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大槐樹下講故事
-
2 # 小楊話談歷史
1.秦始皇長子扶蘇:自殺。
2.漢高祖嫡長子:漢惠帝劉盈。劉邦死後,呂后大權在握,心狠手辣,毒死劉如意,把戚夫人做成“人彘”。惠帝“仁弱”,心善,本來就對母親呂后不滿,在看到戚夫人的慘狀後,整日鬱鬱寡歡,借酒消愁,最終患病死去,年僅二十三歲。
3.劉秀長子劉疆:劉疆的母親是皇后郭聖通。劉疆本來是皇太子,後來母親被廢后,劉疆成了東海王。劉秀死後,劉疆被漢明帝監視,鬱鬱而終。
4.晉武帝司馬炎的長子早夭,次子司馬衷成了實際上的嫡長子。司馬衷是歷史上著名的傻皇帝,他的“何不食肉糜”成為千古笑柄,最後被毒死。
5.隋文帝楊堅的長子楊勇:被楊廣逼死。
6.李淵長子李建成:在玄武門之變中被殺死。
7.宋太祖長子趙德秀早夭,次子趙德昭就成了長子。趙光義登上地位後,不斷找他的麻煩,最後被逼死。
8.元世祖忽必烈長子早夭,次子真金病死,真金的第三子成為元朝第二位皇帝。
9.朱元璋長子朱標,病死,終年三十七。
10.努爾哈赤長子褚英,被處死。
那麼,為什麼開國皇帝們的長子都不得善終呢?
無非是兩點:一是時代所限,當時醫療衛生條件差,即使是帝王之家,也難免早夭,成年後也有可能病死。
二是帝王之家權力鬥爭激烈,而長子一般是鬥爭的焦點,很容易成為鬥爭的犧牲品。這是開國皇帝們的長子難善終的最主要原因。
-
3 # 趣文談史吧
太子即為儲君,上有皇帝,下有各兄弟虎視眈眈。一旦稍有逾越,便會遭來皇帝猜忌,引起不滿,然後導致被皇帝廢掉。不然就是被兄弟各種栽贓嫁禍,從而丟掉太子之位。
如唐朝太子李建成。李建成也是頗有建樹得一位太子,然而遭受秦王府官員幕僚得陷害,從而不得於秦王開始明爭暗鬥。最後導致玄武門之變,被秦王射殺。
又如清朝太子胤礽,也是一位能文能武得太子,奈何兄弟太多,想做太子得太多,身居太子之位,每天被那麼多人盯著,難免有些把柄被握著,導致皇帝猜忌,連續兩次被廢。
總得來說,太子之位可以說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上不得逾越,下不得被抓住把柄。太子之位就是燙手山芋,誰坐著誰就得被所有人盯著。
-
4 # 天涯明月心夢
開國太子大多不得善終,這是因為一是大凡開朝君主皆英明神武,而太子則並非能子承其父。希望越大,失望則大。二是立國之初,百廢待興,對太子的考驗也非尋常儲君可比。三是太子為儲君,也是權力爭鬥的核心,一不留神,很容易成為政治鬥爭的犧牲品。
-
5 # 道哥鑫說
1、這個的由開國皇帝說起,一般作為開國皇帝必然有能力的,其才能和毅力都比較強。也就是說在位時間比較長,根據“相對論”來講,開國皇帝在位時間長了,第二代也就是開國太子在位時間相對就短了。
2、開國皇帝大多都有被眾人信服的能力,而開國太子大多是因為沾了“老子”的光,大多數人是不信服他的。所以很多帝國到了第二代就被其他人謀反取國了。
3、兄弟比他優秀的太多了,這個在歷史上是常見的,比如李世民等。開國皇太子說白了都是皇帝第一個兒子,古代一般皇帝很少就有一個兒子,兒子一多,競爭就多了,歷史就會出現“玄武門之變”,和“永樂靖難”之類的事情。
4、
開國皇帝在位的時候能壓制住開國功臣,開國皇帝駕崩的時候,新任的太子不一定能壓制住開國的功臣。人家畢竟資歷老、說白了可能說話比你皇帝說話都能服眾。這也就是為何朱元璋和劉邦等要殺戮哪些功臣的原因。
哪些沒有殺功臣的,到了第二代也就是太子成為皇帝的時候,肯定受氣呀。你想看你從一個太子好不容易從各個兄弟前面脫穎而出成為皇帝,沒想到你這個皇帝說話還不好使。哪些仗著資歷老的功臣們竟然也給你氣受,慢慢越想越鬱悶,最後鬱鬱而終。沒當幾年皇帝就駕崩啦。
-
6 # 夏雨風
開國皇帝之輝煌猶如日中天,而開國太子有的卻如流星一般墜落。雖不是天意,但也是人禍。
從隋唐開始,隋朝楊堅直追秦始皇,結束了南北朝三百年的戰亂史,統一大中華。長子楊勇當仁不讓列為太子,當楊勇小不忍則亂大謀,行為不檢點被父皇氣剝太子,改立了楊廣。
楊廣亡於唐。唐又發生玄武門之變,次子李世民取代太子李建成做了唐太宗。
輪到趙匡胤建立大宋朝,偏偏發生"燭光斧影",趙匡胤午夜暴亡,陪伴皇弟趙光義代兄繼位。宋太祖兒子連一個交待都沒有。
元朝是馬背民族,不是很嚴格的立嫡長子。
到了明朝,朱元璋長期執政,活活熬死太子,改立皇孫為繼位人,又被叔父燕王取而代之。
大清太子順治皇帝不出幾年神密消失,有說患天花而亡,有說出家做和尚,更有說為一漢族美人而私奔。
開國皇帝好輝煌,自隋至清,卻讓開國太子無一不暗淡,實是令人百思不解,百般巧合,天不佑之!
-
7 # 正氣哥讀歷史
1、有個強悍無比,說一不二的老爸,太聰明不行,太笨了更不行,裝傻充愣也玩不過人精老爸;
2、有一群叔伯,都是從戰爭年代的血雨腥風中走出來的亡命之徒、驕兵悍將,慣著不行,管著也不行,一旦前大老闆沒了,這幫危險分子,隨時給你找點麻煩;
3、有一群覬覦皇位的弟弟,開國皇帝的兒子,個個不是善茬兒,曹丕曹植兄弟倆,楊勇楊廣兄弟倆,李建成李世民兄弟倆,朱標朱棣兄弟倆,比比皆是。就算弟弟比較慫,還要提防老皇帝老來得子,疼愛小兒子,劉邦這樣的大英雄都免不了兒女情長。
總之,開國太子,就像在大街上那種黃金的小孩,人人都想打劫他,他卻不能有任何過激舉動,否則隨時會刺激自己的強人老爸。在這樣的環境下成長的太子,能得善終當然是難上加難了。
-
8 # 中孚鑑
的確,在歷史上確實有這樣的現象出現,當然有時不僅僅是開國太子沒能登基或是再位不久,而且中期王朝中期有作為、有魄力的太子也不得繼位,至於為何如此,還是有些原因的。
在大統一王朝之前,很多情況下都會出現大的混亂。而能成為大統一王朝的開國皇帝,可見其之魄力、能力,像這樣的人多少年能出一個呢!
同時,當時不僅開國皇帝能力驚人,就連開國功臣的能力也是很強,在眾人的努力下,經過東征西討而終成帝業。
這時的太子,很大一部分是以立子以嫡的原則選立的。而太子雖為皇帝之一,但皇權之爭是殘酷的,權利在皇帝心中,是能讓父子之間猜忌。
還比較嚴重的就是兄弟相殘。太子雖為儲君,是未來皇位的繼承人,然而他目前卻還只是太子。
皇帝兒子眾多,而皇帝寶座、至高無上的權利又很吸引人,其他皇子也很想成為未來的皇帝。亦或者是各大臣、功臣之間站隊的問題,就會形成對立。
其他皇子為了取得太子之位,就只得排壓、功擊太子。
而開國皇帝魄力、能力過人,這樣的厲害角色不是常有的,但他卻以自己為中心,認為自己如此厲害,那太子也應該如此厲害,這樣的話卻就對太子寄望很大,但後來卻發現太子雖仁厚,卻魄力不足,跟自己不像,這樣就有些厭煩太子,從而有了廢太子之心。也因此,給了其他皇子希望。
有的太子雖然成功繼位為帝,但他雖為帝,手中卻權利不大,一則是太后盛氣凌人,有的則是功臣手握重兵等。當然事事都沒有絕對的,這裡說的只是其中的一些現象而已。舉幾個大家比較熟悉的開國太子,漢劉邦太子劉盈,雖登基為帝,大權卻在呂后手中,後來憂鬱成疾而亡。唐李淵太子李建成死於玄武門之變,明朱元璋太子朱標因病去世。
-
9 # 好奇觀古今
秦朝,最有希望繼承皇位的長子扶蘇被胡亥和趙高害死西漢,劉盈在他媽呂后的保護下順利繼位,但是也只是一個傀儡。東漢,劉疆被降封為東海王,一生被優待。西晉,武帝司馬炎次子司馬衷267年被立為皇太子,290年即位,著名的白痴皇帝隋朝,太子楊勇被楊廣扳倒。唐朝,玄武門之變太子李建成被李世民幹掉高祖李淵自己也被架空了。宋朝,宋太祖沒來得及立太子就離奇死亡,弟弟宋太宗繼位元朝,如果忽必烈算是開國皇帝的話,他的孫子皇太孫帖木兒是順利繼位。明朝,太子朱標早死,孫子建文帝順利繼位但是很快就被幹掉了清朝,努爾哈赤沒有立太子就死了,皇太極是被推舉上去的。
其實這樣看的話,開國太子基本都是被自己的老爹,兄弟,外戚,旁宗給搞下來的,戰爭年代這些人太容易控制兵權和朝廷了,而開國皇帝都極具權威性,就很容易擠壓太子的生存空間。
-
10 # 去年今日
確實如此,要說巧合一次兩次還好,這麼多巧合就有點說不過去了。
我覺得這這事和開國皇帝喜歡殺功臣緊密相關。
先把部分事件羅列一下我們從隋朝開始吧,前面亂亂呼呼的。
楊堅太子楊勇,沒當上皇帝,被太子楊廣矯詔賜死。
李元太子李建成,沒當上皇帝,宣武門之變被殺。
趙匡胤未立太子,四個兒子,兩個早亡。
朱元璋太子朱標,沒當上皇帝,早亡,兒子朱允炆,當上皇帝,後來失蹤。
其中,殺功臣最嚴重的朱元璋,差點打破魔咒,但是棋差一著,大兒子死了。
皇帝為什麼要殺功臣幾乎每個開國皇帝開國後都要大肆神話自己,編造花樣繁多的神話故事,為的就是維護自己的統治。
但是這東西糊弄糊弄老百姓還好,那幫一起打天下的功臣才不吃這一套。
都是一起打拼過來的人,誰不瞭解個誰,弄不好某個皇帝被嚇尿褲子的場景他們都記得,什麼神神鬼鬼的,拉倒吧。
但玩謀略玩不過人家,玩武力玩不過人家,怎麼辦?
對付不了你,還對付不了你兒子,走著瞧!
幸好這一點皇帝也發現了,怎麼辦?你們想搞我,那我就先把你們搞了。
殺.......
功臣可以殺,兒子和親兄弟總不能殺吧,於是,禍根就這樣留下了。
不信你們看,那些最終當上皇帝的,都是曾經創業期打過仗的。
楊堅:二兒子楊廣,開疆拓土,功勞不小;
李元:二兒子李世民,據說整個天下都是他打下的,就沒有別人什麼事兒;
趙匡胤:弟弟趙光義,創業期間也是出生入死;
朱元璋:四兒子朱棣,雖然和開國的那幫牛人沒法比,但後期來看,戰鬥力不低;
-
11 # 顛沛的獨角獸
開國太子的確大多數不得善終(當然也不絕對)
劉邦的太子劉盈,當了皇帝被他媽嚇出病,不久就死了
劉秀的第一個太子主動讓位,是善終的。
曹操、曹丕的太子其實也是善終(曹昂死的太早了)
劉備的太子也算善終
孫權的第一個太子不善終
司馬炎的太子不善終,司馬睿的太子還很有作為,只是病死了
劉裕的太子不得善終,蕭道成的太子善終
蕭衍的太子不善終
陳霸先的太子被西魏擄去做了俘虜,回來路上被殺死了,不善終
宇文泰的太子不善終
高歡的繼承人被刺殺,北齊第一個皇帝高洋的太子被叔叔殺了
楊堅、李淵第一個太子不善終。
五代太子基本上不是死於戰亂就是被殺
趙匡胤的太子也不算善終
遼國第一個太子好像是善終
金國第一個皇帝沒有太子,而是皇位直接傳給弟弟了
元朝本身就是爭皇位
明朝第一個太子病死,太孫不善終
清朝,努爾哈赤第一個接班人不善終,康熙的太子不善終(康熙統一全國)
我憑記憶列出來這些,確實只有極個別善終的。
而不善終的那些,死因基本上都一樣
皇室內部的權力鬥爭,開國功臣直接拍戲鬥爭
要麼是有一個比太子還厲害的皇族,要麼是有一個比太子厲害的權臣
造成這種鬥爭原因
一是,立太子的原則是立嫡立長
但嫡子、長子不一定是最有能力的那個,或者有能力的皇子不止太子一人
而戰亂年代,最有能力的那個可以積累很強的實力
楊廣、李世民、朱棣、皇太極等等這些都是這樣的
這就促成他們覬覦太子之位
二是太子一旦立了,他就在明處
這樣一來與太子不和的人,他們就會助攻太子的對頭
或是成為太子競爭者的黨羽
或是不加入太子的陣營,使得太子陣營的實力不能增長。
三是開國之初有勢力的人很多
他們不一定和太子一條心
這些人為了自己的利益
和為了保住自己將來的前途
拼了命也會去扳倒太子
這種心態甚至可能比他們的主子還強烈
回覆列表
第一,開國乃大事,猶如開天闢地,萬事開頭難,立國更是如此。無論政治,軍事,文化……皆逐步鋪開來,就如同蓋房子,是最容易出事故的階段。
第二,太子,又稱“儲君”,乃一國之根基,更是群臣爭奪,拉攏,窺視的位置,即矛盾之焦點,第一個太子更是如此。
第三,也有開國太子善終者。比如,朱元璋的太子朱標。司馬炎的太子司馬衷也順利繼承帝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