾個妻妾,七八年沒生一個兒子,王政君卻一槍中的,給漢元帝生下長子劉驁。
母以子為貴,佔了先機的王政君被立為皇后,劉驁當上了太子。
不過後來漢元帝后悔了,他一點不喜歡王政君,而是寵愛宮女出身的傅昭儀。於是他絞盡腦汁,企圖廢了劉驁,改立傅昭儀的兒子劉康為太子。
傅昭儀是王政君一輩子的剋星,這個女人是個心機婊,狠毒、自私、無知、霸道。王政君母子度過了人生中最艱難的一段歲月,那時候漢元帝眼看著就要駕崩了,卻不讓皇后和太子接近,天天跟傅昭儀母子膩歪在一起。
後來,大臣史丹拼死闖宮,以出色的說話技巧警告漢元帝,如果他要是想易儲,包括他在內的大臣們將不奉詔。
奄奄一息的漢元帝被迫低頭,打消了易儲的決定,漢成帝劉驁才在最後一刻驚險登基。
其實那都是漢元帝和傅昭儀利令智昏,此時王家的勢力已經非同尋常,王政君的哥哥王鳳就掌管著衛尉,假如漢元帝易儲,他的聖旨都出不了皇宮。
讓人感動的是,漢成帝即位後,王政君對傅昭儀母子採取了以德報怨的態度。她絲毫沒有追究傅昭儀的惡行,還給予了他們母子最高的待遇。漢成帝還把劉康留在京城生活了很長時間,甚至一度打算立他做皇儲。
因為漢成帝無子,所以劉康死後,漢成帝最終還是決定立劉康的兒子劉欣為太子。
等到劉欣即位後,老妖婆傅昭儀仗著孫子是皇帝,竟然不顧王政君的恩情,反過來對王政君進行各種迫害。
首先,王家人全部被逐出朝廷、趕出京城。當時王莽已經是大司馬大將軍,一人之下萬人之上。可是王政君為了不與傅昭儀產生衝突,勒令王莽主動辭職,王家人全部退出朝堂。
接著,傅昭儀破壞禮法,企圖壓王政君一頭。按照古代禮法,漢哀帝已經被過繼給了漢成帝,王政君就是他的親奶奶,而傅昭儀只是藩王的母親。
王政君仁慈,特批傅昭儀進京。結果“農夫與蛇的故事”上演,傅昭儀進京後就逼迫漢哀帝反咬王政君。在祖孫倆的聯合運作下,劉康被加上了“皇帽子”,傅昭儀也被冊封為“皇太太后”,傅氏子弟全面掌控朝政。
更來氣的是,傅昭儀居然當眾稱呼王政君為“老嫗”(老太婆)。
漢哀帝在位的六年時間,王政君可謂受盡了世態炎涼,她過著半軟禁的生活。但年近七旬的她卻表現出了超然的生活態度——不爭不搶,唾面自乾,如同得道的高僧大德。
大概是連上天都看不下去了,終於收了這對祖孫,漢哀帝駕崩時才24歲,沒留下一兒半女。
當時滿朝恐慌,漢哀帝不光無後,還把大權給了一個叫董賢的男寵,並承諾把皇位傳給他。
大臣們誰也不敢做主,只好請求王政君出來主持大局。
王政君這輩子從來不干預政治,這會兒被迫走到前臺,她能怎麼辦?於是老太太一邊收繳董賢的大印,一邊令大臣們推舉一人代替董賢執掌朝政。
結果大臣們眾口一詞:王莽。
就這樣,王莽又回到帝國的統治中心,從此走上了權力的頂峰,最終在舉國擁戴下完成了代漢。
當王莽稱“假皇帝”的時候,王政君才預感到大事不妙,她雖有心阻止,但卻迴天無力。王政君最後唯一的抗爭,就是將象徵皇權的玉璽生氣地摔到王莽的面前。
王政君的晚年有點悲涼,儘管王莽對她這個姑姑竭盡討好之能事,也給予了她最高的尊崇,但大漢帝國畢竟亡在她手裡。就這樣,她在對王莽的無盡詛咒中離世,終年84歲。
表面上看,是王政君一手摧毀了大漢帝國,著名的思想家王夫子甚至大罵王政君是“老妖”。
不過我認為,這些評價很不公平,西漢帝國的滅亡跟王政君沒有一毛錢關係,相反她是一個值得後人尊敬的偉大女人。
一,王政君原本就不是政治家,也從來沒有政治野心,她無需對帝國的滅亡負責。縱觀王政君的一生,除了漢平帝即位後她有短暫的垂簾聽政外,她從來沒有涉足政治,也從來沒有干預政治的圖謀,儘管她有這個條件。
漢哀帝即位後,如果不是她主動退讓,以王家的勢力,完全具備架空漢哀帝的實力。事實上,漢哀帝清洗王家的時候,連傅家人都看不下,朝中有很多人公開指責漢哀帝太過薄涼,對不起漢成帝。
所以無論憑實力,還是憑德道制高點,王政君都可以壓制住漢哀帝。她卻令王莽辭職,令王家人全力配合,主動退出。
漢哀帝卻把國家搞得一塌糊塗,這是王政君的責任嗎?
漢哀帝死後,王政君被迫主政,她沒有貪戀權力,而是讓大臣們推選執政大臣,之後她就握在橡皮圖章退養,從來沒有干預過朝政。
你能把國家敗亡的責任,推給這樣一位女人嗎?
二,王政君的個人品行無可挑剔,她的善良、謙讓、謙虛值得我們尊敬。事實上,我每每讀到王政君的事蹟,除了感動就是敬佩。這個女人的胸懷博大到讓那些爭權奪利的大人物、蠅營狗苟的小人物,甚至為一毫一釐爭得面紅耳赤的普通老百姓都汗顏。
她這輩子真的很像一位修行的高僧,傅昭儀給她帶來太多的痛苦,她一次又一次選擇了原諒。
有人說,老太太為她的弟弟們沒少爭利益,要不然哪來“一日五侯”的咋舌之舉?沒錯,王政君確實也替孃家人爭過利益,但那是她應得的。
給舅舅封侯是西漢的傳統,不是王政君發明的,不能因為王政君的弟弟太多就認為她自私,相反,她已經很節制了。
首先,她的八個兄弟分了三批才全部封侯。第一批兩人,是她的同母兄弟;第二批五人,是她的異母兄弟;第三批一人,是已經故去的弟弟(即王莽的父親),歷時7年。
其次,她還有個同母異父的弟弟叫苟賓,王政君曾經試圖也給他封侯,卻遭到了漢成帝的拒絕。王政君不服:當年漢武帝不也給母親的同母異父弟弟田蚡封侯了嗎?漢武帝可以封田蚡,你怎麼就不能封苟賓?
漢成帝說:漢武帝這麼做本來就不合法。王政君一聽“不合法”,只好就認了,沒有為難兒子。
漢成帝有個嬪妃叫班婕妤(班固的祖姑),當時遭到趙飛燕姐妹的迫害。王政君無力干涉兒子的私生活,但卻將班婕妤接到自己身邊,替她充當了保護傘。
翻看史書,王政君一生沒有任何汙點,她一生簡樸,為人和善,這樣的女人不值得我們尊敬嗎?
三,漢帝國的滅亡是歷史的潮流,王莽代漢絕非王政君的責任,甚至跟王莽無關。如果有人非要把王莽篡漢的責任推到王政君身上,只能說這是歷史的無知!
首先,外戚政治是西漢的政治模式,怪不得王政君。
確實,如果不是因為王政君,王莽不可能掌握帝國最高權力,也就不可能篡漢,但這怪得了王政君嗎?
其次,王氏家族輪流執掌最高權利,責任在漢成帝。
漢成帝是個懶政的皇帝,他自幼就形成了對舅舅們的依賴。從骨子裡講,漢成帝對大臣們並不信任,他雖然與舅舅們也有矛盾,但總的來說,他就像個沒斷奶的孩子,始終離不開舅舅們。
其三,王莽上位有身份原因,更是士族階級力推的結果。
外戚身份對王莽來說是一塊敲門磚,不是全部。事實上,王莽這個人確實太牛叉,他有能力、有德行、有理想,所以他身邊聚集了一大批追隨者。
在王莽被貶出京城的六年裡,全國眾多的讀書人跑到他的封國,不離不棄。所以漢哀帝駕崩後,以孔光為首的朝廷老牌政治家們都一致推選王莽出山主政。
王莽代漢,是全國計程車族階級、漢家的宗室子弟、普通老百姓一致推崇的結果。所以我一直認為,王莽是唯一一個被選舉的皇帝,說他篡漢不準確。
這些跟王政君有關係嗎?事實上王政君是不贊成王莽代漢的,姑侄倆為此幾乎勢不兩立。
其四,西漢滅亡,士族階級的淪喪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西漢末年,作為中流砥柱計程車族集團未老先衰,他們集體進入學術怪圈,集體腐化墮落。
我舉個例子,我們熟悉的鑿壁偷光的主角匡衡,這人信讖緯學術,迷信得很,常常用一些雲山霧罩的思想指導政治實操。
比如黃河氾濫,他以及一批人都認為,水災是因為咱們德道滑坡了,不用治理黃河,只需要修德水患自然消除。結果導致黃河連續十幾年多次決口,搞得民不聊生。
當時有個民族英雄陳湯,以一己之力,千里奔襲幹掉了匈奴單于郅支。但他此舉並未得到朝廷的認可,屬於矯詔行事,因此產生爭議。考慮到陳湯的壯舉太偉大了,所以朝廷還是打折獎勵了陳湯。
這位匡衡先生,居然一直咬住陳湯不放,十幾年不停地彈劾他,最好終於把陳湯搞得流放了才安心。這位自詡道德高尚的偽君子,最後因為投靠宦官、非法侵佔土地4萬畝而被廢為庶人。
這就是西漢末年士族集團的真實寫照,孔光這種推卸責任,不敢擔當的人都算是好人了。
所以,西漢的滅亡跟王政君毫無關係,它是士族集團分化歷史中的必然環節,把責任推卸給王政君,我只能說很無知、很無聊!
-
11 # 滿園春色宮牆柳123
主要還是因為篡漢的王莽的血緣關係吧!
這個歷史功過是非真的不好判斷,畢竟大家都沒有親眼看見,也許是大趨勢吧,西漢從一開始就因為外戚吃了不少虧,至於外戚是不是真的過大於功真的不好說,畢竟自古就是男女不平等,男的總覺得女的應該不如他,比如現在,小時候總是聽說女人多是非多,長大後發現這句是非實際上是男人倒出來的,真正小心眼看著口舌翻江倒海的其實是小男人居多,當然,也有很多很不錯的大男人,但是通常低調不惹事,所以也好得不明顯。
劉邦的天下在後期被呂氏專權了,雖然史書上記載了些呂姓草包,但是你不得不承認,呂雉真的是有兩把刷子的,她的執政為後期的文景之治打下了很好的基礎,只不過男人們少有記她的好,抓住一個她處理小三嚇壞兒子的事情當反面教材說了這麼多年而且越說越誇張。
劉徹九歲就當皇帝了,如果不是因為媽和奶奶管著,真的就是個撒尿和泥巴的皮猴子啊。竇太后一輩子,真的是操碎了心啊。雖然最後也被病詬得夠嗆,但是你不得不承認她壓住了王太后,把孫子養得還挺man的,當然,後期耳根子軟的老年痴呆階段忽略。如果不是她在,那王太后的外戚才要天翻地覆的吧,畢竟劉徹他姥姥真是個毀三觀的牛人,為了算命的一句話,把已婚的姑娘往皇宮裡送,真是厲害。當然,最後他舅田酚也確實沒幹好事是不是?
但是外戚不牛也不行啊,你看漢宣帝的許皇后,沒人罩著,還不是被霍光他老婆整掛了。
王莽也就是王政君的一個外戚,其實劉敖開始就子孫有點凋零了,再加上王政君的搭子定陶太后那麼沒下限,各方面原因其實西漢後期領導者已經不具備領導一個國家的能力了。王莽直接一個科學小咖著,那會兒這樣的人才不多啊,篡起來也容易些,楊堅連親女婿的皇位都敢要再說什麼王莽,那會兒的人麼,大部分還是嘴上禮義廉恥行動上沒啥倫理的,比較野麼,做出什麼都不奇怪。
然後那些自己沒當上皇帝的男人們就開始倒是非麼,你看,都怪這個女人,紅顏誤國也就算了,關鍵這個還醜的很。
怎麼樣?像不像各位工作崗位上小部分存在缺非常耀眼的那些個倒是非的小男人!
回覆列表
歷史上的太后大致分為四種,第一種是沒能力也不想幹政的,比如漢文帝的老媽薄姬。第二種是有能力卻不想幹政的,比如順治皇帝的老媽孝莊太后。
第三種是沒能力卻想著干政的,比如王莽的姑姑王政君太后。第四種最可怕,那就是有能力也想著要干政的比如武則天、鄧綏、慈禧、劉娥等等。
其中第三種是最可惡的,為什麼?因為她們沒什麼能力,卻偏偏要想著干政,這不是瞎胡鬧麼?結果導致自己和王朝都沒有好下場,王政君就是最典型的例子。
王政君是三朝老太后,資歷沒的說。漢宣帝劉詢我們非常熟悉,就是烏龍闖情關裡的劉病已,這大兄弟做了皇帝以後,的確有一套,成為了西漢少有的明君聖主。
可是在教育兒子方面,劉詢卻有些不太給力。劉詢的兒子劉奭,是他和民間的結髮妻子許平君所生,許平君被霍光的老婆毒死以後,劉詢為了紀念許平君,便將劉奭立為太子。
劉奭成為太子以後,一口氣娶了十幾個老婆,他最寵愛的司馬良娣死前告訴劉奭,是他的其他老婆詛咒了她。為此劉奭再也沒有碰過這十幾個小妾。
無奈之下劉詢只好又給劉奭找了一個媳婦兒,那就是王政君。此前劉奭一直生不出兒子,老婆再多也生不出,可是王政君一來就給劉奭生了個大胖小子。
劉奭還沒來得及高興,劉詢倒是樂開了花,親自給孫子取名為劉驁,並且時常帶在身邊。很顯然,劉奭這個太子的位置是穩穩當當的了。
漢宣帝劉詢死後,漢元帝劉奭登基稱帝,他媳婦兒王政君便被冊封為皇后。劉奭本來不喜歡王政君的兒子劉驁,可是想起漢宣帝對劉驁很好,也就打消了廢太子的念頭。
漢元帝劉奭去世以後,漢成帝劉驁登基稱帝。從此王政君開始了自己的太后生涯。漢成帝劉驁在趙合德和趙飛燕姐妹倆混合雙打之下,年紀輕輕就去世了,沒有留下兒子。王政君只好做主將定陶王劉康的兒子劉欣立為太子,也就是後來的漢哀帝劉欣。這是她第二次做太后,漢哀帝討厭王家人,所以漢哀帝時期王家的勢力是低落到谷底的。此後漢哀帝早逝,王政君果斷再次奪權,將年僅9歲的中山王劉衎立為皇帝,也就是後來的漢平帝劉衎。這是她第三次做太后。如果再加上王莽後來立的孺子嬰,那麼王政君可就是正兒八經的四朝太后。但是越往後,王政君越覺得不對勁,因為老王家在王莽的帶領下,走上了不歸路。
王政君在漢哀帝死後奪權,葬送了西漢王朝。早在漢成帝劉驁稱帝以後,王政君作為太后,便將自己的哥哥王鳳弄到朝中,成為了大司馬大將軍,大權在握。此後又將弟弟王崇封為安成侯。
此後王政君又加封了一系列老王家的子孫後代,比如著名的五侯:平阿侯王譚、成都侯王商、紅陽侯王立、曲陽侯王根、高平侯王逢時。此外,王政君的弟弟王曼死的太早,沒有封侯,所以她就把王曼的兒子王莽封為了新都侯。
一人得道全家享福,老王家在西漢可算是揚眉吐氣了一把,可是大司馬王鳳過於霸道,似乎認為天下就是他們老王家的了,
可惜漢成帝早逝,漢哀帝劉欣上臺以後,老王家遇到了不小的麻煩。因為劉欣不是王政君的子孫,所以他更加希望把自己的外戚力量扶植起來。
為此漢哀帝開始打擊老王家,他將自己的祖母傅氏和母親丁氏都加封為太后,俸祿待遇和王政君相同。此外又將老傅家和老丁家的外戚弄到朝中做官,以此來排斥老王家的人。
歲餘,成帝崩,哀帝即位。太后詔莽就第,避帝外家。哀帝初優莽,不聽。莽上書固乞骸骨而退。上乃下詔曰:“曲陽侯根前在位,建社稷策。侍中太僕安陽侯舜往時護太子家,導朕,忠誠專一,有舊恩。新都侯莽憂勞國家,執義堅固,庶幾與為治,太皇太后詔休就第,朕甚閔焉。其益封根二千戶,舜五百戶,莽三百五十戶。以莽為特進,朝朔望。”又還紅陽侯立京師。---《漢書》
當時大司馬已經是王莽了,果斷被漢哀帝給驅逐了。此後漢哀帝也早逝,王政君果斷奪取了朝中大權,讓王氏子孫紛紛掌管各處機要,並且將兵權給了王莽。
王政君的這一操作,還是比較老辣的,當然了她是三朝太后,這麼做自然不會有人反對。可是王政君萬萬沒想到,王莽這傢伙也有稱帝的野心。
王莽稱帝,完全是王政君一手促成的。王莽掌握了兵權以後,哪裡肯隨意放手呢?於是他一面把王政君的馬屁拍足了,一面開始培養屬於自己的力量。
等到漢平帝死了以後,孺子嬰被王莽立為皇帝,可是他歲數太小了。於是大臣們紛紛勸諫王莽學習周公輔政。
王政君雖然覺得不妥,可是已經沒有本事阻止王莽了。王莽手握兵權,在朝中又有那麼多黨羽,王政君顯然是控制不住他了。
明年,哀帝崩,無子,太皇太后以莽為大司馬,與共徵立中山王奉哀帝后,是為平帝。帝年九歲,當年被疾,太后臨朝,委政於莽,莽顓威福。紅陽侯立莽諸父,平阿侯仁素剛直,莽內憚之,令大臣以罪過奏遣立、仁就國。莽日誑耀太后,言輔政致太平,群臣奏請尊莽為安漢公。---《漢書》
此後王莽果然篡位登基,建立了新朝。他派人去向王政君索要玉璽,結果王政君把王莽臭罵了一頓,甚至將玉璽扔在了地上,摔掉了一個角。後來三國時期,孫堅從洛陽枯井裡找到的傳國玉璽,就是缺了一個角的。
雖然王政君一再反對王莽稱帝,可是王莽不僅沒有生氣,反而對王政君十分孝順。84歲的王政君去世以後,王莽給她好好料理了後世,將她與漢元帝合葬在了一起。
總結:王莽明白,沒有王政君就沒有他王莽。王政君的例子,給了武則天很大的啟發,她明白侄子不可能像兒子一樣親密,而且侄子也不會承認姑姑在本朝的地位。
王政君做太后,本身是沒錯的,人家憑本事生出了皇帝,自然可以做太后。可是他在漢哀帝死後,帶領老王家的人奪權,這件事卻造成了王莽亂政的結局。
所以說西漢的滅亡,王政君是要負主要責任的。因為是她們家的外戚,滅掉了西漢,建立了新朝。
參考資料:《漢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