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這個問題講清楚了是否平水韻如何判斷撞韻也就清楚了!
8
回覆列表
  • 1 # 斜陽鞭影

    當然是韻部。初學者還可以查閱平水韻律詩鄰韻通押一覽表。本人一直都是參照王力先生的《詩詞格律》來寫作。

  • 2 # 楊業光2019

    平水韻押韻是韻腳還是韻部

    我來回答這個關於押韻的問題。這簡短的十二個字,包括的內容很多,關鍵是涉及兩個概念,即平水韻的韻部歸類和押韻(也稱韻腳)。

    為了簡單明瞭的說明問題,我們以大家熟悉的七言律詩之典範《登高》來舉例說明。

    【七言律詩】登高

    作者/杜甫

    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

    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

    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

    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

    我用格律檢測軟體檢測一下,結果如下:

    圖解說明:

    ① 這是首七言律詩(簡稱七律);

    ② 按照仄起首句押韻的標準;

    ④ 得出結論:合律。

    延伸:

    上圖左邊格式紅色字,就是韻腳;《登高》這首詩使用平水韻的十灰韻部,韻腳正確,押韻合格

    我們用中華新韻韻書檢測看看:

    很顯然,按照中華新韻檢測,這首七律是不押韻的,不合格。

    為什麼出現這樣的現象呢?

    這是因為詩人在創作中選擇韻書不同,用現代的《中華新韻》要求古人,自然是不合律的。

    現在回到開篇提到的概念:

    一、押韻(韻腳)

    在詩詞歌賦中,為了使音調和諧優美,在某些句子的末一字用韻母相同或相近的字,我們把相同韻部的字放在規定的位置上,就叫押韻(也叫壓韻、叶韻)。將相同韻母的字歸納到一類,這種類別即為韻部。同一韻部內的字都為同韻字。

    押韻是增強詩歌音樂性的重要手段,古今中外概莫能外。近體詩為了使聲調和諧、容易記憶,對於押韻十分講究。古人通常使用官方頒佈的專門指導押韻的書,如《唐韻》、《廣韻》、《禮部韻略》、《佩文詩韻》、《詩韻整合》、《詩韻合壁》等,以南宋王文鬱撰的《新刊韻略》最為流行,即世人所謂之【106部平水韻】。

    二、平水韻

    平水韻,原為金代官方韻書,供科舉考試之用,因韻書刊行於平水(平水是舊平陽府城,今 山西 臨汾市 )故得名。

    秦漢之前的詩歌,以口語押韻,用韻很寬,只求近似,後來隨著發展,應科舉的要求規範,便有了韻書。最初以隋朝陸法言的《切韻》為193個韻部為標準,唐初許敬宗編修韻書,後孫愐編修《唐韻》,實際上是《切韻》的增修本,共195個韻部。到了北宋,由陳彭年編修的《廣韻》,是在《切韻》的基礎上增加到206韻;南宋金朝,有平水(今山西臨汾)劉淵把眾多韻部分刪歸類合併為107韻,後又經平水官員王文鬱編著《平水新刊韻略》為106韻部。這就是平水韻的雛形,元明一直沿用。到了清朝,再次整合《佩文詩韻》、《佩文韻府》、《詩韻合璧》,最終把《平水韻》定格106韻部。

    這就是廣為流傳的《平水韻》,它適合範圍,主要就是楹聯和絕句(五絕、七絕)以及律詩(五律、七律的近體詩)。

    當然,後來的《中華新韻(十四韻)》和《中華通韻(十六韻)》也是對韻部的規範,與《平水韻》並行。

    三、押韻規則

    古體詩押韻較為寬鬆,可以換韻,可以押鄰韻。如柳宗元的《江雪》,就是古體詩。而近體詩押韻有較嚴格的規定,總結如下:

    1.偶句押韻

    律詩是二四六八句押韻,絕句是二四句押韻,無論律詩還是絕句,首句均可以押韻或不押韻。例如:《登高》,首句押韻,後面的都是偶句押韻。

    2.押平聲韻

    近體詩為了聲韻和諧,一般押平聲韻,大多數近體詩(即唐及以後的詩,唐以前的叫古體詩)也遵守這個要求。但仍有押仄聲韻的典範之作,比如柳宗元的五言絕句《江雪》,全文押入聲(短促音):

    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

    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這首詩無論以古入聲韻尾還是以今普通話ie、ue韻朗讀,均沒有拗口之嫌。

    3.一韻到底

    近體詩的押韻,原則上必須嚴格地只用同一韻部的字,也叫一韻到底,中間不能換韻,即使這個韻部的字數很少(稱為窄韻),也不應摻雜其他韻部的字,否則叫做出韻。但是如果是首句押韻,可以借用鄰韻。因為首句本來可押可不押,所以可以通融一下。這種格式叫(孤雁出群格)

    4.避忌

    ①忌重韻

    即同一個韻字在一首詩的韻腳裡重複出現,此乃大忌。

    ②避免同義字相押

    如一首詩中同時使用"花"、"葩";“憂”,“”愁";”芳"、"香";等等。

    答案揭曉:如果創作律絕等近體詩,就要正確的選擇韻書,不管是平水韻還是中華新韻,兩者不能混用,都要嚴格遵守其格律規範。如果選擇平水韻,那麼韻腳必須相同,一韻到底。

    《習律週年感懷》

    作者/楊業光

    推敲格律正週年,五更縈懷數杜鵑。

    每向青禾索佳句,常將綠蟻入新篇。

    筆風不老深耕作,詩酒猶濃細品研。

    銀杏葉黃秋景絕,來春繁盛一如前。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高陽公主真的那麼愛辯機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