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書畫老白

    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出自南宋陸游的《示兒》

    死去元知萬事空,

    但悲不見九州同。

    王師北定中原日,

    家祭無忘告乃翁。

    詩的大意是,“本來就是知道人死去了就什麼也沒有了。只是為沒有親眼看到祖國的統一而感到悲傷。朝廷的軍隊收復北方領土的那一天,在家裡祭祀祖先的時候,不要忘記(把這件事情)告訴我。”

    陸游是南宋愛國詩人,畢生從事抗金和收復失地的正義事業。雖然屢遭投降派排擠、打擊,但愛國熱情始終沒有消減。《示兒》詩是詩人臨終寫給兒子的遺囑,表達了詩人至死念念不忘“北定中原”、統一祖國的深摯強烈的愛國激情。

    首句“死去元知萬事空”。“元知”,本來就知道;“萬事空”,是說人死後萬事萬物都可無牽無掛了。

    但接著第二句意思一轉:“但悲不見九州同”,唯獨一件事卻放不下,那就是淪喪的國土尚未收復,沒有親眼看見祖國的統一。這種遺恨從生前留到死後。在生命彌留之際,心情更為沉痛。

    詩的第三句“王師北定中原日”,表明詩人雖然沉痛,但並未絕望。他堅信總有一天宋朝的軍隊必定能平定中原,光復失地。有了這一句,詩的情調便由悲痛轉化為激昂。

    結句“家祭無忘告乃翁”,情緒又一轉,無奈自己活著的時候已看不到祖國統一的那一天,只好把希望寄託於後代子孫。於是深情地囑咐兒子,在家祭時千萬別忘記把“北定中原”的喜訊告訴他。

    這首詩用筆曲折,情真意切地表達了詩人臨終時複雜的思想情緒,既有對抗金大業未就的無窮遺恨,也有對神聖事業必成的堅定信念。全詩有悲的成分,但基調是激昂的。詩的語言渾然天成,沒有絲毫雕琢,全是真情的自然流露,但比著意雕琢的詩更美,更感人。

  • 2 # 昨天昨天i

      醜奴兒·書博山道中壁 

    宋 · 辛棄疾

    少年不識愁滋味,愛上層樓。愛上層樓,為賦新詞強說愁。

    而今識盡愁滋味,欲說還休。欲說還休,卻道天涼好個秋。

  • 3 # 陳秀華29907

    要做婊孑又要立牌坊,這是一種怎樣的口吻對曾經愛過的人的極大蔑視?有這麼惡毒的鄙視別人?不管出於什麼心情,有的話是絕對不可這樣亂說的,傷了別人也傷自己的純潔之心。[靈光一閃][靈光一閃][靈光一閃][我想靜靜][我想靜靜][我想靜靜]

  • 4 # 一拈心香

    我人雖在地上,而心卻在九天飛蕩。

    一小時猶如一千年,

    而一千年也難有一小時的歡暢。

  • 5 # 殘叟遇妙友

    在失敗的時候,有朋友說:你完了,你徹底完了。想起這句話,心就拔涼拔涼的,雖然逢迴路轉,但這句話一直留在心裡

  • 6 # 俊嫻胤霖

    多年前看李澤厚先生的書,裡面有句話讓我頓生悲涼。

    “時日如駛,馬齒徒增,歲雲暮矣,能無慨然?”

    當時李澤厚先生年歲已高,卻還有許多著述未完成,故心生此慨。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捨晝夜。”這是對人生意義的執著和追求,但也有面對時光流逝的無奈悲涼。

    這種悲涼感常生髮在雄才大略之人,聖賢大德之士的心裡。因他們有太多遠大的理想未實現,太多未竟的事業還沒完成,心裡總感覺無奈遺憾,故而心生悲涼之慨。

    時間本來虛無縹緲毫無意義,是因人的情感而變得真實可感。當一切的希望、憂愁、焦慮、恐怖、驚訝、失望、孤獨、喜悅等,均在時間面前敗下陣來,在“人世無常”前自慚形穢,心中所能想起的也就是這句話。

    “時日如駛,馬齒徒增,歲雲暮矣,能無慨然?”

  • 7 # 悠悠我心

    ‘“人生若只如初見”這是納蘭性德詞裡的一句,原文是“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每每讀到這句,心裡就覺得悲涼無比。

    自古就有“痴心女子負心漢”的說法,在我國最古老的詩歌總集《詩經》裡有一篇《衛風.氓》,以一個女子的口吻,記述自己愛情遭遇背叛的心路歷程,她在那個遠古時代就告誡天下女子“無與士耽,士之耽兮,猶可說(脫)矣,女之耽兮,不可說(脫)也”,為什麼發出這樣的感慨呢,因為男的後來變心了,家暴了,當初那個笑嘻嘻,老實敦厚的他不見了!這裡不禁讓人感嘆“人生若只如初見”,那該多好啊!

    我們都知道的卓文君和司馬相如夜奔的故事,兩人初見就如電光火石般熱烈無比,不顧世俗的眼光,不懼老父的憤怒傷心,卓文君義無反顧地和司馬相如私奔了。本來以為會是“白首不相離”的浪漫,然而卻中途遭遇司馬相如的見異思遷,當初的熾熱之火冷卻了!“人生若只如初見”該多好!

    夫妻吵架最後離婚的人中,經常說的一句話是“當初我怎麼就瞎了眼,看上了你”,由此可見,當初肯定不像現在這樣劍拔弩張,而是琴瑟和諧,越看越喜歡的吧!與意中人剛剛相識的時候,是那樣地甜蜜,那樣地溫馨,那樣地深情和快樂。然而最終卻變成“秋風起,畫扇捐”的局面。

    現實有多悲涼,才能讓人幻想“人生若只如初見”?!

  • 8 # 樓中月

    相見歡

    李煜

    林花謝了春紅,太匆匆,無奈朝來寒雨晚來風。

    胭脂淚,相留醉,幾時重?自是人生長恨水長東。

    什麼人的人生比一個亡國之君更悲涼,什麼樣的悲痛像東逝的江水一樣,不休不止,永無盡頭?

    南唐後主李煜,他是千古詞帝,也是亡國之君。作為史上最悲劇的帝王之一,李煜的一生淒涼、舛惡。不同於其他帝王的是,李煜非常有才華,只是他生於帝王之家,山河破碎之下死於幽禁,時年四十二歲整。如果多些時日,他的歷史成就會更高。

    李煜可以說是文藝全才,他精通書法,能書善畫,通音曉律,尤其擅長詩詞,其中詞的成就為最大。只可惜他的詞存世的只有三十餘首,但全是精品,為詞壇留下了絢麗的篇章。

    李煜受溫庭筠、韋莊等花間派詞人的影響,前期的詞風格婉約綺麗,柔柔靡靡,妙不可言。後期的詞主要反映亡國之痛,淒涼哀婉,意境深遠,富有極強的藝術感染力,令人不知不覺沉迷其間。可以說李煜的詞能流傳千古,多是後期作品的功勞。

    李煜在詞壇有著非常高的地位,對後世影響深遠,他對詞的發展主要有四個方面的貢獻:

    一、獨樹一幟的風格

    李煜的詞風雖然受花間詞和南唐詞的影響,但是他又別出心裁,獨闢蹊徑,風格出之以疏宕。如《虞美人》的“自然奔放”中又兼有剛柔之美感、《浪淘沙》的“薄愁幽怨中又不失大氣雄奇、《玉樓春》的豪宕起伏中磅礴之氣撲面而來,令人心折。

    二、自然、精煉又極富表現力的語言

    李煜詞的語言清麗、雋永,文采動人,醉人心魄。他只是用白淨素描的筆法抒寫他不同的生活感受,卻十分形象、貼切的比喻出抽象的感情,使之具體化,達到很高的藝術境界,使人產生強烈的情感共鳴。

    三、優美的詞意,純真的感情

    特別的經歷才能寫出特別感人的詩詞,李煜是亡國之君,他降宋之後被幽禁,深感亡國之恥,整日以淚洗面。他真正用血淚寫出了山河破碎的淒涼和悔恨,把自身所經歷的悲慘遭遇透過優美、並且情真意切的詞意表達出來,感人肺腑!

    四、擴大了詞的表現領域。

    在李煜之前,詞大多以豔情為主,即使有其它的也都是用隱藏、暗喻的手法表現。而李煜的詞多數則是直抒胸臆,不藏著掖著,一吐為快並且情真語切,使詞擺脫了長期花前月下,無病呻吟的傳統風格。這一藝術體裁對後世詩詞產生深遠影響,尤其對豪放派詞的影響最大。

    李煜是最能代表悲涼人生的人之一,他的詞亦如他的人生,但又情真意切,感人肺腑!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窮可以讓一個男人成什麼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