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唐堯情—儒

    1、攤丁入畝

    攤丁入畝,是中國封建社會後期賦役制度的一次重要改革,是清朝政府將歷代相沿的丁銀併入田賦徵收的一種賦稅制度,標誌著中國實行兩千多年人頭稅(丁稅)的廢除。雍正時期開始實行。這一制度的實行,減輕了無地、少地農民的經濟負擔,促進了人口增長。

    2、火耗歸公

    3、成立軍機處

    4、平定羅卜藏丹叛亂

    5、一體當差一體納糧

  • 2 # 土木君哥的圍棋世界

    胤礽兩次被廢黜是真的;

    九王奪嫡的慘烈鬥爭也是真的;

    雍正登基之後,給八阿哥改名阿其那,給十四阿哥改名塞思黑也是真有其事。。。。。。

    有一個嚴重誇大的是,康熙選中了弘曆,所以傳位胤禛。事實上,康熙晚年和好幾個孫子都相處很好,弘曆遠遠不是最有才能,最表現好的。小說誇大,為了劇情好看,忽略了事實~

  • 3 # 傾心娛樂家

    在《雍正王朝》中全劇圍繞這這幾個題材為中心進行全劇的貫穿。康熙皇帝駕崩,繼位者四阿哥胤禛,在當政後出現的“攤丁入畝、火耗歸公”、“士紳一體當差一體納糧”、“河南罷考案”、“鐵帽子親王大殿發難逼宮”、“含淚殺親子”等一系列旨在推行新政、抑制官紳斂財和宮廷內部黨爭、擠壓的歷史事件貫穿雍正的一生和雍正王朝。

    其中真實歷史有

    1,在江蘇實行“攤丁入畝”增加國家錢賦,增強雍正時期國庫充盈。

    2,在河南實行,一體當差一體士紳一體當差一體納糧”在實行期間。有很多有錢人,滿人,官兵抵制,還鬧出了學生罷考的場面。

    3,由於新政的推出,影響了很多王公大臣的利益,他們聯合起來逼雍正退位,就鬧出了一個鐵帽子王逼宮,雍正狠下心來殺了自己的兒子。

    這些基本是真實的歷史。有歷史可以查到的。

  • 4 # 趙立波

    雍正畫像

    經典古裝劇《雍正王朝》裡,“爭奪大將軍王”的橋段,堪稱環環相扣:清軍主帥傅爾丹兵敗準噶爾,康熙皇帝震怒,決定設立“大將軍王”職位,統兵討伐準噶爾大軍。正在勾心鬥角爭皇位的康熙家皇子們,立刻為爭這職位掐得頭破血流。卻是男主人公四阿哥胤禛(未來的雍正帝)技高一籌,以退為進推薦對手十四阿哥胤禵出任大將軍王,反而一舉奠定自己的“皇位繼承人”身份。一系列權術博弈,看得觀眾連呼過癮。

    但是,恰恰就是這個經典橋段,卻也存在著一個重大的劇情硬傷:劇中觸發“爭奪大將軍”劇情的“傅爾丹兵敗準噶爾”事件,放在真實歷史上,卻並非發生在康熙晚年。相反卻是四阿哥胤禛成功登基,風光變身“雍正帝”後,大清王朝遭遇的十八世紀空前慘敗:和通泊之戰。雍正帝登基後,大清朝經濟軍事正值一片爛攤,西北準噶爾部悍然扯旗叛亂。咬牙準備多年的雍正帝,終於在雍正九年(1731)亮劍反擊:靖邊大將軍傅爾丹受命屯兵科布多。熟料傅爾丹上了前線就腦筋發熱,竟誤信準噶爾的假軍報,親率一萬精銳朝和通泊猛撲過去,結果一頭扎進七萬準噶爾叛軍的包圍圈,幾乎全軍覆沒。是役清軍七千二百多士兵陣亡,十三名高階將領殉國。是為清朝十八世紀戰爭史上,最為慘烈一敗。

    而釀出如此慘敗的昏聵主將傅爾丹,卻在電視劇《雍正王朝》裡,被編劇大筆一揮,“提前”在康熙晚年時就慘敗了。但如果覆盤整個戰役,這位將軍也並非全無亮點。戰役尾聲階段:苦守大營的傅爾丹,冷靜以四千殘兵結成火槍方陣,硬是頂住了數萬準噶爾叛軍的瘋狂衝鋒,終於成功殺出血路,率領兩千殘兵悲壯突圍。場面之壯烈,多年後徹底平定準噶爾叛亂的乾隆帝,追憶時都唏噓不已:雖年少者亦死戰不退,是以盡忠者甚眾。不過,也同樣是這一段慘敗中的浴血場景,恰折射了雍正帝十三年艱辛改革裡,一樁無比低調的成就:軍事改革。

    二:鮮為人知的雍正軍事改革

    即使比起康熙中前期,那支血戰沙俄的強悍清軍來,和通泊之戰浴血突圍的清軍,不但戰鬥精神可敬,打法比起“前輩”清軍來,更有耳目一新的特點:火槍方陣齊射戰術。

    手執火槍的清兵

    在十八世紀的歐亞戰場上,火槍裝備已越發普及。但清王朝但之前一直重視的,主要是各種型別的火炮,“鳥銃”等單兵火槍的比例一直不高。以《清史稿》記載,康熙早期時,兩萬規模的清軍八旗步兵,火槍兵只有一千七百多名。血戰沙俄的雅克薩之戰裡,配備多種火炮的兩千清軍,火槍卻只裝備了五十多支。而在康熙年間的幾場大戰裡,擁有精良火槍的沙俄軍甚至準噶爾叛軍,更是一次次叫清軍吃血虧。

    到了康熙皇帝晚年時,文恬武嬉多年的清軍,雖說火槍裝備有所提高,戰鬥素質卻退化到令人髮指:以《宮中檔雍正朝硃批奏摺》記載,當時的清軍火槍兵,每年的固定操練都荒廢,而且原本該優中選優的火槍兵,更是被各級貪官夾帶私貨,只要收了好處,阿貓阿狗都往裡塞。諸如“進步連環”之類的火槍戰術操典,好些老兵竟然都忘了個精光。

    如此弱雞表現,也把初登基的雍正帝氣的直哆嗦,雍正元年(1723)就頒佈《軍令條約》,火槍兵槍彈不合格訓練不達標,統統都要捱揍。尤其是原先享受優待的八旗兵,受罰更受的最重。一旦犯錯就挨抽五十鞭子。清軍的火槍兵比例,也是陸續擴編,到雍正五年時,清軍的火槍裝備,就已達到三成以上。“九進十連環”等排槍戰術也大力推廣。和通泊血戰裡的悲壯場景,恰是對此時清軍戰鬥力的最好見證。

    換句話說,如果沒有和通泊之戰前,雍正帝九年如一日的發狠整頓,陷入準噶爾叛軍重圍的清軍,恐怕一個也衝不出來。

    但即使如此,和通泊之戰的慘敗,依然叫清王朝無比痛心。但慘敗的過程,卻也叫矢志改革軍備的雍正帝,看明白了另一個觸目驚心的敗因:此時正努力普及火槍的清軍,竟已落後於準噶爾叛軍。最縮影雙方差距的,就是和通泊血戰裡,準噶爾叛軍使用的一款強悍火槍:“贊巴拉克”火槍。

    三:更新換代的清朝火槍

    “贊巴拉克”火槍,在清代史料裡,也常被稱作“贊巴拉”“大鳥槍”,是一款產自奧斯曼帝國的火槍。在十八世紀初葉時,以火力兇狠射程遠著稱。就連此時以火器犀利著稱的沙皇俄國軍隊,也曾大量裝備。而在扯旗造反前,磨刀霍霍的準噶爾叛軍,不但透過貿易手段,獲得了大量“贊巴拉克”火槍,且在四百多沙俄戰俘的幫助下,建立了完備的火槍生產線,實現了“贊巴拉克”火槍的批次裝備。

    八旗兵

    於是,在和通泊之戰裡,“贊巴拉克”火槍的驚人火力,更叫兵力劣勢的清軍,蒙受了慘重的傷亡。傅爾丹與他的兩千殘兵,幾乎是在“贊巴拉克”火槍的密集攻擊裡慘烈突圍的。而以與準噶爾打了一輩子仗的清軍名將嶽鍾琪形容:“贊巴拉克”火槍的射程,是清軍火槍的兩倍以上,比清軍“子母炮”等野戰炮還打的遠。而且攜帶十分便捷。對上如此狠傢伙,自然白白捱打!認識到這殘酷現實的雍正帝,反應也十分迅速:造!

    幸運的是,雍正帝的死敵兼親兄弟十四阿哥胤禵,這事卻無意中幫了大忙:康熙晚年時,領軍西北的胤禵,就發現了“贊巴拉克”火槍的威力。一看老爹康熙帝沒重視,他乾脆自己先仿造了三百支,一直囤放在甘州。這三百支“仿製款”,就成了此時清王朝的軍工樣本。雍正帝在西安與京城設定作坊,有樣學樣開造,很快就取得技術突破。到了雍正十年時,清王朝已經生產了近萬支“贊巴拉克”火槍,初步實現裝備升級。

    而且拜此時清王朝尚且強大的手工業所賜,中國工匠們的“改裝”智慧再次爆發。原本十四斤重的“贊巴拉克”火槍,也被改裝出了各種款式。以清朝《軍機處滿文錄副奏摺》的記載,雍正晚年的清軍,除了改裝出射程四百步以上的重型“大鳥槍”外,還開發出了八十釐米長的騎兵專用“短鳥槍”。今天收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的兩支“改裝版贊巴拉克”火槍,就是當時清朝軍工的生動寫照。

    憑著這強大軍工,決心堅定的雍正帝,終於在有生之年,將這款新型火槍,陸續在清朝西北大軍普及。以“和通泊慘敗”為代價的清軍,火槍裝備就此追近了十八世紀世界先進水平。後來乾隆皇帝徹底平定準噶爾叛亂的偉業,就是以這場“軍工革命”打底。在軍事戰爭史上,任何強大的軍事家,都有戰敗的時候,“勝敗乃兵家常事”更是共識,但雍正皇帝卻見證更重要的道理:敗不可怕,敗得明白然後奮起直追,才最重要。

  • 5 # 四爺sjc觀史

    1攤丁入畝,火耗歸公,

    2設養廉銀,整頓吏治;

    3、1729年成立軍機處;

    4、年羹堯被嶽鍾琪聯手平定青海羅卜藏丹叛亂;

    5、一體當差一體納糧;

    6怡親王鐵帽子王(清第九位鐵帽子王)

    7康熙和雍正時期清準戰爭70年;

    8弘曆確實被康熙爺晚年養在皇宮中;

    9李衛確實文化一般,字認識的不是特多,告示公文得讓人代筆;

    10張廷玉是雍正朝首輔大臣,享清代唯一“太廟”待遇。

    11雍正皇帝確實信佛、近視眼有30多個近視眼鏡、歷史少有勤政帝王批閱奏摺經常到深夜,一年休息就3天,沒有去過江南和北上木蘭秋獮和避暑山莊......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果剛剛談了個女朋友,發貨她有癌症,不知該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