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靈魂創客
-
2 # 一老沈一
“為什麼笑字是竹字頭底下一個夭呢?”
這真的是一個“千古之謎”。
這要從唐朝說起。
唐天寶年間,陳州司馬孫愐編了一部著名的《唐韻》,裡面收錄了“笑”字,不過,上面“竹字頭”不變,下面不是“夭”而是“犬”字。這個字,現在已經打不出來了。
文中,孫愐引許慎《說文》,把這個字解為“喜也,從竹從犬”。他在《唐韻》序中說,這是他從漢代篆隸石經中看來的。
文中,孫愐並未解說此字何以為此。但既然是他親眼所見,唐代的人們,大都相信“笑”字是“上竹下犬”。
幾十年後,唐大曆九年,書法家顏元孫石刻了一部《幹祿字書》,裡面說,這個“上竹下犬”的“笑”,通“咲”,古時多寫作“咲”。
於是,又有人考證,查到南朝梁顧野王所編《玉海》的“竹部”裡,已收入“笑”字,亦為“上竹下犬”。這就把這一說的證據,前推了二百多年。
可是,也在唐代,有人就是不買賬,這個人叫楊承慶。嚴格來說,他不屬於唐朝人,而是東北一帶的渤海國重臣。楊承慶寫了一部《字統異說》,裡面說,“笑”,“從竹從夭”。他還講了理由,說竹為樂器,“君子樂,然後笑”。這個“樂”,是“音樂”之“樂”。
這個楊承慶,大約因為長期生活於遠離“中原”之地,頗為“叛逆”。所以,常與“中原”文化對著幹,這部《字統異說》裡,便每每跟《說文》“叫板”。
宋初的定慧禪師釋玄應,寫了《玄應音義》,他認為,楊承慶想破解“上竹下犬”的“笑”字“從犬”的原因而不可得,乾脆把“犬”改為“夭”,讓“笑”成為了一個形聲字。
自然,楊承慶也不是等閒之輩,並非沒有擁躉,李白的族叔李陽冰就算一個。他沿著楊承慶的改動,進一步論證說——竹得風,其體夭屈如人之笑云云。
五代至北宋的徐鉉,校訂《說文》,把“上竹下犬”徹底刪掉了,換上了“笑”字。
此後,宋代的《集韻》《類篇》,都是官方指定編纂的韻書,裡面,都採用了“笑”字。從此後,所有經籍中,都只有“笑”,而再無“上竹下犬”之“笑”。
現在這個“笑”字,就是這麼來的。
若把這個“笑”,理解為形聲字,也馬馬馬虎虎,但不過是從唐朝開始的。
為什麼原來的“笑”是“上竹下犬”呢?
段玉裁說了一段很中肯的話。
他說,“或問曰,從犬可得其說乎?曰,從竹之義且不敢妄言,況從犬乎?聞疑載疑可也。假雲必不宜從犬,則哭又何以從犬乎?”
他這是說,如果問,原來的“笑”為什麼“從犬”?回答是,我對“笑”之“從竹”都不敢輕易解釋,又何況說清楚為何“從犬”呢!我們知道這個疑問而且保留這個疑問就好了。假設,一定說“笑”不該“從犬”,那麼,“哭”又為何從犬呢?
段玉裁已經是古文字大家,他這種“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的態度,尤其令人崇敬。
順便說說“哭”字。
《說文》曰:“哭,哀聲也。”“從獄省聲。”
許慎的意思,是說“哭”下面的“犬”,是“獄”之省略。段玉裁對此說不以為然,他說:“許書言省聲多有可疑者”——“哭”下面的“犬”為“獄”之省略也不可信。
段玉裁進一步分析說,如果說“哭”如犬嗥,也不一定對,他一下子舉了三十個“犬字旁”的字,問道,幹嘛不把這些字作為“哭”字的一部分呢?
他說:“凡造字之本義有不可得者,如‘禿’之‘從禾’。用字之本義者,亦有不可知者,如‘家’之‘從豕’,‘哭’之‘從犬’”。
他這個意見,不無道理。畢竟幾千年前的先人們造字之初,如何想如何設計,並沒有留下“說明書”,有一些字,似乎“無厘頭”是很正常的事情。
現在,我們只能假設一下了——
“笑”字的古字,有“咲”字。
《易.萃卦》:“一握而咲。”《詩.邶風.終風》:“終風且暴,顧我則咲。”
“咲”,原義是訕笑、譏笑、哂笑。
所以,《禮.曲禮》雲:“父母有疾,咲不至哂。”
這個“關”,不是“機關”之“關”,不是“關”的簡體,寫法是上面 “八”下面“天”。也有的,乾脆就寫成“關”。
《漢書.薛宣傳》雲:“一關相樂”。
《康熙字典》,將“關”收在“笑”字之下。
“關”,可想象為“笑容”之象形,“八”為人眉。
“咲”字,不過是加“口”以表示“笑”聲而已,使之成為了十足的形聲字。
“上竹下犬”的“笑”字,是另一種變形,沒加“口字旁”,而將“人眉”演化成了“竹字頭”,“犬”也如是,皆從“笑貌”而來。
關於“笑”字,清代學者俞樾的《第一樓叢書》第八卷,有《笑字形聲考》一文,又是一說,可供參考。
-
3 # 跪射俑
笑(初時從竹、從犬),下部表示面部紋絡輪廓,竹字頭表示兩眼眼瞼上提之狀,並且發出嘯嘯之聲(配音xiao)。這正是“笑”的基本特徵。
古文獻中較早出現“笑”字的是《易·旅》:“旅人先笑後號啕。”後來的有《論語·憲問》:“樂然後笑,人不厭其笑。”《孟子·梁惠王上》:“以五十步笑百步,則何如?”《莊子·秋水》:“吾長見笑於大方之家。”
《說文新附》:“此字本闕。臣鉉等案:孫愐《唐韻》引《說文》雲‘喜也。從竹,從犬。’而不述其義。今俗皆從犬。又案:李陽冰刊定《說文》‘從竹,從夭。’義雲‘竹得風其體夭屈,如人之笑。’未知其審。”
-
4 # 槐蔭樹下的老曹
先看“笑”字的演變:
最早的“笑”字,是出現在篆文中,有四種寫法。
第一種,是左右結構,左邊是一個“口”,但是,這個“口”,不是正常的“口”,而是一張笑得變了形的“口”;右邊是一個“夭”,就是人笑彎了腰。
第二種,是上下結構,上面,是人的眉毛、眼睛,都笑得擰起來了;下面,也是一個人笑彎了腰。
第三種,也是上下結構,上面,是人的眉毛、眼睛,都笑得擰起來了;下面,是人的臉,表示笑容在臉上。
第四種,就是錯誤地把人的眉毛、眼睛,都笑得擰起來的形狀,給寫成了一個“竹”頭,於是,就造成了今天,人們解釋不了這個“笑”字的字形之意的情況。
-
5 # 熊教別扯了
非常榮幸回答!笑字為什麼是以竹子頭底下一個夭字呢?我們其實可以看一看這個字的形狀!
上面一個竹子頭,像不像一個人眯著雙眼的感覺,而人笑的時候眼睛那也是眯著的!所以竹子頭可能就是人頭的部分。
而下面的夭字就很像一個人的身體了,兩腿兩手一脖子上面頂著一個有弧度的撇!這一撇是不是又很像笑著的嘴型!
-
6 # 康康生活館
笑,兩種說法: 會意。從竹,從夭。楊承慶曰,“竹得風其體夭屈,如人之笑”。 楊承慶曰:“竹得風,其體夭屈,如人之笑也。李陽冰刊定《說文》從之。”竹為樂器,君子樂然後笑也。――《字林》。朱駿聲曰:“此字古皆從犬,本義犬狎人聲也。從犬,箾省聲。“
笑,與“哭”相對,古文獻中較早出現“笑”字的是《易·旅》:“,旅人先笑後號啕。”後來的有《論語·憲問》:“樂然後笑,人不厭其笑。”《孟子·梁惠王上》:“以五十步笑百步,則何如?”《莊子·秋水》:“吾長見笑於大方之家。”現一般用於形容人歡樂時的面部表情。
笑,是人的一種平和心態以及善良的內心表現,同時,也是體內安多芬分泌物增高的時候。人的心情處於正常狀態時,在與他人交談期間就會呈現為平和的心理作用並用微笑來展現人與人之間的善意交往。善與惡是人的心理作用,也是動物進化的結果。
-
7 # 雲鶴閣
笑字的本義是大風吹竹林,竹子搖曳發出的聲音。竹字頭表示竹林,夭本義人在跑動。人跑動時左右晃動,大風吹竹林,竹子隨風晃動,竹葉在流動的空氣中發生摩擦,這種聲音與人的笑聲接近,於是就用笑字來表示人歡樂時邊手舞足蹈邊發出的喜悅聲音。
-
8 # 卜耐夫哲學
給“笑”字,加上“咧嘴歡喜”的意義—是“中華象形~形象字”之殤。亦是中國現代漢語的“笑”話!
“笑”字——“ ⺮+夭(不是天!)”,以竹圍攏也;圍攏而樂yue,或圍攏以譏。何與“咧嘴歡喜”有關呢!
-
9 # 歷史投影
笑本身是竹字頭底下一個犬,和哭字類似。
《字林》朱駿聲曰:“此字古皆從犬,本義犬狎人聲也。從犬,箾省聲。”後來人不解其意,才把笑字改成上竹下夭。
楊承慶曰,“竹得風其體夭屈,如人之笑”。可以看出,改字一事,並非今人首創,古已有之。
-
10 # 王祖蔭1
笑,是個象形字。那上面不是竹子,是眉毛。下面也不是”天“字,是“夭”字,是咧嘴笑的面型。一個笑字,一個哭字,都很傳神,簡直就是兩幅簡筆畫。
-
11 # 假裝外行看門道
夭,是指剛剛生下來不久都稱之為夭,剛剩下來之後不久的小孩子,笑的純真而清亮。比如,“夭夭如也,申申如也。”就是面色紅潤,眉目舒展的意思。
又因為,當風吹過竹林,竹子左右大幅度搖擺, 就好像一個人高興,笑的前俯後仰一樣,所以,在竹字頭底下加一個夭字,來表明一個人笑的純真而開心的樣子。
-
12 # 小王的雜貨鋪
《說文》楊承慶曰:“竹得風,其體夭屈,如人之笑也。
竹為樂器,君子樂然後笑也。——《字林》
我想這應該是笑字的解析了。
-
13 # 金魂
甲骨文的“竹”是象形字,像兩根相連的竹枝,下部還各有幾片下垂的葉子。金文中的“竹”筆畫稍微粗一些,但兩個竹枝相連、竹葉下垂的形象沒有改變。
跟梅、蘭、菊花偏重於觀賞不同,竹子的實用價值很高。
竹筍可以吃,竹子長成之後人們把它砍下來用來蓋房屋、鋪地板、做竹筏等。在中國古代歷史上,在紙張發明之前,人們要記載歷史,除了在甲骨、青銅器上書寫,更多的是寫在竹簡上。
因為竹子內部中空,人們就在竹子上挖不同的孔,用來吹出不同的音階,這就是笛子。比笛子稍微短一點的是“籥”,長的叫簫。把長短不一的竹管連成一排,就是排簫。把竹管排列在一個鍋形的底座上,再加一根吹氣管,就是樂器“笙”。我們熟悉的成語“濫竽充數”裡南郭先生吹的“竽”,就是一種比笙稍微大一點的管樂器。
所以“笛”“籥”“簫”“笙”“竽”這些字都從“竹”。
除了製成樂器,竹子還可以製成其它很多東西。比如用來釣魚的“竿”,鋸下的一節節的竹子可以用來做筆“筒”,還可以編成“筐”,做成“筲箕”等等。所以釣魚竿的“竿”,筆筒的“筒”籮筐的“筐”“筲箕”這些字都是竹字頭。
那麼,“笑”這個字也是竹字頭,是否跟竹子有關呢?
司馬遷說竹子“外有節理,中直空虛。”人們從“空心”聯想到做人要“虛心”,再加上竹子的葉子都是向下垂的,更聯想到謙虛、低調的形象。
除了虛心,竹子還有個特點,就是有節。
“節”字的繁體字寫法上面是竹字頭,下面是立即的即,這是它的聲符。這個字的本義就是表示的竹子的節,簡化字成了草字頭的字形。人們由竹節聯想到做人要有節,就是要有氣節。
正因為竹子虛心、有節,再加上竹子的竿筆直向上,讓人聯想到剛直不阿的風骨,所以人們從這些特點,引申出做人要虛心、正直、有節操。
蘇軾說“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無肉令人瘦,無竹使人俗”,這就道出了很多文人士大夫酷愛竹子的心聲。
所以我們說竹在四君子當中是:“篩風弄月,清雅澹泊的謙謙君子。”
回覆列表
有一種說法是,以竹擊犬為「笑」,狗齜牙的時候跟人笑起來有點像。這個俗字是個會意字。
李陽冰刊定《說文》從竹從夭,義雲竹得風其體夭屈,如人之笑。
「笑」還有一種寫法為「咲」。