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木山文
-
2 # 光遠律訊
歸有光最感人的幾篇文章,如《先妣事略》、《項脊軒志》、《女二二壙志》、《思子亭記》、《寒花葬志》(寒花不是歸的直系親屬,但他早已把她視同家人),是他將自己的生命與逝者融合無間後的經典之作。《項脊軒志》眾口相傳的是末尾一段:“庭有枇杷樹,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蓋矣。”
歸有光最感人的幾篇文章,如《先妣事略》、《項脊軒志》、《女二二壙志》、《思子亭記》、《寒花葬志》(寒花不是歸的直系親屬,但他早已把她視同家人),是他將自己的生命與逝者融合無間後的經典之作。《項脊軒志》眾口相傳的是末尾一段:“庭有枇杷樹,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蓋矣。”
清代桐城派集大成者姚鼐在編輯著名的"古文辭類纂"時,從元明兩代眾多的散文家中,僅僅選取了一人作為上承唐宋,下啟清代的散文大家,他就是明代的歸有光。
歸有光,字熙甫,號震川,明武宗正德元年(15O7年)臘月二十四日生於江蘇崑山。隆慶五年(1571年)死於北京。終年六十六歲。他一生名揚海內,但仕途不順。六十歲中進士,當了幾年地方官,隆慶四年(1570)升為南京太僕寺丞,留北京掌內閣制敕房,纂修"世宗實錄",因疾病纏身,第二年就死了。
他的名篇有"寒花葬志","項脊軒志","先妣事略","女二二壙志","女如蘭壙志"等文。歸有光的這些敘事散文,善於捕捉生活中貌似十分平常的細節和場面,寥寥幾筆,形神即現,給人難忘的印象。在平淡簡樸的筆墨中,飽含著感人至深的真摯感情。譬如著名的"寒花葬志":
婢,魏孺人媵也。嘉靖丁酉五月四日死,葬墟丘。事我而不卒,命也夫!
婢初媵時,年十歲,垂雙鬟,曳深綠布裳。一日天寒,爇火煮荸薺熟,婢削之盈甌。予入自外,取食之,婢持去不與。魏孺人笑之。孺人每令婢倚几旁飯,即飯,目眶冉冉動,孺人又指餘以為笑。回思是時,奄忽便已十年。籲!可悲也已!
全文就是如此短小,當然沒有詳盡的敘述和介紹,只寫了給作者留下深刻印象的幾件小事。然而,一個天真可愛的女孩子形象,便呼之欲出,活現在讀者面前了。
歸有光的"項脊軒志"更是一篇不可多得的散文藝術珍品。它透過作者當年的書齋,生動地回顧了青年時代刻苦攻讀的生活和志趣,引出了自己同祖母,母親,及妻子的一段"多可喜,亦多可悲"的往事。文中透過老嫗之口回憶了母親的往事:
嫗每謂餘曰:"某所,而母立於茲。"嫗又曰:"汝姊在吾懷,呱呱而泣。娘以指叩門扉曰"兒寒乎?欲食乎?"吾從板外相為應答……"語未畢,餘泣,嫗亦泣。
母親聽到兒女呱呱啼哭,即趕來叩門,問飢問寒,這是生活中的常事。可是,這對於幼年喪母的人來說,是感到多麼親切溫暖,多麼值得眷戀。作者僅僅用這樣一個場面,就把母親疼愛兒女,兒女痛悼母親的感情,寫得深沉感人。
僅就這些燦如明珠的散文藝術珍品,就足以使歸有光無愧為有明一代的散文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