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斜陽鞭影
-
2 # 夏小柒
但對於用今韻還是用古韻一直都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我個人觀點是"不薄今人愛古人,清詞麗句必為鄰"
古韻一般指《平水韻》。它是以古漢語四聲:平聲、上聲、去聲、入聲編寫的。平聲為平;上聲、去聲、入聲為仄。用《平水韻》寫詩,除首句可以押鄰韻,其他偶數句必須一韻到底。如:我們選擇"一東"韻部來作詩,就只能用該韻部中的韻字,否則出韻。
《平水韻》格律嚴謹,聲律抑揚頓挫很有美感,再者懂得《平水韻》,會讓我們更好讀懂古詩,理解古意,比如:杜甫的《登高》
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其中“急”、“白”、“落"、"木”、“不”、“作"、"客”、“百”、“獨”、“濁”都是入聲字,而"白"、"急"、"濁"按今天四聲讀為平聲,不懂的《平水韻》的人會覺得平仄格律不對!
地有南北,時有古今。文字的發音隨著時代的變遷發生很大變化,在今天已經沒有入聲了,入聲對於現代人學寫古詩是個難題!
所以,順應時代發展,在2005年中華詩詞學會編撰了《中華新韻》,分十四個韻部。
《中華新韻》是根據現代漢語四聲:陰平(一聲)、陽平(二聲)、上聲(三聲)、去聲(四聲)。陰平、陽平為平;上聲、去聲為仄。
《中華新韻》簡單易掌握學習,更加有利於詩的傳播和詩學的昌盛。只要普通話標準,平仄很好掌握。而且《中華新韻》放寬了押韻,可以通押,比如你選擇"一東"韻部,也"二冬"中韻字,因為韻母都是ong。
所以,各有千秋,一起發展,百花齊放,和諧社會,挺好!不管用那個韻都是對傳統文化的傳承和發揚。我們可以借鑑古人寫作手法,繼承前人的豐富藝術經驗,來寫我們當代人的生活和美景,這樣才能寫出新意,寫出古人不曾寫過的東西,才具有藝術價值,才是最重要的。
-
3 # 紅玉w紅玉
古人開始寫詩詞時候並沒有韻部規定,到了宋代,劉淵根據唐朝人用韻情況,把詩韻做了總結與歸納,把漢字劃分為196個韻部,就是如今流傳的平水韻。平水韻的稱呼由來是因為作者是江北平水(今山西臨汾)人。所以你看到唐人寫詩不符合平水韻,不必驚訝,因為平水韻的運用是宋代以後的事。
從宋代以後詩人寫詩就按照平水韻來寫詩,不過古代沒有像現在一樣都遵從普通話,韻部很多地方規劃並不合理,如十灰韻的開與回一個韻部,如李白的《望天門山》,讀來就好像不押韻;
天門中斷楚江開,碧水東流至此回。
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
還有四支韻的思與梅也在一個韻部,最尷尬的是十三元,魂和言在一個韻部。不過既然已經形成,後人還是依然按照平水韻來寫詩。到了明朝,朱元璋曾經下令修改韻部,並且規定科考必須用明代規定的新韻,可是士子們並不買賬,在考試時候雖然不得不運用新韻,但是私底下依然用平水韻,朱元璋死後,此事又不了了之。
這幾年很多人提倡用新韻,並且也出臺了新韻,不過習慣了平水韻的也不願意用新韻,畢竟新韻也是有缺陷的。新韻寫詩對於初學者倒是好事,因為這個韻部很寬,找合適的韻字來很容易的。而提倡古韻寫詩的人認為既然幾百年來已經形成的東西改變的亂七八糟,現在的音韻也許隨著歲月的流逝也會改變,到了以後難道再重新編一次韻部嗎?所以一直不認可新韻。
不過我倒是認為新韻古韻無所謂,我們大多人寫詩詞就是玩玩,誰的作品保證可以流傳千古,讓後人記得呢?不管新舊,把詩詞寫好了是正理。我還是用平水韻多,一首詩不過三五個韻字,從平水韻部裡面選出幾個符合現代音韻字還是問題不大的,這樣皆大歡喜了。
詩詞界如今還是爭論不休,不過也沒必要,喜歡什麼韻就用什麼好了,現在是雙韻並行,自己感覺怎麼方便怎麼來就是了。貼兩首十灰韻的詩來看看這個韻部還是可以不彆扭的,雖然詩寫的並不好,但是可以證明讓人不喜歡的十灰韻還是有字可以用的。
牡丹
秋菊每隨秋露綻,臘梅常伴酷寒來。
牡丹引領群芳首,不是春迎絕不開。
春天裡
鶯飛蝶舞慶春來,粉粉朱朱次第開。
浣女溪邊唱楊柳,紅霞一抹染香腮。
回覆列表
七絕:初登大雁塔感詠
初登雁塔望西天
彷彿唐僧在眼前。
應學鴻鵠千萬裡,
詩情一片唱秦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